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202

三部门试点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2024-02-02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姜琳、彭美琪)为更好保障职工权益,提升工伤保险服务便捷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近日下发通知,部署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

通知要求,4月1日,由各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社部门选择部分地市启动试点,试点地市人员可持社保卡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工伤医疗费用、住院工伤康复费用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负责人介绍,试点地区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坚持住院费用先纳入,先期以异地长期居住(工作)和异地转诊转院人员起步,优先联通异地就医集中地区,协议机构信息系统联通一家上线一家,稳步有序推进直接结算工作。

这位负责人表示,参加工伤保险并已完成工伤认定、工伤复发确认、工伤康复确认或辅助器具配置确认的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和异地转诊转院等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办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工伤医疗费用、住院工伤康复费用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直接结算。

工伤职工跨省异地就医前,应向参保地经办机构进行备案并经审核同意。异地长期居住(工作)工伤职工和跨省转诊转院工伤职工备案有效期由参保省份统一规定。参保省份可合理设置变更或取消备案的时限要求,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

通知明确,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因异地转诊转院发生的到统筹区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不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由参保地经办机构按照参保地政策审核报销。

截至2023年末,全国基本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02亿人,同比增加1054万人。

冬季皮肤干燥敏感怎么办?

2024-02-02人民网-人民日报

进入冬季,天气变得干燥寒冷,在添衣保暖的同时,呵护皮肤也至关重要。

“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中的水分,寒冷的气候也会使得皮肤脂质分泌减少。一旦皮肤屏障受到损伤,皮肤便会变得干燥、脆弱和敏感。”中国日用化工协会化妆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由冰介绍。

当前市面上各类护肤产品琳琅满目,应该如何有效选择护肤品,改善皮肤干燥状态?

高层动向

202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会议召开

2024-01-31中国疾控中心

1月30日至31日,202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心领导班子成员,院士、首席专家,总部处室、直属单位、挂靠单位负责同志,业务骨干人才代表,总部处室内设单元负责人、直属单位中层干部近50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周宇辉主持。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要求,总结回顾2023年中心各项工作情况,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作中心年度工作报告。他指出,2023年中心聚焦建设国际一流疾控中心的愿景目标,不断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大关键支撑,持续完善科研体系、实验室网络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聚焦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慢性病与伤害、健康危害因素四大业务板块,着力强化制度、运行、财会、民生、安全五大基础保障,切实推动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他强调,2024年中心要牢牢把握国家疾控体系改革的历史机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从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能力、保障支撑、共谋发展等五方面,做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完善各项流程管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抓牢战略发展机遇期,做强中国疾控中心。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卢江作中心党建工作报告。她指出,2023年中心党委在局党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带群建和党建业务融合等方面全面推动高质量党建工作取得了积极实效。她强调,2024年中心要继续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疾控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把政治站位和中心职责定位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中心党建工作质量,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效,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人才队伍,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号召中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胸怀“国之大者”,锤炼一心为公的政治品格,为实现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中心组织了中心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分八个组就如何推动中心党建引领、预科院挂牌建设、更好发挥业务领导职能、核心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议题展开充分讨论和广泛交流,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沈洪兵主任总结强调,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要在国家疾控局党组和中心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凝聚共识、开阔思路,统一思想、务实笃行,全面推动中心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就切实做好春节前后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检查和整改、春节期间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保密、网络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持续巩固拓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等工作作了部署安排。

疾控动态

北京市疾控中心组织召开学生安全工作会议

2024-02-01北京市疾控中心科研教学管理办公室

为进一步提高在中心进行学习培养的学生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安全风险识别、防控能力,2024年1月30日,市疾控中心科教办组织召开学生安全工作会议,对在中心进行学习、培训和培养的在校学生人员进行了专题安全教育和培训。

会议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对近期发生的几起安全事故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了就读学校校园安全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展示和分析了多起典型风险事故案例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以案为警,提高学生们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结合在中心学习培养学生的实习岗位特点,科教办系统梳理了安全生产所涉及的工作环节和风险因素,编制和完善了《北京市疾病预防中心学生、培训人员安全责任书》,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既往出现的风险问题,对其中内容进行了逐条讲解和指导,明确了中心的管理要求和原则,组织学生、指导老师认真签署责任书。同时对寒假期间学生的安全工作进行要求和部署。

下一步科教办将认真排查学生宿舍区的安全隐患,做好寒假期间学生实习工作管理,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

浙江省免疫规划智慧服务信息系统迭代升级方案专家论证会在杭顺利召开

2024-02-02浙江省疾控中心免疫所

为持续推进浙江省免疫规划数字化转型,全面迭代升级我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打造采集、应用和管理三位一体的高度集成化、一体化的免疫规划智慧服务平台,进一步探索免疫规划服务智慧化建设,2024年1月27日,浙江省免疫规划智慧服务信息系统迭代升级方案专家论证会于杭州市滨江区召开,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省大数据局信息中心、省卫健委信息中心、杭州市和宁波市疾控中心的受邀专家,浙江省疾控中心分管领导,科信部和免疫规划所以及滨江区疾控中心主要业务人员等共19人参加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是我省免疫规划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会议,为我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迭代升级进行了全面把脉,为我省后续成立专项技术组和制定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厘清了方向,有力保障了我省该项工作的科学稳妥实施。

科研动向

柳叶刀子刊:北京大学余灿清团队揭示打鼾或显著增加脑中风风险

2024-02-01生物世界

在中国成年人中,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性较高,与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而且该关联独立于体重指数(BMI)的作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灿清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TheLancetRegionalHealth-WesternPacific上发表了题为:Causalassociationbetweensnoringandstroke:aMendelianrandomizationstudyinaChinesepopulation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表明,在中国成年人中,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性较高,与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而且该关联独立于体重指数(BMI)的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在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KB)的82339名无亲缘关系的亚洲人中,评估了打鼾与卒中及其亚型之间的因果关系。考虑到体重指数(BMI)可能引起的多效应偏倚,研究团队在非肥胖参与者(BMI<24.0kg/m2)中进行了额外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此外,由于打鼾和BMI具有共同遗传基础,因此还应用了针对基因预测BMI进行调整的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MVMR)分析,以探讨打鼾的影响是否独立于BMI。该研究基于CKB中打鼾易感基因位点,使用了逆方差加权法(IVW)衡量二者关联。

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成年人中,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增加卒中、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而且,它们之间的关联独立于体重指数(BMI)。

丹扬院士团队揭示小胶质细胞通过促进睡眠发挥大脑保护作用

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证明,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一种涉及Gi偶联GPCR、细胞内Ca2+信号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传输抑制的机制来调节睡眠。

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扬教授在NatureNeuro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Microgliaregulatesleepthroughcalcium-dependentmodulationofnorepinephrinetransmiss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中抑制性G蛋白(Gi蛋白)信号的激活可以促进睡眠,并且这种效应至少部分通过其胞内Ca2+信号来介导,导致胞外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降低。

丹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生物学PaulLicht杰出教授和HHMI研究员,因在控制行为的神经回路的研究,而于201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健康大脑中,小胶质细胞处于一种稳态,其特征是分枝形态和支持稳态功能的特定基因的表达。其中一个稳态基因编码P2Y12,这是一种抑制性G蛋白(Gi蛋白)偶联的ATP/ADP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小胶质细胞中高表达。P2Y12对于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它们对神经元活动的感知和调节、促进经验依赖的可塑性以及对癫痫和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方面。P2Y12的配体——ATP和ADP以及它们的代谢产物腺苷,在稳态睡眠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团队开始探索小胶质细胞P2Y12-Gi信号在调节睡眠中的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证明,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一种涉及Gi偶联GPCR、细胞内Ca2+信号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传输抑制的机制来调节睡眠。化学遗传激活小胶质细胞Gi信号强烈促进睡眠,而药理学阻断Gi偶联P2Y12受体则减少了睡眠。大脑皮层中的双光子成像显示,P2Y12-Gi激活提高了小胶质细胞内Ca2+的水平,而这种Ca2+升高的阻断,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Gi诱导的睡眠增加。

在自然的觉醒到睡眠转变过程中,小胶质细胞Ca2+水平也增加了,部分原因是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此外,在皮层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NE)的生物传感器进行成像显示,小胶质细胞P2Y12-Gi激活显著降低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部分原因是腺苷浓度增加。

小胶质细胞Gi信号对NE传输的抑制部分由升高的腺苷水平介导

这些发现表明,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与去甲肾上腺素传输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睡眠。

ACSNano:南京师范大学黄和/李亚楠团队开发生物酶纳米制剂,

提高乳腺癌“饥饿疗法”效果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靶向治疗策略,通过仿生纳米药物靶向耦联调节因子的互补式代谢网络,克服乳腺癌的代谢可塑性,提高饥饿疗法的治疗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黄和/李亚楠团队(青年教师孟伶通、杨靖鹏为论文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Nano上发表了题为:BiomimeticNanomedicineTargetingOrchestratedMetabolismCoupledwithRegulatoryFactorstoDisrupttheMetabolicPlasticityofBreastCancer的研究论文。

与其他常见癌症相比,乳腺癌更依赖于mTOR和HIF-1来协调代谢网络。因此,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级联放大式一体化纳米制剂,用以重构乳腺癌组织中偶联调节因子的互补式代谢网络。葡萄糖氧化酶有效地消耗葡萄糖,而包裹在葡萄糖氧化酶内部的雷帕霉素有效限制了谷氨酰胺的代谢通量,同时解偶联了mTOR和HIF-1的负反馈调节作用。通过芬顿反应级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有效在后期阶段阻断自噬流,从而限制乳腺癌细胞从自噬流中获取营养基质。

靶向偶联调节因子的互补式营养代谢的治疗机理

这一靶向互补式营养代谢的纳米制剂可以破坏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质等代谢途径的协调作用,有效提高抗肿瘤效果和治疗预后。总的来说,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来解决肿瘤代谢可塑性问题和生物酶高效递送的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也是一种传染病?首次发现其可像朊病毒一样人际传播

研究团队描述了8名曾经在儿童时期接受c-hGH治疗但没有出现克雅氏病(CJD)的人。其中5人出现了与早发性痴呆(症状出现于38-55岁)一致的症状,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伦敦大学学院朊病毒病研究所JohnCollinge团队在Nature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IatrogenicAlzheimer’sdiseaseinrecipientsofcadavericpituitary-derivedgrowthhormone的研究论文【1】。

朊病毒并不是一种病毒,它不含有任何DNA或RNA,而是完全由蛋白质组成。各种类型的人类朊病毒病,都是有同一种分子机制导致,编码朊病毒蛋白(PrP)的PRNP基因突变,导致朊病毒蛋白的构象从其固有折叠形式(PrPC)变为错误折叠形式(PrPSc)。而PrPSc能够让其接触的正常的PrPC蛋白转变为致病的PrPSc形式,最终导致发病和死亡。

在1959-1985年间,英国至少有1848名病患接受了从尸体的脑垂体腺中提取的人类生长激素(c-hGH)治疗。在一些人得到了受朊病毒污染的c-hGH并在之后死于克雅氏病(CJD)以后,这一产品在全球召回并停止使用,之后被合成生长激素所取代。

在其中一些人的大脑中,尸检发现了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异常,这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标志之一。但还不清楚这些人是否在死前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因为有可能被他们的克雅氏病(CJD)症状所掩盖。

2018年12月,JohnCollinge团队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2】,表明了一些存档批次的c-hGH中含有可检测量的β-淀粉样蛋白(Aβ),并且能够会将病状传递给小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描述了8名曾经在儿童时期接受c-hGH治疗但没有出现克雅氏病(CJD)的人。其中5人出现了与早发性痴呆(症状出现于38-55岁)一致的症状,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即在两个或以上认知领域出现进展性障碍,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日常活动。其余三人中,一人出现了符合中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的症状(开始于42岁),另一人仅有主观认知症状,第三人无症状。

生物标志物分析在无症状时不能用于诊断这种疾病,但支持了两名确诊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并指明另一人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迹象。研究团队还对两名研究期间去世的人做了尸检,包括大量脑组织取样,其中一名患者也显示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此外,在五名有样本的患者中,对导致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进行遗传检测,结果显示阴性。

因此,类似于克雅氏病(CJD),阿尔茨海默病或许也有散发、遗传和后天获得的不同形式,阿尔茨海默病现在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传染性疾病。考虑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克雅氏病,因此,从尸体的脑垂体腺中提取的人类生长激素(c-hGH)受到β-淀粉样蛋白(Aβ)污染的可能性比受到朊病毒污染的可能性要高得多。认识到Aβ的传播可能导致医源性阿尔茨海默病,这凸显了审核措施的必要性,以预防通过医疗或手术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传播。这些发现可能对驱动其他类型阿尔茨海默病的过程有所启示,也可能为治疗策略带来新见解。

舆情信息

首张人类细胞微管形成高清图绘出

2024-02-02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2月1日电(记者张佳欣)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和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团队捕捉到了世界上第一张人类细胞内微管形成最早时刻的高分辨率图像。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这一发现,为治疗从癌症到神经发育障碍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奠定了基础。

在神经元中,微管如同细胞分子长距离运输的“高速公路”。微管是由γ微管蛋白环复合体(γ-TuRC)组装而成的。这些蛋白质就像一张蓝图,以特定的顺序放置微管蛋白,这一过程被称为微管成核。

为了让细胞正常工作,微管需要由13个不同的微管蛋白组成。几年前,研究人员困惑地发现,人类γ-TuRC暴露出14个微管蛋白,但高分辨率结构的所有微管蛋白成像一直难以实现。

分析表明,当γ-TuRC开始进行成核反应过程并开始形成微管时,其巧妙地改变了形状。它最初处于开放状态,随着微管的生长逐渐关闭。这一变化使γ-TuRC将其14个微管中的一个隐藏起来,形成了只有13个微管的结构。

微管功能障碍最广为人知的后果是癌症,这是一种以细胞增殖失控为特征的疾病。当微管形成过程出现问题时,会出现小头畸形等神经发育障碍,以及从呼吸系统疾病到心脏病等其他疾病。

一些抗癌药物通过靶向微管发挥作用,从一开始就在防止它们分解或形成。然而,这些药物不分青红皂白地破坏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中的微管,产生了副作用,肿瘤也会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了解微管铺设的精确机制,将有助开发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癌症命名法亟待改变

根据产生肿瘤的器官和肿瘤的发展对癌症进行分类的分歧越来越大,精准肿瘤学提倡用肿瘤和免疫细胞的分子谱指导治疗。

为说明该问题,研究人员以药物纳武利尤单抗为例。这种药靶向PD-L1蛋白的受体PD1,PD-L1蛋白能帮助癌细胞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在临床试验中,决定该药物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肿瘤细胞是否高水平表达PD-L1。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宫内环境和遗传差异对子代健康影响

据介绍,妊娠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胎儿生长发育受到母体宫内环境和胎儿自身遗传影响,但是,宫内环境和遗传效应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到底起怎样的作用尚不清楚。

广州出生队列通过对4053名研究对象,采用跨代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创新性地建立传递和未传递等位基因的单体型遗传得分,清晰地剥离宫内环境和遗传对胎儿生长发育的效应,明确了妊娠期暴露与胎儿生长的潜在因果关系。

无需海量数据输入

AI通过儿童眼睛和耳朵学习语言

GPT-4等AI系统现在可学习和使用人类语言,但它们从海量的语言输入中学习,远比儿童在学习如何理解和表达语言时接受的要多。最好的AI系统训练的文本数量达到数万亿字,而儿童每年只能收到数百万字的文本。

经过训练后,团队对模型进行了测试。他们向模型提供目标单词和四个不同的图像,要求它选择与目标单词匹配的答案。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能够学习孩子日常经历中存在的大量单词和概念,还可以将它们概括为视觉实例,哪怕实例与模型训练中看到的完全不同。

让AI用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学习,其实可以反过来帮助人们提升儿童教育。譬如说,怎样才是儿童学习一门语言更合理的方式?孩子们需要被传授多少知识?或者只是让他们通过联想去学习?其实专家们一直有所争论。使用AI模型来研究儿童面临的真正学习问题,是一项创举,因为人们可借此解决许多经典争论。其办法也很简单——让算法进步与孩子自然体验相结合,就可能重塑人们对人类早期语言和概念掌握的理解。

让儿童在家门口有“医”靠

2024-02-02人民网

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守护好儿童健康就是守护好全民健康的基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促进儿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到2035年基本形成城乡均衡、协同高效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更优质可及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按程序设置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分四批批复了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2023年,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的加紧建设,大批全国顶尖的专家和领先的技术下沉到了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河南省儿童医院是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批10家试点项目单位之一。河南是人口大省,儿童总人数超过2000万,由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以前很多患大病重病的儿童不得不奔波到北京、上海等地寻求诊治。为了把患儿留在当地,北京儿童医院不仅派出大批专家,还输出品牌和先进的管理制度。在北京儿童医院的帮扶下,这几年,河南省患儿外转率显著下降,初步实现了“儿童大病不出省”的目标。

《意见》要求,发挥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在区域内儿科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骨干力量培养、主要疾病临床研究等方面辐射带动作用,满足区域内儿童患者看病就医需要,减少跨区域、跨省就医。

在“国家队”的带领下,省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要加大对本省儿童医疗服务薄弱地区支持力度,缩小地市间、医疗机构间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差距。

更高效适宜

近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于发布《关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健康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千方百计挖掘资源开展儿科诊疗服务”,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向儿童开放,不得拒诊。

基层医院儿科发展中,社区医院作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中的重要一环,起着基层首诊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中心区域的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应对儿童呼吸道疾病就诊高峰,在丰台区卫健委的统筹安排下临时加开了儿童门诊。这个以往主要服务社区内老年慢性病群体的社区医院,对院内医护进行了儿科诊疗、流感检验、儿科输液穿刺等业务培训,还比对着北京儿童医院的药品目录,紧急采购了7种儿童抗生素药品。

北京逾250家社区一级医院都进行了这样的“紧急升级”,大大缓解了大型三级医院就诊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拥挤带来交叉感染的概率。

更智能便捷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推行“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完善妇幼健康大数据,加强信息互联共享,实现儿童健康全周期全过程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意见》指出,优化儿科医疗服务流程,充分运用新技术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舒适化、智慧化水平。

目前,我国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省级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平台的联通全覆盖。截至目前,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

数据多跑路,患者才能少跑腿。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沈海屏在发布会上表示,推进“互联网+”服务。指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网上门诊复诊、在线开具处方、线下物流配送药品到家这样的方式,减轻线下就诊压力。推进儿童智慧医疗服务,采取分时段预约、在线查询检验结果等方式,引导错峰就诊,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就医体验。

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已经展现出巨大活力,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但其潜力远未穷尽。从优化服务流程到提升服务连续性,从数据库建设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从医院信息化建设到医疗质量监管,数字医疗不断开辟新空间。

让农村老人享有更加幸福的晚年

让每一位老年人老有所养,既是家事,也是国事。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从统筹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发,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不断健全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努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农村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应当看到的是,与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相比,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还需要加快完善。令人欣喜的是,围绕这个目标,不少地方都在开展解决农村养老难题的实践探索。就如射洪:广覆盖,把农村老人尽可能纳入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细照顾,对农村老人分类施策、因人施养;建机制,从保障投入、激发活力等方面入手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让农村老人享有更加幸福的晚年,从制度供给角度看,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资金支持上,要积极探索农村养老多元化投入机制。制度建设上,要规范完善,确保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和管理可持续。政策激励上,要加大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服务业,形成公办和公办民营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新模式。与此同时,要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的养老方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各地各部门要出台实施更多惠民生、暖人心的政策举措,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让农村老人共享发展成果,有所养、有所医、有所安,同时也能有所乐、有所学、有所为,托起幸福夕阳红。

三部门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

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2024-02-02健康报

■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远程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向村级延伸覆盖

■加快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

本报讯(记者高艳坤)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并印发《“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服务人口超过1万人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达到能力标准,全国达到推荐标准的机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东、中、西部省份分别达到30%、20%和10%以上;全国每年新增社区医院500家以上。

《方案》明确了10项重点行动任务:规范开展能力提升和社区医院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心卫生院;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配备和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补齐医疗应急和传染病应对及儿科等短板;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强行风建设;守牢安全底线。

《方案》提出,东部中部地区人口超过30万人、西部地区人口超过20万人的县(市),在县城之外选建1~2家中心卫生院,重点加强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急诊急救、临床专科、特色科室等建设。加快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稳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原则上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辆救护车;设置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公共卫生或预防保健科室,公共卫生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的比例不低于25%。

《方案》要求,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快统筹建设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到2025年,远程医疗服务基本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向村级延伸覆盖。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先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达68%,累计建成社区医院超过3800家。

江西上线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

本报讯(特约记者周翔)近日,江西省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上线发布会在南昌市召开。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珠峰出席活动并宣布系统全面上线。发布会现场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了江西智慧医疗系统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医疗资源实时共享的成果。

江西省基层智慧医疗系统是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集中部署的基层医疗一体化智慧医疗系统,该省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共享共用。目前,该系统共联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37家、村卫生室18112个,对接了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具备相应条件的部分市级、县级医院。

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打造了全省医疗健康“一朵云、一张网、一套应用平台”,涵盖了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人工智能影像处理、基层卫生一体化、基层远程医疗等多项功能,可提供智能问诊、治疗方案制订、病历书写等诊疗服务。

黑龙江出台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本报讯(特约记者董宇翔)近日,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规范》,对全省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规范》强调,医养结合机构应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或)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内设的餐饮服务机构须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使用特种设备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明。医养结合机构应配备符合适老化需求的设施设备,从医疗卫生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生活设施、环境舒适度、互动交流活动及服务体系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健康医养服务。

警惕骨肿瘤“悄悄来袭”多措并举规范治疗方式

2024-02-01新华健康

骨肿瘤就是骨癌?专家提示出现这些症状应警惕骨肿瘤

主持人:大家对骨科领域比较熟悉,但对骨肿瘤相对陌生。能否请您介绍一下骨肿瘤的主要方面?骨肿瘤和骨癌之间有何关系?

主持人:骨肿瘤发生时有什么信号?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一旦发生骨转移瘤,疾病就已进入晚期或恶性阶段,这种观念是否正确?

汤小东:这涉及骨转移瘤的诊断和治疗问题。通常情况下,原发的恶性肿瘤如出现骨转移,意味着它已经发生全身扩散,相对于早期肿瘤而言,骨转移瘤可能代表疾病的晚期阶段,存在广泛转移。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疾病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例如,在没有明确靶向治疗前,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6-8个月,处于晚期状态。但随着基因突变位点的发现和新的靶向药物出现,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因此,现在认为骨转移瘤是否意味着疾病晚期无可救药的观念已有所改变,即使出现骨转移瘤,许多患者仍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和生存期延长。

规范治疗方式提升骨健康综合管理水平

主持人:对于肿瘤患者,如何早期预防特异性骨肿瘤,进行全面的骨健康管理?

汤小东:早诊早治是关于骨转移瘤的话题。控制恶性肿瘤进展有时难以掌控,但规范治疗是必要的。早期治疗能防止转移,所以对于原发瘤的治疗必须规范且及早。骨转移瘤在早期难以察觉,因为骨头早期病变往往没有症状。因此,我们必须对骨转移瘤进行规范的定期检查,尤其是在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如肺、乳腺、肾、甲状腺等方面。这些检查可能包括全身骨扫描或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骨骼病变。一旦早发现,我们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并采取骨保护剂等综合治疗手段来控制病变的发展,预防骨骼并发症的发生。

汤小东:首先,治疗前需明确骨转移瘤的治疗目的。骨转移瘤预示疾病已较晚期,出现广泛转移,使根治变得不那么现实。对于原发瘤,可以采取根治性治疗,但对已发生转移的病变,往往无法实现痊愈。在这个阶段,治疗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是针对慢性病进行的。治疗目的是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规范综合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内科药物治疗、放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以期达到治疗目的。这是骨转移瘤规范治疗的方式。

提升精准医疗可及性专家解析骨肿瘤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主持人:在原发性骨肿瘤的诊疗中,存在哪些难点和挑战?

主持人: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骨肿瘤新辅助治疗研究上有什么样的突破?对于患者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汤小东: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骨肉瘤上,因为其发病率最高,近年来进行了多项研究,包括基因、靶向治疗等。但骨肉瘤是顽固的肿瘤,难以明确其基因突变的位置,治疗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在骨肉瘤治疗中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在肺转移患者方面,通过减少血供来“饿死”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这是近年来的亮点。这些治疗对于一些转移性的病人而言非常广泛应用,有临床证据证明抗血管生成治疗能显著延长这些患者的生存期。

主持人:您认为,未来骨肿瘤临床治疗上会在哪些领域产生突破性进展?您对于该领域有哪些期待?

汤小东:医学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需要用精准治疗提高骨肿瘤患者的预后,使更多患者能够得到治愈,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精准治疗不仅局限于药物层面,外科领域也需要精准治疗,例如精准切除肿瘤或药物控制肿瘤,识别肿瘤特殊位点或靶点等,是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阿片类镇痛创新药富马酸泰吉利定获批上市

近日,江苏恒瑞医药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公司自主研发的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腹部手术后中重度疼痛。

据中国术后急性疼痛流行病学及管理特点的多中心研究的结果显示,手术后中度及重度疼痛的发生率达48.7%。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1类阿片类镇痛创新药,上述产品将为深受术后疼痛困扰的患者群体提供治疗新方案。

据介绍,作为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恒瑞医药一直秉承着“科技为本、为人类创造健康生活”的使命。除在肿瘤领域深耕,恒瑞医药还在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疾病、血液疾病、疼痛管理、眼科等慢病领域持续发力,不断丰富其创新药布局。

在镇痛麻醉领域,恒瑞医药聚焦未获满足的临床需求积极布局研发管线,致力于为患者健康带来新希望。此次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的上市,标志着公司在镇痛麻醉领域上市的1类创新药增至2款。此外,公司还有多个产品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近年来,恒瑞医药正以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目前,公司已在国内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达16款、自研2类新药达4款;还有8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27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未来,恒瑞医药将继续立足于民生需求,全力以赴加快创新药的研发,致力于推出更多新药、好药,服务健康中国,惠及全球患者。

—————————————————————————————————————————————————————

THE END
1.朊病毒是怎样诞生的?人类感染之后,会变成丧尸吗?朊病毒是怎样诞生的?人类感染之后,会变成丧尸吗?老金回村啦 广东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1958年沈醉到天安门观礼,望见毛主席身侧的女人感到恐慌,她是谁 洞鉴历史 打开APP 结婚七天妻子就查出怀孕,丈夫瞬间崩溃,便宜爹当的太冤枉 大明小木匠 384跟贴 打开APP 儿媳妇请一家人吃饭,没想到婆婆把亲戚都请来...https://m.163.com/v/video/VFGMEU4AH.html
2.朊病毒的解释和发音「法语助手」法汉朊病毒 添加到生词本 用户正在搜索 船位测定记录,船位测量,船位精度,船位推算,船务公司,船务监督,船坞,船坞登陆舰,船坞费,船坞工人, 相似单词 (h)yponomeute,(s)chelem,“分灶吃饭”, 用户正在搜索 船形床,船形的,船形糕点,船形盒装半成品菜,船形食物包装盒,船形调味汁杯,船医,船用灯具,船用防污掺料,...https://www.godic.net/mdicts/fr/%E6%9C%8A%E7%97%85%E6%AF%92.html
3.《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ppt《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ppt,《朊病毒及其检测》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课程!本课程将深入探讨朊病毒及其检测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重要问题。 病毒简介 1 什么是病毒 介绍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有侵入性和复制性。 2 什么是朊病毒 解释朊病毒是一类寄生性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28/5321324213011014.shtm
4.朊病毒最早由什么变化而来?人类何时发现第一种朊病毒?…1.由于朊病毒是一种只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分子生物并且只能在寄生宿主细胞内生存.因此,合成朊病毒所需的信息,有可能是存在于寄主细胞之中的,而朊病毒的作用,仅在于激活在寄主细胞中为朊病毒的编码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复制繁殖.(这是从网上得到的,比较抽象,我做一下解释:打个比方,癌细胞,我们的体细胞中...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05ab6c5f7019242b3fa95a57102f3bd5.html
1.什么是朊病毒,名词解释定义是?名词解释 朊病毒 参考答案: 一种不同于病毒、类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的传染性病原体,不含有核酸,单纯由蛋白质组成。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操纵子 参考答案:原核生物的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09731.html
2.名词解释朊病毒病题目标签:朊病毒病毒病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朊病毒病已发现有4种:库鲁病(Ku-rmm)、克——雅氏综合症(CJD)、格斯特曼综合症(GSS)及致死性家庭性失眠症(FFI)。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ca56c852df114d7baa7bae1e68cb5bb6.html
3.热点解读:中国科学家发现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学过高中生物的即便不记得,也应该经常听老师提过这个名字,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我们都知道遗传需要DNA或者RNA来完成,可朊病毒是个另类,它依赖的是蛋白质,是为“自他复制”,朊病毒个体一般为SC型蛋白质,它可以通过接触...https://www.jianshu.com/p/01d392043479
4.prions的中文,翻译,解释,例句,拼写相似词汇词典prions的基本解释 - 朊病毒, 小蛋白粒(prion的复数形式) 更多网络例句与prions相关的网络例句 [注:此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What's more, theprionsramp up amyloid beta's neurotoxic effects. 而且,朊病毒蛋白增强了,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 Pathological features include prominent cerebellar and cerebral cort...https://www.englisher.net/dict/en/prions/
5.Nature特刊刊登6篇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综述,为您逐一解说淀粉样蛋白是由紧密相互作用的对,许多重复的分子间β折叠,形成交联的β片结构。这种结构使淀粉样蛋白在同一蛋白中的重复招募里面能增长,通过改变协同性和亲和力,可以将较弱的生物活性改变成较强的。淀粉样蛋白因此有可能自我复制并能适应环境,产生细胞传递、朊病毒的传染性和毒性。https://www.obiosh.com/hykx/2235.html
6.朊病毒包含朊病毒的词语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包含朊病毒的词语 最新文章 爷青结是什么意思 耶斯莫拉是什么意思 打工人是什么梗 化妆与化装的区别和意思 词语老头子的解释 纪晓岚的趣味故事 词语流言的意思 佛学大师是怎么看待流言 词语流言的意思 从心理学上看流言是怎样的 安乐窝的词语意思 董卓的安乐窝毁了他 ...https://www.hao86.com/ciyu_search/%E6%9C%8A%E7%97%85%E6%AF%92/
7.朊病毒杂志Prion《朊病毒》(Prion)是一本以生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研究为特色的国际期刊。该刊由Landes Bioscience出版商创刊于2007年,刊期Quarterly。该刊已被国际重要权威数据库SCIE收录。期刊聚焦生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和前沿进展,及时刊载和报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为该领域同行进行快速学术交流的信息窗口与平...https://www.sfabiao.com/sci/19336896/
8.什么是朊病毒朊病毒又称朊粒、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宿主,并在宿主细胞内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7GaLx2GA5p3ne3bM.html
9.朊病毒学术百科提供全面的“朊病毒”相关文献(论文)下载,论文摘要免费查询,朊病毒论文全文下载提供PDF格式文件。朊病毒中文、英文词汇释义(解释),“朊病毒”各类研究资料、调研报告等。https://wiki.cnki.com.cn/HotWord/28365.htm
10.为什么你该了解朊病毒虽然不可能对人类进行基因敲除实验,但是通过分析不同人的朊病毒基因,可以发现该基因序列的不同会显著影响个体对朊病毒的易感性。比如,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感染牛的朊病毒疾病——“疯牛病”,食用病牛牛肉的人存在患一种新型克-雅二氏病的风险(实际患病概率很低)。研究表明,个体对该病的易感性直接与人的朊病...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418/10258221.shtml
11.我的综述浅淡朊病毒浅谈朊病毒 关键词 朊病毒 α-螺旋 β-折叠 传统概念中的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微小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其构成也很简单,一般是由核酸及蛋白质二部分组成。核酸(DNA或RNA)在病毒的遗传上起着重要作用,而蛋白质外壳只对核酸起保护作用,本身并没有遗传性。这是人们对病毒的基本认识。然而,随着人们对一些疾病的深入研...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882026?pp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