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6小节:(1)课程简介;(2)蛋白质的分子组成;(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4)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6)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重点掌握第1、2、3、5小节;理解第4、6小节的内容。

●1.1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概念、起源发展、研究内容、重要性、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等。

●1.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元素组成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要求掌握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其三字母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如两性解离与等电点、紫外吸收等。了解蛋白质的重要生理功能和重要的生物活性肽。

●1.3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本章重点之二:要求掌握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特点;肽键、肽单元等概念及其结构特点;模体、结构域的概念。

●1.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要求熟悉蛋白质各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别构效应、协同效应的概念。

●1.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是本章重点之三: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如两性解离与等电点、变性、紫外吸收等。

●1.7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要求了解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1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掌握:核酸的分类、组成及连接方式;熟悉:核酸的一级结构

●2.2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熟悉:DNA的结构多态性和超螺旋结构

●2.3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掌握:RNA的种类、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

●2.4核酸的理化性质

掌握: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及复性

第三章酶与酶促反应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酶的辅助因子类型及功能、同工酶的概念及应用;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活性调节的方式等。

●3.1概述

1、缀合酶中中辅助因子的类型及功能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的概念3、同工酶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3.2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酶催化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可调节性和不稳定性2、酶高效催化的机制,包括降低活化能;形成过渡态等。

●3.3酶促反应特点及机制

1、米氏方程,Km和Vmax的意义2、酶浓度、温度、pH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3、不可逆和可逆抑制剂的影响

●3.4酶促反应动力学

1、快速调节:别构调节、共价修饰和酶原激活2、缓慢调节:酶蛋白的诱导或阻遏;酶蛋白的降解

●3.5酶的调节-I

根据催化反应的类型,酶可以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

●3.6酶的调节-II

酶的调节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3个小节:(1)糖蛋白;(2)蛋白聚糖;(3)糖脂。重点掌握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了解糖脂。

●4.1糖蛋白

糖蛋白是本章重点之一:要求掌握糖蛋白的概念,糖蛋白的N-连接和O-连接,糖基化位点(序列子);熟悉糖蛋白分子中聚糖对蛋白质构象、活性及分子间识别的影响。

●4.2蛋白聚糖

蛋白聚糖是本章重点之二:要求掌握蛋白聚糖的概念;熟悉糖胺聚糖的概念,重要糖胺聚糖的组成特点。

●4.3糖脂

要求了解糖脂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糖代谢

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类营养物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糖的摄取和利用;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的关键酶、生理意义及调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调节;血糖及其调节。

●5.1糖的消化吸收

1、SGLT参与食物糖消化后的单糖吸收2、细胞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依赖GLUT,其中GLUT2主要存在于肝和胰岛β细胞。

●5.2糖的无氧氧化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1、糖酵解的部位、原料、限速酶、能量生成及生理意义2、糖酵解的调节,尤其是针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调节

●5.3糖的有氧氧化

1、丙酮酸脱氢酶合体的组成及作用2、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脱氢反应、能量生成3、有氧氧化的意义及调节

●5.4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的原料、关键酶、生理意义及调节2、G6PD缺陷与蚕豆病

●5.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糖原类型及结构2、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及调节3、糖原合成所需要的葡萄糖活化形式UDPG4、糖原贮积症

●5.6糖异生

1、糖异生的概念、原料、关键酶及糖异生与糖酵解的关系2、糖异生的意义及调节

●5.7血糖及其调节

第六章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

●6.1线粒体氧化体系

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掌握:组成线粒体氧化体系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6.2呼吸链

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及两条重要呼吸链的排列顺序

●6.3氧化磷酸化

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掌握:ATP合酶的结构特点;理解: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理解:ATP合酶的工作原理

●6.4ATP在能量代谢中的核心作用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ATP通过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方式生成,可直接为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ATP在肌肉和脑组织中以磷酸肌酸的形式储存。因此,ATP在能量代谢中起核心作用。

●6.5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掌握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6.6线粒体内膜对物质的选择性转运

胞浆中NADH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进入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第七章脂质代谢

脂质代谢

●7.1脂类物质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脂类物质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7.2甘油三酯的代谢

甘油三酯的代谢

●7.3磷脂的代谢

磷脂的代谢

●7.4胆固醇的代谢

胆固醇的代谢

●7.5血浆脂蛋白代谢

血浆脂蛋白代谢

第八章氨基酸代谢

蛋白质的代谢包括它的合成与分解,本章并不涉及以氨基酸为原料的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过程),只介绍蛋白质如何分解为氨基酸(体内体外),以及氨基酸的代谢,重点讲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包括4个小节:(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2)氨基酸的一般代谢;(3)氨的代谢;(4)个别氨基酸的代谢。第2、3、4节是重点,熟悉第1小节。

●8.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要求掌握氮平衡的概念、类型及意义,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种类;熟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物蛋白的互补作用;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8.2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是本章重点之一:掌握脱氨基作用及重要的转氨酶;熟悉氨基酸碳链骨架的转换或分解;了解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

●8.3氨的代谢

●8.4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是本章重点之三:要求掌握一碳单位,含硫氨基酸代谢;熟悉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了解支链氨基酸代谢。

第九章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

●9.1核苷酸代谢概述

核苷酸代谢概述

●9.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9.3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第十章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代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代谢的整体性;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和体内重要组织和器官的代谢特点三部分。

●10.1代谢的整体性

代谢的整体性

●10.2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

1、主要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分布及活性调节2、激素通过细胞信号转到调节靶细胞代谢3、饱食、空腹、饥饿、应激等状态下的整体调节

●10.3体内重要组织和器官的代谢特点

1、肝脏是代谢的中枢器官2、脑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长期饥饿利用酮体3、心肌以有氧氧化为主4、骨骼肌以糖原和脂肪酸为主要能源

第十一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液体组织,主要发挥运输物质的作用,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浆的固体成分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有机物包括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糖类和脂类等。本章主要介绍血浆蛋白质、血红素的合成和血细胞物质代谢。重点是血红素的合成。

●11.1血浆蛋白质和红细胞代谢

主要介绍血浆蛋白质和红细胞代谢的学习目标,血液的化学组成,非蛋白氮的概念,血浆蛋白质的分类、性质与功能,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11.2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第十二章肝的生物化学

非营养物质代谢

●12.1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12.2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12.3胆色素的代谢与转化

胆色素的代谢与转化

第十三章维生素与钙、磷代谢

维生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维生素在调节人体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人体对维生素的日需要量极少,但如果缺乏,可致维生素缺乏性疾病,而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无机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按人体每日需要量的多少分为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其中钙和磷是两种重要的常量元素。本章主要介绍维生素和钙磷代谢。

●13.1维生素1

主要介绍维生素的学习目标、概念、分类、命名、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区别、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功能及缺乏症。

●13.2维生素2

主要介绍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功能及缺乏症。

●13.3钙、磷代谢

主要介绍钙、磷及微量元素学习目标、钙磷在体内的分布及功能、影响钙磷吸收与排泄的因素、钙磷储库和代谢的主要场所、钙磷代谢的激素调节。

第十四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肿瘤的发生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异常导致细胞增殖失控。癌基因表达产物促细胞增殖,抑制细胞死亡,而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则抑制增殖、促进分化或死亡。本章主要阐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激活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4.1癌基因

癌基因是能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和诱发癌症的基因。癌基因分为细胞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绝大多数细胞癌基因来自于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本节主要介绍了癌基因的分类;原癌基因激活的4中机制以及基于原癌基因活化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

●14.2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是能防止或阻止肿瘤发生的基因。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对细胞增殖起负性调控,主要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检查点;促进凋亡和参与DNA损伤修复。本节重点描述了包括基因突变、杂合性丢失和启动子甲基化在内的抑癌基因失活的3种机制。此外,重点描述了抑癌基因RB、TP53和PTEN表达产物的结构与功能及其抑制肿瘤发生的机制。

THE END
1.生物氧化的特点不包括:A逐步放能B有酶催化C常温常压下...生物氧化的特点不包括: A、逐步放能 B、有酶催化 C、常温常压下进行 D、能量全部以热能形式释放 E、可产生ATP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雷达本机振荡器使用的元件是() A、微波晶体三极管B、体效应二极管C、反射速调管D、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配置yum软件源,如下写法中正确的...https://m.ppkao.com/wangke/daan/d82f806aa1224cd5b481cb7621058410
2.化学工程:生物氧化题库考点(最新版)考试题库27、问答题 氧化磷酸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28、单项选择题 与体外燃烧相比,生物体内氧化的特点不包括() A.一次性放能 B.有酶催化 C.产物为CO2和H2O D.常温常压下进行 点击查看答案 29、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部存在于线粒体中 B.都是递氢体 C.都是递...http://www.91exam.org/exam/87-2686/2686819.html
3.1.1.1《生化为了突出这一点,谷胱甘肽常表示为γ-谷胱甘肽。在红细胞中,谷胱甘肽不仅可以作为巯基缓冲剂,维持血红蛋白或其他巯基酶Cys残基处于还原状态,还可以用于消除脂质过氧化物对细胞膜的破坏,是生物体很好的氧化还原缓冲剂。 补充:(2019暨习p31) 还原性谷胱甘肽分子中的肽键有何特点?还原性与氧化性谷胱甘肽的结构有何不同? https://www.360doc.cn/mip/996051386.html
4.生物氧化新浪教育机体经底物水平和氧化磷酸化生成ATP,ATP又为机体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六、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除线粒体外,细胞的微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也是生物氧化的重要场所,其特点是氧化过程中不伴有偶联磷酸化不生成ATP。其中微粒体中的加单氧酶在生物转化中有重要作用,可将药物、毒物、激素灭活或增加水溶性而排出体外。https://edu.sina.com.cn/l/2004-10-09/ba87342.shtml
5.生物化学结构特点: 肽键可以看作是一种酰胺键,表现出高稳定性,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肽键不能自由旋转, 9、谷胱甘肽组成: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谷胱甘肽有还原型(G-SH)和氧化型(G-S-S-G)两种形式。 https://www.jianshu.com/p/42c8cbf2328c
6.自考大专02519食品营养与卫生复习考点复习资料12.简述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不能在机体内合成和储存,需要量小,但是必须由食物提供。 13.简述维生素缺乏的主要因素 1)各种原因使食物供应严重不足:由于营养知识缺乏,选择食物不当;也可由于食物运输,加工,烹饪,储藏不当使维生素遭受破坏和丢失。 http://www.mdgs-edu.com/fxzl/1748.html
1.2023年河北专升本生态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考试大纲2023年河北专升本生态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考试大纲已发布!分为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三部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各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考试主要内容、参考书目、样题等具体信息如下,请考生参考。 https://zsb.xdf.cn/202306/13385761.html
2.巽风答题答案大全2023巽风app题目答案汇总11、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A、母曲;B、小麦;C、水;D、工人 正确答案:D、工人 12、哪个季节表明春季已经过了一半? A、雨水;B、谷雨 ;C、春分;D、清明 答案:春分 13、HL-2M"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电流能达到多少? A、10万安培;B、20万安培;C、100万安培;D、200万安培 正确答...https://shouyou.3dmgame.com/gl/430263.html
3.巽风答题答案大全巽风答题答案分享11、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A、母曲;B、小麦;C、水;D、工人 正确答案:D、工人 12、哪个季节表明春季已经过了一半? A、雨水;B、谷雨 ;C、春分;D、清明 答案:春分 13、HL-2M"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电流能达到多少? A、10万安培;B、20万安培;C、100万安培;D、200万安培 ...https://m.ali213.net/news/gl2301/983085.html
4.2020年8月自考生物化学(三)03179真题自考8. DNA双螺旋结构的结构特征不包括 A.双链之间主要靠配对氢链连接 B.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 C.两条链方向相同 D.直径大小约2nm 9.酶催化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A.高效性 B.专一性 C.不稳定性 D.不可调节 10.被称为“抗坏血酸"、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是 ...https://www.xuesai.cn/zikao/213282.html
5.《生化》题库58.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生成多少分子的ATP( ) A 20 B 24 C 28 D32 59.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重要化合物是( ) A FADH2 B DNA C NADH+H+ DNADPH+H+ 60.糖酵解的关键酶不包括( ) A己糖激酶 B 丙酮酸激酶 C 丙酮酸脱氢酶 D 磷酸果糖激酶 ...https://www.sjzmc.cn/jcyxb/article/jxky/show/18224
6.执业药师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生物碱试题5.氧化苦参碱的结构特点包括() A.有两个N原子 B.有喹喏里西啶结构 C.有一个叔胺N原子 D.有一个酰胺N原子 E.是苦参碱的/V-氧化物 6.洋金花中含有的生物碱有() A.东莨菪碱 B.N-去甲基莨菪碱 C.莨菪碱 D.黄连碱 E.药根碱 7.在中药的酸水提取液中加碘化铋钾试剂,能生成橘红色沉淀的有() ...https://www.oh100.com/kaoshi/yaoshi/tiku/404311.html
7.巽风APP答题答案大全最新巽风数字世界答题答案总汇手机软件1、下面哪种不是贵州茅台酒的三种典型体? 答案:苦涩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答案:做功和热传递 3、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答案:工人 4、酱香型白酒制酒过程中微生物的重要来源不包括? 答案:冷却水 5、soS是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特点是? https://www.jb51.net/softjc/861918.html
8.这50个农业小常识,看你能答对多少?9、什么是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 答:生物产量指作物在生育期间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和(通常不包括根)。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总量。 10、粮食作物包括哪几种? 答: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 11、作物栽培的四大环节有哪些? https://www.shiqian.gov.cn/xzjdbsc/jfx/zfxxgk/fdzdgknr_5672412/nync_5909186/202403/t20240319_83954421.html
9.药物化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100分完整版...备原理、合成路线及其稳定性;研究化学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在生物体内吸收、 ?分布和代谢的规律及代谢产物;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 (构效关系) 9、 新药的发现主要包括的阶段有 答案: 靶分子的确定和选择;靶分子的优化;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http://www.zzfmdn.com/article/872124
10.生物氧化的过程包括B. 有机物的氧化、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C. 氧化过程中无热能的产生 D. 在一系列酶、辅酶下完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物证技术是对()的物品,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从()、()、()到鉴定等过程涉及到的()的总称。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生物氧化的特点包括下列哪些? A. 逐步放能 B.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4eb87f713f04fd7850a587c966a943d.html?fm=bd18b598e401361fc2fea31ec2d9d4af4a
11.2021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升本《植物生物学》大纲都有哪些内容...(3)农业上对传粉规律的利用专升本植物学大纲1植物学大纲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3、受精作用专升本植物学大纲1植物学大纲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本章重点:植物(1)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专升本植物学大纲1植物学大纲第一章植物细胞(2)双受精过程及其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https://www.exueshi.com/news/6-2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