“一扫一簸箕,一户上万只。”何勇是上海一名杀虫工程师,刚刚经历了白蚁最密集的6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每年5到7月是上海白蚁高发期。白蚁会啃食木头,危害建筑物的地板、门框等地方。以往,不少居民会自行购买杀虫药,更换家具。今年夏天,白蚁数量比往年更多,部分消费者开始求助专业杀虫团队,上门除虫,带动“家庭虫害治理”市场快速发展。
“除虫师”的专业名称是有害生物防制员,早在2007年便被列入国家职业技能目录,职业定义为“从事预防和控制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类生活和工作、造成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的人员“。
“上海属于中纬度地区,可以说汇聚了南北两方的虫。”何勇今年26岁,已经有两年除虫经验。以前他以为“上门除虫”是一项针对“胆小鬼”的享受型服务,实际工作后,他才意识到,害虫可能威胁人的身心健康,“杀虫师”是帮普通人解决问题的。
何勇做过汽车美容,进过工厂,连续换了好几份工作都不喜欢,“除虫师”这个工作却做了两年。对他来说,这不但是个跟虫打交道的职业,更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因为工作原因,他每天会去不同的家庭,见到各色各样的人,“跟小伙子聊电竞,跟老大爷聊历史”,每段交流都让他有新感悟。
作为一名职业除虫师,何勇懂得所有常见害虫的防治,“白蚁只是侵蚀家具,有的虫却会叮咬人类,比如跳蚤吸血,臭虫咬到皮肤会起泡。”从近期的经历来看,白蚁依然是上海家庭里数量最大、繁殖最快、危害最大的害虫。
“今年上海是5月30日集中爆发,这波白蚁和3月那波不一样,最高可以在30多层筑巢。”何勇介绍,6月是白蚁纷飞季,白蚁会在高空追逐配对,翅膀脱落,“然后从地板直接侵蚀到家里,钻进木头内部繁育。”
“上海每个区都有防疫站,这可能是很多人接触杀虫行业的第一步。”何勇表示,上海有200多家杀虫公司,其中多数是给餐厅、医院、政府等定期提供消杀服务。他们对于商业单和家庭单都会接,前者的要求是“控制密度”,后者的要求是“一次清除”。
不断涌现的消费新业态,也在本地不断创造新就业机会,新职业“杀冲师”在多个城市涌现。
以美团数据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平台上已涌现数千家提供“上门杀虫”服务的专业商户,商户数量较2020年增加了12倍,同期订单量增加近28倍。其中,30岁及以下的从业者占比达到38%,越来越多具备职业技能的年轻人找到了就业新路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星表示,数字技术引发了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催生了大量新兴职业群体: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撮合了海量过去无法达成的交易行动,并由此制造了依附在交易链条上的多种新兴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孪生持续放大和强化数据价值,不断推动技术更新和深化,进而增进了新就业岗位创造的持续性。
新民晚报记者杨硕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