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肽平面:肽键中的C、O、N、H的原子和它们的相邻两个a碳原子(即-Ca1-CO-NH-Ca2-六个原子)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此平面成为~或酰胺平面
肽键:是蛋白质分子中基础的键,它是由一分子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a氨基缩合脱水而成。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通过肽键而构成的高分子有机含氮化合物。它是蛋白质作用的特异性,空间结构的差异性和学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分子在某种理化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三维构象破坏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及学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作用。
2.分子杂交:如果把不同的DNA链放在同一溶液中作变性处理,或把单链DNA与RNA放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只要有某些区域有成为碱基对的可能,单核酸链之间就可按碱基互补原则形成局部的双链。这一过程称为核酸杂交货~。
核酸的变性:某些理化因素破坏了核酸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使核酸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核酸的理化性质和学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
核酸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又可以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称为~。
3.高能化合物: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因转移反应中可释放出大量自由能的化合物。
氧化磷酸化偶联:只有代谢物的氧化过程,而不伴随有ADP的磷酸化过程。
5.脂肪酸b-氧化:b-氧化过程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反应
脂肪动员:贮存于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在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并释放出脂肪酸,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
6.核酸外切酶:体内还有另一类能够切割末端单核苷酸的酶类。
核酸内切酶:水解RNA的酶称为RNA酶,水解DNA的酶称为DNA酶,它们都能水解核酸分子内部的磷酸二酯键,故又称为~。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性识别核酸分子某些碱基序列并加以切开。
7.蛋白质互补作用:几种营养价值比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互相补充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
氮平衡: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中,故每日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也维持着动态平衡,反映了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的总结果。
8.半保留复制:子代DNA的双链中一条是原来的链,另一条是新合成的链。
10.别构酶:某些代谢物以非共价方式结合与酶的别构中心部位后,可使酶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活性,这种效应称为别构效应,可发生别构效应的酶称为~。
修饰酶:某些酶能在其它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可逆结合某种集团,从而改变其活性,这种酶作用称为共价键修饰调节,这类酶称为共价键修饰酶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底物分子发生化学变化,使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键伴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与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无关。形成ATP在体内所占比例很小。
12.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脱偶联,氧化仍可以进行,而磷酸化不能进行。
13.血浆脂蛋白:由载脂蛋白、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所组成。
15.营养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但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16.不对称转录:双链DNA分子上分布着很多基因,并不是所有基因的转录均在同一条DNA单链上,而是一些基因在这条单链转录,另一些基因的转录在另一条电链上,DNA双链一次只有一条可作为模板转录,称为~。
17.结构域: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近似球形的三维实体,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的三维实体缔合成三维结构,这种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为~。
18.酶的比活力:可称为比活性,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活力单位属比活力=活力单位数/毫克酶蛋白。
19.糖异生作用:从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糖酵解:糖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1分子葡萄糖或糖原的葡萄糖单位氧化分解成2分子乳酸的过程,生成少量的ATP,该过程于酵母菌乙醇发酵大致相同,故又称~。
21.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
23.转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催化,将a-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a-酮酸酮基的位置上,发生相应的a-氨基酸,而原来的a-氨基酸则转变为相应的a-酮酸。
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脱氨伴有氧化反应,称为~。
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
24.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四种dNTP存在及合适的条件下,按碱基互补原则,合成互补的DNA.
25.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如果把激素本身看成第一信使,那么,被释放到细胞浆中之后,代替原来激素行使功能的小分子物质则可以看成~。
四、问答题(共26分)
1.三羧酸循环的意义是什么?1.是有机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途径。2.是糖、脂、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和转化的中心枢纽。3.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物质。4.是发酵产物重新氧化的途径。
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保证组织在供养不足时提供能量的一种补充手段。
2.请阐述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1.提供合成核酸或游离核苷酸的原料——核糖。2.由该途径生成的NADPH+H+是体内多种物质生物合成的供氢体。3.NADPH的另一个作用是维持谷胱甘肽于还原状态。4.供能。
3.请阐述化学渗透学说。
1.线粒体内膜中电子传递与线粒体释放H+是偶联的。2.形成跨模电位ΔΨ和pH、底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就储存于ΔΨ和ΔPH中。3.H+顺浓度梯度方向运动所释放的自由能用于ATP合成。总之,化学渗透学说认为在氧化和磷酸化之间起偶联作用的因素是H+的跨模浓度梯度。
4.下面是某基因中的一个片段的(+)链:3'……CATGTACTCCG……5'。
A、写出该片段的完整序列:下面再条5'……GTACATGAGGC……3'
B、指出转录的方向和哪条链是转录模板:方向(--)链的3'—5'(--)链为转录模板
C、写出转录产物序列:5'……UAAGCGUCCGA……3'
D、其产物的序列和有意义链的序列之间有什么关系?
序列基本相同,只是U替代了T
5.DNA的二级结构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双螺旋结构。1.DNA是一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在双链结构中糖-磷酸骨架居外侧,而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以氢键相结合。两条链反向平行,碱基互补配对,A=T,G≡C,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为3'—5'。2.DNA双螺旋为右手螺旋。螺旋直径为2nm,螺旋没旋转一周为10对碱基,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并形成大沟和小沟。3.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横向靠两条链间的互补碱基的氢键维持,纵向靠碱基平面之间的碱基堆积力。
6.请简述乳糖操纵子是怎样调控基因表达调控的?
乳糖操纵子由z、y、a三个结构基因及其调控区组成。乳糖操纵子的阻遏基因位于调控去的上游,表达产生的阻遏物为一种同型四聚体蛋白质,他可牢固地结合操纵区。调控区由启动子和操纵区组成,启动子是结合RNA聚合酶的DNA序列,操纵区位于启动子和结构基因之间,可结合阻遏物,是RNA聚合酶能否通过的开关。此外,启动子上游还有一段短序列是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CAP)的结合区。CAP的结合有利于推动RNA聚合酶前移的作用,是一种正调控方式。
7.人体ATP的生成方式有哪些?
1.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分子发生化学变化,使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键伴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与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无关。形成ATP在体内所占比例很小。
2.氧化磷酸化氧化是底物脱氢或失电子的过程,电子沿呼吸链向氧传递的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氧化放能;而磷酸化是ADP与Pi合成ATP的过程——磷酸化吸能;这种氧化与磷酸化两个过程紧密地偶联在一起形成ATP的过程就是氧化磷酸化。
8.请简述氨酰-tRNA合成酶在多肽合成中的作用特点和意义。
特点:1.对底物AA和RNA有识别专一性;2.对AA和RNA有校读功能
意义:保证遗传密码信息,向蛋白质一级结构信息转递的忠实信
10.简要说明DNA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新合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每个子代DNA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称为~
13.什么是复制?DNA的复制是将两条亲本链分开,每一条作为合成新链的模板,按碱基配对的规则合成新链,形成两个子代DNA双螺旋结构。
DNA复制需要哪些酶和蛋白质因子?他们各起什么作用?
14..什么是鸟氨酸循环?尿素合成的途径称为~或尿素循环。首先氨与CO2结合形成氨基甲酰磷酸,然后鸟氨酸接受氨基甲酰磷酸提供的氨甲酰基形成瓜氨酸,后者与天冬氨酸结合形成精氨琥珀酸分解为精氨酸及延胡索酸。最后,精氨酸水解为尿素和鸟氨酸。一次循环,消耗2分子氨,3分子ATP,生成1分子尿素
2NH3+CO2+3ATP─→CO(NH2)2+2ADP+AMP+4Pi
其生理意义是怎样的?机体解除氨毒的主要方式,是肝细胞的重要生物学功能。
15.在细胞水平,物质代谢的调控方式有哪些?
细胞水平的调控方式有:酶活力的调节(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酶量的调节;酶区域化
物质代谢的调控方式有:细胞水平的调节;激素水平的调节;神经水平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