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病毒蛋白酶靶点模型图源:CollaborativeDrugDiscovery
撰文|黄波
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ovelCoronavirus(2019-nCoV)”,目前正肆虐神州大地,其极强的人传染人的传播方式,使得该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引发政府和民众的担忧;随着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每日递增,民众更加担忧的是,该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是否会在传播过程中变得更强,进而出现更多重症患者?从免疫学的角度剖析,该病毒在人群传播过程中,其毒力和致病性只会减弱而不是加强。
病毒主要是由核酸和包裹核酸的蛋白质所形成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病毒在其感染的细胞内进行扩增,核心环节是其遗传物质核酸分子的复制。所谓复制是指,以一个核酸作为模板产生出与其一模一样的一个新的核酸。
2019-nCoV病毒模型图源:wiki
病毒入侵某个特定个体,也许仅仅只有一个病毒,也许是很多个病毒。病毒会进入到该个体的组织细胞中,对于武汉2019-nCoV,主要进入肺组织细胞,医学上称之为肺上皮细胞。肺组织有以亿计的上皮细胞,我们并不清楚该病毒进入哪些肺上皮细胞,但是有的肺上皮细胞也许只有一个病毒颗粒进入,有的细胞则有多个病毒进入,这可能是一个随机过程。
DNA转录RNA翻译为蛋白质图源:Shutterstock
1.广义上讲,机体各器官的细胞包括肺上皮细胞均有一定的天然抗病毒能力,但这并不是它们的工作职责,而是进化保存下来的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机制,尽管不强,但在尽力阻止病毒的快速复制,这可能是病毒潜伏期长的一部分原因。
2.天然免疫系统对病毒的直接攻击。这主要是由机体内广泛分布的巨噬细胞对病毒颗粒的吞噬与降解和天然杀伤(NaturalKiller)细胞攻击病毒感染的细胞等环节组成,其相当于战争的先遣部队。
那么,免疫系统的监视防御是如何阻止毒力和致病性更强的武汉2019-nCoV在人群中扩散的?
电镜下的T细胞图源:NIH
当前的2019-nCoV,相较于2003年SARS和2015年MERS而言,其毒力和致病性其实是弱的,但是由于某种突变,在病人某个感染的肺上皮细胞内,会产生出高毒力和高致病性的变异病毒颗粒,其释放后再感染周围的肺上皮细胞。但是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会出现免疫识别的增强。一是直接增强识别,即病毒由于变异改变了自己的特征,从而直接增强了免疫系统的识别;二是间接增强识别,即在少数情况下病毒变异并不增强免疫识别,但是由于病毒毒力增强,导致对组织损伤增强,损伤的组织能够向免疫细胞报警,引发大量免疫细胞到达损伤部位,进而识别并攻击损伤部位的病毒。
免疫识别是免疫学上的专业术语,是指机体免疫细胞固有的一种能力,使得免疫细胞能够区别自身成分和外来的入侵物,以及区别机体正常成分和异常成分,进而排斥入侵物和异常成分。这样,体内免疫系统能够很好将因变异而产生的高毒力高致病性的病毒控制住,避免其扩散。另一方面,万一有少量这种变异高毒的病毒被释放到人体外,并感染了新的个体,同样由于增强的免疫识别,新的个体免疫系统也能够控制这种病毒。
作者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本文转载于中国免疫学会网站
征稿启事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普知识、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