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感染性疾病诊断市场在IVD行业一直是最大的细分市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技术也一直在不停发展,从最早的培养法,到血液学分析、特定蛋白检测、免疫学抗原抗体检测,再到病原体质谱和核酸分析,手段越来越精准,让人眼花缭乱。如何从众多技术中洞察未来发展趋势,找准最大的风口,请跟随我一起,来一场感染性疾病诊断技术的旅行吧!
2、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高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以及高灵敏度的分子信标来检测样本中的待测物。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侵袭人体,突破机体非特异性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后,最终被具有特异性的第三道防线——免疫系统所识别。病原体自身的蛋白、核酸或磷脂等物质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同时病原体自身物质也会微量残留在机体内,通过检测病人血样或其他样本中的病原体抗体或抗原,来判断病原体的存在。
新兴的单分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fg/ml(1fg=10-15g)左右,也在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通常来说,一个灵敏度更高的技术出现,往往会推动科研学术界发现新的biomarker(生物标志物),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也会更加多样化和精准,整个IVD市场蛋糕也会被做大。
1.自动化方向,人口增长及老年化带来的样本量急剧增高,医院大楼不可能一直扩建,实验室空间也很难继续扩大,在实验室设备人满为患的当下,加之很多产品(例如生化仪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单通道检测通量已经达到极限,如何满足未来检测量的需求,怎么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通量,已经成为摆在检验界同行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4、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测序技术等技术。利用核酸检测感染性疾病中的病原体微生物已经在临床、疾控、环境等领域广泛使用,任何生物(朊病毒除外,这是一个奇葩特例)都含有特异的核酸,通过核酸分析技术,可以直接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存在。
7、核酸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PCR作为最成熟的分子诊断技术,还有很广阔的开发空间,伴随精准诊断的意识觉醒,分子诊断市场将迎来爆发增长。
微流控技术因为反应体系小,从而可以实现更快的扩增速度。
4.多重和超多重:多重检测是指一个反应体系内能同时扩增检测的靶标数量。对于感染性疾病,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病人感染了哪种病原体,如果采用传统单靶标PCR试剂盒,每次只能检测一种靶标,若检测为阴性,则需要更换检测其他靶标的PCR试剂盒,这样效率就大大降低,异常盲目,俗称“大海捞针”。要做到更快确诊、鉴别诊断和排除诊断,就要设计多重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