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comparativelinguistics),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F.De.Saussure)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CourseinGeneral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F.Boas,E.Sapir,L.Bloomfield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1.1美国的结构主义
1.2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M.A.K.Halliday(韩礼德)师从伦敦学派J.R.Firth(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1.3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2.1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2.2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转贴于
3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3.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3.2语用学的研究
3.3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3.4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Chomsky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一、引言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具有明确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可以应用于研究任何文献或有记录的交流传播事件,是社会传播学的一种专门研究方法。Neuendof认为内容分析是指依据科学方法对信息所作的摘要式定量分析,并且这种分析不局限于所测变量的类型或信息所代表的情景。本文以中国知网2000年至2016年关于内容分析法应用的文献为基础,在对文献的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层次、研究问题、研究领域进行分析,以期对内容分析法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内容分析法在图情领域的研究现状
(一)文献资料的获取的方式及结果
(二)研究现状分析
(2)研究层次:追溯近些年图情领域对于内容分析法的应用与探究,对于上表中的42篇文献中的主题关键词进行重新归类分析,可以得出对于内容分析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四个层次上。第一是用于图书馆具体研究领域的分析;第二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事业研究,第三是用于对网络行为及其社交网络领域研究的分析,第四是企业商业领域的企业情报领域的分析。
三、内容分析法在图情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一)内容分析法在图情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内容分析法从19世纪40年代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十年,时代背景在变化,技术也在随之改变,但是内容分析法的步骤演变并没有随之发生太大的变化,并且其理论体系并没有随之完善,在计算机时代,内容分析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方法发展及应用上,应该注重其在计算机时论的发展及应用,并对实施步骤进行进一步修订使其更加符合时代背景。
(3)方法应用不规范。内容分析法由六个步骤组成,在其中从抽样设计、内容类别设置、信度分析等多方面,加强研究设计的合理性、研究实施的规范性,以及研究论文撰写的严谨性。例如,进行网络信息抽样时可以利用网络内容层级化特点,采用分层抽样获得样本。又如,进行人工编码时,注重对编码员的培训,并保证编码环境的一致性等等,应该把方法的使用标准化,使得在应用时有规范可循,更好的保障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
(二)热莘治龇ㄔ谕记榱煊蛴τ玫姆⒄骨熬
近年来从文献计量、可视化角度,结合知识图谱工具对于环境扫描分析的案例有很多。对于内容分析法来说,不仅局限于对信息内容进行文字分析,利用文献计量法以及可视化工具可以更好地展现内容分析法的优势,尽管内容分析法分析的对象是自然状态下客观产生的信息,这也随之带来其相应的局限性,即研究者在分析、编码这些数据时往往难以追溯到这些数据生成时的状态。因此,在应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用户需求、动机、行为等问题时容易受到限制,往往还需要与问卷调查、访谈等社会调查方法统一使用,从而体现内容分析法在图情领域应用的优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界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间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中,可以避免两种分析方法难以消解的不足。就目前其在图情领域的应用来说,内容分析法的应用应注重与可视化工具、计量分析法、以及其他社会调查方法的联系,增强其内容信息的界定范围,充分考虑随着网络出现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在不断适应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网络时代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范式。
参考文献:
1.体裁分析理论
胡壮麟教授认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课文的框架结构及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培养学生预测语体和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教给学生篇结构知识和不同体裁语篇图式结构,使学生在阅读过程序中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形成发孤知识网络,增强对篇章的理解程度,加大信息储存量,提高对典型篇章结构标识语的识别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力。
2.体裁分析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下面就讨论这三种语篇结构模式及其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1记叙文篇章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记叙文主要讲述一个故事或记述一个事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属于人物传记类,故事类语篇,把握这一类型语篇分析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有促进作用,拉波夫(Labov)认为完整的叙事性篇章结构可以包括六部分: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orresolution)和回应(coda)。
2.2议论文篇章模式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议论文主要是借助事实和数据,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某个现象或事实的真实性或确认一种事情或观点的正确或错误。议论文论证的方式有两种:立论和驳论。立论即作者从正面对所议论的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驳论即作者通过反驳对立的、错误的见解和主张,从而证明自己的见解、主张的正确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因果论证法、归谬法等。1)归纳法(induction):归纳法通常先有一个假设或设想(hypothesis/supposition),然后作调查,收集例证,从而归纳出一般的道理,证明这一设想的正确性;2)演译性(deduction):演绎法来自形式逻辑的三段论(syllogism,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先提出一般性的论断,作为大前提;再引用人所共知的事实,加以分析,使人信服这个论断,作为小前提,最后推出结论;3)因果论证法(cause-effect):从事物之间因果关系进行论证;4)归谬/反证法(reduction/absurdity)。由反而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驳斥某一观点的方法。
2.3说明文篇章模式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说明文是一种章法灵活、结构复杂的文体,主要是对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变化、特征或功能进行介绍或解释。说明文语篇布局层次感强,多用语篇连接词、过渡句连接上下文,细节信息详尽明确。说明文一般包括:1)背景或假充的北景;2)问题或假设的问题;3)为解决问题或而推荐使用的工具或必要的条件;4)为达到预想的解决问题的效果,提供至少一个尝试性的程序建议;5)指出用什么手段来检测问题是否已解决;6)结束语(表明假定的程序已经结束)。尽管在说明语篇中并不总是包括所有要素,但一般都会涉及到问题(话题)、程序和解决方法,即“情景――问题――反应――评价/结果”这一说明文语篇结构模式。
说明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很多,如定义法、举例法、比较与对照法、数字法、图表法、引用法、比喻法、程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和分类法等。1)定义法(definition):给事物下定义时,必须作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然后用简单的话语把事物所包含的意义概括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2)举例法(illustration):对于可能引起疑问或不易理解的事物和言论,用举例说明的方法能够获得好的效果;3)分类法(classification/division):把事物说得条理清楚;4)比较/对比法(comparison/contrast):比较是指出事物之间的共同与不同之处;对比是只看其差别,使事物形象鲜明。
3.结束语
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地运用体裁分析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分析作者谋篇面局。就一定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正确率。
议论文写作提纲主要涉及:
1.拟写标题;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3.思路结构;4.筛选论据;5.论证方法;6.论据分析方法
1.拟写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相比记叙文的标题来说更显重要。
议论文标题应有的作用包括:或是揭示中心论题或论点,或是别出新意,吸引读者。
考场作文标题要有现实感、要有新意,拟题方式有直接点题法、概念并列法、引用化用法、形象修辞法、诗情画意法、设置悬念法、巧用算式符号法、中外结合法、怪异另类法等。
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中心论点明确是议论文提纲写作的第一要着。
中心论点不能是否定句,应当是表陈述或判断的肯定句。
若要围绕中心论点设置若干个分论点,可以是不同角度的并列式,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正反对比式,也可以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个体到群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层进式。
分论点的概念之间应当是或并列关系、或正反关系、或递进关系,绝不能是交叉甚至重合关系。分论点的句式结构可以是一致的,即排比的形式(适用于并列式、对比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适合于层进式)。
3.思路结构
思路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构思如何写作,包括行文结构、行文顺序、写作素材的搜集分类。
议论文的结构从整体上说大都是总分总的形式,即从现象或问题中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正反分析问题,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照应全文,深化主题。
从局部结构来说,有并列(分论点并列、论据并列)、正反(观点正反、论据对比)、层进(论点的主次深入)三种。
议论文的行文顺序比较好安排,但也要注意分论点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材料运用的顺序也要注意从古到今、由中而外、由详而略。
4.筛选论据
素材包括你熟知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中学课文(语文、历史、政治)中学习过的人物事例、课内外的古代诗文语句、平时积累的一些特殊事例、近几年国内外新闻事件、近几年著名网络事件、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等等,后几类优越于前几类。
搜集材料尽量的多,然后将其一个一个地与原材料进行比较,有较大相似之处的留下,没有共同点的统统排除。
根据论点尤其是分论点的侧重点,把留下的材料一一分配到各个段落,注明写作时的详略安排。
5.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包括个例与现象的运用,详例与简例的运用;更包括各种事例的相互搭配,如古与今、中与外、详与略、个案与现象、名人与普通人、正面与反面、自然与人类等。
比喻论证。运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各种现象来比喻人生、社会、生活等;比喻论证一定要注意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并与中心论点一致。
引用论证。自己千辛万苦不如名家片言只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民谚俗语,不仅论证有力,语言也增色许多。
对比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好的对比能让人一目了然,能然中心更加突出。注意的是对比一定要有对比的点,此点得符合论点要求。
6.论据分析方法
论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效果分析法、层进分析法、剥皮分析法等。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切中要点,指向中心。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有理有据,切忌胡扯。
议论作文提纲格式范文
【议论文写作提纲范本1】
标题:…………………………
中心论点:……………………
结构:(整体为_式,主体为_式)
分论点1:…………(事例1、2、3)
分论点2:…………(事例1、2、3)
分论点3:…………(事例1、2、3)
论证方法:………(方法1、2、3)
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层(引论):用什么方法引出什么中心论点。
第二层(本论):分几个方面论证。各方面都分别写清楚:主要论证什么,用什么论证方法、什么事例、用什么方法分析事例、引用什么诗文语句等。
第三层(结论):用什么方法归纳全文,如何点题。
【议论文写作提纲范本2】
论点:生活需要宽容
分论点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构件
论据:六尺巷的故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分论点2、宽容是人与人友好交往的桥梁,是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论据: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分论点3、宽容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论据:唐太宗容忍魏征的事例
分论点4、缺少了宽容,人们将在斤斤计较中与人结怨,在睚眦必报中与人结仇,在水火不容中同归与尽。
论据: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往过于斤斤计较的反面事例。
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1-3并列,与4正反对比。
列作文提纲的技巧
1.巧列小标题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2.068
AbstractSinceitwassetupinthe1960s,contrastiverhetoric(CR)hasbeenconstantlymodifyingandrevisingitstheoreticalframeworks,extendingfromapurelylinguisticframeworktoamultifacetedlinguistic,cognitiveandsocial-culturalframework.Theearliercontrastiverhetoricalstudiestendedtofocusontheanalysisofwrittenproductsandlaidtoomuchemphasisontherhetoricalconventionsofsecondlanguagewriting.Since1990’s,boththeresearchinterestandfocusofCRhavebeenrenewed,havingshiftedtothestudyofwritingprocessandtakencognitivefactorsandsocioculturalfactorsintoconsideration.Latelyanewperspective――InterculturalRhetoric(IR)hasbeenadoptedtoincludedynamicmodelsofcross-culturalresearchonsecondlanguagewriting,thusbetterencompassingtheessenceofCRandmakingimportantimplicationsforteachingandpracticeofsecondlanguagewriting.
KeywordsContrastiverhetoric;Interculturalrhetoric;Secondlanguagewriting
0引言
1对比修辞的发展
1966年,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Kaplan首次引入“对比修辞”术语,率先对母语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方式在第二语言中的表现进行研究。Kaplan指出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修辞准则,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会对第二语言写作产生干扰,其观点将第二语言写作的研究从句法层面提升到了段落语篇的层面。
对比修辞研究由纯语言模式转向认知和社会文化模式,对比修辞这一术语不足以涵盖这一领域。UllaConnor于2004年在InterculturalRhetoricResearch:Beyondtexts一文中,正式提出“跨文化修辞”的概念,以期更准确地揭示现阶段对比修辞理论的核心和内涵。
2跨文化修辞
跨文化的含义为文化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跨文化修辞是对比修辞理论的新动向,涵盖多语种环境下书面及口头文本的跨文化研究,强调研究的动态模式。其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不同领域中各种新的研究方式都为跨文化修辞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跨文化修辞的理论下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体裁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定量历时分析法及人种学分析法等;跨文化修辞最新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将体裁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纳入跨文化修辞研究,同时将跨文化修辞研究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跨文化修辞不再是从二分法的视角研究单纯的线性和非线性、集体和个人文化,而是各种大大小小文化的融合。语篇分析是对比修辞的基础,语篇风格不仅仅是作者的个人风格,而是代表其母语文化特征的修辞风格。
2.1跨文化修辞与文化
在跨文化修辞模式下,文化因素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作为跨文化修辞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Atkinson(2013)强调文化的复杂性,强调在写作和交际中重视相互关联的不同层面的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学科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青年文化等;当我们在进行第二语言写作教学和研究时,所有这些文化层面都必须加以考虑。二语学习者在他们的英语写作中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风格,也代表母语文化特征的修辞风格。
文化是一个多样的含义。传统意义上,文化被定义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价值、信仰、行为、交流模式等。传统学者认为文化是种族的、具有民族色彩、静态的。跨文化修辞中,Connor(2001)指出文化应包含两个重要概念:大文化和小文化的区分;跨文化交际中的协商与适应。大文化具有民族、种族及国际特色,是必要成分并且具有标准、规范的特点。小文化(如学术文化、学生文化、教室文化、青年文化等)与社会群体的行为有关,基于一种动态过程,体现在活动交流的过程中,特定的语篇就是小文化的体现。大的民族文化在教育背景下与多重的小文化交流重叠(Atkinson,2004)。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集合,可以隐喻为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它是一种行为而不是结果,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跨文化交际将文化视为民族的,因此,与跨文化修辞有着自然的联系,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说话者需要协商意义并且适应彼此的说话风格。
2.2跨文化修辞与语篇分析
3总结
从对比修辞到跨文化修辞的历程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对比修辞已超出传统修辞的理论框架,更多的考虑修辞中的文化、社会、认知等因素。逐渐发展成为跨学科、综合性的领域。这对于我们了解跨文化写作有重大影响。各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动向拓宽了对比修辞的研究范围和视野,对比修辞对我们研究二语写作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Atkinson,D.(2004).Contrastingrhetorics/contrastingcultures:Whycontrastiverhetoricneedsabetterconceptualizationofculture.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SpecialIssueonContrastiveRhetoricinEAP,3,227-289.
[2]Connor,U.(2004).Interculturalrhetoricresearch:BeyondTexts[J].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3:291-304.
1太赫兹频谱简介
太赫兹(TeraHertz,THz)是波动频率单位之一,等于1012Hz,通常用于表示电磁波频率。太赫兹波段能轻易穿透物质,基于不同分子在同一太赫兹频段反射或者折射的能量不同,可得独特的太赫兹反射或穿透频谱[1][2]。
2方法步骤
(1)将3-120Thz频段电磁波射线照射物质获得太赫兹穿透频谱。本论文的太赫兹频谱数据来自RIKENCenter(3)。本文研究的10种物质:D(-)果糖、D(+)葡萄糖、黑钻、果糖、L(-)山梨糖、L(-)山梨糖、乳糖一水合物、麦芽五糖、麦芽五糖、麦芽糖。
(2)将穿透过物体的太赫兹级射线经16个滤波器过滤,并利用传感器换成电压值。
(3)在原数组中加入误差干扰,产生误差序列。
(4)找到在同等错误率下,允许误差干扰程度最大的算法。
简要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3计算太赫兹频谱能量
计算太赫兹能量是利用矩形积分的方法:先将频谱划分为小矩形,再计算滤波曲线下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将过滤频段的频率依次记为f1,f2…fn,太赫兹穿透率用T表示。积分之和计算如下。再将经过过滤器的太赫兹能量利用电压传感器转换成每种物质相应的16个电压数据。
4算法简介
本章节阐述了五种寻找最相似数组的算法。误差干扰数组在matlab中用以下代码实现:resultnoise(1:100,i)=table(number,i)*(1-beta+(2*beta).*rand(100,1));其中table是原底椋resultnoise是误差序列。误差干扰程度由beta决定。检测正确率表示能成功检测出相匹配物质的正确次数百分比。反之为检测错误率,该文中用检测错误率来表示实验结果。
4.2算法二: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是计算误差序列与原数组的均方根值。公式如下:
其中,sample表示原数组;material表示误差序列。
表2表示应用最小二乘法在低错误率时,最小误差干扰程度对应的物质。
4.3方法三:余弦分析法
(1)原数组记为material,误差序列记为sample。
(2)标准化。
1)求均值。以原数组为例。
2)均值化生成。以原数组为例。
(3)求增量序列。以原数组为。
其中βj计算式为:
(5)计算各时段关联度的加权系数。正关联加权系数记为W+,由下式计算而来。
(6)计算总系数。
表4表示应用余弦分析法在低错误率时,最小误差干扰程度对应的物质。
4.4方法四:邓氏关联度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是基于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度来判断联系是否紧密。步骤如下:
(1)原数组记为material和误差序列记为sample。
(2)标准化。计算误差序列与原物质数组的差值。代入下式:
其中,ρ=0.5;分别对应绝对差最大值和最小值。
n=16,k=1,2,….16
4.5方法五:灰色斜率关联度分析法
灰色斜率关联度分析法是基于斜率关联度计算的,其计算步骤如下:
(2)计算出序列的增量。
(3)确定灰色斜率关联度,由下面计算式而来
斜率关联度
表6表示应用灰色斜率关联度分析法在低错误率时,最小误差干扰程度对应的物质。
5五种方法的比较
从表7可知在同等错误率条件下,最小二乘法允许的误差干扰程度最高。因而,最小二乘法为最佳方法。
6结语
本文研究了5种基于太赫兹频谱用于鉴别匹配物质的算法。由于只利用有限太赫兹频谱进行物质鉴别,所以本文里的算法为“低成本”算法。从5种算法的结果看出,最小二乘法为最佳方法。
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此篇论文研究限定于确定的10种物质之内,排除其他物质的算法还需继续研究。
[1]F.Kaori.5TerahertzSpectralDatabase[J].JournaloftheNationalInstitute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1,2008,Vol.55,p.66.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
1基本概念
目前信息论的通信系统模型主要分为5部分,即信息源、编码器、信道、译码器和信宿。考虑到言语行为的特点,可以将该模型简化为三个部分,即仅保留信息源、信道和信宿。其基本概念如下:
(2)信道:指通信系统把载荷消息的信号从甲地传输到乙地的媒介。在语用学研究中,信道可以是语言、书信、公文、法律条文、新闻等。
(3)信宿:即消息传送的对象,即接收消息的人或机器。在语用学研究中,信宿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社会团体或机构。
基于语用学的信息论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发话者以言语、纸张、网络、无线电等为媒介,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图以话语、文字、广播等形式传达给受话者,受话者接收到这些信息,并通过所处语境或已有的经验等理解发话者的意图。
2信息的分类
(1)旧信息;(2)新信息。
旧信息和新信息又可以分为明确的和不明确的。前者是指发话者和受话者都清楚的,在发话者的言语中只起辅助理解的作用,而后者则较为复杂。有的信息对发话者来说是新信息,而对受话者则是旧信息;有的信息在发话者看来是旧信息,而对受话者却是新信息。
2.2按照获取方式
(1)直接信息;(2)间接信息;(3)隐含信息。
3基于信息论的言语功能分析
3.1不同要素对言语传达信息功能的影响
信息源对言语传达信息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两个人的对话为例,作为信息源,发话者的身份、所处的环境、所在的位置等均对言语传达信息功能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其所表达的话语所含的信息量产生影响。
如发话者说:“今天又下雨了。”如果发话者跟他的听众处在同一地点,那么其听众对于这句话的所获得的信息应该是隐含信息。当然,具体是什么信息还应当结合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例如,如果受话者知道最近一直在下雨,并且这种天气对大家造成了很多不便,那么受话者通过这句话就会明白发话者是在抱怨这种天气;反之,如果前不久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旱,前几天才降了一点雨,那么发话者此时的意图应该是表达一种欣喜和赞同。
下面考虑信息源的身份属性对言语传达信息功能的影响。以政府通知公文为例,暂不考虑通知内容所包含的信息,不同级别的政府通知可以提供的直接信息为通知的适用范围,例如国家某一部门的通知适用范围为全国,某省的通知适用范围为该省,等等。此外,角色属性的不同也可以提供间接信息,仍以通知为例,如国家“关于防治**传染病的通知”,可以得出的间接信息是该传染病在全国范围内都已经引起了重视;如果这一通知是某一县级政府的,则得出的间接信息是该县发生了该类传染病。
3.2言语中的信息单元
对于句子的分析,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分析方法,即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实义切分法。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句子结构分析,是根据词或词组在句子中的句法作用,把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划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实义切分法则强调词语在句子中的交际功能和信息的分布情况,它对于研究连贯性语篇的结构,分析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黄国文,1988)。
根据实义切分法,一个句子从交际功能的角度可划分两个语义组成部分,主位和述位。韩礼德(1985)又将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对于述位则没有更为细致的划分,然而从传达信息的角度看,述位中不同的句子成分如定语、状语等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因此,本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采用实义切分法分析句子的主位、述位,如果主位是多重主位,则将其分为三类成分,即语篇、人际和概念;对于述位,依据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其中所包含的不同信息。
3.3言语传达信息的功效
所谓言语传达信息的功效,即言语(包括书面言语、口头言语等)在单位资源上所能传达的信息量。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会话言语,用较少的言语资源正确传达最多的信息是其特点。例如两个人描述今天的天气,A说“小雨转晴”。B说“先是下小雨,后来雨停了,天变晴”。则认为A的话语在传达信息的功效上优于B,因为A用了较少的话语传达了同样的信息。
4言语传达信息功效的量化研究
4.1量化方法
对于语用学研究,言语是发话者想要对受话者表达自己想法的媒介,因此可以将言语的表达功效进行量化。因为言语中包含的信息可以分为直接信息、间接信息和隐含信息,其中隐含信息的获取需要借助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地点以及其它因素的协助,因此是难以量化分析的。在此,只对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发话者有时想强调直接信息,有时则是间接信息,由于二者的重要性不同,因此可以分别为其添加不同的权重。由此得出言语传达信息功效的表达式为:
式中,IN表示言语传达信息的功效,N表示承载信息资源的大小,可以用字数代替;pi表示第i个信息单元所占用的资源数量比,wi表示第i个信息单元的权重,可以根据其是直接信息还是间接信息设置不同的值,n表示信息单元的个数。
4.2实例分析
本文选取国家立法语篇和政府通知语篇为实例分析对象,并计算其言语表达的功效,其中例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例2自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一般说来,法律条款具有简洁、明确的特点,而通知则相对详尽。
例1-例2首先进行主位和述位的切分(T&R),然后划分了信息单元(下划线,单项主位没有标出,也看作一个信息单元)。主位和述位的功能是有差异的。捷克的坦尼斯曾指出:从句子成分的叙述价值看,述位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传达新信息;但从篇章结构看,重要的则是主位,每个语篇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主位的排列。本文的侧重点在于分析句子传达信息的功效,因此侧重点在述位。这种重要性可以对主位和述位的信息单元设置不同的权重来区分。因为本文注重的是不同的语篇在传达信息上的功效差异,因此对不同的信息单元其设置了相同的权重。
计算结果表明,具有单项主位的句子的信息表达功效高于具有句项主位的句子,而对每种情况(单项主位或者句项主位),法律语篇的信息表达功效高于通知语篇,这与预期结果一致。
5结语
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对言语传达信息的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言语传达信息的因素,构建了一种量化言语传达信息功效的指标――言语传达信息功效,并将实义切分分析法和句子成分分析法相结合实现句子中信息单元的划分,进而计算句子的言语传达信息功效。本研究以我国立法语篇和政府通知语篇为例,分别对其进行信息传达功效的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单项主位的句子的言语传达信息功效大于具有句项主位的句子,而两种情况下法律语篇在传达信息的功效上均高于通知语篇。这与之前的表述特点一致,表明该方法在量化评价言语传达信息功效上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下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为主位与述位信息单元设置不同的权重,从而使计算的言语传达信息功效更符合言语表达的特点。
[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2nded.[M].London:EdwardArnold,19994.
[2]傅祖芸,赵建中.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岳启业.信息论翻译的多维度探索[J].外语学刊,2010(4).
[分类号]G350
1引言
从浩瀚的研究论文中如何把握专利研究的热点和专利研究的前沿等问题给广大研究人员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对专利研究论文宏观统计分析的学者并不多。其中,高继平等对国际专利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基于文献共引和共词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专利研究文献中潜在的知识和对未来研究热点的预测,但是数据检索范围偏小,不足以全面反映专利研究热点。尹丽春等对国内外专利研究领域分别分析和综合比较,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和作品共被引分析法,揭示了巾国专利研究领域中潜在的学科结构,但是数据样本选择在2005年以前,对近5年的研究热点未作分析。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共词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3共词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以专利论文研究领域为例
基于以上研究步骤,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来分析和鉴别专利论文的热点研究领域。
3.1关键词的确定
1418篇论文中关键词2573个,选择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关键词共51个,总出现频次1472次,累积百分比为28.455%。其中,关键词“专利”出现频次为108次,“知识产权”出现96次,但是与本研究内容重合,在共词分析中难以发挥作用,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因特网”等词不是专利研究的内容,均予以舍弃。其余42个关键词大致反映了专利论文的研究内容,将这些高频词按出现频次高低排名如表1所示:
3.2建立共词矩阵
3.3多元统计方法与知识图谱分析
3.3.2绘制专利论文研究热点图谱通过多维尺度分析结合之前的因子分析(见表5),得到我国专利论文研究热点的共词知识图谱(见图3)。
4结果分析
4.1我国专利研究的领域分析
以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显示,我国专利论文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四大区域:①专利创造;②专利管理;③专利运用;④专利保护。这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是十分吻合的,恰恰代表了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与保护。
在专利保护领域主要有“专利法、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外观设计、商业方法专利、计算机软件”等高频词。在该领域中,学者们主要探讨专利保护的方法和专利保护的重要性。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界研究紧跟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所提出的四大领域相契合。
4.2我国专利研究的重复之处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学术界对专利问题的研究存在部分重复:
关于专利信息检索的问题。专利研究的论文中,专利检索的论文将近30篇,大多数论文探讨了专利检索技术和在因特网上如何有效检索专利信息。但是针对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因特网,检索到对本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有帮助的专利信息的指导性论文较少。针对各行各业制定专利检索策略的研究具有很强
专利预警。在统计高频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键词“专利预警”出现频次不到5次,说明我国学术界对专利预警的重要性还未充分认识。专利预警制度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专利预警机制,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以应对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企业在专利技术领域对我国企业的挑战,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规避专利侵权,减少专利纠纷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学术界应该走在研究前沿,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企业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提出正确、有效、合理的建议和策略。
专利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高频词中只有“指标体系”,没有出现“中介服务体系”或者“中介服务”。说明学术界对专利中介服务体系研究还不多。目前,浙江省已经开始了专利中介服务体系建立的研究”…。
专利引证信息的利用。关键词“专利计量”、“专利地图”和“专利分析”高频出现,表明专利计量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学者们借鉴发达国家通过专利计量指标促进经济和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指导我国专利计量的发展。但是在美国的专利计量领域,专利引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专利被引频次、自引率等作为重要的数据指标,衡量专利质量和企业后期对专利的维护和技术发展状况。而我国不论官方还是私人机构都未能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专利引文信息,这就严重影响我国专利计量方向的发展,对专利计量指标帮助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创新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广大学者应该继续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专利计量指标,呼吁国家对专利引证信息的公开。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1语义指向分析概述
要了解语义指向分析法的内涵特征首先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问题一:语义指向是什么?学术界对语义指向还未做出一个较为统一的界定,胡裕树先生(1994)、沈开木先生(1996)、陆俭明先生(1999)等学者对“语义指向”提出过不同的认识。笔者较赞同税昌锡(2004)在其著作《汉语语义指向论稿》中的观点,“语义指向要在语义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互为依存的两个成分的主客或从属的关系”,“语义指向结构体由指向成分和被指成分构成,通常情况下,一个语义结构的话题是被指成分,其述题则为指向成分。”
问题二:语义指向分析是什么?
语义指向分析法在语义指向理论中的综合运用中应运而生。语义指向分析的是句子组成结构中的语义指归性。语义指向分析既是句法范畴,又是语义范畴。
语义指向分析法主要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某一语法现象。语义指向分析法主要是在克服句式变换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产生“不是对句式结构的简单分析”而是对句子深层次的分析,它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产物,成熟于80年代的一种有关语义分析的方法。1984年刘宁先生第一次把语义分析法作为专业术语提出来,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产生是我国汉语学界在语法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
2“可惜”的语义特征
2.1内在语义特征
这主要是指词语所表示的基本的概念意义、理性意义以及逻辑意义。根据《现代汉语大典》解释,“可惜”有两层基本义,第一表示令人惋惜:机会很好,~错过了。第二有怜惜,爱惜之意。例如: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可惜那些钱。――老舍《骆驼祥子》
2.2外在语法形式
2.3“可惜”作形容词谓语
(1)受“真”“太”等一类副词修饰的句子,主语常常是动词结构或小句。表示因未能如愿带来的惋惜之感,其后可带补语,不可带宾语。例如:
①昨天你没去,真可惜。
②这件衣服扔了可惜,留着还能穿。
③你英语口语这么好,却不出国深造,太可惜了。
④可惜得很,刘翔还是没有打破世界纪录。
“可惜”句中的主语是惋惜的对象。以上四句都是指因为某件事而觉得得惋惜,是人的心理活动。如果“可惜”前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觉得/感到/觉着”和它共同作谓语。主体“我”觉得/感到/觉着某件事可惜。
(2)当在“可惜”前加否定副词时,一般用“不”来进行否定。可以说“(一点也)不可惜”,不能说“没可惜”,但同时可以说“没什么可惜的”。
①这条裤子已经过时了,扔掉(一点也)不可惜/没什么可惜的。
②A市物价高工作压力大,去不成(一点也)不可惜/没什么可惜的。
(3)“可惜”作谓语,根据具体的语境、对话和情景可以单独使用。前面也可以加程度副词“真”“太”等。
①(学完《伤仲永》,不禁长叹)可惜!
②甲:“今天鲁能泰山对主场作战,还没有进球”
乙:“真可惜!”
“可惜”还可以重复使用,此时与单独使用时表达的意思一样,只是不再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
③正品清华瓷从宝贝孙子的手中划过,只听见老王头一声大喊“可惜,可惜了。”
(4)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可惜了”位置灵活,可在句前也可在句后,而“可惜的是”只能用在句首使用。
可惜的是今天下雨,大好的演唱会都被这场雨给浇灭了。
2.4“可惜”作形容词定语
“可惜”作形容词定语时,多带“十分/太/非常/很/最/极其/最为/有些/有点”等程度副词。“可惜”和所修饰的名词之间必带“的”。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可惜”所能修饰的名词非常少,通常只能作“事”或“事情”的定语。
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事情。
2.5“可惜”作形容词补语
“可惜”能表示对遭受损害的人或事物表示同情或惋惜。
老兵含着泪说:“他走的早,可惜啊!”
2.6“可惜”作副词状语
“可惜”作副词,只能作状语,但是在句中的位置非常灵活,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可以位移。
①可惜精装本已经卖完了。――精装本可惜已经卖完了。
②他写的诗不少,可惜大部分散失了。――他写的诗不少,大部分可惜散失了。
(2)表达一种讽刺,有转折的意味。
①他以为我死了,可惜我还活着。
②你想让我白白的给你数钱,可惜我就是不上你的当!
3“可惜”的语义指向情况分析
(1)成分指向方向:前指还是后指。即指向它前面的成分,还是指向它后面的成分。
①闺蜜要结婚了,可惜我有事不能参加。
②闺蜜要结婚了,可惜她的新郎再也回不来了。
句①中的“可惜”指的是好朋友不能参加闺蜜婚礼这件事,很明显指的是好朋友即被邀请者。而句②中的“可惜”指的是闺蜜要结婚的对象新郎,指示的是邀请者。句①②中“可惜”都是副词,都作状语,但细看其所指语义方向明显不同。
③可惜我去晚一步,他已经回家了。
④“回想起来她出国已经一年了”,他回过头来无所谓地说“可惜我没跟她一起去”。
句③中的“可惜”在语义指向“我”没有及时找到他,“我”的内心是想找到他的,所以用“可惜”。而句④中“可惜”所指“我”没有跟她一起出国,而我的语气一转,表示含义是还好没有和她一起去,是一种庆幸的心态。
(3)成分句法性质:是指向名词性成分,还是指向谓词性成分,还是指向数量成分?
⑤可惜我只看了一眼。
⑥可惜我没吃什么。
⑦可惜我只带了三副手套。
副词“可惜”在例⑤、⑥、⑦中都是作状语,但语义指向有区别:在第⑤句里指向动词“看一眼”,在第⑥句里指向动词“吃”的宾语,在第⑦句里则指向数量成分“三副”。由此可见,“可惜”的语义指向会受语境的影响而所指不同。
(4)成分语义性质:若指向主要动词的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别的什么?
⑧这个球,可惜踢歪了。
⑨可惜我看烦了。
例⑧、⑨里的补语“歪”“烦”都只能指向它前面的成分,也都只能指向名词性成分“球”“我”,但二者又有区别,“歪”指向“踢”的受事(严格说“球”是“踢歪”的结果),而“烦”则指向“看”的施事。
4结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可惜”是现代汉语里用法十分灵活的一个词。可以单用、重复、组合成固定结构和在句子中位置灵活。语义分析法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运用语义指向的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帮助语言专业的本土学生理解,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外国留学生在生活交际中恰当使用“可惜”一词。与此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研究方法还存在自身“分析主观性较强,相对说服力较弱”的缺点。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扩宽研究角度和研究范围。
[1]税昌锡.汉语语义指向论稿[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3]葛林娇.数量短语作定语语义指向分析[J].安徽文学,2013(3).
[4]郝雪飞.“可惜”的用法[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科学、合理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对经营者和投资者意义重大。从经营者角度出发,能帮助其了解公司现状,明确公司的优势与劣势,为未来的经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能帮助其发现投资机会,降低投资风险。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对国民经济影响深远。如何科学、客观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绩效成为了学术研究领域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19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客观反映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绩效,以期为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样本选择
本文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的2012年年报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在样本选取时参考了以下标准:(1)为了防止极端值对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剔除ST公司;(2)剔除年报披露数据不完全的公司;(3)剔除个别指标值异常的公司。共选取了9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三)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现代财务理论,认为财务状况的优劣体现在4个方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但这4个方面所包含的指标还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基于此,本文新增现金流量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指标,共计19项财务指标来反映公司的绩效。具体财务指标见表1。
三、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一)实证分析过程
(2)计算变量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通过计算变量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得到表2。在表2中,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如果特征值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作为纳入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提取了7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016%,基本上保留了原来数据信息,而因子由19个减少为7个,故提取7个主成分。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3)主成分载荷矩阵。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可得到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为了方便解释因子含义,我们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3。从表3中可以得知每股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和每股营业收入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定义第一主成分为股东获利因子;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二主成分为发展和盈利因子;有形净值债务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三主成分为偿债能力因子;债务保障率和现金流量比率在第四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四主成分为现金流量因子;速动比率、每股现金净流量和流动比率在第五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五主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因子;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第六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六主成分为营运能力因子;应收账款周转率在第七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七主成分为应收账款因子。
(4)计算各主成分的线性组合。具体内容如下: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的主成分总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
依据综合模型,得到各个公司的综合得分和排名,见表4。
(二)实证结果分析
(1)从各因子得分情况来看,股东获利因子得分较高,说明房地产公司的股东获利能力普遍较强;其他因子得分相对偏低,且落差较大。从表4不难发现,运盛实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深振业的偿债能力、招商地产的现金流量能力、华远地产的短期偿债能力、广汇能源的营运能力、华远地产的应收账款能力较强,说明各公司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同行业之间可以相互借鉴。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市2012年97家房地产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主成分分析法是评价财务绩效的合理方法之一,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手段,为改善房地产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降低财务风险提供了客观的依据。然而,本文在变量的选择上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并未选取非财务指标;其次,本文只选取了一年的财务数据,其研究结果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大以及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等特点,影响其财务风险因素有很多,目前主成分分析法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1]张文霖.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J].市场研究,200(12).
[2]周星煜.主成分分析法在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