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德国联邦内阁通过第三国专业技术移民要点文件
3.德国联邦教研部长等谈德国技术移民新政
4.德国联邦经济部长访问纳米比亚和南非
5.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职业教育卓越倡议”
6.七国集团成立国际气候俱乐部
7.欧盟气候新政已到位:“Fitfor55”一揽子计划政治协议基本达成更严格的排放交易规则
8.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德国排名上升
9.德国联邦教研部成立国际核聚变专家组
研发前沿和学术动态
10.德国光子注入加速器试验站(PITZ)新的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线站投入使用
11.亥姆霍兹柏林中心创造串联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12.美国激光核聚变历史性突破:德国联邦教研部部署核聚变研究
13.DFG宣布将启动卓越集群第二阶段项目资助
14.欧盟批准德国前列腺癌症新药
15.柏林健康研究所发布“基因技术报告”
行业和社会动态
16.德国科学基金会公布2023年莱布尼茨奖获奖者
17.德、纳两国开展绿氢青年人才培养
18.激光技术的里程碑-德法研究团队验证通过等离子体加速的方式产生自由电子激光并附带光脉冲
19.德国科学晴雨表显示民众对科学信任态度增强
20.德意志科学基金赞助者联合会成立转型平台
21.德国汉堡打造未来交通示范区
22.德国汽车工业持续推进电动化
新冠疫情专栏
23.新的亚变体,新的耐药性
24.德国科研人员首次利用单细胞绿藻制作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
25.德国研究新冠疫苗加强针抗体效果
26.德国联邦卫生部长访问美国
27.德国国家科学院将开展针对“长期新冠”的线上讨论
28.德国批准诺瓦瓦克斯新冠疫苗纳入接种使用名单
29.德国开发基于脱氧核酶的抗病毒创新策略
30.德国研究成人和儿童轻度、无症状新冠免疫反应长期异同
31.德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反对取消新冠防疫措施
德国联邦教研部长一年工作总结
12月8日,德国联邦教研部网站以“教研进步的一年”总结新政府组阁一年来,教研部在瓦青格领导下所达成的工作成绩,内容包括:
(1)在疫情、供热成本上涨和通胀背景下,瓦青格将受教育青年人纳入政府救济计划(Entlastungspakete)。对《联邦教育促进法BAfoeG》进行改革:将最高资助额度从每月861欧元增至931欧元;资助对象年龄限制从35岁提高至45岁;BAfoeG接受者的父母收入津贴(Freibetraege)将增加20.75%。住房津贴从325欧提高到360欧。
(2)为受教育者提供取暖津贴,包括6月的第一笔230欧津贴,以及即将发放的第二笔345欧元津贴。
(3)一次性学生补助。在德学习期间工作、打工的人员获得300欧元的能源价格补贴。此外,学生自12月1日一次性获得200欧补助。
(4)教研部投入4500万欧元,实施更大规模的MINT2.0,(数学、计算机、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行动方案2.0),满足德国对高质量理工科类人才的需求。
(5)教研部通过“职业教育卓越倡议”实施联邦政府“技能人才战略”,计划到2026年投入资金7.5亿欧元。
(6)未来的教学和研究。通过《强化大学学习与教学未来协议》(Zukunftsvertrag.StudiumundLehrestrken)提升学习质量。通过《研究与创新公约》逐年增加资助金额,支持科研体系高质量发展(2023年比上年度增长3%,2024年比2023年增长近6%,2025增长1.5%,2026年、2027年增速为3%)。通过《未来创新战略》从六个方面开始加强德国竞争力。
(7)通过完善《卓越战略》加强大学的尖端研究,从下一阶段开始资助最多70个卓越集群。联邦政府将承担70%的经费,从2026年每年5.15亿欧元资助大学顶尖研究,比以往增加1.15亿欧元。
(8)加强伊拉斯莫计划(Erasmus+)。该学生交流计划已成功运作35年,教研部将利用欧盟7500万资金加强游学资助,多达13700名青年可以获得更高资助。
(9)通过女教授计划提高校内两性平等。(2023-2030)
(10)2023德国财政预算更多资金用于教育研究。11月25日通过的财政预算,联邦教研部的经费预算达到215亿欧元。其中含BAfoeG的27.15亿欧元,因能源成本高涨向学生补助的7亿欧元。
参考资料:
德国联邦内阁通过第三国专业技术移民要点文件
11月30日消息,德国政府在今日举行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第三国专业技术移民要点文件。该文件为未来德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发出强烈信号,为现代化移民法修订铺平道路。技术人才短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要点文件为未来欧盟以外技术人才移民,包括在德国外留学生移民简化程序、消除官僚障碍、数字化加快审批手续作出了新规定。未来以就业为目的的移民将基于三大支柱:(1)技术人才支柱。允许具有德国职业资质或德国认可资质的第三国人员在德国从事职业资格许可的行业工作。欧盟蓝卡未来将能接纳更多第三国大学学位人才。此外通过提高在德职业培训或学习的吸引力加强教育移民。(2)经验支柱。在不受监管(职业资格)的行业,未来将不必要对国外职业培训进行认证,但要遵守工资门槛或有集体谈判协议,以确保公平的工作条件。(3)潜在支柱(机会支柱)。对于合格的第三国公民在没有获得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允许其最多在德停留1年来寻找工作。合格认定的标准包括了资质、语言能力、经验、年龄等等。此外文件还包括创造短期就业机会等内容。
联邦内阁成员包括内政部、外交部、劳工部、经济部、教研部等部长一体表示了对要点内容和大力引专业人才的支持。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对于要点文件表示欢迎,其主席乔伊布拉托·慕克吉表示,政府越来越多认识到国际留学生和德国高校毕业生作为未来技术人才的巨大潜力,“我们了解到他们很多人都希望毕业后在德国工作和生活。”德国工商协会也对该计划表示欢迎,同时呼吁对工资限制和从国外招聘实习生进一步改善。德国劳工及社会事务部长海尔(HubertusHeil)对外表示,“法案将于明年通过…我们希望,最迟在2025年看到法案在劳动力市场取得的成功。”
德国联邦教研部长等谈德国技术移民新政
德国联邦政府11月30日通过了新的《技术移民法案》要点文件,意味着德国将对德国2020年3月出台的《技术移民法案》进行广泛修改,放松技术工人移民门槛,包括引入“求职者机会卡”制度,将求职者根据语言技能、教育和工作背景进行评价积分。德国正在为德国有史以来最现代的移民法铺平道路。
德国联邦教研部长斯塔克-瓦青格指出技术工人短缺是德国最大的挑战之一,德国迫切需要更多自国外的技术工人,以实现增长和繁荣。移民法新要点文件的通过标志德国朝着现代移民法迈出了一大步,简化进入德国劳动力市场的途径。未来,拥有学位和专业经验的技术工人将无需审核即可进入德国,后期认证方式和程序都会简单化、便利化。德国教研部长表示,德国联邦教研部还将加强教育移民,让来到德国开始职业培训或学习的人在毕业后更愿意留在德国。
德国联邦内政部长费瑟表示,德国这次新的移民法,能够使外国技术工人可以更轻松地来到德国。新冠危机极大地加剧了许多领域的人员短缺,包括工业、手工艺以及护理业,新的法律能够使得技术工人能迅速来到德国并顺利开始就业,减少官僚障碍。移民凭工作经验、个人潜力,能够在德国获得进一步的技能,并在德国的就业市场上站稳脚跟。
德国联邦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海尔表示,德国的经济繁荣不仅取决于可持续和负担得起的能源供应,还取决于如何解决熟练工人短缺的问题。许多公司企业仍然缺乏专业人才,获得专业工人已成为关乎企业存亡的问题,技术工人的短缺绝应该成为经济增长的永久阻碍,需要集中解决增加培训和继续教育、女性就业和灵活的退休过渡,包括输入来自国外的移民。如果不输入技术专业人才将无法缩小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的差距。海尔指出,通过新的《技术移民法》,确保技术工人引进取得进展,德国为国外求职者提供新的、更简单的技术移民方式,目标是制定欧洲最现代的移民法,让每个人都从中受益,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德国的人还是刚来德国的人。
德国联邦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表示,技术工人移民虽然是抽象的概念,但在德国专业人才(引入)问题上非常具体,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的专业人才希望能够在德国获得职业发展,为了让这些希望成为现实,德国必须在技术工人移民法规方面取得进展。
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表示,技术工人、专业人才日益短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向更多气候保护和可持续性的必要转变也要求德国加大劳动力移民步伐,新的移民法要点文件发出强烈的信号:德国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移民,将大幅度开放移民法,让移民审批程序更加透明,并实现数字化和便利快捷化,这关乎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技术工人的问题,德国必须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优势,包括使移民政策对家庭更加友好。
德国联邦经济部长访问纳米比亚和南非
德国副总理兼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将于12月5日至8日访问纳米比亚和南非。他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会见纳米比亚总统哈格·根霍布等人,与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一起参加了德非商业峰会(GABS)。此行事关德国政府的脱碳和多元化项目,以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各种地缘政治挑战和机遇,其中心议题是全球能源转型和向气候中和转型过程的公平设计。
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职业教育卓越倡议”
12月5日,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职业教育卓越倡议”。斯塔克-瓦青格部长对此表示,“技能人才是我们国家的资本,技术工人短缺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尽管就业前景良好,但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我们教研部希望通过该倡议计划为职业培训提供新动力”,包括(1)改善对个人的资助,提高职业教育(就业)前景,(2)针对性推动职业教育创新课程和现代化基础设施,(3)增加国际流动性,扩大职业教育国际视角。斯塔克-瓦青格称这三项内容为3i(individueller个体的、innovativer创新的、internationaler国际的),是倡议计划的三要素,是解决德国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应对。教研部计划到2026年投入资金7.5亿欧元。
七国集团成立国际气候俱乐部
联邦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表示,在埃尔茂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广泛支持建立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气候俱乐部。从那时起,我们进行了密集的工作,今天已经就首个章程达成了一致。建立气候俱乐部得到了来自七国集团以外的国际伙伴的鼓励,我们将与他们密切合作,进一步发展气候俱乐部,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要实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度之内的气候目标,推进工业向气候友好型工艺和技术转型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是一个涉及七国集团成员的问题。在国际气候俱乐部中,伙伴国家将成为工业领域减排的国际推动者。我们希望将气候友好型基础材料,如绿色钢材,更快地推向市场,并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此外,气候俱乐部还将推进国际伙伴关系与合作,支持各国的转型。”
欧盟气候新政已到位:“Fitfor55”一揽子计划政治协议基本
达成更严格的排放交易规则
建筑物、运输和工艺热能的新排放交易:该协议还规定,从2027年起,将为建筑物、公路运输和某些工业部门的燃料排放建立一个额外和独立的排放交易系统,类似于德国国家燃料排放交易系统。与2005年相比,到2030年,其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减少43%。排放权证书的数量将每年减少5.10%,从2028年起每年减少5.38%。不享受免费的排放权,因为价格将由燃料贸易商转嫁给消费者,以获得必要的气候保护激励。
设立气候社会基金:设立一个新的气候社会基金向成员国提供财政支持,以抵消新排放交易体系的社会影响。该基金将主要支持在更高效的建筑和更低排放的交通方面的措施和投资。这些措施应主要惠及低收入家庭、微型企业或运输用户。该基金还可以暂时为特别脆弱的家庭提供直接收入支持。气候社会基金在2026-2032年期间的总资助规模为650亿欧元,将主要由建筑和公路运输的新排放交易计划ETS-II的收入提供资金。此外,成员国还将使用各自的预算为所实施的措施提供资金,从而使总共约860亿欧元可用于社会补偿。
加强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目标,以及FitFor55一揽子计划中部分与运输有关的立法的谈判,将于明年结束。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德国排名上升
德国专利商标局(DPMA)局长CorneliaRudloff-Schffer对德国在今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表现感到满意。“强大而稳定的创新体系是克服危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该局长指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德国的积极评价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尤其是在这些困难时期。”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使用81项指标对132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全球和地区排名。德国今年的优势包括:国家排名的提升、重要单项指标的领先位置以及德国多个经济区的良好排名。瑞士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创新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超过瑞典,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是英国、荷兰、韩国和新加坡,排名第四至第七。与往年相比,德国上升两位,位列第八,其次是芬兰和丹麦。
德国在专利申请、传统物流和国内市场规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德国在三项指标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该国在企业研发投资方面排名第二,在科学出版物的重要性(以引用衡量)和出口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总量方面排名第三。
10个德国科技集群跻身全球前100。德国不仅在今年的国家排名中表现出色,而且在单个经济和技术区域(“科技集群”)的评估中也表现出色。在这些全球排名前100的地区中,至少有10个位于德国。这意味着德国拥有前100名的地点数量只有美国的一半,但却是法国和加拿大的两倍。德国排名最高的三个地区是科隆(第23位)、慕尼黑(第24位)和斯图加特(第28位)。
根据这项研究,德国创新体系还具有特别高效的特点。虽然该国在创新系统的投资(投入)方面仅排名第12位,但在回报(产出)方面排名第7位。
德国联邦教研部成立国际核聚变专家组
德国光子注入加速器试验站(PITZ)新的
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线站投入使用
据德国电子同步辐射加速器DESY官网11月28日消息,德国Zeuth光子注入加速器试验站(Photoinjektor-TeststandinZeuthen,PITZ)新的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线站投入使用。勃兰登堡州科研部长许勒女士、装置所在地Zeuth市政府负责人斯台格曼先生、欧洲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科研负责人辰切尔先生等共同出席了投入使用庆祝仪式。
太赫兹射线为科学家带来大量科研兴趣,因为它可以在很多领域包括生物材料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分子在吸收这种射线时,旋转和摇摆状态将发生变化。这就可以解释很多种新材料和新药的特性,可用于量子材料、磁力学、复杂生物液体、蛋白质膜、分子生物学和固态材料技术(如:玻璃、陶瓷、电池和燃料电池等)。随着当地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太赫兹激光投产项目上的积极参与,装置运行成功为用太赫兹射线研究硬X光中的自由电子激光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新增的太赫兹光源装置也是德国电子同步辐射加速器装置在汉堡的加速器装置之外的进一步科研延伸。这里也将成为对汉堡的欧洲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完善补充,科学家今后将把汉堡的硬X射线与这里的太赫兹射线结合起来进行科研。欧洲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科研负责人辰切尔先生表示,太赫兹光源的投入使用是应用太赫兹射线进行科研的重要里程碑,是进一步建设太赫兹射线产出站的重要一步。
亥姆霍兹柏林中心创造串联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据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消息,由硅底部电池和钙钛矿顶部电池组成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再次在亥姆霍兹柏林中心(HZB)刷新,新型串联太阳能电池将32.5%的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欧洲太阳能测试装置(ESTI)测量了串联电池并正式确认了该记录。
HZB的科学家可以显着提高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这是几个月前我们没有预见到的一个真正的大飞跃。所有参与HZB的团队,特别是光伏能力中心和创新实验室团队都成功地、充满激情地合作。”HZB科学家SteveAlbrecht教授说。他的团队使用了一种先进的钙钛矿成分,并进行了非常巧妙的界面修改。他们开发了一种界面修饰以减少电荷载复合损失,并应用详细分析来了解界面修饰的具体特性,并结合进一步的光学改进。接口和光学修改实现了最高的光电压(开路电压),并为这种迷人的串联技术创造了新的效率记录。
在过去几年中,各种研究机构和公司在不断提高光伏电池效率。来自HZB的团队在2021年底实现了创纪录的29.8%效率。在2022年夏季,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首次报告了经认证的串联电池,其效率达到31.3%。凭借32.5%的新认证值,HZB再次刷新了记录。“我们对新纪录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它表明钙钛矿/硅串联技术非常有希望为可持续能源供应做出贡献,”Albrecht说。HZB的科学主任BerndRech教授强调:“HZB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为32.5%,现在处于以前只有昂贵的III/V半导体才能达到的范围内。”
美国激光核聚变历史性突破:德国联邦教研部部署核聚变研究
2022年12月5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NIF)的研究人员在激光聚变方面取得了突破。首次证明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比用所用激光照射的能量更多。具体而言,这意味着证明了一种新的能源生产形式。
不仅美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德国也致力于核聚变研究,明年将进一步扩大对聚变研究的支持。联邦研究部也在推广模仿太阳核能反应的技术,以便从氢核聚变中获取能量。早在2022年5月,联邦教研部就开始了与德国科学界和工业界公认的专家进行技术讨论的过程,以探索激光聚变的潜力并勾勒出可能的发电厂之路。2022年12月19日,由教研部设立的国际专家组将开始工作,为德国激光聚变领域的研发制定分析和建议。
DFG宣布将启动卓越集群第二阶段项目资助
申请资助的大学和大学网络需在2023年2月前提交意向书,并在5月底前向德国科学基金会(DFG)提交项目草案,经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的卓越战略专家小组评审后将于2024年上半年发布最终的资助提案,并与已经获得资助的卓越集群展开竞争。
DFG主席KatjaBecker教授和德国科学评议会(WR)主席DorotheaWagner教授在发出的提案征集令上强调:“第一阶段的卓越集群已经明显地提高了德国大学顶级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德国作为一个科学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更加引人注目。随着该计划的扩大和资金的增加,联邦政府和各州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科学和资金支持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尤其在面临当前全球挑战的情况下。而大学的潜力是巨大的,因此,DFG和WR对即将到来的卓越集群项目征集充满期待。”
欧盟批准德国前列腺癌症新药
12月14日德国联邦教研部消息,由德国癌症中心(DKFZ)和海德堡的医院、大学合作研发的针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症的新药目前获得欧盟批准。教研部长施塔克瓦青格表示“这是德国癌症研究的巨大成功”。
每年约有7万男性罹患前列腺癌。在德国,肿瘤是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第二大男性癌症死亡原因。新药基于名为Lutetium-177PSMA-617的活性成分,该成分可以精确对接特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简称PSMA),从而精确地将放射性成分引入癌细胞。
目前德国和欧洲的前列腺癌晚期患者将从新药中收益,批准仅限于曾经接受过化疗或激素剥夺治疗,但没有作用的病患。对于早期患者,未来将通过进一步研究确定新药的适用性。
德国在2019年发起抗癌十年倡议,动员所有力量加强对癌症研究的支持:现在有来自社会各领域大约40家组织、机构或公司作为“十年”的支持者。
柏林健康研究所发布“基因技术报告”
12月2日消息,柏林健康研究所(BIH)内设的“基因技术报告–监测和跨学科对话”工作组近日发布了“第五期基因技术报告”。本期报告中,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的知名科学家对基因/细胞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涉及基因诊断技术、体细胞基因治疗、疫苗开发、干细胞及类器官研究、绿色基因技术、基因驱动、合成生物学、基因组编辑、表观遗传学、单细胞分析。除客观现状报告以外,科学家讨论了基因技术的社会认知以及伦理和法律问题,如基因组编辑、大脑类器官及个性化医疗中的大数据。该跨学科工作组同时在报告中对关键问题给出行动建议。
该跨学科工作组由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自2001年组建,2019至2021年作为第三方项目由弗雷迪·斯普林格(FriedeSpringer)基金会资助。自2022年1月起,课题组在夏利特的柏林健康研究所开展工作。柏林健康研究所由德国联邦教研部和柏林共同出资,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转化研究和精准医学。
德国科学基金会公布2023年莱布尼茨奖获奖者
今日,2023年莱布尼兹奖被授予10位科学家(其中四位女性,六位男性)。他们是由德国科学基金会遴选委员会从131位候选人中选出的。在这10名获奖者中,各有两名来自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有四名来自生命科学。获奖者每人将获得250万欧元的奖金。莱布尼茨奖将于2023年3月15日在柏林颁发。
2023年莱布尼茨奖被授予:
图宾根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LargusAngenent博士
维尔茨堡大学生物化学教授ClaudiaHbartner博士
斯图加特大学建筑学教授AchimMenges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儿科肿瘤学教授StefanPfister博士
耶拿大学和埃尔富特大学社会学教授HartmutRosa博士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风湿病学教授GeorgSchett博士
波恩大学纯数学教授CatharinaStroppel博士
慕尼黑亥姆霍兹中心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生物和医学信息学教授FabianTheis博士
柏林自由大学浪漫主义文学教授AnitaTraninger博士
德、纳两国开展绿氢青年人才培养
12月8日消息,纳米比亚政府于今天在YouthforGreenHydrogen(Y4H2)框架下向该国青年颁发奖学金。德国联邦教研部将为该奖学金计划提供5年的资金支持。德教研部长瓦青格对此表示,“在成为氢共和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可靠的伙伴国,他们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和廉价氢制造能力。纳米比亚正努力在2025年之前出口绿氢。因此,我非常高兴首批93名纳米比亚青年在Y4H2框架下开始他们的学业…德国和纳米比亚藉此扩大了彼此间紧密的氢伙伴关系”。纳米比亚高教创新部长ItahKandji-Murangi形容Y4H2对该国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发展人力资本的引擎,另一方面是该国大学机构发展的契机。
激光技术的里程碑-德法研究团队验证通过等离子体加速的方式产生自由电子激光并附带光脉冲
自由电子激光(EFL)装置产生的极强光脉冲是一种通用辅助研究工具。特别是在X射线范围下,它可以用于分析各种材料的原子结构细节,并以极高的精度跟踪其超快变化过程。截至目前,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比如在德国的欧洲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都是基于传统的电子加速器发光的,这使得装置又长又昂贵。由法国SOLEIL同步辐射装置和德国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院(HZDR)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现在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成本更加可负担得起的替代解决方案。他们能够验证用一种目前尚属新颖的激光等离子体加速的方式在紫外线(UV)区产生自由电子激光。在未来,这种技术将允许人类建造更加小巧紧凑的加速系统,从而扩大自由电子激光的潜在应用。这项研究成果被发表在自由光子学杂志上(NaturePhotonicsDOI:10.1038/s41566-022-01104-w)。
德国科学晴雨表显示民众对科学信任态度增强
12月8日消息,德国科学对话组织(WiD)公布了《科学晴雨表2022》,数据显示德国民众对于科学研究的巨大信任。教研部长瓦青格对此表示,民众对科学研究一贯的、且在近期增长的高度信任是个好讯息,特别是在14-39岁间青年人群中,信任比例明显增加到近80%。51%的受调查人员希望对能源供应问题进行更深入研究。研究再次表明了德国民众对研究和科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依赖。
科学晴雨表自2014年起由WiD公开发布,调查民众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反映了政府制定科学政策的群众基础。
德意志科学基金赞助者联合会成立转型平台
德意志科学基金赞助者联合会(StifterverbandfürdieDeutscheWissenschaft,简称Stifterverband“赞助者联合会”)近日成立专门针对大学及科研机构转型“StifterverbandChange”服务平台,通过这项新举措,旨在对大学以及科研机构转型在组织性、人员方面提供网络化促进支持服务。德意志科学基金赞助者联合会新开发的服务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依托“StifterverbandChangeJourney”(变革之旅),侧重组织层面的陪伴式服务,以个案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为大学在组织层面的发展过程提供建议;另外一个方面侧重个性化培育,依托德平台为“StifterverbandChangeAcademy”(变革学院),来自、教学研究和行政部门的员工进行进行培训和资格素质提升与认证,解决个人层面的转型问题。德意志科学基金赞助者联合会在成立新的转型平台时表示,大学是成功实现技术和社会变革的关键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各个层面进一步发展自己,赞助者联合会为大学转型为可持续机构提供支持,为教育和科研系统的决定性变革做出贡献。赞助者联合会将利用本身几十年在大学发展、教育和创新以及科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发挥内部创新方案,配合外部专家网络专业知识。
德国汉堡打造未来交通示范区
12月19日消息,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与汉堡交通部门将合力打造汉堡成为“都市交通示范区”。首批项目之一是,到2030年建立起拥有最多1万辆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体系。交通部长维辛和汉堡市交通议员塔尔克斯就未来交通合作签署了意向书。
“都市交通示范区”的目标是开发、建立崭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城市交通体系。项目与其他举措不存在冲突,将通过持续交流和明确的流程加速和引导项目的实施。项目成果在未来能够向其他地区转移。
“都市交通示范区”将涵盖与其他国家、欧盟、经济界、科学界的合作项目,与汉堡现有的可持续交通转型相呼应,如“汉堡速度”(Hamburg-Takt)项目、“气候计划”。此次意向书包含以下三个项目:(1)到2030年实现最多1万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来自大众汽车子公司Moia、德铁子公司ioki或其他供应商),并创建全新的按需、数字化交通服务(同时适用乡村)。(2)根据欧洲列车控制系统ETCS对于自动驾驶的标准,汉堡城市轨道交通(S-Bahn)在未来实现全自动行驶,实现更密集的节奏。(3)联邦政府支持汉堡申办2025年和2027年的世界公共交通大会(UITP-Weltkongress)。
德国汽车工业持续推进电动化
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2022年报告,2022年上半年德国共有306,000辆电动汽车上牌,据此推算每四辆上路新车中就有一辆为电动车,德国品牌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9%。新注册电动汽车中有超过55%为电池驱动电动车。德国国内最畅销电动汽车品牌前四位中有三个是德国品牌。目前德国市场上电动车车型达到80种,预计到2024年增长到150种。截至2022年6月1日,德国电动乘用车上路数量已达到约140万辆。在专利方面,电驱动注册专利有一半以上来自德国的生产商和供应商。
去年,德国电动车在欧洲(欧盟、欧洲自贸区和英国)已经取得了44%的市场占有率,包括荷兰的43%,英国和挪威的39%,意大利的37%,瑞典的36%。法国(24%)、韩国(20%)和日本(16%)由于本土汽车业的因素,德国品牌占有率较低,在美国(9%)和中国(5%)有更大发展空间。
德国汽车工业将在2022至2026年投入2200亿欧元研发电动汽车,包括电池技术、数字化及其他研究领域。
新的亚变体,新的耐药性
目前批准的用于治疗重症COVID-19疾病风险增加的个体抗体疗法是否也对当前流行的病毒变体有效?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DPZ)–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和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的Omicron亚系BQ.1.1对所有批准的抗体具有耐药性。
由于感染SARS冠状病毒-2(SARS-CoV-2)或接种COVID-19疫苗,会触发免疫反应,从而形成中和抗体,帮助防止(再次)感染SARS-CoV-2或严重的病程。中和抗体通过与病毒刺突蛋白结合来提供保护,从而防止病毒进入细胞。然而,由于刺突蛋白发生突变,一些SARS-CoV-2变体,尤其是Omicron变体,逃避了中和抗体并导致有症状的感染,即使是在接种疫苗或恢复期的人中也是如此。这被称为免疫逃避并威胁到高危人群,例如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他们往往无法产生足以预防严重疾病的免疫反应,即使在完全接种疫苗后也是如此。为了保护高危患者,生物技术生产的抗体被用作预防措施或在确诊SARS-CoV-2感染后作为早期治疗。不同SARS-CoV-2变体的刺突蛋白突变会导致对个别抗体疗法产生耐药性。因此,重要的是要定期监测治疗性抗体是否继续对当前流行的病毒变体有效。
来自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和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分子免疫学系感染生物学部门的一组研究人员研究了批准的抗体疗法如何有效抑制目前循环的Omicron亚变体。研究人员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的Omicron亚变体BQ.1.1对所有可用的抗体疗法都有抵抗力。“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将携带选定病毒变体的刺突蛋白的非繁殖病毒颗粒与待测抗体的不同稀释度混合,随后测量了抑制细胞培养物感染所需的抗体量。我们总共测试了12个单个抗体,其中六种已获准在欧洲临床使用,还有四种抗体混合物”,该研究的第一作者PrernaArora解释说。研究人员发现Omicron亚变体BQ.1.1不能被单个抗体或抗体混合物中和。相比之下,目前占主导地位的Omicron亚变体BA.5仍被一种已批准的抗体和两种已批准的抗体混合物中和。“考虑到高危患者,我们非常担心Omicron亚变体BQ.1.1对所有已批准的抗体疗法具有耐药性。特别是在BQ.1.1广泛存在的地区,医生在治疗感染性高危人群时不应仅依赖抗体疗法-有风险的患者,但也应该考虑服用其他药物,如帕罗韦德或莫努拉韦。”研究负责人马库斯霍夫曼说。
Omicron亚变体BQ.1.1已经对一种即将在美国获得批准的新抗体疗法产生耐药性,这一发现凸显了开发针对COVID-19的新抗体疗法的重要性。“SARS-CoV-2变体抗体耐药性的不断发展要求开发专门针对当前流行和未来病毒变体的新抗体疗法。理想情况下,它们应该针对刺突蛋白中几乎没有潜力的区域用于逃避突变,”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感染生物学部门负责人StefanPhlmann总结道。
德国科研人员首次
利用单细胞绿藻制作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
细菌等微生物通常用来生产药物有效成分,但在合成复杂分子时力有不逮。作为替代是使用单细胞绿藻中莱茵衣藻。近日,德国凯泽斯劳滕技术大学(TUK)首次使用莱茵衣藻制作冠状病毒中复杂的刺突蛋白。该研究展示了藻类在未来药物活性成分制备中的作用,目前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知名杂志_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inPlantScience)。
生物体都有自身的特征模式,蛋白质需要这些特征才能发挥作用,而蛋白质糖基化在细菌中非常罕见,涉及复杂分子则不能糖基化蛋白质。绿藻和人类一样属于真核生物,与细菌所属的原核生物相反,具有细胞核。莱茵衣藻更是合成复杂分子的研究焦点。
此次合成完整刺突蛋白过程中,藻类在蛋白质上附加了糖标记,显示活性和功能性。在细胞培养中,合成的刺突蛋白能够停靠在人体细胞并与ACE2蛋白结合。为使制造刺突蛋白的遗产信息与藻类相适应,科研人员使用了所谓的“模块系统”,从标准化的遗传元素中快速、有效的为蛋白质创建DNA蓝图。将来如果用绿藻来生产药物,优势是绿藻可以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培植,且容易照料。
德国研究新冠疫苗加强针抗体效果
12月6日消息,德国莱布尼茨灵长类研究所近日对疫苗加强针效果,具体为接种后抗体对各种新冠变体的中和强度进行研究,发现匹配BA.5变种的疫苗能够增强抗体反应,新的奥密克戎变体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逃逸。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
德国已完成基础免疫(3针)的民众对于是否接种加强针,以及哪种疫苗充满疑惑。莱布尼茨灵长类研究所和汉诺威医学院的联合课题组对接种第4针后,新冠变体的抗体介导中和情况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变体疫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再次接种疫苗可以改善新冠病毒的抗体中和情况。样品比较中,匹配BA.5变体的疫苗比非匹配疫苗能更好的发挥中和作用。而目前扩散的BA.2.75.2和BQ.1.1有明显的抗体逃逸,接种加强针后仅起到微弱抑制作用。因此,科研人员认为接种加强针是有意义的,但对BA.2.75.2和BQ.1.1防范预期降低。研究人员强调,即使这两种变体很大程度上能够逃避抗体的抑制,但仍能预期部分保护作用,同时此次并没有包含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调查。
德国联邦卫生部长访问美国
联邦卫生部长卡尔·劳特巴赫教授访美期间在波士顿哈佛大学的“卡特讲座”中呼吁在政治上更多地考虑科学发现。“当代政治落后于科学水平十多年,尤其是在处理气候变化、污染和社会老龄化的后果方面。”卡特讲座旨在表彰杰出的流行病学家。最近,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AnthonyFauci)也获此殊荣。劳特巴赫与福奇再次讨论了中国的新冠疫情以及如何将新冠护理转变为常态化,例如疫苗接种间隔、鼻腔疫苗等问题。
德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社会之一。部长指出,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国痴呆症和癌症患者的数量预计将会急剧增加。因此,除了预防外,重要的是要注重患者治疗的质量。劳特巴赫说:“我们需要将治疗集中在专科医院。”最近的研究表明,癌症中心的癌症患者死亡率比普通医院低四分之一以上。他还解释说,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后果方面,科学也比政治领先得多。环境灾害、高温、空气污染和干旱的后果被大大低估了。由细菌、寄生虫、真菌、朊病毒或病毒引起的可在动物和人类之间相互传播的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的数量将急剧增加。但是登革热或疟疾等已知疾病的病例数也随着气温上升而增加。
劳特巴赫解释说,从后果来看,还没有采取足够果断的行动来应对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加剧的后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劳特巴赫解释说:“空气污染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心脏和肺部疾病正在增加。痴呆症也因此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正确地将空气污染评估为对人类健康的最大环境威胁。
劳特巴赫此前曾在华盛顿会见政府代表和世界银行代表。大流行病基金隶属于世界银行,负责为未来大流行病的准备工作提供资金,而德国联邦政府是其主要资助方之一。德国卫生部长还在波士顿举行了会议,就医疗保健领域的数字化交换意见。在现场,他还了解了美国的“分钟诊所”模式。该部长希望在德国建立基于这种模式的“健康亭”,旨在为基础设施和社会结构薄弱地区的人们实现低门槛医疗覆盖。
德国国家科学院将开展针对“长期新冠”的线上讨论
大多数人在感染新冠后迅速恢复,并在度过感染期后被认为是完全康复了。然而,一些病人在感染的急性期过后数周甚至数月仍有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长期新冠”。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冠长周期的科学基础,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目前已启动了多项研究。德国国家科学院国际线上专家咨询组将在2023年1月24日的国际线上专题讨论中集中讨论迄今为止对于“长期新冠”的原因和症状的研究成果。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副教授MichaelEdelstein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免疫生物学和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斯特林教授AkikoIwasaki博士、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感染生物学部主任MarcLecuit教授、德国柏林夏里特大学医学免疫学研究所代理所长CarmenScheibenbogen教授等将参加讨论。
德国批准诺瓦瓦克斯纳新冠疫苗纳入接种使用名单
德国常设疫苗委员会在12月15日发布新的新冠疫苗接种建议,推荐18岁及以上对mRNA疫苗特定产品有医学禁忌症的人,或者在先前已接种或感染康复已经满6个月后的人可以采用诺瓦瓦克斯(Nuvaxovid)单价疫苗进行加强接种,在适当条件下,也可以根据个人要求采用诺瓦瓦克斯进行加强疫苗接种。诺瓦瓦克斯推荐使用范围在德国仅限于18岁以上,目前未获准用于12-17岁人群的加强疫苗接种。诺瓦瓦克斯疫苗是一种重组蛋白疫苗,为美国药厂Novavax研发,这种疫苗利用新冠病毒表面发现的刺突蛋白,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针对该刺突蛋白产生免疫反应。与mRNA疫苗(拜恩泰科/辉瑞与莫德纳)不同,mRNA疫苗向细胞传达指示来生成刺突蛋白,而不是直接利用刺突蛋白来产生免疫反应。2021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Novovax疫苗列入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名单,2021年12月20日,欧盟委员会接纳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批准向18岁或以上人士接诺瓦瓦克斯发的新冠疫苗Nuvaxovid,为欧盟批准使用的第5款疫苗。时隔一年后诺瓦瓦克斯疫苗在德国正式得到批准使用。
德国开发基于脱氧核酶的创新抗病毒策略
12月13日消息,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和科隆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将在未来3年以脱氧核酶(DNAzymen)为基础研发新的抗病毒方法。项目获得大众基金会“研发抗病毒药物新方法”计划70万欧元资助。
项目灵感来自基于特定DNA序列的能力。RNA分子类似于高等生物细胞中遗传DNA分子,携带了许多病毒的遗传物质。DNAzymen能够选择性分离不需要的RNA,因此DNAzymen直接瞄准了病毒的核心。如果DNAzymen能够破坏病毒的遗传物质,将成为一种强大的治疗手段,对抗病毒繁殖和病毒本身。与mRNA技术不同,DNAzymen直接对抗病毒的特性使其成为病毒感染急症的最理想治疗手段。
项目的难点在于,宿主细胞中的DNAzymen变体活性很低,研究人员有望通过原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改变这一特性。项目经理ManuelEtzkorn介绍,团队希望创建完整的DNAzym系统来广泛抑制现有和未来可能的病毒,实现全新的抗病毒疗法。
德国研究成人和儿童
轻度、无症状新冠免疫反应长期异同
该研究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研究数据有助于了解免疫系统在生命不同阶段的发展,反应的差异化表现也适用于其他感染病结论。
德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反对取消新冠防疫措施
德国著名病毒学家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ChristianDrosten)认为新冠大流行疫情即将结束。但联邦卫生部长卡尔-劳特巴赫反对迅速取消所有仍然实行的新冠防疫措施。
“立即结束所有措施是鲁莽的,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也没有这么要求,”该社民党政客周二回应德新社。柏林夏里特大学医院病毒所负责人德罗斯滕在接受《每日镜报》采访时说:“我们正在经历今年冬天的第一波新冠地方流行病,在我看来大流行已经结束。”司法部长布施曼(Buschmann)呼吁结束“最后的新冠防护措施”。劳特巴赫呼吁保护处境特别危险的人。为了强调他的提议,布施曼给劳特巴赫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周二被多家媒体报道:“鉴于大流行的积极发展,我们应该回归常态并取消全国性的保护措施。”劳特巴赫回应说:“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说得对,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冠的地方病流行状态,疫情只影响部分人口。”尽管如此,现在保护高风险人群仍然很重要,例如在护理机构中佩戴口罩或在工作中进行隔离。“医院人满为患,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超额死亡率很高,冬天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