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叙写此贴,为节约大家的阅读成本,这里仅将重要信息作具体叙述,供各位股友参考。
一、病毒的类型
病毒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DNA类型病毒和RNA类型病毒。
二、DNA病毒与RNA病毒的区别
简单来说,DNA病毒的表现更为稳定,不易突变,所以疫苗有效性更稳定。与之相比,RNA病毒更加容易导致疾病,对宿主更加致命,更容易突变,因此种类更多,更难研制有效疫苗,难以预防。
三、人类历史主要遭遇的DNA病毒有哪些
天花病毒、水痘、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及宫颈癌病毒等;
因DNA类型病毒较为稳定,不易突变,人类针对性的疫苗研发相对较易,目前上述主要DNA病毒已有相对应的有效疫苗,病毒基本已被消灭,故后面不再赘述DNA病毒的遭遇战战况。
四、人类历史主要遭遇的RNA病毒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全部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非典)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及此次大流行的新冠病毒等。
五、具体战况
1.艾滋病病毒
2.流感病毒
据现代科学记载,流感病毒因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间导致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感染,造成5000万至1亿例死亡才被人类所重视并记录。
流感病毒人畜均可被感染,所以也分为人流感与禽流感,在类型上分为甲乙丙三种,其中甲型最易爆发大流行,致死率也相对较高。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整体致死率较小,在秋冬季发病率较高,具有典型的季节性特征,虽目前已有流感疫苗,但因病毒具备高度的变异能力,现阶疫苗仅仅只是针对当季主要流行的流感毒株有效,而无法从源头上彻底消灭流感病毒。
3.埃博拉病毒
于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的埃博拉河被首次发现并记录。埃博拉病毒在临床表现上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全身出血进而引起全身器官衰竭、融化的恐怖病毒。
由于病毒未造成大规模的持续流行,所以疫苗研制不被特别重视和紧迫,据报道2016年由世卫组织牵头加拿大卫生局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在临床上有优秀的表现,近些年一些疫苗公司也声称自己研制出了有效的埃博拉疫苗,但实战效果如何目前尚无明确数据。
4.SARS病毒
于2002年年末在中国广东被首次发现并记录,重症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急促,X光显示肺部发生变化,所以也称为非典型肺炎病毒。
SARS病毒因不明原因在当年夏季时结束传播,疫情也被快速扑灭且截止目前未有新增病例的出现,所以未有有效疫苗及特效药物面世。
5.丙型肝炎病毒
于1974年首次被人类发现并记录,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丙肝与慢性丙肝,急性丙肝病情相对较轻,在自然状态下15%的感染者会自愈,其余85%不经干扰素介入的话会发展为慢性丙肝。
慢性丙肝隐蔽性高,无症状潜伏期长(部分可达20年以上),如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干扰素介入的话(因病毒会持续攻击肝脏细胞),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丙肝病毒是世卫组织公布的一级致癌物,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传染率为3%,致死率15%(慢性丙肝引起的肝癌或其他身体疾病导致的死亡),丙肝病毒因其具有高度的变异能力,截止目前尚无面世有效疫苗。
6.登革热病毒
病毒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皮肤轻微出血等,感染过登革热病毒的病例如再次感染变异的登革热病毒易发生ADE反应,会造成严重的全身出血、休克,致死率提高。
登革热主要传播途径为蚊虫传播,发病期中位数5-9天,轻症平均死亡率1%-5%,重症死亡率超20%,因病毒存在久远,具体感染数不详。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媒介是蚊虫,近千年来,全球范围会经常发生局部登革热疫情,最近一次登革热疫情发生在2020年,阿根廷、秘鲁、洪都拉斯、巴西、巴拉圭、印尼、新加坡等国均在2020年爆发了一定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其中截止4月2日,印尼报告感染病例4581例,死亡48例,最后一次报道的是新加坡登革热疫情,截止2020年8月5日,新加坡感染人数超2万例,死亡20例。
登革热病毒是一个特殊的病毒,目前已知有4个主要的变异亚种,人感染其中一个亚种后临床表现较为轻症,致死率低,治愈后会产生这一个亚种的抗体,但如果再次感染另外3个亚种中的任意一个,就会加重临床表现,致死率飙升至20%。
因登革热病毒具有典型的ADE反应特征,目前虽已有疫苗公司研制出针对某一亚种的现阶疫苗,但尚无同时针对4个亚种都全面有效的疫苗及特效药物,贸然接种一种仅部分有效的疫苗会让患者暴露于更加危险的风险之中。
7.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
于2012年首次在沙特发现并记录。病毒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窘迫、呼吸道炎症、肺部病变、肾功能衰竭等。
MERS病毒是人畜均可被感染的病毒,人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发病期中位数是5.2天,致死率高达37%,截止2015年6月10日,全球共报告确诊病例1231例,死亡451例。
因MERS病毒未持续造成传播,所以未有疫苗及特效药物。
8.新型冠状病毒
于2019年年末首次在中国武汉被发现并记录。病毒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窘迫,呼吸道炎症、肺部病变、全身器官衰竭等。
新冠病毒是一个人畜均可被感染的病毒,它具有高传染性和隐蔽性,它的传播力不受季节、温度、人种、地区的影响,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平均发病期中位数是7天,致死率2.2%-5%,截止2021年3月14日,全球共报告确诊病例1亿2000万例,死亡265.6万例。
新冠病毒自被发现到目前,共产生2次比较有代表性的变异:
1)2020年1月底至2月初,病毒出现D614G突变,变异后的病毒感染性和传播能力都得到了相应提升,至6月,新变异毒株逐渐取代了最初发现的毒株,成为全球主要的流行株;
2)2020年12月-2021年1月,英国、南非和巴西均相继报告了新的变异病毒,3种变异毒株均存在E484K类型突变,E484K突变不仅显著增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死率,还可以忽视人类已产生的新冠抗体(不管是自愈抗体还是疫苗抗体),简而言之即变异株可以让得过新冠的人群再次感染。截止目前,变异毒株已成为发现国的主要流行株,且已至少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传播。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与使用:
结尾总结: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知,人类在与主流RNA类病毒的遭遇站中无一胜绩,唯一结束传播的SARS病毒被终结的原因也是因为病毒自然消失了。新冠病毒算是人类历史上最麻烦的病毒,也是最“聪明”的病毒,它的属性仿佛是“有人”结合了流感病毒、SARS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的各自优劣点被精心设计出来的一样。
首先它的传播途径具有让全球大流行的条件: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其次是它的致死率,过高会让宿主很快死亡不利于自身进化与传播繁衍,但已足够让人类付出惨痛代价;再者新冠病毒高隐蔽性,让人类防不胜防,新冠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却扮演着新冠病毒下属“马仔”的角色,到处播种病毒;最后是病毒的变异能力可媲美流感病毒,且E484K突变体或可让人类无计可施,达到它在地球长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