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1.知识目标: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病毒的结构

四、课前准备

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一段岁月不能忘记。在那段日子里,非典恶魔肆虐中华,人人谈非色变。然而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下,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抗非战役的胜利。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回想重温一下在过去我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这难以忘怀的日子。(学生教师一起回想过去抗击非典的事情或者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段动画)

(1提出问题)噩梦般的日子已经过去,但是现在看来,我们不禁要想:非典因何而起?为什么它的威力那么大?危害那么重?

(2让学生猜测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医学工作者们在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发现:非典,是由一种肉眼看不到并且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非典病毒引起的。而在人类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天花,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疯牛病,以及最近时常见诸报端的禽流感,艾滋病和甲型h禽流感等等人类遭受病毒的折磨由来已久。病毒真的那么可怕吗?作为生命的最简单形式,由于结构另类和来去无踪,它成为生命世界中迄今发现和了解得最少,也是人类最难以驾驭的一类生命个体。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病毒王国,我们共同学习这节主题探究课,也许破解生命之谜,攻克医学难关的钥匙就掌握在你手中了。板书:《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齐读)

(二)实施探究

活动一:病毒的发现

1.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把患病植株的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过滤,想不到致病的东西连细菌无法通过的过滤器也通过了。后来,科学家又把患病植株的汁液冲淡了一百倍,发现这种液体仍有致病的能力。这就说明这种致病的东西具有传染性、滤过性和稳定性三个特性,但人们仍然不识它的“庐山真面目”。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电子显微镜,才终于看见了这类致病的东西——病毒的真面貌。

活动二:常见的病毒有哪些,如何预防?

1.你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吗?

学生回答常见的病毒

腮腺炎患者,水痘患者天花,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疯牛病,以及最近时常见诸报端的禽流感,艾滋病和甲型h禽流感猪瘟,鸡瘟小麦丛矮病等。

课本图片1.腮腺炎患者,2.水痘患者,3.医生在家禽养殖厂进行消毒处理,4.医生在给学生注射疫苗。

2.我们应该如何来预防有病毒引起疾病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接种疫苗,消毒,讲究卫生习惯等

我们知道了病毒的危害和预防,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病毒结构

活动三:认识病毒的结构

1.看课本第三页病毒的结构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的分类

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一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二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病毒)三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场杆菌噬菌体)。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你认为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学生回答

师总结:人类对病毒的世界并没有完全了解,希望大家回家以后继续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吸引你?

七、布置作业

1.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不知道什么是病毒,请你给介绍一下。

八.拓展

教学目的: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和防治

教学重点:病毒的特性,危害形式

1、引导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主体加载到内存,为传染部分做准备(如驻留内存,修改中断,修改高端内存,保存原中断向量等操作)。

2、传染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代码复制到传染目标上去。不同类型的病毒在传染方式,传染条件上各有不同。

一、活动目标

(一)能从绘本中获取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

(二)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冠状病毒的有关内容。

二、材料准备:

绘本故事《病毒与小贪》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问:宝贝,你知道最近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有新型病毒”。

问:最先得病的是哪个城市呢?

问:最开始只有一个人得病,慢慢的有越来越多的人得了病,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是传染病,为了不被传染,现在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到外面去,这样不接触其他人就会有效的减少传染的几率。”

(二)了解病毒

问:这个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人身上吗?“不是,是从蝙蝠身上来的”。

问:那怎么会传播到我们的身上呢?“有人吃了蝙蝠,病毒进入了体内,然后传染给了其他人”。

问:你知道这个病是怎样传染的吗?“唾液、接触等”。

(三)阅读绘本

问:在我们身边很少有蝙蝠,那么到底是谁把这个病毒传染给我们的呢?让我们一起在绘本中找找答案吧。(鼓励幼儿自行阅读绘本,能从画面中获取绘本传达的信息,让幼儿将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四)重点引导幼儿看

第五—七页:是谁吃了蝙蝠?“小贪”。

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病毒进入了小贪的体内,小贪开始发烧、干咳、呼吸困难”。

第十三—十五页:小贪是怎么把病毒传染给别人的?“通过唾液、呼吸和身体接触”。

如果被感染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去医院,隔离和不接触其他人”。

那没有被传染的人应该怎样做呢?“戴口罩、勤洗手、打喷嚏时捂嘴、不到人多的地方去”。

四、教育建议

(一)读完绘本后和幼儿一同讨论

问:现在我们有这么严重的传染病,你认为怪谁呢?

(二)听一听幼儿的意见,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小结:“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神奇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的野生动物们,它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我们应当尊重它们,不随意伤害它们。这不仅是在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检查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加强对杀毒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3.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难点】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生活实例的导入方法,向学生介绍熊猫烧香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致使电脑出现“熊脑蓝屏、频繁重启,甚至整个网络瘫痪的案例。以此提问学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如何检查和查杀病毒”引出课题——《防治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病毒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之后请学生回答。【计算机病毒是破坏计算机中的信息,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的特殊程序。】

接着教师追问学生:计算机病毒是否会传播给人体学生会发现:计算机病毒都是通过软盘、硬盘、光盘、网络等介质进行传播的,由此得到计算机病毒只能感染计算机系统,不会感染人体。

2.计算机病毒的表现与危害

3.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

最后,教师提问学生:“杀毒软件是否能查杀所有病毒”由此引导学生明白杀毒软件并不能查杀每种计算机病毒,需要及时更新软件和病毒库,才能保证及时的预防最新的病毒。接着教师给学生示范升级软件的方法:执行“选项”菜单——网络和升级ID设置好升级的网络连接以及ID——单击“升级”按钮即可完成更新。

(三)巩固提高

学生两人为一个小组以“瑞星杀毒”软件为例,查杀计算机硬盘上的文件,检查和清除病毒,将电脑设置成“自动监测”,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教师在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疑惑进行帮助和指导,并对学生的总体表现予以点评和鼓励。

(四)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

2.能力方面

(l)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学习噬菌体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2.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即噬菌体的作用机理为本节课的难点。因为病毒是一类极特殊的微小生物,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录像,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总路:

组织指导学生收集课外有关病毒的资料和信息,形成印象

利用实例纠正错误,引出主题

播放录像,加强直观性,使学生识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利用教学软件学习病毒的三种类型

学生讨论交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说明:

(1)病毒是一类特殊的十分微小的生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见不到的,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带来一定难度,学生对其形态结构等情况比较生疏,甚至有误解之处,单凭课堂上一节课的教学是微不足到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最好在课前指导学生查阅、收集、记录一些有关病毒的资料和信息,为课堂上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团结奋进的自信心。

(2)本节课的导言可以直接导入。如病毒不都是有害的,也有有益的。或者由学生代表发言导入,只要能引出主题即可。如某学生:“最近,我收集、记录了一些有关病毒的资料,使我对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希望我们能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3)关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部分的教学,最好借助录像,展示病毒的多种形态和结构,还可制作教学软件比较形象地展示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构成涉及到比较深的化学知识,不必过多解释,只要求学生知道就可以了。

关于病毒在寄主细胞里增殖的内容,可结合图片略加解释。病毒的营养方式是寄生,教师最好利用软件的动画形式表现病毒在寄主细胞里的增殖过程,这对理解这部分知识起到关键作用。

(4)关于病毒的类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部分的教学,以其中一类为例,利用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详细介绍其在寄主细胞里寄生和增殖的过程,其他类型也就迎刃而解了。如痢疾杆菌噬菌体的作用机理。

本节知识应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教学软件的形象、直观、动画的作用,把学生用肉眼见不到的事物再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收集、记录的资料可能很广泛,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如可依据与人类的关系分成两大类,一类对人有益,一类对人有害;也可以根据病毒的类型或寄主的不同分类:

a.微生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无脊椎动物病毒;

d.脊椎动物病毒。

还可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类:如

a.通过水传播;

b.血液传播;

c.空气传播等。

教师适时强调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只能说病毒是一类十分特殊的生物,不能把病毒说成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低等、最原始的生物。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有益和有害的两个方面加以描述,特别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如艾滋病病毒的危害等,通过讨论、分析会加深印象,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也可以结合录像或软件向学生介绍目前关于病毒的最新信息或其他有关内容,激励学生有很多科学领域等待着他们去开发创造,造福于人类,效果会更佳。

板书设计

第三章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1.比细菌小得多,电镜下才能看到。

2.有近似球形的多面体、杆形、蝌蚪形等。

3.组成:

衣壳——由蛋白质组成

核心——由核酸组成(DNA、RNA)没有细胞结构

4.传播途径: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蚊虫叮咬等。

5.营养方式:寄生在寄主细胞里。

6.影响:病毒的增殖对寄主造成危害。

二、病毒的类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1.类型

(1)微生物病毒

(2)植物病毒

(3)无脊椎动物病毒

(4)脊椎动物病毒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如利用病毒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2)有害:如艾滋病病毒引发艾滋病。

[1]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科学家重建720xx年前古代病毒:仍具感染能力》说明文阅读原文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家重建720xx年前古代病毒:仍具感染能力》说明文阅读原文

近日,来自旧金山血液系统研究所的埃里克·德尔沃特(EricDelwart)及其同事研究发现,在采自亚北极冰区的冰冻驯鹿粪便中,发现了两组720xx年前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包括一部分病毒RNA基因组,和一个DNA病毒的基因组。其中DNA病毒表现出了感染植物的能力。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科学家对于病毒的演化过程了解并不多。认识这些古代病毒的结构将有助于对病毒演化的探索。然而,科学家只对数量很少的古代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病毒的变异很快,很难确定新的序列与其他病毒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因此很难对古代病毒进行重建。除此之外,古代病毒的核酸物质往往会迅速分解,给测序带来了困难。

为了找到保存完好的古代病毒,德尔沃特和他的团队来到了加拿大塞尔维恩山脉(SelwynMountains)一片已有4020xx年历史的冰区,对其中的驯鹿粪便进行了分析。在检查一个720xx年前的冰芯时,他们从冰冻的粪粒中鉴定出了两组保存完好的病毒序列。

根据另一组病毒基因序列,研究团队成功地重建了一种DNA病毒的完整基因组。这种病毒与现生所有已被测序的病毒都有不同。不过,科学家还是发现它与一类感染植物的双生病毒(geminiviruses),以及一类发现于蜻蜓、真菌和动物粪便中的病毒(gemycircularviruses)存在较远的联系。

为了了解DNA病毒的更多特性,研究人员采用了烟草本赛姆氏(Nicotianabenthamiana)品种作为实验材料。这一烟草品种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的模型。实验结果发现,在接种病毒的叶子,以及刚长出来的新叶上,都出现了感染的特征。不过,受到感染的植株并未出现任何患病症状。研究者称,这可能是因为烟草本赛姆氏并不是这种病毒的理想宿主。

研究团队认为,驯鹿应该是在进食的时候吃进了这种DNA病毒。较早之前的研究显示,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还可能保持着感染能力。这一烟草品种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的模型

(新浪科技20xx年10月30日)

《科学家重建720xx年前古代病毒:仍具感染能力》说明文阅读题目

1.下列对于“古代病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病毒由来自亚北极冰区的冰冻驯鹿粪便中发现,存在两组不同的基因组。

B.根据720xx年前的病毒基因组序列,科学家通过发现研究得出结论。

C.有关古代冰区病毒的发现的研究成果,获得专业学术期刊认可。

D.病毒发现的研究成果,是由团队集体智慧共同努力的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对于病毒的演化了解不多,但研究将有助于对病毒演化的探索。

B.科学家只对某些古代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但很难对古代病毒进行重建。

C.研究团队来到已有4020xx年历史的冰区,选择性对驯鹿粪便进行了分析。

D.科学家检查720xx年前的冰芯,从冰冻的粪粒中鉴定出一定数量保存完好的病毒序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3分)

A.至今发现,“仍具感染能力”的古代病毒有两组病毒基因组序列,包括一部分病毒RNA基因组,和一个DNA病毒的基因组。

C.为了了解DNA病毒的更多特性,研究人员采用了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模型的烟草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并获得实验结果。

《科学家重建720xx年前古代病毒:仍具感染能力》说明文阅读答案

1.B“科学家通过发现研究得出结论”与原文“研究发现”不符,偷换概念。

2.C“选择性对驯鹿粪便”与原文“对其中的驯鹿粪便”不符,以偏概全。

3.D偷换概念。“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并非是“历经720xx年冰川变化”后。

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合作,已成功建立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冠状病毒的新技术。这一技术是卫生部、科技部对“非典型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有望为非典型肺炎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诊断指标。

据介绍,运用这项新技术,从采取病人样品到报告结果可在2h内完成,能够实现对病毒基因的准确定量检测,可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pcr是一种体外基因复制技术,可在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内把基因扩增到数百万倍以上,使基因便于检测。

卫生部专家何蕴韶说,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4例患者的培养物和漱口液中,均检测出冠状病毒核酸,而3例确诊不是“非典”病人的样品均未检测出。另外,30例健康人的漱口液全部未检测出冠状病毒核酸,经过对4例冠状病毒阳性样品基因扩增片段测序结果分析,与加拿大和美国公开发表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比较同源性为100%。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八册中的一节内容,它虽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内容,但它较为简单,通俗易懂,因为学生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应该听说过或者有的同学的电脑中过计算机病毒,但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并不全面,本节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有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提升他们安全防范意思。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独立分析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危害。能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在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中。减小对病毒的恐惧心理并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卫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并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了解它常见的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流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兴趣导入

老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将电脑生病和孩子生病进行类比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作为父母呢,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啦。而作为从事信息教学的老师最担心的就是电脑生病。大家请看图片。电脑因为感染了病毒而生病了。我们生病了可以去看医生,电脑生病了,该怎么办以前我们总是一说起病毒就很害怕,病毒真的这么可怕吗还是我们对它了解得不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计算机病毒。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请同学来回答,老师总结: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但是和我们平时用的程序不太一样,它能够自我复制并会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从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类比埃博拉病毒-生物病毒)

1)传染性2)隐蔽性3)潜伏性4)破坏性(CIH破坏主板)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哪些做法会使得病毒传播,运用生活实际,编个小故事:

1)盗版软件,其他人直接拷贝

2)陌生人的邮件

3)上网发现一个不知名的网站里有一个小游戏很好玩,就下载下来

A.光盘等存储媒介传播

B.网络传播:电子邮件,聊天工具

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环节三:巩固提高

1.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制作或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惩处。我们自身应如何防治病毒

1)杀毒

你知道的杀毒软件有什么

瑞星,360,金山毒霸

而且由于新的计算机病毒不断产生,因此杀毒软件需要不断更新病毒库。

2)预防

用杀毒软件给电脑杀毒,就像生病了要吃药。可是为了保证电脑健康。更重要的是预防。根据传播方式,怎么预防比较好

A.坚决不用盗版软件

B.对外来的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应该先检查,确保没有计算机病毒再使用。

C.网上下载的文件要先杀毒再使用,也不要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或链接。

D.用杀毒软件来检查计算机

环节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课后多去搜集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以后的电脑都能健健康康的,再也不受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了。

其次,埃博拉虽然是一种致命病毒,但客观地看这种病毒其实很少见,它的传播范围基本上就集中在西非地区,很多人以前甚至没听过这个病名。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所言,“由于史上埃博拉病例出现不多,此前医学界并未像研发艾滋病疫苗一样存在迫切压力。”

此次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暴发了迄今最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截至目前报告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总计1000多例,这与常见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相比,规模要小得多。而此前许多年,埃博拉在西非地区基本上只是零星感染。

此外,缺乏经济效益也是针对埃博拉的特效药物或疫苗迟迟无法研制出来的原因之一。埃博拉药物或疫苗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其销量却很有限,肯定没有私人企业愿意投资。英国雷丁大学病毒学家本·诺伊曼就说,“做埃博拉这种研发,对于任何一家医药公司来说,从经济角度看都是不可行的,因为企业要考虑到经济利益”。

眼下,医务人员面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能做的就是:减轻高热、呕吐、腹泻等各种症状,保证患者不脱水。埃博拉病毒虽然致死率高,但如果感觉不适时及时寻求医疗救治,有些患者仍有机会康复。

那么这些尚未经过大规模人体临床试验的药物或疫苗,在当前西非疫情大暴发之际能先行使用吗对此科学家分歧严重。

病毒发现者之一、现供职于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彼得·皮奥特认为,鉴于这次西非疫情史无前例,应该认真考虑是否采用试验性药物或疫苗。但也有很多专家表示,使用任何尚未经过大规模人体临床测试证实安全性的疗法或疫苗,都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而且很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世卫组织发言人哈特尔也说,目前阶段,世卫暂无计划要推动在西非疫区投放任何试验性药物或协助开展任何临床试验。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埃博拉病毒难“破”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埃博拉病毒对实验室中的培育环境要求极高,但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提供这样条件的实验室明显不足。

B.埃博拉病毒传播范围基本上就集中在西非地区,很多人以前甚至没听过这个病名,更不用说研究了。

C.埃博拉不是季节性暴发病毒,研究者无法准确预知和防范,导致测试新疗法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D.正在研发的埃博拉药物或疫苗主要集中在美国,且只有有限的几种,还尚无一种完成严格的临床试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常见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相比,虽然西非三国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总计已经1000多例,但规模仍然显得小得多。

C.由美国陆军资助研发的埃博拉药物虽然在猴子身上实验效果理想,但在人体之中临床试验效果如何仍有待验证。

D.虽然彼得·皮奥特提议应考虑是否采用试验性药物或疫苗,但很多专家认为,盲目使用,不仅不符合伦理道德还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经济利益考虑,任何一家私人医药公司要研发需要巨额资金而销量有限的埃博拉药物或疫苗都是不可行的。

B.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资助埃博拉病毒研究的初衷并非是要治愈这种传染病,往往是出于防范生化袭击的考虑。

C.研究发现,虽然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但患者只要被及时救治,就一定有机会康复,重显生机和活力。

D.虽然西非埃博拉疫情严重,但世卫组织仍没有将在此疫区投放任何试验性药物或协助开展任何临床试验列入计划。

1.(3分)D(D项,误将结果当成原因。选项说的是埃博拉病毒难“破”导致的结果而非原因)

3.(3分)C(C项,表述绝对化。原文是“有些患者仍有机会康复”)

[1][2]下一页

<

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古细菌系感染源的残余,即所谓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其事实上是由人基因组的一部分组成。曾经认为这些只是没有活性的“垃圾”DNA,事实上许多这些元件在人的细胞中履行一定的功能。如今,由乔治亚大学的JohnMcDonald和国立卫生院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KingJordan领导的一项新的研究首次表明,人类和黑猩猩在同一时期有过一次转录活性的大爆发,由此推测人和黑猩猩是在600万年前从同一个祖先中分离出来的。这些新的研究结果有赖于逆转录元件,这是一种富含于人类基因组的特殊类型的转录元件。事实上,从更为初级灵长类到现代人,它们都有分布。这一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基因组通讯》杂志上。

几百万年以来,在转录元件和它们的宿主基因组之间一直存在着分子武器的竞赛。宿主基因组不断地进化出新的调节机制来沉默那些包括使转录元件进行复制的突变效果。反之,这也对转录元件施加了选择压力,促使它们进化出相应的机制来逃避这种控制。结果形成一种内部的驱动机制,来增加生物体的复杂性。就像两个国家之间进行军备竞赛产生的新技术可以脱离并用于非军事目的一样,这些由于转录元件和宿主基因组之间的“军备竞赛”所导致的新的调节机制可以用于加速生物水平的进化。

一个相对的突然遗传变异导致进化改变的理念由来已久。科学家们,例如后来的StephenJayGould在二十多年以前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点断平衡机制”的学说。这一学说并没有完全被科学家们接受,它假设进化更依赖于基因组突然的、非预期的变化,而不是达尔文提出的需要极端长期的自然选择所导致的逐渐进化。

关于这些逆转录元件如何在人的基因组中游弋,并有可能导致形态学水平的有机体改变还只有假说。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驱使细胞和生物水平进化的动力。虽然这只是初步的证据,但已经表明有可能正是它们使人类成为今天的样子。

新生命网站2002-8-8

①“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②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病毒,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埃博拉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的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残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某人一旦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已经被传染了。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再过几天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的阶段——出血热,患者肌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鼻孔、耳朵等向外渗血。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而死亡,这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8﹪。

④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录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⑤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到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⑥20xx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年底前可能有大规模疫苗,用于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虽然科学家在对两种疫苗进行试验,但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根据计划,到年底前生产的疫苗数量,将能够对疫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5.选文第①段为什么要介绍病毒的得名(2分)

16.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据、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说说“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在该句中的作用。(2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说明顺序。(3分)

18.第⑤段“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一句中,加点的“几近”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5.(2分)通过介绍埃博拉病毒的得名,说明这种病毒最初出现时疯狂肆虐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严重情形,引起人们对这种病毒的高度重视。引出说明对象。

16.(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埃博拉病毒的形状,使我们对这种陌生的病毒有较为具体的认识。

具体为:“早期”——“类似感冒”;“几天后”——“全身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再过几天”——到达转折点:一些幸运的会痊愈,而另一些会发展为致命的出血热;最后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死亡。

18.(3分)不能。“几近”意为“几乎等同于”,指可能存在的情况,如果删去,该句就成为“实际上给自己判了死刑”,与原意不符,说明的语言就不准确了。

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合作,已成功建立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冠状病毒的新技术。这一技术是卫生部、科技部对“非典型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有望为非典型肺炎的早期快速诊断提...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作为患儿的家长,应注意下列各项:(1)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作功的负担,并减少心肌的氧耗量;轻症者和一般病例应休息3—4周,对于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的...

就在幼儿急疹后第20天,宝宝突然又发烧,腋下38.5度左右,而且宝宝没有其它并发症(无咳嗽、多痰等)。为了确定是为何发烧,先到医院做一次血象常规,结论是淋巴细胞偏高。...

崔其亮说,心肌炎分三种类型:一般型、暴发型、隐匿型。一般型: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如感冒、腹泻等,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等体征。...

第一节病毒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安排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2)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古细菌系感染源的残余,即所谓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其事实上是由人基因组的一部分组成。曾经认为这些只是没有活性的“垃圾”DNA,事实上许多这些元件在人的细胞中履行一定的功能。...

THE END
1.病毒的特征有哪些39问医生病情分析:病毒的特征包括复制性、遗传变异性、抗原性、依赖活细胞生长以及对理化因素敏感等。这些病毒在人体内繁殖时,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如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咳嗽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且与特定暴露史有关,建议就医进行相关检测和诊断。1.发热病毒入侵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https://wapask-mip.39.net/bdsshz/question/93454032.html
2.下列属于病毒的特征的有()。下列属于病毒的特征的有()。 A.传染性 B.隐蔽性 C.破坏性 D.不可预见性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多项选择题 下列在安装WIN98操作系统可跳过的正确参数()。 A./q B./ie C./is D./h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574269.html
3.下列属于病毒特征的是()①不能独立生活②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5.下列属于病毒特征的是( )①不能独立生活 ②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③有细胞结构 ④无细胞结构⑤进行分裂生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https://m.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ac6c739858d9884c7838a5bdd27aab59
4.下列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C.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D.没有细胞构造查看答案更多“下列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点的是( )。 A.潜伏性 B.感染性 C.衍生性 D.破坏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不...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0077802.html
5.下列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事业单位公基考试题答案解析下列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首页课程题库资讯师资 加微福利 添加公考咨询师 APP 400-8989-766 (单选题) A.模糊性 B.高速性 C.传染性 D.危急性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二步,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https://v.huatu.com/gktk/18RJE.html
6.下列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下列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 A.模糊性 B.高速性 C.传染性 D.危急性 参考答案C 解析:计算机病毒实际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自我复制,并能相互传染。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是寄生性、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和隐蔽性。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在线模考...https://m.kaobei173.com/tiku/shiti/452460.html
7.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A.隐蔽性B.传染性C.复制性D.可读...1.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病毒不具有传播性、定时性、破坏性和潜伏性 B.使用损坏的计算机或发霉的软盘可能使计算机感染病毒 C.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种程序 D.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人体等传播、扩散 发布:2024/11/23 5:0:1组卷:0引用:1难度:0.6 解析 2.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造成( )的...https://www.jyeoo.com/shiti/12103f7f-15bd-150a-a5ff-06d39981f425
8.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D.果断D,这个是初级计算机的问题吧.计算机能够潜伏在电脑内,可以在网络中传染,也具有激发性,即触及什么行为,如双击,打开之类行为而激发.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__ 下述( )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特别...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d21d3cb136f2226fb321db740de03134.html
9.2020年江苏专转本考试计算机真题!36.下列网络参数中,设置正确的是 37.下列不属于局城网的是 A.以太网 B.令牌网 C.帧中继网 D.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网(FDDI) 38.万维网中标识每个信息资源(网页)位置的是 A.HTML B.HTTP C.URL D.WWW 39.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A.破坏性 B.健壮性 C.传染性 D.潜伏性 ...http://www.nsjypx.com/html/2019-9/2019921218.html
10.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题目答案解析,初中生物试题题目答案...D.小麦、小鼠、感冒病毒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病毒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___.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2013年4月23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对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一份信鸽疑似样品,经复核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该病毒所具有的特征( ) A.具有...https://www.12tiku.com/tiku/list-b1003-s4514-l24.html
11.计算机软考程序员历年真题重点题及答案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A.破坏性 B.潜伏性 C.传染性 D.免疫性 9.以下操作系统中,不是网络操作系统的是 A.MS-DOS B.Windows2000 C.WindowsNT D.Novell 10.Windows98中是多少位的操作系统 A.16位 B.32位 C.64位 D.128位 11.Windows98中,欲选定当前文件夹中的全部文件和文件夹对象,...https://www.51test.net/show/5963961.html
1.病毒的特征有什么问题描述:病毒的特征有什么 医生回答 金坤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三级甲等 病情分析:病毒的特征有微小、没有细胞结构等特征。一、病毒的形体是非常微小的,大多数的病毒都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所以病毒只有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结构非常简单。此外,还...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question/47e274c68254725b334915c8ae6d76bc.html
2.下列属于病毒特征的是()。下列属于病毒特征的是( )。 A. 可以形成芽胞 B. 毒力很强 C. 对抗生素有抵抗力 题目标签:特征病毒属于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C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泥浆护壁灌注桩基础混凝土强度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检验? A. 钻芯法 B. ...https://www.shuashuati.com/ti/9fad65edbfec40f28a0099b2e1163526.html?fm=bdb90bd71012ea0939a9a78a6ff32f5f9b
3.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43.计算机病毒不能够(D) A.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B.影响计算机使用 C.能够自我复制D.感染计算机使用者 44.以下防止计算机中毒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 A.不使用网络,以免中毒B.经常备份数据 C.备好启动盘D.避免在不安全的计算机上使用存储介质 45.下列不属于电脑病毒的特征的是(A) ...https://blog.csdn.net/m0_37442062/article/details/93615996
4.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汇总智慧树知到创新创业基础心理降答案汇总...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电子邮件营销的三因素:(B) A、用户许可 B、商业交流 C、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D、信息对用户有价值 4、博客营销的本质在于:(D) A、发布产品信息 B、发布公司新闻 C、推广品牌 D、争夺话语权 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病毒式营销成功的3要素:(A) ...https://www.qqtn.com/article/article_319268_1.html
5.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中职(学)版)网络安全67. 宏病毒是随着 Office 软件的广泛使用,有人利用高级语言宏语言编制的一种寄生于 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 ( B ) A. 应用程序 B. 文档或模板 C. 文件夹 D. 具有“隐藏”属性的文件 68. 在下列 4 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 D ) A. 潜伏性 ...https://www.wxjsxy.com/xxglzx/wlaq/content_11087
6.2022年河北高职单招考试第十大类专业模拟题三高职单招8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A.破坏性 B,潜伏性 c.传染性 D.免疫性 83,以下操作系统中,不是网络操作系统的是 A.MS-DOS B.Windows2000 C.WindowsNT D.Novell 84,下而有关计算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计算机的主机只包括 CPU B,计算机程序必须装载到内存中才能执行 ...https://m.educity.cn/danzhao/331733.html
7.2017年9月计算机一级备考训练题「选择题」通过试题的练习,能够帮助考生们提高答题的速度,熟悉考试题型特点,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2017年9月计算机一级备考训练题【选择题】,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D ) ...https://www.oh100.com/kaoshi/ncre1/tiku/399198.html
8.电脑,知识竞赛题库参考24.属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 A.C B.FORTRAN C.Pamcul D.Visual Basic 25.对补码的叙述,()不正确 A.负数的补码是该数的反码最右+1 B.负数的补码是该数的原码最右+1 C.正数的补码是该数的反码 D.正数的补码是该数的原码 26.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https://www.jy135.com/diannao/262526.html
9.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全真模拟题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 B.支原体 C.真菌 D.细菌 3.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 B.真菌 、 C.支原体 D.衣原体 4.下列那种不是细菌形态 A.球状 B.杆状 C.螺旋状 D.砖块状 ...https://www.med66.com/new/322a1299a2011/201184zhaoda135240.shtml
10.2014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精选模拟题(4)28.下列病毒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只有DNA或RNA B.严格细胞内寄生 C.有易感细胞的受体 D.大多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E.能通过滤菌器 C 29.关于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 B.可向右肩部放射 C.右上腹压痛 D.右上腹肌紧张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4-1/20140102021903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