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知识竞答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二)

1.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C)

A、血小板聚集

B、大血小板增多

C、小红细胞干扰

D、红细胞碎片

E、小血小板增多

解析: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说明引起脱尾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血小板大,但MCV低于正常说明有小红细胞的存在。

2.某患者女性,68岁。冠心病心绞痛史9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6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此时最具特征的实验室改变是(D)

A、血清LDH水平增高

B、血清AST水平增高

C、血清ALT水平增高

D、血清CK-MB水平增高

E、血清Mb增高

3.肝性脑病时血中浓度降低的物质是(E)

A、血氨

B、苯丙氨酸

C、酪氨酸

D、GABA

E、亮氨酸

解析:在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GABA升高。芳香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升高。假性神经递质升高。仅有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浓度降低。

4.下列关于脂蛋白(a)描述错误的是(C)

A、含有一个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高度亲水性的apo(a)蛋白

B、和纤溶酶原有同源性

C、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D、在电泳图谱中,和VLDL相似

E、在超速离心中,在LDL和HDL范围内

解析:Lp(a)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5.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的大量蛋白尿是由于(C)

A、肾小管不能重吸收原尿中的蛋白质

B、机体内蛋白质合成过多

C、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D、机体组织中蛋白质分解过多,需从尿中排泄

E、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多

解析: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的病理因素之一是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6.阻塞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B)

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

B、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

C、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

D、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

E、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阴性

解析:阻塞性黄疸表现为:①血中结合性胆红素含量增高,血清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测定,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②结合胆红素能被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③胆红素不易或不能随胆汁排人肠道,因而肠腔胆素原很少或缺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变少。

7.二期止血缺陷常用的筛检试验是(C)

A、BT、PT、CT

B、BT、血小板计数

C、PT、APTT

D、APTT、血小板计数

E、BT、CT、TT

解析:止血包括一期止血、二期止血、纤维蛋白溶解三个时期。二期止血主要涉及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PT是外源凝随系统最常用的筛检试验,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

8.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增生的细胞是(C)

A、T辅助细胞

B、T抑制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淋巴系祖细胞

解析:CLL大多数为B细胞异常增生(B-CLL),少数为T细胞异常增生。

9.关于铁粒幼细胞型贫血发病机制,错误的是(A)

A、铁摄入过多

B、铁利用不良

C、血红素合成障碍

D、红细胞无效生成

E、卟啉合成缺陷

解析:铁粒幼红细胞型贫血发病机制主要是铁利用不良。本题要点是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SA)的特点。SA是由一组病因不同的铁利用不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和无效造血的一组贫血综合征。特点是高铁血症,骨髓红系增生,细胞内铁、细胞外铁明显增多并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呈低色素性贫血。铁剂治疗无效,病因可分遗传性及后天获得性两大类。铁代谢检查显示血清铁、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增加;血清总铁结合力正常或减低。故E中细胞对铁的摄取减少描述错误。

10.患者,女性,35岁,半个月来感觉疲软乏力,脸色苍白黄染。体检发现有肝脾肿大,血常规显示红细胞明显减少,Hb为30g/L,血小板正常,血清Hp低于参考范围。初步诊断为(C)

A、黄疸性肝炎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脾亢

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象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迅速下降,急性Hb甚至可以降至20g/L,血小板一般正常,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黄疸、肝脾肿大;个别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而伴有出血症状。有的有冷凝集综合征和阵发性寒性血红蛋白尿。受冷部位的手、足,耳、鼻等皮肤苍白、发绀及疼痛,加温后可恢复。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是备选项(B)

A、转铁蛋,α1酸性糖蛋白,甲胎蛋白,结合珠蛋白

B、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

C、甲胎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血红素蛋白

D、铜蓝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血红素蛋白

E、以上都不是

解析: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包括AAT、AAG、Hp、CER、C4、C3、纤维蛋白原、C-反应球蛋白等,不包括AFP和血红素蛋白。

12.下列疾病中,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C)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解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含有丰富的类凝血活酶物质,消耗凝血因子,易引起DIC。

13.血小板第3因子缺乏症,下列哪一项试验是错误的(C)

A、血小板黏附试验正常

B、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

C、血小板第三因子有效性增加

D、血小板释放反应正常

E、血小板数量和体积正常

14.MCV112fl,MCH37pg,MCHC350g/L,其贫血属于(A)

A、大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解析:大细胞性贫血的标准为MCV>100f1,MCH>34pg,MCHC320~360g/L。

15.渗出液中LD与血清LD的比值常大于(E)

A、0.2

B、0.3

C、0.4

D、0.5

E、0.6

解析:渗出液中LD与血清LD的比值常大于0.6。

16.患者男,1个月前感到疲惫、食欲下降,发热、咳嗽、咳痰带血丝,取痰液行抗酸染色,镜下见红色细长弯曲、分枝的杆菌,该细菌可能是(C)

A、肺炎克雷伯菌

B、放线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麻风分枝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解析: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均为抗酸菌,但后者较前者短粗。

17.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可能接触真正的或虚假的生物恐怖标本,因此标本至少在几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处理(B)

A、—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B、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C、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D、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E、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均可

解析: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可能接触真正的或虚假的生物恐怖标本,因此标本至少在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的I、Ⅱ级生物安全柜内处理。

18.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的支原体是(A)

A、解脲脲原体

B、肺炎支原体

C、发酵支原体

D、原体

E、始体

解析: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

19.以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血浆凝固酶等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细菌是(A)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A群链球菌

E、脑膜炎奈瑟菌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致病因子包括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血浆凝固酶、肠毒素等。

20.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相对离心力为(C)

A、200g

B、300g

C、400g

D、500g

E、600g

解析: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取尿10ml,采用水平式离心机,有效离心半径15cm×1500转/min,相对离心力400g,离心5分钟。

21.在一个红细胞内,哪种疟原虫最常见多个环状体(A)

A、人恶性疟原虫

B、间日疟原虫

C、三日疟原虫

D、乱性疟原虫

E、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解析:人恶性疟原虫在一个红细胞内常含有多个环状体,其他疟原虫只是偶尔有2个。

22.由于输血后溶血反应而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中出现的管型是(A)

A、血红蛋白管型

B、脂肪管型

C、红细胞管型

D、蜡样管型

E、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解析:输血后溶血反应,尿中出现的管型是血红蛋白管型。

23.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分选主要是为了(C)

A、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电流分析

B、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分析

C、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培养分析

D、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计数分析

E、对某一特征细胞进行物理分析

解析: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分选主要是对具有某一特征细胞进行培养和研究时进行的。

24.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B)

A、T淋巴细胞缺陷

B、B淋巴细胞缺陷

C、联合免疫缺陷

D、吞噬细胞缺陷

E、补体缺陷

解析: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50%是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所以这一题正确答案是B。

25.女,20岁,反复发热,颧部红斑,血液学检查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狼疮细胞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下列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为(B)

A、抗DNP抗体和ANA

B、抗dsDNA和抗Sm抗体

C、抗dsDNA抗体和ANA

D、抗ssDNA抗体和ANA

E、抗SSA抗体和抗核蛋白抗体

解析: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是SLE的特征性抗体。

26.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C)

A、药物过敏性休克

B、血清过敏性休克

C、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D、过敏性哮喘

E、荨麻疹

解析: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7.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属于哪一种免疫缺陷病(E)

A、原发性B细胞缺陷

B、原发性T细胞缺陷

C、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D、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

E、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

解析: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属于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

28.不属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点的是(D)

A、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

B、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多见于青年男性

E、多继发于淋巴系统恶性病、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药物应用后

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与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同,多见于中年女性。

29.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大诊断价值的AFP值是(E)

A、>20μg/L

B、>100μg/L

C、>200μg/L

D、>300μg/L

E、>400μg/L

解析:一般认为AFP>400μg/L时,可对原发性肝癌确定诊断。

30.以下不属于肝纤维化诊断指标的是(E)

A、透明质酸

B、层黏蛋白

C、Ⅲ型胶原前肽

D、IV型胶原

E、干扰素

解析: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有:Ⅲ型胶原、Ⅳ型肢原、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干扰素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

31.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E)

A、肾小管重吸收不足

B、肝脏合成白蛋白不足

C、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D、蛋白质摄人量减少

E、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

解析: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屏障损伤,血浆中的蛋白质丢失造成低蛋白血症。

32.关于β2-微球蛋白叙述以下错误的是(A)

A、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降低

B、存在于所有有核的细胞表面

C、尿液β2-微球蛋白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

D、肾移植后如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尿液β2-微球蛋白可出现增高

E、急性白血病有神经浸润时,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可增高

解析: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要升高,而不是降低。

33.与急性胰腺炎时代谢变化不符的结果是(D)

A、血清淀粉酶于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

B、血清高铁血红蛋白阳性提示有出血和坏死

C、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48~72小时开始升高

D、血清淀粉酶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比值降低

E、腹水中的淀粉酶水平比血清中为高

解析:健康人肾脏清除淀粉酶的能力约为1~3ml/min。淀粉酶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有一个稳定的比值,可用Cam/Ccr表示。其参考值在2%~5%。在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肾清除淀粉酶的能力加强,其比值增大。

34.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下列哪一种血清酶活性增高最明显(A)

A、碱性磷酸酶

B、肌酸激酶

C、淀粉酶

D、γ-谷氨酰基转氨酶

E、脂肪酶

解析:碱性磷酸酶(ALP)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活性可明显增高,妊娠3个月时胎盘即可产生ALP,9个月达高峰,可为同龄妇女的3~4倍,分娩后1个月左右即恢复正常。

35.下列关于钠尿肽(BNP)的说法哪项不正确(B)

A、BNP是由心、脑分泌的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

B、BNP有利于实验室测定

C、BNP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BNP正常可排除心衰的存在

D、在呼吸困难病人,BNP是一个将来发生CHF的较强的预示因子

E、BNP在机体中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的生理作用

解析:人体内BNP的半衰期为22min,它在提示机体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反映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其稳定性差,不利于实验室测定。

36.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下列血中哪项指标最早出现异常(B)

A、CK

B、CK-MB2/CK-MB1

C、LD1/LD2

D、CTn

E、AST

解析:CK-MB2/CK-MB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4h升高。

A、口服华法林

B、血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

C、血友病甲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解析:口服华法林会使PT延长,血友病甲Ⅷ因子活性减低,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TT无明显异常改变,只有选项B可使TT延长。

38.某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分类:原始单核细胞86%,有核红细胞10%,其他细胞4%,应该诊断为(B)

A、AML-M2

B、AML-M5a

C、AML-M4a

D、AML-M4b

E、AML-M5b

解析:根据FAB标准,原始单核细胞>80%,可诊断为AML-M5a。

39.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是(A)

A、仅有贮存铁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血清铁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解析:缺铁性贫血的分期临床缺铁分为三个阶段。①缺铁期: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③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40.血红蛋白减少大于红细胞减少见于(A)

A、缺铁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恶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解析:发生缺铁性贫血时的血象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41.患者,女性,35岁,半个月来感觉疲软乏力,脸色苍白黄染。体检发现有肝脾肿大,血常规显示红细胞明显减少,Hb为30g/L,血小板正常,血清Hp低于参考范围。初步诊断为(C)

42.贫血伴轻度黄疸,网织红细胞5%以上,最可能的诊断是(E)

A、脾功能亢进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解析: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由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因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刺激造血系统,导致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网织红细胞一般可达5%~20%。

43.引起血糖减低而尿酮体阳性的原因包括(A)

A、服用苯乙双胍

B、败血症

C、饥饿

D、肺炎

E、伤寒

解析:服用苯乙双胍等,由于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可出现血糖减低而尿酮体阳性的现象。

44.与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有关的因素是(C)

A、纤维蛋白原降低

B、球蛋白降低

C、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

D、血浆量太少

E、红细胞数量太多

解析:缗钱状红细胞,红细胞相互连接如缗钱状,是因为血浆中某些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高,使红细胞正负电荷发生改变所致。

45.关于脑脊液标本采集,错误的是(D)

A、以腰穿最为常用

B、颅压增高时忌行穿刺

C、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应立即送检

D、标本抽取后分三管装,第一管做生化检査,第二管做细菌培养,第三管做显微镜检査

E、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不采集

解析:脑脊液标本通常通过腰椎采集,特殊情况下可由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标本采集后应该立即送检;标本抽取后分三管装,第一管做细菌培养,第二管做生化检査,第三管做显微镜检查。采集适应证有:有脑膜刺激征者,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或肿瘤颅内转移者,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偏瘫患者,脱髓鞘疾病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椎管内给药治疗、麻醉和椎管造影者;禁忌证有颅内高压者,颅后窝占位者,处于休克、全身衰竭状态者,穿刺局部有化脓性感染者。

46.在红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最早不再具有分裂能力的是(D)

A、原始红细胞

B、早幼红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解析:红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下,经红系祖细胞阶段,分化为原红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是最早不再具有分裂能力的红细胞。

47.以选择性蛋白尿为主的疾病是(E)

A、糖尿病性肾炎

B、膜增生性肾炎

C、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D、红斑狼疮性肾炎

E、早期肾小球肾炎

解析:非选择性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

48.不属于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是(D)

A、血清病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慢性免疫复合物病

D、血清过敏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解析:血清过敏性休克属于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49.血小板MPV减少见于下列哪种疾病(B)

A、May-Hegglin异常,Alpport综合征

B、Wishtt-Aldrich综合征

C、蒙特利尔血小板综合征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和Swiss-cheese血小板综合征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解析: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以儿童为多见,重者多死于儿童期,呈X-连锁隐性遗传。临床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免疫缺陷三联征。

50.某患者女性,68岁。冠心病心绞痛史9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6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此时最具特征的实验室改变是(D)

51.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控制的是(B)

A、准确度

B、精密度

C、特异性

D、灵敏度

E、系统误差

解析:室内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控制的是精密度。

52.在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某次活动中,钠5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其得分为(C)

A、80%

B、40%

C、100%

D、60%

E、0

解析:在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某次活动中,钠5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其得分为100%。

53.哪一种情况下可发生血钾浓度降低(E)

A、高热

B、创伤

C、酸中毒

D、急性肾衰竭

E、严重呕吐、腹泻

解析:由于钾丢失或排出增多而引起的低钾症,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胃肠减压和肠瘘者,因为消化液丢失,消化液本身含有一定量钾,外加消化功能障碍,吸收减少,从而导致缺钾。

54.ALT与AST比值最常用于鉴别(A)

A、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

B、肝硬化与脂肪肝

C、病毒性肝炎与中毒性肝炎急性

D、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慢性持续性肝炎

E、梗阻性黄疸与溶血性黄疸

解析:AST/ALT比值对判断肝炎的转归特别有价值,常用于鉴别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

55.临床用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来衡量(A)

A、肝脏疾病的严重性

B、肺脏疾病的严重性

C、肾脏疾病的严重性

D、心脏疾病的严重性

E、脾脏疾病的严重性

解析:白蛋白是在肝脏中合成的,肝脏疾病时白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A/G比值降低或倒置,可用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性。

56.空腹时血液中携带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蛋白是(C)

A、CM

B、LDL

C、VLDL

D、HDL

E、Lp(a)

解析:由肝合成的VLDL是在空腹时血液中携带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蛋白。

57.新生儿甲减筛査一般两项一起检査的是(C)

A、T3+T4

B、T3+TSH

C、T4+TSH

D、FT3+TSH

E、FT4+TSH

解析:因为TSH是反映垂体-甲状腺轴最敏感指标,因此首先应测定TSH。此外,根据甲减的程度,几可以降低或正常。考虑以上两点,应选择C。

58.HIV造成免疫系统的多种功能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是HIV破坏(A)

A、CD4+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CD8+T淋巴细胞

D、CD3+T淋巴细胞

E、CD2+T淋巴细胞

解析: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

59.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B)

A、猫

B、人

C、鼠

D、蚤

E、蚊

解析:自然情况下,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60.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局部感染常见于(B)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或创伤后

C、尿路感染

D、肠道感染

E、介人性治疗后

解析: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局部感染常见于烧伤或创伤后,亦可引起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和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心内膜炎、肺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死亡率甚高。

“肿瘤标志物与肿瘤早期诊断”专题组稿通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代谢疾病”专题组稿通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肾损伤”专题组稿通知

《检验医学那些事儿》长期征文中,最高支付稿费1000元!(点击查看)

THE END
1.2023年台州仙居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招聘笔试真题.docx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Ca2+进入突触前膜内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C.突触后膜对Na+、K+,特别是对Na+的通透性增高D.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以102个分子为单位【答案】:D5.患者诉左侧面部感觉麻痹,刺激左眼角膜的左眼眨眼反射消失,但刺激右眼角膜,左眼眨眼反射正常,此外,病人下颌前突时偏向左侧,...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551833.html
2.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化学考试题(每日一练)考试题库261、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RNA引物较小 B.冈崎片段较短 C.片段连接时由ATP供给能量 D.在复制单位中,DNA链的延长速度较慢 E.仅有一个复制起点 点击查看答案 262、单项选择题 生物反应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吸热和散热。热生物传感器就是利用了生物反应这一特性发展而来的。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4/4524721.html
3.2024年医院三基考试《医技》每日一练试题11月21日答案:C 多选题 1、低盐或无盐膳食适用的病人包括()。 A: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 B:高血压的病人 C:肝硬化腹水的病人 D:肾脏疾病的病人 E:浮肿的病人 答案:ABCDE 2、脂肪酸分类包括()。 A:饱和脂枋酸 B:单不炮和脂肪酸 C:多不饱和脂肪酸 D:亚麻油酸 E:花生四烯酸 答案:ABC 主观题 1、何谓合理膳食?https://www.jutiku.cn/articles/236276_913.html
4.国家开放大学23春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作业百分答案15.关于碱基配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嘌呤与嘧啶相配对,比值相等 B.A与T(U)、G与C相配对 C.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 D.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 E.A-G,C-T相配对 16.逆转录时碱基的配对原则是( ? ) A.A-C B.U-A C.C-U D.G-A ...http://www.aopen255.com/show/55323.html
5.生物化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B、体内酮体含量增高 C、体内DNA分解增加 D、体内糖酵解增强 E、体内氨基酸合成增加11.4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1、【单选题】对胆汁酸“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 A、结合型胆汁酸在肠菌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胆汁酸 B、结合型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在回肠部 C、重吸收的胆汁酸被肝细胞摄取并可转化成为结合型胆汁酸 D、人...http://zunyi.ehqc.cn/ask/6_65.html
1.备考20241.关于尿液气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的新鲜尿液有氨臭味 B.久置的尿液有氨臭味 C.糖尿病酸中毒患者尿液有烂苹果味 D.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挥发性酸 2.下列有关于胸外心脏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卧,背部垫硬板 B.按压点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下段 ...https://www.xyl2002.com/dtxq/29530.html
2.[单选题]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项内容不包括()答案二蛋题库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外用药和剧毒药不描述 A 颜色。 B 形态。 C 形状。 D 气。 E 味。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 A 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B 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 C 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D 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 E...https://www.2dan.com.cn/view/152076
3.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临床执业医师(单选题)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B. 合成原料是丙酮酸氧化生成的乙酰CoA C. 只能在肝的线粒体内生成 D. 酮体只能在肝外组织氧化 E. 酮体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A对),合成原料是脂肪酸氧化生成的乙...https://www.360kao.com/shiti/5660.html
4.临床助理医师精选突破试题59.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B.合成原料是丙酮酸氧化生成的乙酰CoA C.只能在肝的线粒体内生成 D.酮体只能在肝外组织氧化 E.酮体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本题正确答案:B 60.tRNA分子上3—端序列的功能是 A.辨认mRNA上的密码子 ...https://www.oh100.com/kaoshi/yishi/tiku/286818.html
5.2017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预测试题(附答案)21. 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酮体是肝细胞氧化分解脂肪酸的正常中间产物 B.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C. 正常情况下酮体中丙酮含量很低 D. 饥饿时酮体生成下降 E. 酮体可从尿中排出 22. 严重饥饿时大脑组织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糖的有氧氧化 B. 脂肪酸氧化 C. 氨基酸氧化 ...https://www.yjbys.com/edu/gongweizhiyezhuliyishi/261739.html
6.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试试卷1、下列关于淀粉样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可见于结核病 B、可见于骨髓瘤 C、可以是全身性疾病 D、可以是局灶性病变 E、由免疫球蛋白沉积而成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体液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D、血浆 3、关于血吸虫病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19000008_1398383.html
7.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综合资讯2、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 D、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 E、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 ...https://m.koolearn.com/kaoyan/367592.html
8.2021口腔助理医师生物化学易错题整理(二)6.酮体不能在肝中氧化是因为肝中缺乏下列哪种酶 A.HMGCoA合成酶 B.HMGCoA还原酶 C.HMGCoA裂解酶 D.琥珀酰CoA转硫酶 E.琥珀酸脱氢酶 7.关于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B.合成原料是丙酮酸氧化生成的乙酰CoA C.只能在肝的线粒体内生成 ...https://www.examw.com/yishi/oad/moniti/489175/
9.(高考生物)生物化学习题库61、关于磷酸果糖激酶,下列哪一个描述是错误的 A.是糖有氧化过程中最主要的限速酶 B.是变构酶,位于胞浆 C.柠檬酸是变构激活剂,ATP为变构抑制剂 D.胰岛素能诱导其生成 E.催化反应时消耗ATP 62、有关葡萄糖酵解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1克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克分子ATP ...https://m.360docs.net/doc/322347350.html
10.2013年4月自考生物化学(三)试题38.下列关于体内酸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碳酸是主要挥发性酸 B.挥发性酸主要通过肺代谢 C.非挥发性酸主要通过皮肤汗腺排泄 D.酸性物质的体外来源包括柠檬酸、乳酸、醋酸等 E.体内非挥发性酸来源多样,包括多种有机酸及无机酸 39.血浆中缓冲容量最大的缓冲对是 ...https://www.hbzkw.com/exam/20130529141417.html
11.甘肃专升本医学检验专业课《生物化学》模拟试题,甘肃专升本网...28.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包含辅酶 C.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D.每个酶分子都只有一个活性中心 E.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活性中心 29. 关于乙酰CoA去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入TAC B.异生为糖 C.合成胆固醇 D.合成酮体 E.合成脂肪...https://www.515148.com/monishiti/zhuanyeke/209.html
12.下列有关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题】下面选项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描述错误的是() A.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以下关于ZIPPO这个著名的打火机品牌描述错误的是()。 A. ZIPPO是英国的著名品牌 B. ZIPPO这个单词...https://www.shuashuati.com/ti/7931dadf49e9455eb51ce1b1dd7d8c61.html?fm=bd4098c158e9fe32c221d88311ced4b076
13.每日一练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测试习题(七)31、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HBsAb是HBsAg的对应抗体,但非中和抗体 B、HBsA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C、大多数HBsAg的消失和HBsAb的出现,意味着HBV感染的恢复期和人体产生了免疫力 D、乙型肝炎恢复期可出现HBsAb阳性 E、接种乙肝疫苗可出现HBsAb阳性 ...https://www.laixue.com/article/724536
14.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良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良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医院药学(副高)副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良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http://m.51kaos.com/show/k4lo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