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临床上对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一般首先应用
A.高渗性氯化钠液
B.低渗性氯化钠液
C.等渗性氯化钠液
D.10%葡萄糖液
E.50%葡萄糖液
[答案]C
[题解]对于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患者除去除病因,防治原发疾病外,一般首先应用等渗氯化钠溶液以恢复细胞外液容量。
32.短期内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常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低钠血症
E.高钾血症
[题解]一般情况下,小肠分泌液以及胆汁和胰液的钠浓度都在120~140mmol/L。因此,小肠液在短期内大量丢失,首先常出现等渗性脱水,但若长时期发生,常因机体继续丢失,而出现高渗性脱水。
33.下述哪一情况可引起低渗性脱水
A.大量胃肠液丢失
B.经皮肤大量失液
C.髓袢升支功能受损
D.长期使用速尿、利尿酸
E.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水
[答案]E
[题解]低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是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补水而未补电解质平衡液。
34.下述情况不会引起低钠血症
A.急性肾衰竭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ADH分泌异常增多症
D.支气管肺癌
E.结核病
[答案]B
[题解]急性肾衰竭可因肾排水不足引起急性水中毒而导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恶性肿瘤(支气管肺癌等)、创伤、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如肺结核病)等原因引起ADH分泌异常增多症而导致等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远曲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常引起高钠血症。
35.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大于
A.120mmol/L
B.130mmol/L
C.140mmol/L
D.150mmol/L
E.160mmol/L
[答案]D
[题解]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150mmol/L。
3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
A.原发性高钠血症
B.高渗性脱水
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D.Cushing综合征
E.Addison病
[题解]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也可称为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Cushing综合征时,由于远曲肾小管对于钠、水的重吸收增加,出现高容量性高钠血症。原发性高血钠症时细胞外液无明显减少,而Addison病时出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37.原发性高钠血症产生的机制是
A.渗透压调定点下移
B.渗透压感受器阈值升高
C.摄入钠过多
D.排出钠过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题解]原发性高钠血症患者都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病史,由于下丘脑受损,其渗透压感受器阈值升高,渗透压调定点上移,只有在渗透压明显高于正常时,才能刺激ADH的释放,血清钠须高于正常水平才能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由于其阈值升高,正常渗透压对它来说已属过低,因而ADH释放受抑制,排出水分过多而维持高钠血症。
38.高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A.↓↑↑
B.↓↓↓
C.↓正常
D.↑↑↓↓
E.正常↓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因丢失而减少,由于失水大于失盐,细胞外液呈高渗,细胞内液中的水分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外液量得不到完全补充而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
39.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D.水中毒
E.低钠血症
[答案]A
[题解]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由于下丘脑病变使抗利尿激素产生和释放不足,肾型尿崩症患者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缺乏反应,肾浓缩功能不良,均可排出大量低渗尿,丢失大量水分,易出现高渗性脱水。
40.代谢性酸中毒时过度通气可产生
A.水肿
B.水中毒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高渗性脱水
41.低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A.↓↓↓
C.↓↓↓↓
D.↑↓↓
E.↓↓↑
[题解]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外液除直接丧失水分外,还可移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使细胞内液不减少且可增多,而使细胞外液进一步明显减少。
42.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清钠浓度是
A.>150mmol/L
B.>160mmol/L
C.>170mmol/L
D.>180mmol/L
E.>190mmol/L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由于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43.哪一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导致脑内出血
A.等渗性脱水
E.低钾血症
[题解]高渗透性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细胞脱水,脑容积因脱水而明显缩小,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44.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是
A.>250mmol/L
B.>270mmol/L
C.>290mmol/L
D.>310mmol/L
E.>330mmol/L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失水多于失钠,血浆渗透压>310mmol/L。
45.盛暑行军时只大量过多饮水可发生
C.高渗性脱水
E.水中毒
[题解]盛暑行军,大汗淋漓,可伴有钠水明显丢失,若只大量补充水分可造成细胞外液低渗,发生低渗性脱水。
46.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是
A.补0.5%葡萄糖液
B.补0.9%NaCl液
C.先补3%NaCl液,后补5%葡萄糖液
D.先补5%葡萄糖液,后补0.9%NaCl液
E.先补50%葡萄糖液,后补0.9%NaCl液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因血清钠浓度高于正常,故应先给予5%葡萄糖溶液,以降低血钠浓度。但患者在失水时仍有钠盐丢失,体液内总钠是减少的,故在补葡萄糖后应再补充一定量的含钠溶液。
47.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环节是
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C.醛固酮增多
D.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题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炎性渗出物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以致管腔变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而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而产生全身性水肿。
48.等渗性脱水如末经处理可转变为
A.低渗性脱水
C.低钠血症
D.低钾血症
[题解]等渗性脱水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则患者可通过不感蒸发、呼吸等途径不断丢失水分,从而因失水多于失盐而转为高渗性脱水。
49.下列哪一种情况的早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D.急性水中毒
E.慢性水中毒
[题解]急性水中毒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压力也增加,故神经精神症状出现最早而且突出,严重病例可发生脑疝而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50.下述有关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三类脱水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渗性脱水
B.分别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其病生变化相同
C.均有明显口渴、尿少症状
D.细胞内、外液量都会减少
E.严重时都可因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障碍
[题解]高渗性、低渗性与等渗性三类不同类型脱水,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条件,其病生改变是不相同的。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而细胞内液不但不减少反而可比正常略增多。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早期病人无口渴、尿少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等渗性脱水。不管是哪一类脱水,当发展到严重阶段均可出现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衰竭。
51.水肿的概念是指
A.组织间液或体腔中液体过多
B.体内体液含量过多
C.细胞内液含量过多
D.细胞外液含量过多
E.血管内液体过多
[题解]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52.下述哪一类水肿不属于全身性水肿
A.心性水肿
B.炎性水肿
C.肾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营养不良性水肿
[题解]全身性水肿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性水肿),肾病综合征和肾炎(肾性水肿)以及肝脏疾病(肝性水肿),也见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局部性水肿常见于器官组织的局部炎症(炎性水肿)、静脉阻塞及淋巴管阻塞等情况。
53.下述哪一项不是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因素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微血管壁通透性
C.淋巴回流
D.血浆晶体渗透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
[题解]血浆中晶体物质可自由出入血管壁,所以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无影响,上述其他因素的异常均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产生影响,而导致平衡失调。
54.水肿时出现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B.淋巴回流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E.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
[题解]肾脏在调节正常机体水、钠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调节作用主要依赖于肾脏内的球-管平衡,即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也随之增加;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也随之减少。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或肾小管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功能增高,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高,均可引起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而产生水肿。
55.驱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出的力量即平均有效流体静压是
A.动脉端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静压之差
B.静脉端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静压之差
C.静脉端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
D.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组织间隙的流体静压之差
E.动脉端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
[题解]驱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出的力量是平均有效流体静压即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与组织间隙的流体静压之差。
56.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有效胶体渗透压是
A.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C.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液流体静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液流体静压
E.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
[题解]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有效胶体渗透压,即正常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的差值。
57.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一血浆蛋白的含量
A.糖蛋白
B.脂蛋白
C.纤维蛋白
D.清蛋白
E.球蛋白
[题解]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清蛋白的含量。
58.全身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静脉血栓形成
B.左心衰竭
C.右心衰竭
D.纵隔肿瘤
E.淋巴回流受阻
[题解]右心衰竭时,右心室不能将血液充分搏出,导致右心房淤血和全身体循环静脉淤血,全身静脉压升高。
59.炎性水肿产生的主要机制是
A.局部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组织间液流体静压增高
E.淋巴回流障碍
[题解]炎症时,某些毒性物质可直接损伤微血管壁或通过组胺、激肽等炎症介质的作用而使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滤出。于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微静脉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上升,促使血管内溶质及水分滤出,而导致炎性水肿的产生。
60.使肾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的因素是
A.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增高D.醛固酮分泌增多
B.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E.心房肽分泌增多
C.ADH分泌增多
[题解]当各种因素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肾血流量随之下降,由于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高,因此肾小球滤过分数(FF)增加。此时由于无蛋白滤液相对增多,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后,流入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相应增高,而流体静压下降,于是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61.下列哪一因素使肾近曲小管钠水重吸收增多
A.肾素分泌增多
B.肾上腺素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心房肽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题解]各种因素使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时,心房牵张感受器兴奋性降低,致使心房肽分泌减少,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
62.肾小球滤过分数的含义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管重吸收率之比值
B.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之比值
C.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之比值
D.肾小球滤过钠量与肾小管重吸收钠量之比值
E.肾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之比例
[题解]肾小球滤过分数(FF)=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63.肾脏能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A.近球细胞
B.集合管上皮细胞
C.肾髓质间质细胞
D.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E.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题解]肾素是由肾脏的近球细胞分泌产生的。
64.下列哪一种激素病理性分泌增多可导致钠在体内潴留
A.甲状旁腺素
B.甲状腺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E.肾上腺素
[题解]病理情况下,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多,可促进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对钠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可导致钠在体内潴留。
65.漏出液的相对密度是
A.高于1.015
B.低于1.015
C.高于1.018
D.低于1.018
E.在1.015~1.018
[题解]漏出液的特点是水肿液蛋白含量低,相对密度低于1.015。
66.渗出液的相对密度是
[题解]渗出液的特点是水肿液中蛋白含量高,相对密度高于1.018。
67.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是
A.腹壁水肿
B.皮肤肿胀
C.足踝部水肿
D.皮下水肿
E.眼睑浮肿
[题解]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特征。
68.心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四肢
B.面部
C.眼睑
D.下垂部位
E.腹腔
[题解]右心衰竭时,全身体循环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因受重力影响,距心脏水平面垂直距离越远的部位的外周静脉压与毛细血管静脉压增高越明显,因此首先在下垂部位出现水肿。
69.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部位是
A.上肢
B.下肢
C.腹腔
D.眼睑
E.下垂部位
[题解]肾性水肿患者体内钠水潴留明显,在组织结构疏松,皮肤伸展度大的部位(如眼睑等)容易容纳水肿液,组织结构致密的部位(如手指和足趾等),因皮肤较厚而伸展度小不易发生水肿。因此,肾性水肿不受重力的影响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眼睑部。
70.肝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C.下垂部
D.面部
[题解]肝硬化时由于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与收缩,以及再生肝细胞结节的压迫,肝静脉回流受阻,进而使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由于局部血液动力的因素参与,故肝性水肿常最先出现部位是腹腔而形成腹水。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