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疾病的概念是指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死亡的概念是指
A.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
B.脑电波消失
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D.意识永久性消失呈植物人状态
E.有机体解体,所有细胞死亡
3.剧烈呕吐易引起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D.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E.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4.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代谢率降低
B.糖原分解减弱
C.脂肪分解减弱
D.蛋白质代谢平衡
E.维生素消耗增加
5.下列有关发热叙述错误的是
A.由体温调节中枢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
B.凡能刺激机体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的物质都称为发热激活物
C.多数发热性疾病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的
D.发热可分为三个时相: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6.下列关于应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特异性反应
B.环境因素属于应激原
C.神经内分泌反应为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之
D.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
E.急性期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属于应激反应的表现
7.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
A.1.5mmol/L
B.2.5mmol/L
C.3.5mmol/L
D.4.5mmol/L
E.5.5mmol/l
8.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质是
A.球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血红蛋白
D.自蛋白
E.胶原蛋白
9.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
A.呼吸中枢麻痹
B.呼吸肌麻痹
C.气道阻塞
D.肺泡弥散障碍
E.通风不良
10.下列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的是
A.腹泻
B.呕吐
C.腹痛
D.低钾血症
E.风寒感冒
11.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A.细胞外液缓冲
B.呼吸代偿
C.细胞内液缓冲
D.肾脏代偿
E.骨骼代偿
12.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特点是
A.失水多于失钠
B.失钠多于失水
C.血清钠离子浓度高于310mmol/L
D.血浆渗透压高于150mOsm/L
E.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加
13.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描述不包括
A.钠代谢障碍
B.钾代谢障碍
C.镁代谢障碍
D.钙代谢障碍
E.水代谢障碍
14.血清电解质浓度范围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血清钙:2.35~3.75mmol/L
B.正常成人血浆镁:1.1~1.3mmol/L
C.正常婴儿血浆镁:1.3~3.3mmool/L
D.血清钾浓度:0.75~1.25mmol/L
E.血清钠浓度:140~160mmol/L
15.下列对酸碱平衡不起调节作用的是
A.血液
B.心
C.肾
D.肺
E.组织细胞
16.某慢阻肺患者,血pH7.25,PaCO29.33kPa(70mmHg),[HCO3-]34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7.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一肾上腺素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18.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不包括
A.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
B.调节凝血与抗凝功能
C.调节纤溶系统功能
D.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E.调节血管紧张度
19.关于凝血与抗凝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凝血系统主要由凝血因子组成
B.血小板直接参与凝血过程
C.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和体液抗凝系统
D.多数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合成的
E.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关系不大,但二者对启动并维持凝血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20.引起DIC最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疾病
B.恶性肿瘤
C.产科意外
D.大手术
E.创伤
2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
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
B.凝血酶原的激活
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
D.纤溶亢进
E.凝血功能异常
22.下列属于过热的是
A.甲亢
B.月经前期
C.剧烈运动
D.细菌感染
E.输液反应
23.内毒素是
A.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成分是脂多糖
B.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成分是脂多糖
C.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成分是毒性蛋白质
D.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成分是毒性蛋白质
E.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成分是肽聚糖
24.关于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叙述正确的是
A.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快速动员期
B.GAS可分为三个时期
C.GAS体现了应激反应的全身性和特异性
D.在抵抗期中,以交感一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
E.GAS是指警觉期
25.下列有关休克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
灌流障碍,细胞与器官功能代谢障碍
B.是一种危重的局部性的病理过程
C.休克时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
D.休克时最重要的体征是低血压
E.过敏可引起休克
26.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A.凝固性增高
B.凝固性降低
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
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
27.下列不属于按休克病因分类的一项是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28.下列不属于休克二期微循环变化的是
A.血管运动现象消失
B.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
C.真毛细血管网关闭
D.微动脉、后微动脉痉挛减轻
E.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等痉挛减轻
29.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
A.营养不良
B.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
C.输液过多
D.吸氧浓度过高
E.机体免疫力低下
30.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
B.严重创伤和感染
31.发生MODS时哪个器官最先发生变化
A.肺
B.肾
C.心
D.胃肠道
E.肝
32.左心衰引起肺水肿的主要发病因素是
A.肺泡毛细血管内压增高
B.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降低
D.肺淋巴回流障碍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33.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
A.肝
C.肺
D.肾
E.胃肠道
34.急性胰腺炎发生DIC的机制是
A.通过钙与组织因子形成复合物
B.激活凝血酶原,促进凝血酶生成
C.导致血管内皮广泛损伤
D.促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
E.引起激肽释放酶原激活
35.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不包括
A.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B.呼吸系统变化
C.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D.导致肺性脑病
E.支气管炎
36.下列对引起肝脏病变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
A.理化因素
B.生物学因素
C.遗传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种族因素
3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衰的表现的
A.高钾血症
B.低钾血症
C.氮质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E.水中毒
38.下列哪项为尿毒症出现最早的症状
A.脑水肿和脑神经细胞变性
B.消化系统反应
C.尿毒症心包炎
D.尿毒症肺炎、肺水肿
E.皮肤瘙痒、干燥、颜色改变
39.以下疾病不会出现酸中毒的是
A.急性肾衰竭
B.慢性肾衰竭
C.尿毒症
D.呼吸衰竭
E.肝性脑病
40.脑功能不全时主要导致
A.认知和(或)意识障碍
B.心律失常
C.呼吸衰竭
D.肾衰
E.休克
二、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引起DIC
B.激活凝血因子Ⅻ引起DIC
C.ADP大量释放、血小板黏附、聚集引起DIC
D.肝功能障碍引起DIC
E.直接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1.红细胞大量破坏
2.感染性休克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肾孟肾炎
B.创伤
C.尿路结石
D.氨基甙类抗生素
E.蛇毒
3.肾前性ARF是由于
4.肾后性ARF是由于
[5~8题共用备选答案]
A.高渗性脱水
B.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C.3.5~5.5mmol/L
D.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E.0.75~1.25mmol/L
5.血钠升高,血容量无明显变化的是
6.血容量与血钠均增高
7.高热患者易发生
8.血清钾浓度
[9~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休克一期
B.休克三期
C.DIC
D.MODS
9.休克的哪个时期易发生DIC
10.感染性疾病易引起
11.何种症状最易累及肺部
[12~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病理过程
B.病理反应
C.疾病
D.病理状态
E.病理反射
12.休克是一种
13.瘢痕是一种
14.冠心病是一种
[15~17题共用备选答案]
C.厌食
E.呕吐
15.易引起右心肥大和衰竭的是
16.严重腹泻可致
17.慢性应激时,可致
[18~20题共用备选答案]
A.腹泻、呕吐
B.严重贫血、多尿、夜尿等,并伴有部分尿毒症中毒的症状
C.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状
D.意识障碍
E.认知功能的损伤
18.肝功能不全往往出现
19.慢性肾衰竭出现
20.急性脑功能不全常导致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答案:C
解析: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答案:C
解析:根据对死亡的最新认识,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并不意味各器官组织均同时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称脑死亡,为人的实质性死亡。
3.答案:A
解析: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低予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机制有(1)经肾丢失钠水;(2)经肾外丢失钠水:经消化道丢失如呕吐、腹泻等;液体积聚于第三间隙;经皮肤丢失。
4.答案:E
解析:发热时体温升高可引起明显的耗氧增加和糖原、脂肪的分解,分解代谢的旺盛引起组织的明显消耗,肌肉消瘦与负氮平衡;维生素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消耗明显增大。
5.答案:E
解析:凡能刺激机体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的物质都称为发热激活物;发热是由体温调节中枢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可分为三个时相: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多数发热性疾病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的。不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6.答案:A
解析: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7.答案:C
解析:正常人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
8.答案:D
解析: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分子量小,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来自白蛋白。
9.答案:D
解析:呼吸性酸中毒是以原发的PCO2增高及pH值降低为特征的高碳酸血症。常见原因有CO2呼出减少[呼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胸廓异常,广泛性肺疾病(如COPD、严重肺间质纤维化等)、气道阻塞等]、CO2吸入过多(通风不良)。肺泡弥散障碍可引起PO2减低,不会引起PCO2升高。
10.答案:A
解析:代谢性酸中毒包括:腹泻、高钾血症、发热、休克;但不包括呕吐、腹痛、低钾血症、风寒感冒。
11.答案:D
解析:由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呼吸障碍引起,故呼吸代偿难以发挥。肾脏代偿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措施,可发挥产NH3↑、排H+↑和重吸收NaHCO3↑的功能。
12.答案:A
解析: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离子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13.答案:E
解析:电解质代谢紊乱包括:钠、钾、镁、钙、磷的代谢障碍。
14.答案:B
解析:正常成人血清钙:2.25~2.75mmol/L;正常婴儿血浆镁:1.3~2.3mmol/L;血清钾浓度:3.5~5.5mmol/L;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
15.答案:B
解析:对酸碱平衡起调节作用的四个方面为:血液、肺、肾、组织细胞。
16.答案:B
解析:该患者血气变化特点为pH↑、PaCO2↑,[HCO3-]↑。PH小于7.35,提示发生酸中毒。该患者为慢阻肺,存在肺通气不足,CO2潴留,易导致呼吸性酸中毒,表现为PaCO2、[HCO3-]都增高。
17.答案:E
解析: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18.答案:D
解析: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是急性期蛋白的功能。
19.答案:E
解析: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互相密切联系,对启动并维持凝血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20.答案:A
解析:引起DIC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其中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和败血症等。
21.答案:E
解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而引起的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在DIC过程中相继出现大量微血栓、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在临床上患者可出现出血、溶血等表现。
22.答案:A
解析:过热又称非调节性体温升高,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或散热障碍(皮肤鱼鳞病和环境高温所致的中暑等)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此时,调定点未发生改变,是被动性体温升高。
23.答案:A
解析:内毒素是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在菌体破解后才能释放出来的毒性脂多糖。
24.答案:B
解析:GAS可分为三个时期: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抵抗期中,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的反应逐渐消退。GAS体现了应激反应的全身性和非特异性。
25.答案:B
解析:休克是一种危重的全身性的病理过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灌流障碍,细胞与器官功能代谢障碍。
26.答案:C
解析:典型的DIC病程可分为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三个阶段。即早期因凝血过程激活,血液凝固性增强,进一步则因凝血物质大量消耗和继发性纤溶亢进,血液凝固性降低。
27.答案:D
解析: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的。
28.答案:C
解析:真毛细血管网关闭是休克一期微循环的改变。
29.答案:B
30.答案:B
解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在经受严重打击(如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神志功能衰竭的综合征。其病因繁多,其中感染占50%、休克占35%。
31.答案:A
解析:发生MODS时肺最先受累,发病早期24~72小时内即可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32.答案:A
解析:左心衰引起肺水肿的主要机理为左心衰竭时左室、左房压力升高,使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当肺毛细血管压力超过血液胶体渗透压时,血液中水分渗透到肺间质和肺泡从而引起肺水肿。
33.答案:B
解析: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因而使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而心脏最易发生。
34.答案:B
解析:急性胰腺炎时,大量胰蛋白酶入血,可促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直接激活凝血因子Ⅺ,促进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进而激活凝血过程。
35.答案:E
解析:呼吸衰竭时不会发生支气管炎,可引起呼吸抑制。
36.答案:E
解析:引起肝脏病变的因素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营养性因素、免疫因素。
37.答案:B
解析:高钾血症由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导致肾排钾障碍引起,主要见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
38.答案:B
解析:尿毒症时,消化系统症状出现最早,表现为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腹泻。
39.答案:E
解析:肝性脑病表现为氨中毒。
40.答案:A
解析:脑功能不全通常是指脑中枢结构和功能受损,主要导致认知和(或)意识障碍的病理过程。
二、B型题
答案:1.C2.B
解析:各种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的疾病,ADP大量释放,ADP具有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等作用,可促进DIC的发生,1题答案为C;感染性休克时,一方面感染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另一方面休克引起的组织缺血缺氧,也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Ⅻ,导致DIC发生,2题答案为B。
答案:3.B4.C
解析: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根据ARF的病因学,可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大类。肾前性ARF多见于各型休克早期,如失血、脱水、创伤、感染、心衰及错用血管收缩药等,3题答案为B。肾性ARF主要由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脏疾患(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盂肾炎等)、重金属、抗生素(新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磺胺类药物、某些有机化合物(四氯化碳、氯仿、甲苯等)、杀虫剂、蛇毒、造影剂等引起;肾后性ARF常见于双侧尿路结石、盆腔肿瘤、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等引起的尿路梗阻,4题答案为C。
答案:5.B6.D7.A8.C
解析: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特点是血钠升高,血容量无明显变化,所以5题答案为B;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的特点即为血容量与血钠均增高,所以6题答案为D;高热患者经皮肤失水,水分丢失过多,即易引起高渗性脱水,所以7题答案为A;正常人的血清钾浓度是3.5~5.5mmol/L,所以8题答案为C。
答案:9.B10.C11.D
解析:休克三期血液进一步浓缩,血细胞积聚,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发生DIC,所以9题答案为B;引起DIC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所以l0题答案为C;MODS时,肺最先受累,发病早期24~72小时即可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所以11题答案为D。
答案:12.A13.D14.C
解析:病理过程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如休克,所以12题答案为A;瘢痕是指疾病终结后遗留下的一种缓慢性较稳定的结构异常,如烧伤后出现的疤痕,所以13题答案为D;疾病是指病因状态下稳态失衡所致的异常生命活动,如冠心病,所以14题答案为C。
答案:15.D16.A17.C
解析:呼吸衰竭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即肺原性心脏病,所以l5题答案为D;严重腹泻时,HCO3-从肠与。肾直接丢失过多,可致代谢性酸中毒,所以16题答案为A;慢性应激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易于造成胃黏膜缺血、糜烂、溃疡、出血,导致厌食,所以17题答案为C。
答案:18.C19.B20.D
解析:肝功能不全时,机体往往出现、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所以18题答案为C;慢性肾衰竭的肾衰竭期临床表现明显,出现较重氮质血症、酸中毒、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严重贫血、多尿、夜尿等,并伴有部分尿毒症中毒的症状,所以19题答案为B;急性脑功能不全常导致意识障碍,慢性脑功能不全则为认知功能的损伤,所以20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