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具备植物着生条件、肥力特征和自净作用。
2.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3.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气和热的能力。
4.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5.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他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的场所,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6.道库恰耶夫:他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土壤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
7.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8.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9.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
10.土壤剖面:由地表向下做一垂直切面,这种垂直切面称为土壤剖面。
11.正常剖面:分布最广的土壤剖面构造类型,具有代表土壤形成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12.有效酸度: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称为活性酸度,或有效酸度。
13.潜在酸度: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称为潜在酸。
14.土壤质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15.土壤结构:是土壤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16.土壤孔隙度:土粒与土粒,结构体与结构体之间,通过点、面接触关系,形成大小不一的空间是土壤孔隙。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即土壤孔隙度。
17.土壤环境容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四种作用使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环境容量。
18.硅铝铁率:是风化物、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的SiO2/(Fe2O3+Al2O3)的摩尔比率。
19.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初始物质,简称母质。它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
20.土被结构:在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的,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这种有规律的土壤组合称之为土被结构。
21.土壤的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发育程度。
22.潜育化过程:由于土层长期被水浸润、空气缺乏,即处于厌氧状态,从而产生较多的还原性物质,其中高价铁、锰转化为低价铁、锰,从而形成蓝色或青灰色的过程。
23.白浆化过程:在季节性还原淋溶条件下,铁锰的高价离子被氧化成低价离子,并随水侧向或向下移动,经多次重复,在腐殖质层下会形成粉沙含量较多、铁锰贫乏的白色层的过程。
24.黏化过程:土壤中由于次生层状硅酸盐黏粒的生成或经淋移、淀积而导致黏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25.富铝化过程:潮湿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矿物高度风化而使铁、铝氧化物富集的成土作用,也称脱硅富铝化过程。
26.铁铝化作用:热带、亚热带地区原生铝硅酸盐矿物强烈分解,土壤中形成和聚积次生铁铝氧化物的过程。
27.土壤分类:客观存在的土壤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或系统将外部形态和内在性质,讲不同或相同或相近的进行划分、归类。
28.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29.诊断特性: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
30.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黏粒淋溶和淀积的土壤。
31.富铝土: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
32.钙积土:是指碳酸钙在土壤剖面中明显累积的土壤。
33.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统称。
34.湿成土:是指成土过程中长期或季节性受到水分浸润或饱和的土壤。
35.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
36.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由于土壤地理分布与地理位置存在着内在联系,这种在位置上相连或相邻的土壤便构成了一定的空间组合,呈有规律的分布,称之为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37.土壤复区:在小范围内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土壤,间或有其他非土壤物质,呈有规律的变化所构成的制图单元。
38.土壤资源:指具有农、林、牧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壤类型、组合及其性质特征。
39.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保持生物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以及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
40.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特征的过程。
简答题:
1、简述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讨土壤的形成过程、发生分类和地理分布规律,并进行土壤调查和制图,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信息库。
2、简述土壤生物发生学派。
威廉斯在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的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指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这种观点被称为土壤生物发生学派。
3、简述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包括哪些类型。
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
4、简述土壤中次生矿物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矿物(氧化铁矿物、氧化铝矿物、氧化锰矿物、氧化硅矿物)、次生铝硅酸盐矿物(1:1型矿物、2:1型膨胀性矿物、2:1型非膨胀性矿物、2:2型矿物、混层矿物)
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有效性: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土壤中部分膜
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呗植物吸收,即由凋萎系数(有效水下限)至田间系数(上限)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