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

1、-作者xxxx-日期xxxx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精品文档】食品微生物学进展课程论文题目: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姓名:费鹏学号专业:粮食、油脂和植物蛋白工程指导教师:陈福生职称教授中国武汉二一二年一月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摘要:朊病毒病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致死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羊骚痒病,疯牛病,以及人的克雅氏综合症。其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由正常细胞PrP蛋白经非正常折叠所形成的蛋白质(PrPsc)。本文对其理化性状、致病机理以及检测方法加以综述。关键词:朊病毒;羊骚痒病;疯牛病;克雅氏综合症;致病机理;Abstract:Priondiseasesisa

2、familyoffatalneurodegenerativedisordersinbothhuma-nsandanimals,includingscrapieinsheep,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incattleandCreutzfeld-JakobDisease(CJD)inhuman.Thepathogenicfactorofthesediseasesisthoughttobeaabnormalisoformprotein(PrPSc)ofanormalcell

3、ularprotei-n-PrPC.Inthisreviewthepresentknowledgeconcerningthephysico-chemicalfeatur-esofprion,prionpathogenesisaswellasdetectionmethodispresented.Keywords:prion;scrapie;BSE;CJD;pathogenesis;朊病毒,也称为朊粒,是一种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传染因子。它是动物和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loat

5、取得了显著进展(刁小龙,2007)。由朊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有在动物中有羊瘙痒病(scrapieofsheepandgoat)、水貂传染性脑病(TransmissibleMinkEncephalopathy,TME)、鹿慢性退行性变(ChronicWastingDiseaseofDeer,CWD)、牛海绵状脑病(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以及猫海绵状脑病(Fel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FSE)等。在人类中的疾病主要有库鲁病(Kurudisease)、克-雅病(Creutzfeld-J

6、akobDisease,CJD)、格斯特曼综合征(Gretmann-StrausslerSyndrome,GSS)、致死性家庭失眠症(FatalFamilialInsomnia,FFI)、克-雅病变种(variantCJD,v-CJD)(侯佩强,2003)。一、朊病毒的发现及其特性1朊病毒的发现早在200多年以前,英国的牧人就注意到羊的一种致死性疾病,即羊瘙痒病,但病因并不清楚(杨正,2011)。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病越来越被人们所注意。这种为了探究这种致病原的性质,研究人员检测了羊瘙痒病病脑匀浆对动物的致病能力。发现感染因子可以通过滤器,有点象病毒,但与病毒不同,用福尔马林处理不

7、能使之完全失活。1966年,英国放射生物学家Alper发现,这种物质对254nm的紫外线照射不敏感,而对237nm的紫外线敏感。1972年,由于Prusiner的一位病人死于克雅氏病,促使他开始研究这类疾病。经过10年努力,Prusiner与其同事终于在1982年从仓鼠脑中浓缩了羊搔痒病病原成分。这是一种直径25nm长约100200nm其浓缩成分的活性可被蛋白酶K,二乙酰焦碳酸、尿素、酚和SDS等破坏,但不能被核酸酶E或紫外线照射破坏。所以Prusiner称之为Prion,意为蛋白性感染颗粒(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这个成份中只含一种蛋白质,称为朊

8、病毒蛋白(prionprotein,PrP),并命名为朊病毒(Virino)。Prusiner因此获1997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2PrPC与PrPSc与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体不同,prion是一种不含核酸的蛋白质,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内并由宿主自身基因编码。正常的细胞型构象PrPC没有致病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瘙痒型PrPSc这种异常构象,从而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发生。PrPC和PrPSc虽然具有完全相同的一级序列,但因构象上的差异导致生化性质显著不同:PrPC是可溶的单体,以螺旋为主,易被蛋白水解酶K降解;PrPSc高度不溶,折叠含量高,极易形成抗蛋白酶K水解的

9、多聚体(林东海,2011)。PrP的构象变化造成了其理化和生化性质的显著变化。3PrPSc理化性质及生化特性3.1PrPSc独特的理化性质高压蒸汽灭菌(134138)18分钟不能使其完全灭活。对紫外线(波长254nm)照射的抵抗力比一般的病毒高40200倍,但是对237nm的紫外线敏感(白丽荣,1999)。对一般的离子辐射和超声波抵抗力很强。对许多微生物有致死作用的一般化学消毒剂对朊病毒却无法起到坡坏作用,如37的2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可存活28个月。对多种核酸酶(RNA酶和DNA酶)有抵抗作用,但可以被胰蛋白酶降解。这一点也证明了朊蛋白中不含有核酸。一些蛋白质

11、C)则可以完全溶于其中,只以单体或是二聚体形式存在,故用核磁共振(NMR)和X光谱分析就可以检测到PrPC的三维构象,却不能辨别PrPSc的构象。PrPSc具有相对的抗蛋白酶水解特性,如在用蛋白酶K进行水解时,PrPSc只被水解掉其N-端的67个氨基酸残基,形成PrP2730,成为其致病的“无敌先锋”。而PrPC则可被完全水解掉,故PrPSc的半衰期特别长,而PrPC的半衰期短(杨建民,2004)。PrPSc和PrPC都依赖于磷酸肌醇磷脂酶结合位点(GPI)附着在细胞表面,经过磷酸肌醇磷脂酶C(PUPLC)酶解后,PrPSc不能从膜上释放,而PrPC则可以。用TrionX-114进行相分

12、离后,PrPC处于水相。而PrPSc则处于TrionX-114相中。用特异的抗体与朊蛋白反应,PrPSc有血清反应,而PrPC则没有反应。说明两者的高级结构是不同的。二、PrPSc的致病机理和转化1阮病毒的致病机理关于朊病毒的致病机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个是由于PrPC正常功能的缺失,另一个是由于PrPSc的过度增殖而产生神经毒性。除此之外,还有拟病毒假说与联合假说等等。1.1PrPC正常功能的缺失PrPC的编码基因在小鼠中位于2号染色体,在人类位于20号染色体。PrPC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肌细胞、白细胞等多种细胞中表达。关于PrPC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目前

13、发现其可能在神经系统、T细胞信号转导及核酸代谢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王小凡,2005)。PrPSc的神经毒性PrPSc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其中PrP106-126称为神经肽,单独这一段小肽也能使在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发生凋亡。而大量PrPSc在CNS尤其是在脑内的积累可抑制Cu2+与SOD或其它酶的结合,从而使神经细胞的抗氧化作用下降,PrPSc还可抑制星形细胞摄入能诱导其增殖的Glu。此外,细胞内的PrPSc可能还抑制tau调节的微管蛋白的聚合,导致L-型钙通道发生改变,进而使细胞骨架失去稳定性,最终都可使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并形成空泡状结构,进而使各种信号传导发生紊乱。外在表现为自主运动失调、

14、恐惧、生物钟紊乱等症状(乔俊文,2006)。1.3酵母菌朊病毒假说Cox(1965)发现在某些酵母菌株内存在一种引起终止密码抑制的成分,表现为显性,且不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故命名为PSI+。Lacrout发现某些酿酒酵母菌中存在另外一种非孟德尔成分,与PSI+具有相似的遗传特性,该成分被命名为URE3。Wickner提出用酵母菌朊病毒假说来解释PSI+和URE3的遗传行为。认为PSI+和URE3可能和朊病毒一样,是由细胞内正常成分Sup35和Ure2P经构型改变而来,因为蛋白质的C端失去其正常功能,所以能产生Sup35和Ure2P突变相同的表现型;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的Sup35和Ure2P

15、又可与新的Sup35和Ure2P相互作用,诱导他们发生同样的构型改变,从而使PSI+和URE3表现出显性且不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因此,将PSI+和URE3称为酵母菌朊病毒(yeastprion)。与哺乳动物朊病毒不同的是:PSI+和URE3不在细胞间传播,而是由细胞母代传给子代;也不会导致其存在的细胞发生死亡,而是使其产生新的细胞代谢型。因此,对于哺乳动物和人类,朊病毒是一种致病因子,对于酵母菌,则可视作一类可遗传的代谢表现型决定因子。1.4拟病毒假说Dickinson和Outran首次提出,后由Kimberlin阐述。拟病毒假说即核蛋白论,认为TSEs病原因子是拟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

16、成。核酸由宿主酶催化复制,不编码病原因子的蛋白质,但其必需成分与宿主成分(如PrPSc)紧密结合,并受其保护。病原因子蛋白质由宿主基因组编码,并形成核酸的外被,但至今未能证实TSEs病原因子有特异性核酸(Bruce,1997)。1.5联合学说Weissmann认为感染因子是完全朊病毒(holoprion),它由2种成分组成:一种是分离朊病毒(apoprion),即PrPSc,由宿主基因组复制,本身就可致病;另一种是协同朊病毒(coprion),即核酸,它决定毒株的株特异性。这种核酸可能连结于PrPSc上,也存在于正常宿主细胞中。PrPSc单独侵入细胞后,可激活某种细胞核酸,使其呈现协同朊病

17、毒的作用。协同朊病毒借助细胞正常的聚合酶复制,这一过程由PrPSc激发,且可能依赖于PrPSc的存在。这一假说实际上是朊病毒假说和拟病毒假说的综合,使该病原因子的结构理论更趋完善,颇具吸引力,但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试验证据(Hornemann,1997)。2PrPSc的形成和蓄积无论PrPSc致病机理是什么,其致病的第一步都是PrPSc的形成过程和蓄积。PrPSc是由PrPC经过构象的转变形成的。关于这一过程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型来解释:2.1重折叠模型PrPC作为许多动物体的正常代谢的一部分,被不断的合成和降解。但因PrPC结构的随机不稳性,能产生极少数部分未折叠的单体结构,称为PrP*。PrP

18、*是形成PrPSc的中间体。它既能形成两种不同构象的PrP蛋白,即PrPC和PrPSc,也可能和PrPSc形成暂时性的复合物(PrP*PrPSc)(黄银霞,2006)。然后再转化为两分子的PrPSc。这个过程的发生会使PrPSc呈指数性增长。正常情况下PrP*的浓度很低,PrPSc的形成亦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PrPSc便会大量地产生和积蓄:在发生传染性朊病毒病时,外源的朊病毒进入细胞,并作为模板促使PrP*转变为PrPSc;在散发性朊病毒病中,外源的朊病毒参与,可能是由于PrP*积蓄至足以自发产生PrPSc的水平,再通过正反馈环道促使PrP*转变为PrPSc,但这种情况通常

19、很少发生;另一方面,体细胞突变也可使PrPC失稳促使PrP*转变为PrPSc;在发生遗传朊病毒时,突变的PrPC(PrPC)作为许多细胞正常代谢的一部分被合成和降解。PrPC的随机不稳定性比PrPC高,从而产生部分解折叠的单体结构PrPC,他和PrP*一样,能重新变为PrPC被降解,也可转变为PrPSc,PrPSc一旦形成即通过正反馈环道促使PrPC转变为PrPSc(史怀平,2004)。2.2种子模型低分子量的PrPSc聚合物充当种子。当没有种子时,PrPC和PrPSc单体间发生快速的可逆的构象变化。但PrPC单体构象比PrPSc稳定,因此占主要组分。当种子存在时它可以通过与PrPSc单体

20、形成稳定PrPSc构象,加速PrPC转变为PrPSc,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的(马秀芳,2002)。这一模型能解释朊病毒潜伏期较长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种模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朊病毒增殖过程中有可能是两种模型同时起作用。另外,Yelling等人在后来的研究中,通过实验发现,表达人PrP基因的小鼠不能感染人类的朊病毒,而表达人鼠嵌合PrP的转基因小鼠则能被感染,据此他们认为仅PrPSc本身还不足以诱导PrPC构象改变,还需要一种辅助因子,他们称之为“蛋白”(林海,2002)。Kaneko等人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在PrPSc的增殖过程中,需要X蛋白结合到PrPC的一个不连续表位,包括

21、残基167、171、214和218四个位点,否则PrPSc的转化将受到抑制。“蛋白”是由小鼠非PrP基因编码的特异因子,可能是参与催化PrPC分子构象改变的“分子伴侣”,同PrPC和PrPSc形成三元复合物。“蛋白”的发现证明在PrPC向PrPSc转变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辅助因子参与。由于X蛋白可以通过与PrPC的结合来调控prion的构象转化,所以许多实验室都在努力寻找X蛋白。目前,已经发现许多能与PrPC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比如小鼠STLI、Synapsin、Grb2、Pint1、B-crystalline(SunG,2005)和tetraspanin-7等。这些潜在的X蛋

22、白是否真正具有转化因子的特性,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体内广泛存在的热休克蛋白家族中,Hsp104和Hsp70似乎都能与PrPC发生相互作用,然而,前者引起prion向抗蛋白酶K水解的状态转化,后者则对类似PrPSc形式的聚集有抑制作用。Prion构象转变过程中或许存在着一种平衡调控或反馈机制。三、阮病毒的检测方法1动物接种试验动物传递实验是早期判断生物体是否感染朊病毒、研究朊病毒传染性的主要手段,其敏感度较高,但是费时费力。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现在动物实验的许多功能已被更快捷、更准确的方法所代替,但作为生物学方法仍然是研究朊病毒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Kretzschmar

25、学检测方法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诊断朊病毒的方法,其是利用特异性的抗体对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也是确诊朊病毒的重要依据。这种检测技术操作简单,且特异性较高,可以在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制成的组织切片上直接进行。此法依赖于经蛋白酶K消化以及特异性抗体检测后,观察是否有大小颗粒不等的棕黄色淀粉样物质堆积即PrPSc沉积,基本步骤:组织块预处理,然后依次是蛋白酶K消化以及特异性抗体和酶标二抗孵育,再加底物显色,镜检。此外有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朊病毒体内蓄积速度慢,且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等处理后,大大削弱了朊病毒的免疫反应性,使用蚁酸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大大提高了免疫组化的灵

26、敏度,染色效果也得到改善(Kitamoto等,1987)。也VanEverbroeck等(1999)对各种预处理方法进行试验,优化了一种以恢复被破坏的抗原表位的方法,该法修复被福尔马林破坏的抗原表位效果最好,染色结果也最好。3.2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法是目前OIE公认的用于确诊疯牛病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所用材料少的特点。PrPSc具有部分抵抗蛋白酶K消化的能力PrPC又可被蛋白酶K消化,所以免疫印迹法就是利用PrPSc的这一特性对其进行检测的。免疫印迹的基本步骤:脑组织样品经匀浆处理后,在适当条件下经蛋白酶消化,除去脑组织中PrPC,

28、大批量样本的筛查。为了解决这些难题。Lee等(2000)建立了一种检测方法,灵敏度达510pg的PrPSc,可检测出1020ng仓鼠脑组织中的朊病毒,并且有较好的重复性。3.3组织印迹法(Histoblot)组织印迹技术是将灵敏的蛋白检测技术和解剖学组织保存技术结合,检测组织中微量PrPSc的方法。该方法不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对朊病毒的检测更加快速、简单,已被广泛应用于朊病毒的研究。基本步骤:切取冰冻切片、转入预湿的硝酸纤维素膜上、空气干燥、PK消化、盐酸胍处理、漂洗NC膜,最后进行免疫检测。但是普通组织印迹的一个明显缺点是必须使用未经固定的组织标本,而大多数常

29、规的病理学标本都是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普通组织印记方法不能对其进行检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Schulz-Schaeffer(2000)等建立了一种石蜡包埋的组织印迹技术(PET-blot),该法不仅扩大了组织标本的检测范围,而且保留了组织印迹技术原有的优点,可以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过的组织标本,在形态学分析方面优于普通组织印迹,但在细胞、亚细胞水平上的微观分析方面不如传统的免疫组化。斑点印迹法(Dot-Blot)斑点印迹法是由Serban等提出,其灵敏度较低,但是操作简单,而且对仪器设备要求低,适合大批量样本的筛查。基本步骤是将组织样本置于冷的裂解缓冲液中匀浆,然后经离心去除不溶性残渣,

30、将上清液与含SDS样本缓冲液等量混合,混合液点样于干燥的NC膜上,经空气干燥、PK消化、硫氰酸胍处理、封闭,最后进行免疫学检测。3.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并且该法可定量,适合大批量样本普查筛选工作。目前用于检测朊病毒的ELISA方法分为间接法和双抗夹心法两种。间接法是先将从各个标本中提取的PrPSc分别包被于酶标板孔中,然后依次加入特异性一抗、酶标二抗,最后加底物显色,酶标仪读板;双抗夹心法是先用特异性抗体包被酶标板,再加入标本提取物,37孵育,然后加入特异性一抗、酶标二抗,最后加底物显色,酶标仪读板(Matsui,2011)。从准确程度上

31、来看,免疫组化和免疫转印的结果与真实情况的符合率都达到100%,而且结果明确、易于判断,相对来说ELISA法稍差,其结果要经过细致分析和数据处理才能作出判断(王志亮等,2001)。4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misfoldingcyclicamplification,PMCA)技术是一种模拟体内PrPC转为PrPSc的体外试验方法,它类似于PCR的体外扩增PrPSc的方法。PMCA技术通过将PrPSc和PrPC混合物在体外试管内进行大量的超声循环和孵育,使得PrPSc通过与正常的PrPC相互作用促使PrPC通过构象改变转变成PrPSc,从而实现自身的扩

32、增和复制(Saborio等,2001)。经过超声波破碎后使PrPSc凝集物破碎形成许多小的PrPSc单位,以这些小单位的PrPSc为“模板”,PrPC为“底物”通过反复循环,使PrPSc获得大量的扩增,从而实现在体外模拟体内PrPC转变成PrPSc复制扩增的过程。该技术的建立有助于研究Prion构象转变的机制,也是目前对Prion疾病进行实验室检测最灵敏的方法。5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是近十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根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

33、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由于PrPSc在感染动物的血液中含量非常低,应用一般检测方法灵敏度不足,同时这些方法也只适用于尸检,但CE相对于其它检测方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PrPSc实现活体检测,避免大量屠宰健康动物和疾病传播,从而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和防止与人类之间的交叉感染。应用较多的是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法,该方法是根据免疫竞争原理,将无区带毛细管电泳技术与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进而检测标本中的微量PrPSc。基本原理是将人工合成的PrPSc特异性肽链标记上荧光,与一定量的特异性抗体、羊脑提取物电泳,当抗体与荧光标记的肽链结合时,迁移率会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与游离的标

35、加,同时又加入了能增强试验特异性的标记上红色荧光的特异性单抗,使聚集体又标记上红色荧光。只有同时发出高强度红、绿荧光的颗粒,才能被检测仪器检测到。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区别其他的朊病毒。四、结语尽管人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就朊病毒致病机理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探索,同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朊蛋白的正常生理功能、朊病毒的传播途径及正常朊蛋白向异常朊蛋白空间构象转化机理方面等,然而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答案,如PrPSc是朊病中的致病因子还是病理产物,免疫系统为何不能识别体内不同构象的2种朊蛋白,体外试验产生的PrPSc无感染性的机理。对于“唯蛋白”假说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在实际应用中,

36、进一步揭示朊病毒疾病的机理,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认识朊病毒疾病,进而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治疗朊病毒病。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和诊断程序,对于朊病毒病的防制也仅限于预防而非治疗。参考文献1刁小龙,徐志良,边静静等.2侯佩强,田承业,李克利朊病毒及朊病毒病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1):25-273杨正,武建国朊病毒的检测方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14):60-654林东海,文袆朊病毒蛋白prion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2011,41(4):683-6985白丽荣蛋白粒子病病原体朊病毒J衡水师专学报,1999,1(1):47-486杨建民,郝永新,宁章勇,赵德明朊病

37、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4,31(10):73-757王小凡,韩俊,高建梅PrP的胞内运输与朊病毒病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25):391-394.8乔俊文,赵德明朊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医,2006,33(3):62-669黄银霞,董小平PrPC转化成PrPSc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6,12(3):173-17610史怀平,杨增岐,刘希成朊病毒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5):12-1411马秀芳朊蛋白构象变化机制的初步探讨J山东科学,2002,15(4):56-5812林海朊病毒的扩散和复制过程及治疗对策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2,9(2):49-5113王志亮,邹艳丽,等牛海绵状脑病几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国动物检疫,2001,18(5):24-2714SunG,GuoM,ShenA,MeiF,PengX,GongR,GuoD,WuJ,TienP,XiaoG.BovinePrPCdirectlyinteractswithalphaB-crystalline.FEBSLett,2005,579:54195424.15BruceM,etal.Nature,1997,389:498-50

THE END
1.朊病毒是怎样诞生的?人类感染之后,会变成丧尸吗?朊病毒是怎样诞生的?人类感染之后,会变成丧尸吗?老金回村啦 广东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1958年沈醉到天安门观礼,望见毛主席身侧的女人感到恐慌,她是谁 洞鉴历史 打开APP 结婚七天妻子就查出怀孕,丈夫瞬间崩溃,便宜爹当的太冤枉 大明小木匠 384跟贴 打开APP 儿媳妇请一家人吃饭,没想到婆婆把亲戚都请来...https://m.163.com/v/video/VFGMEU4AH.html
2.朊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朊病毒的主要成分是( )。 【选项】 A. RNA B. DNA C. 多糖 D. 蛋白质 E. 脂类 【在线答题】 医学心理学 执业助理医师 重点攻克上一题 下一题 添加爱医培训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https://ks.iiyi.com/dt-9e-50201.html
3.朊病毒主要成分是()朊病毒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DNA C、RNA D、类脂 正确答案:蛋白质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7f23b59a0f4440aeb75391603e2ed3f9
4.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预测(题库版)17、单项选择题 朊病毒感染主要造成() A.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B.炎性反应 C.宿主免疫反应 D.宿主B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 E.宿主B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 点击查看答案 18、单项选择题 黏膜表面主要的抗菌、抗病毒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点击查看答案 19、单项选择题 检查螺旋体最常用的方法是...http://www.91exam.org/exam/87-1064/1064562.html
5.执业兽医网执业考试2023年执业兽医考试真题卷(上午卷24.兔病毒性出血首次免疫的时间是 A.10-20日 B.60-70日 C.90-120日 D.120-160日 E.85-90日 答案:A 25.不影响消毒剂作用因素有 A.作用温度 B.作用时间 C.消毒剂浓度 D.动物种类 E.微生物种类 答案:D 26.朊病毒引起的绵羊痒病属于 A.慢性感染 B.急性感染 C.自限性感染 D.长程感染 E.潜伏感...http://zgzysy.com/index/news_xq/id/9665.html
6.“疯牛病和“克雅氏病都是由“朊病毒引起的.“朊病毒的成分是...解答:解:“疯牛病”和“克雅氏病”的病原体是朊病毒,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这种结构特殊的蛋白质能像病毒一样传播疾病,因此称之为朊病毒;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的. ...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9b38bdb3813dd278e22b3a578b01285b
7.去脂体重主要包含哪些成分?()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朊病毒又被称为感染性RNA、病原RNA B.病毒衣壳体可以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复合对称等多种类型 C.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成分完全相同 D.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有的病毒还包括脂类、蛋白质等组分 点击查看答案 湖...https://m.ycpai.cn/souti/22E24AAC.html
8.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正常情况下是蛋白质外壳以及DNA或者是RNA(二者取一),如HIV病毒(D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RNA病毒)https://iask.sina.com.cn/jxwd/CqbjU1gdo9.html
9.山西农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标准、病毒分类现状;朊病毒。 2.病毒的复制:病毒复制、病毒复制周期、隐蔽期,病毒复制周期: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生物合成的各种途径、组装与释放;病毒特异性吸附于细胞受体的关系;血凝、血凝抑制与血吸附的 机理;病毒生物合成的特点。 3.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培养病毒方法:细胞培养、SPF动物或鸡胚;细胞培...https://mtoutiao.xdf.cn/kaoyan/202312/13554077.html
10.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政策法规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0 12 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13 1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 14 清洁用品的消毒. 15 附件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15 附件B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22 附件C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25 ...http://www.gydey.cn/index.php?a=show&catid=323&id=466
11.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学院代码:001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联系电话:0472-5951571科目材料科学基础代码801第1章晶体结构1.1晶体学基础1.2金属的晶体结构1.3合金相结构1.3.1固溶体1.3.2中间相(金属化合物)https://www.xuanxiao100.cn/xuanxiao/1114055.html
1.朊毒体病介绍症状治疗护理饮食疾病查询朊毒体病简介:朊毒体病(prion diseases)是一组由变异朊蛋白引起可传递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朊病毒病或蛋白粒子病。人朊毒体主要包括Creutzfeldt-Jakob病( CJD),Gerstmann-Straussler病(GSS),kuru病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 朊...https://wapjbk.39.net/rdtb/jbzs/
2.朊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单选题】朊病毒的主要成分是 A. RNA B. DNA C. 多糖 D. 蛋白质 E. 脂类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轻型井点设备由 () 、 ()组成。 A. 管路系统 B. 抽水设备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朱砂 B. 当归 C. 茯神 D. 黄连 E. 生...https://www.shuashuati.com/ti/af2c161f5ced46c4b4997fa73eac1945.html?fm=bd1e12806f64c606db0c983490faf4d203
3.地高辛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作用是()[单选题]朊病毒的主要成分是( ) A. 包膜 B. 蛋白质 C. 壳膜 D. DNA E. RNA 正确答案 :B 解析:朊病毒主要成分是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和抵抗力强且具有传热性,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朊粒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引起牛海绵脑病,俗称疯牛病,人类克雅病和KURU病被认为与朊粒...http://m.51kaos.com/show/nodyj0.html
4.PLoSGene:朊病毒成分和基因剂量或可控制亨廷顿氏症Rnq1和Sup35并不会导致朊病毒本身致病,研究者的结果也揭示了细胞中朊病毒的成分也会导致产生毒性,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是否多聚谷氨酰胺可以隔离机体Sup35和Sup45释放因子,但是研究者的这项研究揭示了有机体可以通过细胞蛋白组分而改变,并且影响其对多聚谷氨酰胺疾病如亨廷顿氏症的敏感性。(生物谷Bioon.com)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a48e090e1
5.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解之谜网2、另一种是朊病毒(Prions):它是一种只含蛋白,缺少核酸的具有感染性的特异因子。 三、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1、病毒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具有特异性。是病毒遗传和感染的物质基础。一种病毒的病毒颗粒只含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就是RNA; 2、病毒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病毒的另一类主要成分,包括结构蛋白和非...https://www.49363.com/tansuo/6/202212/2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