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小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最初表现出来的症状多为高烧,同时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孩子在发病早期还会咳嗽,有点像感冒的症状。
要预防手足口病,有“五句诀窍”: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同时,应尽量少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对处于哺乳期的母亲,要经常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也要清洗乳头。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也就是说无论男女、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感染手足口病。但手足口病病人主要是5岁以下婴幼儿,占全部发病人数的95%左右。这主要跟幼儿的免疫力低下和所处的幼儿园、托儿所等密集环境有关,一旦有人患病,很容易引起集体感染。
发热: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并发症状: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红色小丘疹: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此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基本特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患病的孩子是主要传染源。他们在发病急性期可从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所以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人感染了肠道病毒EV71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也可表现为其它疾病。手足口病可以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也可以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4-9月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此病无明显地区性。我国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均有本病报道。
近来全国一些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死亡病例。卫生部通过官方网站发出通知。通知说,近期,中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各地报告病……
问:手足口病在幼儿中间传播最快,影响也最大!该如何最快辨别这个病呢?答:辨别手足口病,需要熟悉它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有发热,同时会有皮肤出疹的表现……
今年手足口病的疫情好像来得比较早,媒体也不断有报道,家长间也经常会议论起这件事,加之北京的春天又很短,清明一过就会进入高温的天气。因此,手足口病……
EV71是属于肠道病毒,属于小儿(RNA)核糖核酸病毒,从总的病毒科数来讲属于人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属里面有很多肠道病毒,包括EV71,有好多种,它是其中一种……
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