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确切地解释文献检索的含义,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信息检索。
1.1信息检索(InformationRetrieval)的定义:
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贮存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所以其全称为信息存贮与检索(InformationStorageandRetrieval),这也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InformationSearch)。
1.2信息检索的分类(据检索对象不同)
(1)文献检索:是以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为检索对象,从已存贮的文献库中查找出特定文献的过程。
如检索“有关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的文献。
如检索“谁是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特点:确定性检索
(3)数据检索:是以数据为检索对象的一种检索,包括数值、公式、图表等。
如查找科学技术参数、统计数字、财政信息数据、市场行情数据等。
2.文献的类型
2.1据载体形式划分:
(1)印刷型文献---以纸张为存储介质。具有便于阅读和流传等优点。但存贮密度太低,体积笨重,占据储藏空间过多,以及难于实现自动输入、处理和检索。
(2)缩微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具有存贮密度高,体积小,传递和保存方便等优点。其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需借助于缩微阅读机。
(3)机读型文献---以磁性材料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文档、数据库、光盘等。它具有存贮密度高,自动存取速度快,原有记录可以改变、抹去或更新等优点。但需要有相应的计算机及其他先进技术设备才能阅读和利用,费用较高。
(4)声像型文献---以磁性和光学材料为存储介质。包括:唱片、录音带、幻灯片、电影片、电视片、录像带、录像盘等。具有存贮密度高,直观真切,形象生动等优点。
2.2据压缩方式或压缩程度划分:
(1)一次文献---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的文献。如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
(2)二次文献---人们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或压缩之后得到的产物。是人们为了便于管理利用一次文献而编制、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如文摘、题录、索引等。
(3)三次文献---是对有关领域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综合后得到的产物,如各种综述(review)、述评(comment)、学科总结、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文献指南等。
2.3据出版和发行的公开程度划分:
(1)白色文献:指公开出版发行的、通过正常渠道可以得到的常规文献。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这类文献通过出版社、书店、邮局等正规的渠道公开发行,向社会所有成员公开,其蕴涵的信息大白于天下,人人均可利用。
(2)黑色文献:指不对外公开、具有完全保密性质的文献。如未解密的政府文件、内部档案、个人日记、私人信件等。这类文献除作者及特定人员外,一般社会成员极难获得和利用。
(3)灰色文献:是介于白色文献与黑色文献之间的、半公开的、非正式的文献。也就是说,灰色文献就是指那些通过非正式出版流通渠道得到的文献资料:包括不公开刊登在报刊上的会议文献、非公开出版的政府文献、学位论文、不公开发行的科技报告、技术档案、工作文件、产品资料、企业文件、内部刊物、产品样本、预印本等。
2.4按出版物的形式和内容划分:(十大情报源)
(1)图书
图书是对某专门知识或某学科进行系统的论述或概括的一种信息源。国际上通常将48页以上、不定
期出版的印刷品称为图书。
图书从形式上包括专著、汇编本、多卷本、丛书等。从用途看可分为阅阅读图书(如教科书、专著、文集等)、参考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图录、年表、历表等)和检索用书(如以图书形式刊行的书目、题录、文摘等)。
期刊按内容划分,有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按性质划分,有学术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消息性期刊、通报性期刊和检索性期刊。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印刷型期刊也同时有电子版发行,还出现了纯电子版期刊,同时还有各种全文和检索性数据库,使期刊的检索和利用更加方便。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根据。按学位不同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学位论文的水平差异较大,但探讨的问题比较专一,硕士和博士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独创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位论文一般不公开发表,多数收藏在授予学位的大学图书馆或研究机构的文献信息中心。随着高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许多高校同时保存学位论文的文本型和电子型样本,还把本校的学位论文作为特色资源,建成学位论文检索系统和全文数据库供本校师生利用。
(4)会议文献会议文献指学术会议文献,包括会前、会中和会后文献。会前文献是指会议日程表、会议论文预印本和论文摘要等;会中文献是指开幕词、讨论记录、会议决议和闭幕词等;会后文献是指会议录、会议论文集、会议论文汇编、期刊特辑及有关会议的声像资料等。
会后文献内容比较系统完整,是会议文献的最主要部分,但会后文献没有固定的出版形式,与其他文献交叉重复比较严重。
会议类型大致可分为国际会议,(是由国际组织、政府或民间组织主持或安排的会议,参加国至少在2个以上)、全国性会议(一般由全国性的专业学会、协会或有关主管部门发起和主持的会议)、地区会议(由一个国家内某学会、协会的地区分会单独或联合举办的会议)和基层会议(由基层单位根据需要召开的专业会议)。从报道科研成果的速度而言,基层会议最快,依次类推,国际会议最慢,但从技术内容的成熟可靠程度而言,则与此次序相反。学术会议文献是重要的信息源,当代科学研究的一大特点是频繁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世界上几乎每天都在召开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这些会议中,有的历史源远流长,已召开过百余届,有的规模宏大.出席者多达数干人。因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交流、讨论、争鸣,而召开学术会议,可以使各国学者会聚一堂当面探讨,是最佳的交流方式。各学科的前沿动向、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最新的学术思想、科研成果、实验方法都在会议上充分展示,不同的学派、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研究风格尽在会议上激烈碰撞。据统计,会议文献对特定领域的重大事件和发现的首次报道率最高,但其内容与期刊相比可能不太成熟。
(5)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是专利制度的产物,在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凡是本国或外国的个人和企业有了创造发明,都可以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向本国或外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批准授予在一定年限内享有创造发明成果的权利,并在法律上受到保护,这样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技术专有权利叫做专利。广义的专利文献是指所有与专利制度有关的文件,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分类、专利公报、专利文摘、专利证书等;狭义的专利文献仅指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是指专利申请人向专利管理部门呈交的对于其发明创造的技术性及专利权限等方面所作的说明。专利说明书内容比较详细具体,多数附有图案,对了解某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内容有重要作用。据专利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类型。
专利的特点是技术上比较新颖、可靠、实用,融技术、经济和法律信息于一体,重复现象较为严重。
(6)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以文件形式出现的,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标准化工作成果。特点是制定、审批有一定程序;适用范围非常明确专一;编排格式、叙述方法严谨,措词准确;技术上有较充分的可靠性和现实性;对有关各方有约束性,在一定范围内有法律效力;有一定的时效性;技术内容陈旧。
(7)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是各学术团体、科研机构、高校的研究报告及研究过程中的记录。科技报告一般每份单独成册,篇幅长短不等,有机构名称和编号,供识别报告本身及其发行机构,装订简单,出版发行不规则。
科技报告的内容专深具体,常附有大量的数据、图表、原始实验记录等材料,许多科技报告与政府的研究活动、国防及尖端科技领域有关,有一定保密性。科技报告所报道的研究成果一般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和鉴定,所反映的技术内容较为成熟,数据较为详尽可靠,报道及时,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
美、英、德、法、日等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报告,如美国政府的四大报告(AD报告、PB报告、NASA报告、DOE报告);英国航空委员会(ARC)报告;英国原子能局(UKAEA)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报告;西德航空研究所(DVR)报告等。我国每年发表科技报告5万余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是我国科技报告的收藏单位。
科技报告的流通范围有绝密、秘密、保密、非密限制发行、非密、解密等,由于科技报告是非正式出版的,获取比较困难。
(8)政府出版物政府出版物是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颁布和出版的文件资料。包括国会记录、司法资料、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决议指示及调查统计资料等行政性文件和各部门的技术研究报告。
政府出版物与其他类型文献有一定的重复,但也有一些是首次发表的。政府出版物对于了解某国的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和事件有重要参考价值。
(9)产品资料
产品资料是厂商或推销商为推销产品而印发的商业宣传品,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10)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是某机构在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形成的、有一定工程对象的技术文件的总称,包括各种任务书、协议书、合同、施工方案等入档保存的技术资料。具有保密性和内控使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