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生物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Ⅱ.考查目标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50分
动物学(动物多样性进化与生态)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部分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3.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4.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6.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量、血液的组成与血细胞比容。
2.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生理特性和功能;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3.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
4.生理性止血,凝血因子和血液凝固;抗凝、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各类血管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
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回流及影响因素。
7.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压力感受性反射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
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五)呼吸
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胃肠激素及作用。
2.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运动及排空。
3.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小肠的运动及调节。
4.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主要成分的吸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
2.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2.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1-、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对H+、NH3/NH4+、K+的分泌。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
3.尿生成的调节:神经调节(肾交感神经);体液调节(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九)神经系统
1.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后兴奋和抑制的产生。
2.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
3.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整合
4.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躯体痛、内脏痛。
5.脊髓休克及其发生和恢复的意义,骨骼肌牵张反射,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6.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正常脑电图波形及意义,睡眠和觉醒。
8.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
(十)内分泌
1.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联系。
2.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4.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调节。
(十一)生殖
1.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2.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部分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2)肽键和肽;
(3)蛋白质的各级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氨基酸、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5)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核酸
(1)核苷酸的分子组成(嘌呤、嘧啶碱基、戊糖和磷酸);
(2)核酸(DNA、RNA)的一级、高级结构及功能;
(3)核酸的理化性质(紫外线吸收、变性、复性、杂交及应用)
3.酶
(1)酶的基本概念、组成成份;
(2)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酶活性的调节;
(3)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1.糖代谢
(1)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的过程、意义以及能量的产生。
(2)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3)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
(4)糖异生过程、意义;乳酸循环。
2.脂类代谢
(1)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2)酮体的概念、生成、利用和意义。
(3)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4)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5)胆固醇的初步合成过程;胆固醇的转化。
(6)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3.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3)胞浆中NADH的跨膜转运。
(4)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4.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3)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5)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7)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8)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5.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2)代谢调节(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的调节)。
6.分子生物学及生化专题部分
(2)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及意义。
(3)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4)RNA的生物合成及合成后的加工。
(5)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过程、翻译后加工。
(6)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
(7)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8)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9)DNA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0)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
(11)血红素、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
(12)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
(13)生物转化的类型和意义。
(14)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
三、动物学(动物多样性进化与生态)部分
(一)动物多样性的进化
1.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概念,以及动物的种系发生。
2.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进化
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及特征。多孔动物、辐射对称动物、两侧对称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的主要进化特征。
3.脊索动物多样性进化
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及特征。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进化特征。
(二)生物与环境
1.生态学的概念。
2.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
3.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4.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
1.种群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2.种群的数量动态和数量调节。
(四)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1.群落的概念,以及其结构与主要特征。
2.生态位的概念及其特征。
3.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特征。
(五)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1.生态系统概念。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力。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概念。
4.人类对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影响。
ⅴ.参考书目
1.生理学部分:
《生理学》(第9版),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部分:
《生物化学》(第2版),钱民章主编,科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4版),李刚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查锡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动物学(动物多样性进化与生态)部分:
《普通生物学》(第3版),吴相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医学生物学》(第9版),胡火珍主编,科学出版社.
原标题:贵州医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