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芯生物4月2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4年4月1日接受114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双表达DLBCL有多少患者?公司西达本胺DLBCL数据什么时候发布
问:在三线转移性结肠直肠癌中,微卫星稳定型(MSS)且错配修复功能完整(dMMR)的患者比例是多少?
答:在三线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稳定型的比例占到95%。
答:因为这个试验结果去年ESMO大会就公布了,我们看到后也严谨地对临床现场和数据做了核查。后面公司计划提交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的IND。由于三药联合方案是全球原创新的,我们也会在III期开放试验中不断观察用药疗效,以确认该组合未来在更前线治疗的临床方案的可行性。三线结直肠癌估计每年新发10万-12万患者(不算存量患者),我们认为会比较快。
问:结直肠癌数据很好,公司会扩大商业化团队吗
答:我们有现成的乳腺癌和血液肿瘤团队,等后面结直肠癌适应症上市我们会进一步拓展团队人数,估计短期不会大幅增加团队人数。
问:从这个临床来看,PD1+西达本胺效果一般,而PD1+西达本胺+贝伐珠单抗三药效果很好,可能会被解读为是贝伐珠单抗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当时这个试验为什么没有设置PD1+VEGF的对照组
答:因为这两个试验组并非头对头试验,而是两组探索性研究。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不同线治疗的历史数据非常清晰,基本和瑞戈非尼类似的,ORR大约5%,PFS和OS很短;从历史数据看,贝伐珠单抗+PD1用于pMMR/MSS结直肠癌的人群相比于单独使用PD-1略好,ORR大约15%,提升不算显著;我们认为贝伐珠改善PD1的疗效是通过阻断新生血管帮助更多T细胞浸润,但肿瘤本身还是“冷”肿瘤,微环境没有改变;从这个临床来看,PD1+西达本胺的ORR也在13%-18%区间,有一定提升但不显著,反映出西达本胺起到了改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从结果来看,三药联合方案中贝伐珠、西达本胺分别起到了各自的作用,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从临床研究上来看,两两药物联合提升一般,但三药联合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除了临床证据外,我们在临床前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肿瘤组织切片中均看到了这个机制的证据。
问:抗血管生成和PD1联合从生存来看也不弱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单药,CDE未来可能会让我们多加一组对照来验证加入西达本胺后的疗效吗
答:从海外的临床研究来看,PD1+抗血管生成药物的2药组合数据确实一般,当然后面也看药审中心的反馈。我们目前计划选择的头对头药物是呋喹替尼,这是目前3线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之一。
问:三药改善肿瘤微环境,主要是西达本胺起的作用吗
问:与西达本胺机制类似的药物,全球还有其他产品进临床吗
答:目前批准的I类HDAC药物仅有西达本胺。恩替诺特也是I类HDAC选择性抑制剂,但恩替诺特理化特性很差,在美国其多个适应症临床试验均已失败。
问:海外权益在HUYA那边,他们是否会扩大西达本胺的开发投入
答:这个有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只能遵守合同约定,后面会定期开会和他们讨论新的开发方案。
问:西达本胺联合PD1会开展其他适应症吗
答:西达本胺目前正在17个国家开展联合PD-1的黑色素瘤全球多中心III期,我们认为这个临床会是阳性结果。西达本胺作为独特的表观遗传学调控药物,可以启动患者的NK细胞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和T细胞介导的适应症免疫反应,并维持免疫记忆。西达本胺联合PD-1可以在很多肿瘤响应,事实上我们在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上已经看到了很不错的数据。我们预计2024年年中可以看到西达本胺联合PD-1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期结果。如果这个试验看到阳性结果,我们也会立刻启动III期临床。因此我们认为西达本胺联合PD1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针对不同肿瘤,比如结直肠癌、肝癌、胃癌等,我们还需要更多数据以验证前线治疗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联合治疗方案。
问:我们在很多肿瘤上都看到了不错的结果,未来怎么决定哪些开III期哪些不开呢
答:整体来看先做大适应症、效果好的适应症,比如西达本胺目前在很多罕见血液瘤效果不错,我们没开临床也获得CSCO的推荐。结直肠癌人数很多,我们看到结果后就立马准备开III期了;非小细胞肺癌我们今年6-7月份看到不错结果后,如ORR能到30%以上,我们肯定会开III期临床。此外,TNBC、胰腺癌目前存在极大未满足需求,我们也会考虑采用西奥罗尼和现有药物组合进行尝试。
问:西达本胺化合物专利到期了,现在看到这么好的效果,未来会开发下一代西达本胺分子吗?晚期结直肠癌这个临床可以申请专利延长吗
答:微芯是全球第一个发现HDAC改善肿瘤微环境机制的企业,我们正在做下一代分子。同时现有药物分子也可以申请适应症专利。
问:西格列他钠去年Q4以来加速放量,公司今年商业化计划如何
答:在2023年1月纳入医保目录,三月份执行医保价格后销量迅速放量。全年销售收入达到4200多万元,同比增长了167%。销量方面,实现了81.2万盒,同比增长760%,覆盖1052家医院,涵盖30省份。同时,获得了三项行业专家共识推荐,并推进产线验证,为2024年产品进一步放量提供保障。2023年Q4公司完成扩产,随着公司今年继续加快准入,希望销量能够进一步放大。
问:西格列他钠的全球III期临床计划在哪些国家开展,估计有多少患者,什么时候完成
答:目前公司看到了18周的随机、双盲、对照II期数据,我们认为数据是不错的、有特色的,预计5月向国际会议交稿,如果对方接收了这个结果,估计今年10-11月大家可以看到更详细的数据。基于现有数据,公司非常有意愿投入全球多中心的III期临床。我们预计2个月内和CDE沟通III期临床的方案,希望2024年内启动中国部分的III期临床。我们已经开始设计III期临床,但考虑不同地区饮食等对NASH患者的影响,我们必须做更多研究。
问:如何理解西格列他钠与其他NASH药物的区别
答:西格列他钠针对的是PPAR的α、δ、γ三个亚型激活靶点,在对待代谢紊乱方面的效果优于TRβ靶点药物。我们的18周临床试验数据与已获批的THR-β药物52周临床数据具有可比性,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然而,西格列他钠的二期临床试验未进行肝活检,而是采用替代影像学进行观察,而已获批的THR-β药物的三期临床试验采用了肝活检作为指标。这是目前两种数据的主要差别。在三期中,我们计划通过肝活检作为终点指标。
问:PD-L1小分子I期数据估计什么时候读出
问:公司是否有针对特定适应症申请专利的策略?专利的独家性和持续性如何
问:目前产品BD的预期
答:目前都在推进,西奥罗尼美国Ib临床基本结束,后面我们会开展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的国际多中心试验,这需要我们找到合作伙伴。
问:未来研发投入的计划
答:2023年微芯研发投入比2021、2022年都高很多,也是因为我们引进项目花费较多。未来研发投入会参考2022年及以前的合理比例。2023年对微芯是比较有挑战的一年:(1)PTCL是进展迅速、生存期短的恶性疾病,疫情期间就医困难使得患者人数降低,而对西达本胺销售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2)乳腺癌没有进入医保,其价格与竞品差距较大,影响患者可及性;(3)西格列他钠降价近70%,尽管我们入院不错但仍然有待进一步放量。当然,我们今年往后有多个国际多中心项目的开展,因此会通过BD或定增计划解决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