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课题首先是要看专利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通过研读专利正文,可以体会申请人的研发思路;研读专利权要求,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找出未覆盖的漏洞,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专利;有的专利还有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这个专利的来龙去脉。
3、摘要:
4、顶级的东西(狠人的、TOP期刊的):
怎么读:
3、比较着读:
查:
为什么查(查的目的):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还有那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我觉得尤为重要!
查什么:
文献:
怎么查:
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记:
记什么:
摘抄:
心得:
自己的评注:
怎么记:
1、分类的记:
2、定期总结
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
原则:
1、大量的阅读、读外文: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好像是100篇吧?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请教导师,却被告知只要每天把数量读够就行了。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终于最后融汇贯通,也理解了导师的方法。
所以,我觉得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而且,每个作者的研究方法多少有所区别,读得多了,渐渐就会比较出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其实,由于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即使是自己从事的领域,也有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所以,即使是个“老手”,如果懒于更新自己的知识,也会很快落后。
不要指望在中文文献中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尽可能多地看文献(有点困难):很多同学都不知道看文献究竟要看多少?当然是越多越好。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2、由一个小的知识点做突破口:
4、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培养出一种习惯那么很多事都是不知不觉就会提高的:
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我的问题!)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阅读英文文献要持之以恒,不要怕难:我英语很差劲,大学好不容易过了四级,六级两次都差几分,后来就索性不再管了。刚开始看英文文献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恰好我又是搞纯基础理论研究,看起来真够费劲,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我一直都坚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自己在原地踏步。于是这样思考来思考去根本没有结果,我就增加篇幅量,强迫自己去看,慢慢地看出兴趣了,速度也越来越快。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非常正确的。
定期读几篇cell,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5、阅读时要对立(思考、判断):
中国人现在很少有自己的思想了,很多都是没独立的看别人怎么样,自己也怎么样,最后成了不如别人的别人!所以要独立思考!亲自实践!认真的分析和判断!
5、多交流!有些东西通过一些交流很很快的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步骤:
1、MIT方式:
1)有目的的总体浏览:“内容目录”、“结论部分”和“简介”!
“MIT人工智能(AI)实验室的教授和学生总结的如何读论文,还不错!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
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一篇的过程)(MIT就是狠,很务实!我很有同感!嘿嘿!)
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AI论文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tableofcontents)、结论部分(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
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很多15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常隐藏于某个地方。(Key)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之亦然。
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
方式二(一种做研究整体模式)
1)看综述:
2)泛读:
3)精读:
4)做笔记:
3、一种生化学科的方法
1)摘要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3)讨论和结论
4)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讨论和结果
1.摘要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3.讨论和结论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4.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讨论和结果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对于生命科学说的!)”
4、方式四:
2.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3.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5.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