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反式脂肪酸,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在大量的饮食建议中,我们都会看到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例如氢化植物油)的建议。这是因为,顺式脂肪酸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同侧与碳-碳双键上的2个碳原子结合,结果就是同侧的氢原子导致空间结构扭曲,无法紧密堆积,也就避免了堵塞;相反,反式脂肪酸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对侧,此时分子的构象为更容易堆积的直链结构。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开展了进一步的实验。他们设计了两组其余营养成分均相同的高脂饮食,唯一的区别在于:其中一组的脂质主要来自顺式脂肪酸;另一组则包含了反式脂肪酸。
喂食16周后,作者观察到了两组小鼠出现了显著差异。反式脂肪酸组的小鼠形成了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出现了脂肪肝、胰岛素失调。原因在于,反式脂肪酸导致了鞘脂的生成,进而促进肝脏将VLDL分泌至血液中。相反,顺式脂肪酸小鼠的小鼠虽然短期体重增长,但没有出现危险的ASCVD症状,因此反而更加健康。
那么,SPT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研究团队在小鼠饮食中添加了SPT抑制剂多球壳菌素(myriocin),在SPT活性受抑制的情况下,反式脂肪酸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减少了。因此,这种借助SPT的鞘脂合成途径,将成为未来治疗ASCVD的关键目标。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了从食品供应中消除反式脂肪酸的计划,但目前全球仍有近40亿人面临反式脂肪酸的风险。现在,这项研究为理解反式脂肪酸如何危害心血管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指出了潜在的治疗靶点。论文作者指出,随着进一步掌握测量体内不同的循环分子如何代谢的方法,未来我们将在精准医疗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