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B.深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C.平静呼气时无呼气肌参与
D.腹式呼吸是以腹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的扩大和缩小
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3.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胸膜脏层和壁层紧贴B.胸膜腔与外界封闭
C.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D.吸气肌收缩
4.肺内压在下列哪一时相内等于大气压
A.吸气中和呼气中B.吸气中和呼气末C.吸气末和呼气中D.吸气末和呼气末
5.在肺总通气阻力中,最重要的是
A.肺弹性阻力B.胸廓弹性阻力C.气道阻力D.惯性阻力
6.根据Laplace定律,如果大、小肺泡彼此相通,且表面张力相等,那么
A.小肺泡内压力大,大肺泡内压力小B.小肺泡内压力小,大肺泡内压力大
C.呼气时气体主要出自大肺泡D.吸气时气体主要进入小肺泡
7.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呼气做功B.在呼气末,其密度增大
C.可增加肺的顺应性D.可稳定肺泡容积
8.衡量肺的可扩张性大小的指标是
A.弹性阻力B.气道阻力C.肺扩散容量D.肺顺应性
9.当肺容量小于肺总量的67%时
A.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
B.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C.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D.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
10.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称为
A.潮气量B.残气量C.补呼气量D.功能残气量
11.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为
12.正常成人解剖无效腔的容积约为
A.100mlB.125mlC.150mlD.200ml
13.对肺换气而言,浅快呼吸不利于呼吸,是因为浅快呼吸时
A.肺通气量下降B.肺血流量下降C.解剖无效腔增加D.解剖无效腔的存在
14.关于气体扩散速率,下列哪项不正确
A.与分压差成正比B.与气体扩散距离成反比
C.与扩散面积成正比D.与气体分子量成反比
15.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组织液B.细胞内液C.毛细血管血液D.动脉血液
16.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的分压差C.气体的分子量D.呼吸膜的通透性
17.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指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
B.比值增大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C.肺栓塞时,比值增大
D.肺气肿患者既可发生比值增大,也可发生比值减小
18.下列各项中,能使通气/血流比值升高的是
A.肺毛细血管阻塞B.肺气肿C.哮喘发作D.肺纤维化
19.下列关于肺扩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质性肺炎时减小
B.是衡量肺通气的一种指标
C.安静时CO2的肺扩散容量比O2的要小
D.是指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量
20.关于O2在血液中运输的特点,哪项不正确
A.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不需要酶的催化,只受PO2的影响
B.Fe2+与O2结合后可氧化为Fe3+
C.1分子血红蛋白可与4分子O2结合
D.R型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是T型的500倍
参考答案:
1.D。腹式呼吸是以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D错误)。
2.D。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产生于肺的扩张和缩小所引起的肺内压的变化。但是,肺本身不具有主动扩张和缩小的能力,它的扩张和缩小是由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引起的,而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又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的。可见,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3.B。
4.D。平静呼吸时,吸气→肺容积↑、肺内压↓→空气进入肺内→至吸气末,肺内压升高到等于大气压→气流停止;呼气→肺容积↓、肺内压↑→空气流出肺部→至呼气末,肺内压降低到等于大气压→气流停止。可见在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呼气初、呼气中,肺内压>大气压;吸气中,肺内压<大气压。
5.A。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占70%)和非弹性阻力(占30%,其中以气道阻力为主)。弹性阻力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其中以肺弹性阻力最重要,包括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和肺泡内侧面表面张力产生的回缩力。
6.A。根据Laplace定律,如果表面张力系数不变,则肺泡的回缩力与肺泡半径成反比,即小肺泡的回缩力大,大肺泡的回缩力小,故小肺泡内压力大,大肺泡内压力小,呼气时气体主要出自小肺泡,吸气时气体主要进入大肺泡。
7.A。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A错误)。
8.D。肺顺应性是指单位跨壁压变化(ΔP)所引起的容积变化(ΔV)。
9.C。胸廓的弹性回缩力与其位置有关,当肺容量小于肺总量的67%时,即胸廓容积小于其自然位置时,弹性回缩力向外;而肺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其弹性回缩力总是向内,因为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所以肺总是处于扩张状态。
10.D,11.B,12.C。
13.D。①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鼻或口与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这部分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无效腔气量约为150ml。若潮气量减少一半,而呼吸频率加快一倍,则每分通气量不变,肺泡通气量减少。②由于有解剖无效腔的存在,浅快呼吸时,虽每分通气量不变,但肺泡通气量仍减少,对肺换气而言,是不利的。
14.D。可见气体扩散速率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并不是与气体分子量成反比。
15.B。体内CO2产生的源头为细胞代谢,CO2的排出是顺浓度梯度,依次经过细胞内液→组织液→毛细血管血液→静脉→肺动脉→肺,所以细胞内液CO2分压最高。
16.B。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分子量和呼吸膜的通透性会影响肺部气体的扩散速率,但不是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决定因素。
17.A。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18.A。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肺毛细血管阻塞时,每分钟肺血流量减少,通气/血流比值升高。肺气肿、肺纤维化和哮喘发作时,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通气/血流比值降低。
19.A。肺扩散容量是指在单位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是衡量呼吸气体通过呼吸膜能力的一种指标。由于CO2扩散速率较O2快20倍,因此,安静时CO2的肺扩散容量要比O2的大。间质性肺炎时,由于有效扩散面积减少、扩散距离增加,肺扩散容量降低。
20.B。由于Fe2+与O2结合后仍然是二价铁,因此该反应是氧合,而不是氧化。B项错误,其余各项均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