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侵染和复制

2、有其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装配,即首先将各个部件合成出来,然后装配,所以一般将噬菌体的繁殖称做复制。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烈性噬菌体:指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使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第四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烈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复制、装配和释放。1、烈性噬菌体的繁殖第五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吸附: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吸附部位进行特异性结合,噬菌体以尾丝

3、牢固吸附在受体上后,靠刺突“钉”在细胞表面上。侵入: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噬菌体尾部所含酶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尾髓刺入细胞壁,并将核酸注入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复制: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会控制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然后以噬菌体核酸中的指令合成噬菌体所需的核酸和蛋白质。第六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装配:主要步骤有:DNA分子的缩合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尾丝及尾部的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头部与尾部相结合最后装上尾丝,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形状、大小相同的噬菌体装配完成。第七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

4、月释放:方式:裂解:包括T4噬菌体在内的大多数噬菌体以裂解细胞的方式释放。分泌:噬菌体穿出细胞,细胞并不裂解。(丝状噬菌体)通常情况下,一个噬菌体通过上述五个过程能合成100300个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的这种生长繁殖方式也称为一步生长,第八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九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2、一步生长曲线一步生长曲线是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1)实验设计依据:通常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比例为1:10,保证1个菌体只被1个噬菌体感染,避免二次吸附;细菌群体被噬菌体同步感染。第十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2)实验过程:

5、敏感菌10mlPhage1ml混匀,5min,使之吸附离心或用抗phage血清处理,去除过量phage高倍稀释,吸附phage的菌悬液(避免多次吸附)37培养,定时取样第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噬菌斑:概念: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敏感菌混合培养在营养琼脂中,在平板表面布满宿主细胞的菌苔上,可以用肉眼看到一个个透明的不长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每个噬菌斑一般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应用:噬菌斑可用于检出、分离、纯化噬菌体和进行噬菌体的计数。噬菌斑第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取样

7、七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到细菌细胞释放新的噬菌体之前的这段时期。曲线平行于横轴,噬菌体数无变化。样品中无游离的噬菌体。(潜伏期前的噬菌斑数是噬菌体数,也就是感染噬菌体的细菌数).病毒在感染细胞内消失到细胞内重新出现新的感染病毒的时期为隐蔽期(eclipseperiod)。裂解期:曲线直线上升,子代噬菌体不断释放到培养基中,直到达到一个极限。稳定期:感染细胞后复制的子代噬菌体全部释放,噬菌斑数稳定,一次感染结束。第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裂解量:每一受感染细胞所释放的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稳定期噬菌斑数裂解量=潜伏

8、期噬菌斑数不同的噬菌体或同种噬菌体感染敏感菌后所释放的噬菌体数不同,与噬菌体种类、宿主细胞菌龄以及环境因数有关。T4约为100,X174约为1000,f2高达10000、T2仅为200。第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感染复数。传统的MOI概念起源于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研究。其含义是感染时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比值,也就是平均每个细菌感染噬菌体的数量。噬菌体的数量单位为pfu。一般认为MOI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其实其隐含的单位是pfunumber/cell。后来MOI被普遍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研究中,含义是感染

9、时病毒与细胞数量的比值。第二十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3、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温和噬菌体(temperaturephage):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prophage):即整合在宿主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溶原性细菌(lysogenicbacteria):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第二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溶原性细菌的特点:可稳定遗传:子代细菌都含有原噬

10、菌体,均具有溶原性。可自发裂解:温和噬菌体的核酸也可从宿主DNA上脱落下来,恢复原来的状态,进行大量的复制,变成烈性噬菌体,自发裂解几率10-210-5。可诱导裂解:用化学、物理方法诱导具有“免疫性”:溶原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的噬菌体不敏感,对同源噬菌体具免疫性,对非同源噬菌体没有免疫性。可复愈:自然遗失前噬菌体,但不发生自发裂解和诱导裂解溶源转变:由于溶原菌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核酸而使自己产生一些新的生理特征。第二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动物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系统20世纪50年代才建立动物细胞体外连续培养技术。体外培养细胞只能近似地反应动物机体内

11、病毒的复制过程。空斑方法相当数量的病毒不能在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第二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而仍有代谢活性的原生质部分称为原生质体,20世纪70年代建立。原生质体的离体存活能力、生理活性不十分理想,有些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与维持还十分困难。目前尚不如动物细胞那样成熟和方便。四、植物病毒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系统第二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病毒的复制周期第二十六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吸附(adsorption)病毒与细胞表面特异的受体结合称

12、为吸附。病毒与细胞的最初结合是可逆的。病毒与受体结构互补后,形成不可逆结合,这时即使洗下病毒颗粒,该颗粒也不具有侵袭性。第二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决定病毒不可逆结合的因素1、病毒吸附蛋白能够识别并吸附细胞表面受体的病毒表面结构蛋白。T-偶数噬菌体的吸附蛋白是噬菌体尾丝蛋白。流感病毒包膜上有两种突起: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但病毒的感染性只能被抗血凝素的抗血清中和。第二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流感病毒外面两种蛋白质突起,一是血凝素,一是神经氨酸酶。病毒血凝素对细胞上含唾液酸的糖蛋白或脂蛋白有特异的亲和能力。神经氨酸酶与细胞表面黏液蛋白中的

13、神经氨酸也有特异的结合能力,它的作用是从黏液蛋白释放乙酰神经氨酸,因而使得由细胞表面芽生的子代病毒,得以脱离细胞。第二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2、病毒的细胞受体病毒的细胞受体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亲和性、并影响病毒的致病性。细胞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也会影响病毒的吸附。第三十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只能附着在灵长类的动物细胞上,而不能吸附在啮齿类动物细胞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的RNA+柯萨奇病毒的蛋白质衣壳杂种病毒侵染小鼠细胞第三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噬菌体细胞受体有严格的种系特异性,因而

14、各种噬菌体具有严格的宿主范围,这一特性可作为细菌的分类鉴定指标。第三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大多数噬菌体的病毒受体为细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分子,脂多糖分子以及糖蛋白复合物,有的则位于菌毛、鞭毛或荚膜上。大部分动物病毒的病毒受体为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糖蛋白,也有的是糖脂或唾液酸寡糖苷。植物病毒迄今尚未发现有特异性细胞受体。第三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植物病毒植物病毒须经机械传递或昆虫介体传递导致感染。不存在吸附蛋白和受体的特异结合,其特异性取决于病毒复制过程的以后各步。第三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不侵染番茄TMV

15、株系的RNA+侵染番茄TMV株系的外壳杂种病毒不侵染侵染番茄TMV株系的RNA+不侵染番茄TMV株系的外壳杂种病毒侵染第三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3、环境因数温度:一定温度范围内,病毒的吸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脊髓灰质炎病毒在1时的吸附率仅是37的十分之一。离子环境:病毒的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趋向带负电荷。一般一定浓度的阳离子促进吸附,阴离子无此作用。pH:影响病毒与细胞吸附反应的第一步-静电引力结合。第三十六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侵入(penetration)1、噬菌体的侵入T偶数噬菌体采取注射的方式其他噬菌体的

16、入侵方式可能不同。第三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2、动物病毒的入侵(1)位移:一些裸露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吸附到细胞膜上后壳体发生改变,以便只有核酸进入细胞。(2)与细胞膜融合:副黏病毒(有囊膜病毒)(3)内吞作用:又称病毒胞饮,呼肠孤病毒、乳多空病毒。(有囊膜及无囊膜病毒)第三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3、植物病毒(1)介体感染:主要通过昆虫。(2)非介体感染:即带毒植物的嫁接,带毒花粉的花粉粒萌发,芽管侵入胚胎等均可使病毒进入细胞。第四十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脱壳

17、病毒侵入细胞后,病毒的包膜和衣壳被除去而病毒核酸释放出来的过程。大部分依靠细胞内的蛋白酶进行脱壳,也有病毒表达脱壳酶。第四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感染细胞后,要么潜伏下来将核酸整合于细胞基因组,成为前病毒随细胞分裂而传递;要么接管细胞的代谢机制,利用细胞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场所、机制、能量完成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第四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大多数正链RNA病毒的RNA分子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全长或部分进行翻译。其他病毒基因组均需转录为mRNA,再进行蛋白表达。在细胞核内复制的DNA病毒通过细胞的DNA依赖的RNA聚

18、合酶执行转录功能,其他病毒则需由病毒编码独特的转录酶,作为病毒的中间产物。第四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包括核酸的复制和基因组的转录。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具有严格的时序性,分早期转录和晚期转录。发生在病毒核酸复制以前的转录为早期转录,转录的基因为早期基因,早期蛋白主要参与病毒核酸的复制以及参与抑制宿主细胞大分子的合成。在核酸复制开始或复制后进行的转录称为晚期转录,晚期蛋白主要是病毒的结构蛋白。第四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1、病毒核酸复制概论(1)病毒核酸的复制模式: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1)半保留复制:在新复制的dsDNA

19、中,一条是母体DNA链,另一条是新合成的子代DNA链。是DNA复制普遍遵循的模式,DNA病毒也大多采用此种方式。但也有一些dsRNA病毒采用。第四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半保留复制第四十六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2)全保留复制主要是dsRNA病毒,复制时双链基因组仍相互缠绕,只在复制点局部解开几个碱基对,子代双链全是新合成。包括呼肠孤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轮状病毒等。在+ssRNA噬菌体基因组复制时所形成的复制型RF复制子代+RNA链时也存在这种模式。第四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全保留复制第四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一页

20、,创作于2022年6月(2)病毒核酸复制的主要类型:7类1971年,BaltimoreD根据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表达线路,提出了一种分类方法。(+)DNA类(-)DNA()DNA类(+)RNAmRNA(-)RNA类类(-)RNA类()RNA类后来,学术界将嗜肝DNA病毒科和花椰菜花叶病毒科另列一组,这类病毒的dsDNA复制必须经过逆转录产生DNA(前基因组)第四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一类型:dsDNA1)仅在细胞核内复制(疱疹病毒科、腺病毒科、乳头状榴病毒科),需要细胞因子参与。2)细胞质内复制(痘病毒科),能编码转录和复制所需要的因子,不必依赖细胞因子。3

21、)虹彩病毒科,其DNA复制早期在核内,晚期在细胞质中。第五十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痘病毒、虹彩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mRNA蛋白质dsDNA病毒组装dsDNA第五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DNA病毒()DNA子代病毒即早蛋白早期蛋白晚期蛋白mRNAmRNAmRNA类第五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类型:ssDNA(细小病毒科),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中间可行成双链中间体作为合成正链的模板。大多数ssDNA序列与mRNA极性相同。细小病毒、圆环病毒:mRNA蛋白质ssDNAdsDNA病毒组装s

22、sDNA第五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DNA子代(+)DNA细胞蛋白病毒蛋白子代病毒mRNA()DNA类第五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类型:dsRNA(呼肠孤病毒科),病毒有多片段的基因组,每个片段可单独转录,产生单个的单顺反子mRNA。(也有单片段基因组的)呼肠孤病毒、双RNA病毒:mRNA蛋白质dsRNA病毒组装dsRNA第五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RNA子代()RNA病毒蛋白部分装配子代病毒mRNA病毒酶类第五十六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类型:+ssRNA(微小

23、RNA病毒科、杯状病毒科、披盖病毒科、黄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微小RNA病毒、杯状病毒、披盖病毒、黄病毒、冠状病毒、动脉炎病毒:蛋白质(裂解)+ssRNA+ssRNA病毒组装-ssRNAdsRNA第五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1)病毒具有多顺反子mRNA(微小RNA病毒科、杯状病毒科、黄病毒科),合成一个多聚的蛋白产物,随后被切割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具有RF中间型。病毒(+)ssRNA子代(+)ssRNA多聚蛋白蛋白加工子代病毒dsRNA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类第五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DNA转录多顺反子mRNA启动子基因1基因2基因3DNA

24、转录启动子基因单顺反子mRNA第五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RF(replicativeform)复制型:是核酸在复制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一般指单链DNA的病毒或RNA病毒的基因组ssDNA或ssRNA在复制时形成的dsDNA或dsRNA中间分子。第六十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2)病毒具有复杂的转录过程(披盖病毒科、烟草花叶病毒属),其转录的mRNA通常小于基因组RNA,不能做为子代RNA的复制模板。中间过程无RF出现。病毒(+)ssRNA子代(+)ssRNA非结构蛋白mRNA子代病毒结构蛋白类全长(-)ssRNA第六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一

25、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五类型:-ssRNA(正黏病毒科、单负股病毒目)正黏病毒、副黏病毒、弹状病毒、丝状病毒等:蛋白质-ssRNA+ssRNA病毒组装-ssRNA第六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分段的基因组(正黏病毒科),复制在细胞核发生,复制的第一步是,病毒粒子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转录产生单顺反子mRNAs,该mRNA也作为模板启动基因组复制;病毒(-)ssRNA子代(-)ssRNA病毒蛋白子代病毒mRNA类病毒酶第六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非分段的基因组(单负股病毒目),从全长的病毒基因组产生多个单顺反子mRNAs,产生多个mR

26、NA的机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转录后形成的全长转录本经剪切产生多个mRNA;另一种是病毒基因组内存在转录起始与终止的信号。病毒(-)ssRNA子代(-)ssRNA病毒蛋白子代病毒(+)ssRNA类病毒酶mRNA第六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六类型:+ssRNA,其基因组为二倍体,具有DNA中间体(反转录病毒科),它不作为mRNA而是反转录为DNA。反转录病毒:mRNA蛋白质+ssRNAdsDNA整合到宿主病毒组装细胞基因组+ssRNA第六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2(+)ssRNA前病毒dsDNA子代病毒(+)ssRNA(-)

27、ssDNA类病毒反转录酶mRNA病毒蛋白第六十六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七类型:dsDNA,具有RNA中间体(嗜肝DNA病毒科、花椰菜花叶病毒科),与第六类型不同,其反转录过程发生在病毒粒子成熟过程中。当病毒感染新细胞时,首先是修复缺损的基因,然后再转录。其dsDNA为开环结构。嗜肝病毒:ss/dsDNAmRNA蛋白质病毒组装dsDNAss/dsDNA第六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病毒开环dsDNA超螺旋dsDNA子代病毒(-)ssDNA(+)ssRNA类反转录病毒蛋白dsDNA第六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五、病

28、毒的装配与释放病毒大分子合成产生的结构组分能以一定的方式结合,组装成完整子代病毒颗粒。这一复制阶段称为装配。绝大多数DNA病毒在细胞核内组装,RNA病毒与痘病毒类则在细胞质内组装。无包膜病毒组装成核衣壳即为成熟的病毒体,病毒的早期蛋白,即非病毒结构成分不组装入病毒,残留在感染细胞中。第六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有些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的壳体蛋白质亚基能以类似结晶作用的方式自发装配成病毒壳体。另一种方式为指导装配,有病毒基因组编码的非结构蛋白(脚手架蛋白、蛋白水解酶)参与,前者在装配中有瞬时功能,完毕后,或参与另一轮的病毒装配,或被除去。后者对前体蛋白进行加工,稳

30、第七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七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七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节病毒的异常复制1、缺损病毒:有些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单独感染细胞时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需要其它病毒基因组或病毒基因的辅助活性,否则,即使在活细胞内也不能复制。有生物活性的缺损病毒包括4类:第七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干扰缺损病毒:又称干扰缺损颗粒(defectiveinterferingparticles,DI颗粒),是病毒复制时产生的一类亚基因组的缺失突变体,必须依赖于其

31、同源的完全病毒才能复制。DI基因组比其完全病毒小,复制更迅速,在与其完全病毒共感染时易占据优势,从而干扰其复制。第七十六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卫星病毒:寄生于与之无关的辅助病毒的基因产物的病毒。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它不是由其辅助病毒的基因缺失产生的,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种绝对缺损病毒,形态结构和抗原性都与辅助病毒不同,基因组很少有同源性。卫星病毒现划归在亚病毒因子的卫星之中。第七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条件缺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发生了突变的病毒条件致死突变体,在允许条件下能够正常繁殖,在限制条件下导致流产感染,也能干扰野生

32、型病毒复制。第七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整合的病毒基因组:某些温和噬菌体和肿瘤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病毒基因组整合于宿主染色体,并随细胞分裂传递给子代细胞。除非缺损的外源性RNA肿瘤病毒外,病毒整合感染的细胞没有感染性的病毒产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整合在宿主染色体的病毒基因组才能转入复制循环,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第七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2、顿挫感染(abortiveinfection):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原料等,则病毒不能合成本身成分;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不能装配和释放,称为顿挫感染。这类感染过程

33、有以下2种类型:第八十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流产感染:流产感染分为依赖于细胞的流产感染和依赖于病毒的流产感染。病毒感染的细胞是病毒不能复制的非允许细胞,将导致依赖于细胞的流产感染。非允许细胞内,缺失某些参与病毒复制的酶、tRNA或细胞因子,仅有少数病毒基因表达,不能完成病毒复制循环。依赖于病毒的流产感染是由基因组不完整的缺损病毒引起,无论是感染允许细胞还是非允许细胞都不能完成复制循环。第八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限制性感染:因细胞的瞬时性允许产生,其结果或是病毒持续存在于受染细胞内不能复制,直到细胞成为允许性细胞,才开始复制,或是一个细胞群

34、体中仅有少数细胞产生病毒子代。第八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节朊病毒朊病毒(Prion,简称PrPsc)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种不含核酸的蛋白质传染性颗粒,是包括人在内所有动物中都具有的正常细胞朊蛋白(PrPc)的同源异构体。正常细胞朊蛋白在未知因素的作用下,性质发生改变(如空间结构的改变),成为引起疾病的的病原体。朊病毒能够在人及动物中引起一组疾病,命名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炎(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TSE)第八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主任Prusin

35、er于80年代初首次发现,并因此获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第八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使普通DNA及RNA病毒失去感染性的紫外光剂量不能使脑组织匀浆中的朊病毒蛋白失去感染性。蛋白提取物经DNA酶及RNA酶作用后仍具有较强的感染性。经蛋白酶、蛋白变性剂处理后,蛋白提取物失去感染性。福尔马林溶液不能完全消除朊病毒的感染性。蛋白质致病假说的依据第八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PrPsc与PrPc的基本特征比较1.朊病毒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proteinaseresistantprotein,PrP)。表达组织: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系

36、统。存在位置:细胞膜。无核酸结构,可抵抗非变性去污剂、核酸酶的作用。因其分子量为2730kD,称为PrP2730。第八十六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2.正常人和动物的神经细胞编码这一蛋白的前体分子,被称之为PrPc(cellularisoformofPrP),分子量3335kD对蛋白酶敏感。为区别朊病毒,将细胞编码的PrP称之为PrPc,朊病毒缩写为PrPsc(scrapieisoformofPrP)在未知因素的作用下,PrPc分子构型发生改变,成为PrPsc。第八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耐受蛋白酶的消化和常规消毒作用,只有强碱(1

38、e)2.疯牛病(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3.库鲁病(Kuru)4.克-雅氏症(Creutzefeldt-jakobdisease,CJD)传染性病毒性痴呆(transmissiblevirusdementia,TVD)5.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familialinsomnia,FFI)6.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征(Gerstmann-Strausslersyndrome,GSS)朊病毒感染引起人和动物的主要疾病第八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海绵样病变,四大神经病理

39、特征:1.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或海绵样变(Spongiformchanges)2.神经元退化、丢失(Neuronloss)3.星形细胞增生(Astrocytosis),取代正常的神经元细胞4.形成淀粉样斑沉积(Amyloidosis)朊病毒病的共同病理特点第九十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朊病毒的分子特征ThecharacteristicsofthePrPmolecule人类PrP基因位于第20号染色体。mRNA转译出253个aa长的多肽链。多肽氨基端含5个八肽重复序列,两个糖基化位点,及一个二硫键。PrPc结构中含有3个-螺旋结构,两个反向平行的-片层结构。多肽链羧基末端的磷脂酰肌醇使朊蛋白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第九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PrPc与PrPsc分子结构特征比较PrPc二级结构中主要以-螺旋结构为主,约占40%,仅存在少量-片层结构。溶解于非变性剂溶液,对蛋白酶K敏感。2.PrPsc含有50%的-片层结构,20%的-螺旋。不溶于非变性剂溶液,当用蛋白酶作限制性消化时,只是在氨基端的序列被部分切割,形成对蛋白酶具有抗性的PrP2730。第九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022年6月羊瘙痒病PrPC与PrPSC的三维结构折叠PrPC(正常)PrPSC(致病)第九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一页,创作于2

THE END
1.朊病毒(侵染性蛋白质)的发现朊病毒(侵染性蛋白质)的发现 作者: 田波; 摘要 | | 访问统计 | | 相似文献 [20]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引用本文 田波;. 朊病毒(侵染性蛋白质)的发现[J]. 微生物学通报, 1984, 11(6): 复制 文章指标 点击次数:1280 下载次数:1885 HTML阅读次数:7...https://wswxtb.ijournals.cn/wswxtbcn/article/abstract/84060283
2.朊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蛋白质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蛋白质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蛋白质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15、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蛋白质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9、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https://www.shangxueba.cn/wangke/XVC8GR2E.html
3.朊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章节:第04章难度:1)朊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 ( 章节:第04章 难度:1) A、DNA B、RNA C、DNA和RNA D、蛋白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热门试题 豌豆的卷须是由什么变态而来 ( 难度 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___ 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可使 ( 难度:3 清燥救肺汤的主治病症是 ( 章节:第...https://m.zuotishi.com/yikao/8085/t2753114.html
4.朊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A蛋白质BRNACDNAD...朊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 )的病毒。 A、蛋白质 B、RNA C、DNA D、DNA和RNA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平均学分绩点和修读课程的总学分多久计算一次? A.每学年一次B.每学期一次C.两学年一次D.每学期两次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公共关系传播工作中最复杂、最关键的部分是态度层次的传播...https://m.ppkao.com/wangke/daan/3503cba328464a47a4fb25b08d413a3d
5.朊病毒三、朊病毒 朊病毒是亚病毒中又一类重要感染因子,侵害动物与人类。因其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尚无含有核酸的确切证据,故暂定名为朊病毒(Virino)或蛋白侵染子(Prion)。 由于对各种朊病毒的本质的了解不够,采用“因子”命名,例如痒疫因子和牛海绵状脑病因子等,似乎较为恰当。 https://www.hopebiol.com/asphtml/refere2642.htm
6.从血液血浆和其它液体中除去朊病毒的制作方法已知的朊病毒感染动物引起疯痒病(一种可传插的、绵羊和山羊的神经系统退化疾病),以及牛海绵状脑病(BSE),或“疯牛病”,和猫的猫科海绵状脑病。已知侵染人体的四种朊病毒疾病是(1)库鲁病,(2)Creutzfeldt-Jakob(克雅)病(CJD),(3)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病(GSS),和(4)致命的家族性失眠症(FFI)。本文使用...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1/99815767.html
7.朊病毒属于一种亚病毒因子,是一种具有致病能力的()属于亚病毒因子的为()。 A.类病毒 B.拟病毒 C.卫星病毒 D.软病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现发现一种只含不具侵染性RNA成分的分子病原体,它属于( )。 A.病毒 B.类病毒 C.拟病毒 D.朊病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西安发现一种只含不具有侵染性RNA成分的分子病原体,它属于() A.病毒 B.类病毒 ...https://www.xuesai.cn/souti/7rcnv93q.html
1.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植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C. 病毒DNA上 D. 病毒RNA上 E. R质粒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广西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微生物学考试题目 【单选题】朊病毒是具有侵染性的( )。 A. DNA B. 蛋白质 C. RNA D. 脂类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朊病毒是什么?() A. 一种蛋白质 B. 没有蛋白质外膜的感...https://www.shuashuati.com/ti/683ca7ab5905420fa3c88bf620dfe3b8.html?fm=bdbds99bd67c007263142c8322f26d76a8009
2.朊病毒(侵染性蛋白质)的发现...https://www.oalib.com/paper/1419778
3.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因子,某科研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实验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 (2)按照图示1→2→...https://zujuan.xkw.com/15q15717755.html
4.真相若隐若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原物侵染淋巴回流障碍及淀粉样...嗅觉神经通路侵染是从嗅上皮、嗅丝、嗅球到嗅皮质,然后到杏仁核和内嗅皮层,随后向海马、新皮质层扩散。通常认为致病朊病毒肽有三种传染途径,一是食入患病动物,二是医源性感染,三是遗传变异,这里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来自感染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 5.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程模拟 ...https://m.medvalley.cn/article/223-0-52819
5.什么是朊病毒朊病毒又称朊粒、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宿主,并在宿主细胞内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7GaLx2GA5p3ne3bM.html
6.人类可因输血器官移植等感染糖尿病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传染性病变因子,能引起正常蛋白质不断变形“复制”,在细胞内大量堆积后导致细胞死亡。 许多常见神经性疾病具有这种朊病毒传染特性,如阿尔兹海默氏症,就是因β淀粉样蛋白变形后在大脑内堆积导致。Ⅱ型糖尿病也具有类似的病理...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9CaKrnK4zWj
7.关于无限期推迟注射新冠疫苗的情况报告!蕐夓文朙中樞府其分子量非常小,小到能够突破血脑屏障这一人体重要免疫屏障——分子量极小、同时具有神经毒害性、能引起脑部渐进性病变的,这恰好就是高致病性朊蛋白独有的特征。正是美版《指南》反复预警的这个朊病毒,造成了病人多脏器的免疫受损以及器官衰竭。 2.《美国新发传染病——疾病、病毒与监测指南》预警 ...https://www.hxwmzsf.com/article/s_2vpoakoq_p.html
8.人肉能吃吗?一旦感染朊病毒,是100%致命吗显然朊病毒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病毒,如果人一旦食用带有朊病毒的肉后,那么该病毒可能会在人体潜伏期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甚至终身不会发病,也有可能通过某种被未知的遗传方式遗传给下一代,但是一旦发病就能让患者的兴奋、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瘙痒、痴呆、瘫痪,说通俗一点就是神经中枢变异,患者就会变得智商低...https://www.xietoutiao.com/ys/38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