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Hub是一家非盈利、非政府的无偿提供学术论文下载学术网站,除谷歌学术、Sci-Hub、LibGen及PubMed等资源外,还整合了一系列其他可在互联网上公开获取的中英文学术资源,可以一站式搜索并免费下载国内外文献、专利、书籍等学术资料。
网站盈利模式全靠大家自发捐款和慈善机构提供帮助,减轻网站的维护运营成本,创立初衷是为全球千万科研人减少学术交流成本。至2020年年底,Sci-Hub收集了超8500万的研究论文和书籍,拥有全球数千万学术工作用户,在被美国法院禁封前平均每天有80,000多名访客浏览。
二Sci-文献库的来历
亚历珊卓·艾尔巴金于1988年11月6日生于苏联时代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艾尔巴金在阿斯塔纳完成了大学学业,2009年获得哈萨克国立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理学士学位,专业为信息安全。并在此之间成为一名黑客。其后她在莫斯科找到了一份计算机安全方向的工作。之后于2010年到弗莱堡参与一项关于脑机接口的项目,对超人类主义思想产生兴趣。于当年参加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夏季交流项目,她的研究主题为“神经科学与意识”。
艾尔巴金说:“自那时起,我就开始思考脑机接口这样的概念,它能与人的头脑相连接,和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一模一样。”她想知道的是,如果人的头脑可以跟鸟类的连接起来,我们是否真能体验到翱翔的感觉呢?
起初,这些只是哲学性思考。但接下来,神经接口促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共享信息,甚至跨越着语言的障碍,艾尔巴金对此深有感触。“后来,我将这个想法的内容进行了扩展,既包含能将人直接以神经元的形式相连接的硬接口,也包含诸如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对话类型的软接口。”相比于形式,艾尔巴金更加关心的是功能与作用:她想要的是一个全球性大脑。对她来说,付费墙似乎就像是阿茨海默症患者脑中的斑块,阻塞住了信息的流动。
她的灵感略带民族主义的倾向。艾尔巴金研究了诸多俄罗斯神经未来主义思想家的著作,包括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韦尔纳茨基(VladimirIvanovichVernadsky)等人。2011年,她曾试图创建一种俄语版的PLOS类型开放获取期刊,但未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科学家。随后,艾尔巴金甚至还向有着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提出过该申请。
艾尔巴金不愿意透露太多关于她如何获得这么多论文的信息。但她告诉我说,大部分论文是利用各大图书馆和高校的订阅计划得来的,并且透漏,她已经“获得”大约400所大学的访问权限。
艾尔巴金曾经在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修读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艾尔巴金告诉我,她本希望借助这次机会使其长久以来所期待的生活得到“升级”)。她希望这段求学生涯能够让她影响到互联网信息共享的立法。但在2014年,艾尔巴金就离开了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并且感到非常失望。
她转而参加了宗教研究学硕士课程,研究古代社会如何对待信息分配。无论是来自古代社会的种种启示,还是古代社会对“信息公开”的态度,亦或是艾尔巴金对“公共管理不是我想要走的方向”的感觉,都让她对Sci-Hub加倍努力。
2015年5月,为了将俄罗斯与外国势力隔离开来,克里姆林宫将俄罗斯唯一的私人基金单位兼科学研究推广单位——朝代基金会(DynastyFoundation)——贴上了“外国代理人”的标签并予以关闭。与许多科学团体不同,艾尔巴金对于变化是非常开心的。然而,她的反应激起了来自其对手的网络欺凌,促使她关闭了俄罗斯的Sci-Hub。
三Sci-文献库的使用方法
先用大家熟悉的关键词搜索,这儿管叫字符搜索,搜索关键词mapk
咦!转到谷歌学术了
然后就顺手点了第一条,Paper就到碗里来了!
然后就打算试试UCL(网址)和DOI(编号)。进入Nature官网,选了这个月24号出的一篇文,复制其UCL和DOI。
在Sci-Hub检索(26900473)
然后再在Chrome地址栏里输入chrome://extensions/
把解压缩出来的那个文件夹直接拖到浏览器里面安装。
出现这样,就说明安装完成。之后在右上角就会有个小图标,点击后就又能上Sci-Hub啦。
四Sci-文献库的争议
牛顿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如果我比其他人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假如我们不能取得科学文献,期望任何进步都是困难的。因此,科学界的大佬们是时候一起找出一个让科学界更容易获得已出版研究材料的方法了。
五Sci-文献库效应
发表在Scientometrics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盗版学术网站Sci-Hub有下载量的论文往往会获得更多引用。论文在Sci-Hub获得的下载次数也是预测论文未来被引用量的可靠指标。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JuanC.Correa是一名跨学科研究员,即将加入哥伦比亚波哥大的CESASchoolofBusiness。Correa说:“我们撰写这篇论文主要是为了揭示让大多数人能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理解Sci-Hub对于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影响。”
Correa解释道:“作为研究人员,我知道发达国家的学者们访问任何科学期刊的论文基本上都不成问题。尽管如此,欠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在获取论文方面却面对诸多困难。因此我们引用了IrwinLouisHorowitz的著作,Irwin可能是第一位讨论已发表科学知识的获取途径的科学家。”
该研究的研究人员以8,661篇已发表的科学论文为研究对象,这些论文分别来自三本多学科期刊(Nature,Science,和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三本经济学期刊(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和Econometrica)三本消费者研究期刊(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JournalofRetailingandConsumerServices,和JournalofConsumerPsychology),以及三本神经科学期刊(NatureReviewsNeuroscience,NatureNeuroscience,和Neuron)。这些论文发表于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之间。其中大约一半在Sci-Hub有下载量,另一半为无Sci-Hub下载量的论文。
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无Sci-Hub下载量的论文,有下载量的论文受到的引用频次更高。在控制了论文中包含的图片数、标题长度、每篇论文的作者数、第一作者的H指数以及期刊影响因子等变量后,Correa和他的同事发现,在Sci-Hub有下载量的论文受到引用的频次比无Sci-Hub下载量的论文受到引用的频次平均高1.72倍。
Correa补充道:“我们提出了“学者消费(scholarconsumption)这一概念(即使用提供科研大数据库订阅访问权限的网站),并将其与使用LibraryGenesis、Paperhub、Sci-Hub等盗版网站获取科学文献的行为进行了比较。这一比较受到了JohnBohannon于2016年发表在Science的‘Who’sdownloadingpiratedpapers(《谁在下载盗版论文?》)’一文的启发。”
Correa还表示,新的发现对于“依赖于期刊订阅的传统商业模式”有一些影响,他说:“虽然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商业模式未来也许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却认为Sci-Hub可能有助于维护当前的出版制度。”
“出版物无法获取是预印本和开放获取期刊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这一问题也许就会被淡化。无论如何,盗版网站的存在意味着期刊有必要重新考虑其在授予科学文献访问权限方面的商业政策。”
六Sci-文献库的局限性
2、scihub收录的文献,并没有sci、ssci、scopus等分类,我们只能确定scihub可以收录ssci论文,但收录的众多外文文献中,哪些才是ssci论文,是无法在scihub网站进行分类查询的。具体方法是:通过ssci期刊官网、wos等平台,获取ssci论文的链接和doi号,再打开scihub网站检索查阅和下载。
5安全性
这个恐怕是比较严重的了,各位使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些比较好。
伦敦市警察局知识产权犯罪部门向多所高校和学生发出警示,称使用Sci-Hub或会因恶意黑客攻击导致被窃取用户名和密码等用户数据。警方向高校发出此次警示并建议屏蔽该网站,旨在最大程度降低大规模数据泄露的风险,这促使人们再次意识到Sci-Hub继续对学术研究的诚信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任何人员进行的数据攻击都是极其危险的。美国许多高校就曾发生过不少备受瞩目的案件,其中包括社会安全号码在内的机密信息遭到黑客攻击并被勒索赎金。因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密切保护用户数据这份重任。就算盗取的不是敏感信息或具有机密性的科研成果,用户名和密码本身也极具价值。2019年谷歌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65%的人将相同的密码用于所有或多个账户。高校学生或教授访问校内图书馆所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也可能用于访问其银行账户、报税或线上购物。随着公众日益认为企业与机构均有责任保护此类信息,LinkedIn、Blackbaud和Equifax等企业曾因用户数据被黑客攻击而面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诉讼。
一些高校听取了伦敦市警察局的建议,阻止学生访问Sci-Hub,由此予以反击。PSI向高校免费提供了一份屏蔽列表。用户尝试访问Sci-Hub这样的危险站点时,该列表将阻止访问或显示安全警示。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请求并下载了该列表。Pitts表示,自警方发布警示以来,已有更多高校下载列表。
七Sci文献库的起诉事件
一直在打官司的Sci-论文Hub,刚刚又遇到了一点麻烦。
目前,Twitter关闭了免费获取学术论文网站Sci-Hub的官方账号。该账号曾在印度诉讼期间被Sci-Hub创始人用于从科学社区中收集支持意见。
去年12月21日,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Wiley和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ChemicalSociety)联合向印度德里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印度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封锁Sci-Hub和类似网站Libgen。
Sci-Hub创始人AlexandraElbakyan一直在使用Twitter收集和存档印度研究人员的回应,很多研究者认为Sci-Hub对于他们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眼下尚不清楚Twitter关闭Sci-Hub账号一事是否与上述诉讼事件有直接关系,但Elbakyan表示:
「Sci-Hub在Twitter上宣布了存在封锁网站的风险,关闭Sci-Hub账号发生在印度科学家表示反对爱思唯尔等学术出版商的行为之后。」
Elbakyan对外媒Torrentfreak表示,帐户「因违反该平台有关假冒产品的政策而被永久封禁」,但Twitter方并没有进一步详细说明,只是表明该决定「不得申诉」。
Sci-Hub创建于2011年,目前提供超过8000万篇文献的免费访问权限。显然,这不是Sci-Hub第一次被起诉,AlexandraElbakyan每年都会应付一些官司。学术期刊出版商将她看作「公敌」,但普通研究者们认为她是「女神」。
这个女人,黑了全球的学术期刊。
2017年,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区地方法院下达一项完全满足美国化学学会(ACS)请求的裁定,要求关闭科研论文网站Sci-Hub。除了索取高达480万美元的货币补偿,ACS还要求搜索引擎、注册机构、托管服务商屏蔽对Sci-Hub的访问,且被告未来不得再销售或推销任何已被ACS注册的作品。
Sci-Hub越是受欢迎,也就越容易被出版商视为「眼中钉」。作为「PirateBayofScience」,该网站经常切换域名以打击恶意入侵。
起诉始末
2020年12月24日,德里高级法院针对此案举行了首次聆讯。本案共有四名原告:
第一个,爱思唯尔(Elsevier),一家全球著名的荷兰学术期刊出版商。它出版了包括《柳叶刀》在内的超过2500种期刊。从诉讼陈述中可以看出,爱思唯尔通过专有数据库ScienceDirect提供期刊内容的访问,是全球超过四分之一同行评审期刊、科学、技术及医学文献的「收费关卡」。
而本案的第一被告就是Sci-Hub创始人AlexandraElbakyan,第二被告是提供免费电子书阅读的Libgen。此外还有多位被告,包括一些印度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印度通信部(DoT)和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Y)。
「没有Sci-论文Hub,科研怎么搞」
一旦德里高级法院对Sci-Hub和Libgen下令封禁,印度大多数的学术研究人员就再也无法通过这两个平台访问那些对科研至关重要的内容了。科学的进步取决于对现有文献的获取,如果失去了获取机会,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等问题。
例如,在没有最新文献的情况下,医疗保健人员如何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如今,由于出版业巨头一直在掌控同行评审科学文献的访问权限,大部分文献都因需要付费而滞后,而获取这些文献的费用是很高的。
Sci-Hub和Libgen都一直在尝试通过一种革命性的方法,即开放由出版业巨头掌控的数百万份手稿,来解决获取不平等的问题。尽管这种方法可能不被认可,但研究的实际需求和发展中国家研究者不断面对的获取不平等问题不容忽视。当法院不得不发出禁令时,它也不应该忽视Sci-Hub和Libgen对反对科学传播财产化的贡献。
当然,某些付费出版商现在也在尝试其他方法,比如向发表论文的作者收费,以此来换取读者的免费阅读。不过这种做法可能会对论文的发表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带来另一种不平等。至于这会不会成为一种普遍做法,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