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8.02江西
五代十国,他完整经历;
四朝十帝,他曾经侍奉;
千年以绛,他毁誉参半;
他就是乱世的不倒翁宰相冯道。
冯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公元882年,冯道出生,这一年,离唐朝灭亡,还有25年。
此时的长安,已被黄巢占领,唐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中。
所幸冯道出生在瀛洲,离现在的北京很近,远离战乱的中原,家中还算殷实,让他得以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
等到他二十六岁的时候,朱温以梁篡唐,天下大乱。
卢龙节度使刘守光自立为燕帝,冯道第一次出仕,却因直言进谏,被投入监狱。
这个桀燕小政权很快被干掉,冯道于是投靠晋王李存勖。
在灭了后梁之后,李存勖建立后唐,是为后唐庄宗。
李存勖当上皇帝以后经常游猎,荒废政事
冯道历任省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到后唐明宗时,拜宰相。
有人送他美女,他表面接受,私下里寻找其家人,将美女送回。
后来父亲去世,冯道守孝期间碰上灾年,还把俸禄分给乡民救荒,自己只住在茅草屋里。
鼙鼓几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
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
在契丹人的帮助下,石敬瑭灭亡了后唐,在太原建立后晋,冯道依旧拜宰相。
但石敬瑭这个“后晋高祖”,是拿幽云十六州,外加认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才换来的,即所谓“儿皇帝”。
后人画作《石敬瑭认父》
时人皆认为契丹是蛮夷,大臣都不愿出使,唯有冯道不避艰险,出使契丹。
辽太宗耶律德光很是欣赏,想留他在北方。
冯道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两朝为臣,岂有分别哉!”,意思是他在哪做官都一样,言下之意想回中原。
但同时他又买了很多取暖用的炭,好像准备长住,表现出恭顺,直到两年后才被允许南归。
契丹武士
等到后晋出帝石重贵,不想当“孙皇帝”,侍奉契丹不再恭顺,但又打不过,后晋灭,大辽立。
当时冯道受排挤,被外放南阳,反倒躲过了兵祸。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辽太宗耶律德光
后晋被灭,冯道前往汴梁,朝见耶律德光,发生了一段著名对话:
耶律德光很是满意,带冯道一起北返。一路上,遇上被掳掠的汉人,冯道都出钱买下,放还回家。
不料耶律德光在半途病逝,契丹内部开始争夺皇位,无暇南顾。
刘知远在中原乘机建立后汉,冯道自镇州归,被授予太师。
三年后,后汉就被后周代替,郭威拜冯道为太师、中书令。
后周广顺三年,从后唐就开始的儒家《九经》的刻板印刷,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官刻,历经四朝二十二年得以完成,全赖冯道一人之力。
公元954年,冯道去世,这一年,离北宋建立,还有6年。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唐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冯道死了,但还远没有盖棺论定。
在他身后,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五代时人赞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宋初名臣范质评价“厚德稽古,宏才伟量”,思想家石介称赞“五代大坏,瀛王救之”(注),甚至有人将他看做当世孔子(都是73岁去世)。
变化从《旧五代史》开始“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
欧阳修《醉翁亭记》
到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已经是毫不留情的批评“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范仲淹、司马光、苏辙等文豪也是谤多过誉。
和他们不对付的王安石,却充分肯定冯道“能屈身以安人,如诸菩萨佛行”。
元人胡三省认为“位极人臣,国亡不能死,视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
明末思想家李贽难得持肯定态度“虽历经四姓,事一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
清人王夫之拿冯道比大恶“恶浮于商纣王,祸烈于盗跖矣”,王鸣盛说冯道“令人呕秽”。
到近代,南怀瑾、黄仁宇、葛剑雄等学者认为冯道处于五代乱世,所作所为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承平时代的道德标准去批评冯道,是有失公允的。
注:冯道死后被追封瀛王。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赞誉冯道的人,多是经历过战乱,生活于王朝更迭的年代,体会过兵荒马乱的苦痛;
而对冯道进行猛烈批判的人,多是生活在社会稳定的时代,衣食无忧的士大夫对道德有着更高的标准。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不同时代的人们,以自己的视角,来解读冯道,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
唯独奇怪的是胡三省,作为宋朝遗民中的士大夫,按照他对冯道的道德要求,早应该死了,不知为何还在元朝活到七十几岁,只是因为他没有位极人臣吗?
五代十国是中国漫长历史中,仅次于五胡乱华的大混乱时期,短短五十年就有五次朝代更迭,城头变幻大王旗,各地军阀林立,杀伐不止。
冯道如同任凭风吹雨打的浮萍,乱世中的生存之道,正在他的诗中。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在我看来,在后唐出任宰相的冯道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官僚,虽然他还保有儒家士大夫的基本道德,但他已经看透了变幻无常的世道。
在这之前,很可能是那次入狱,让冯道体会到乱世为人,如临深渊,踏错一步就可能万劫不复。
在阴冷的牢房中,他心中的热血逐渐冷却,曾经的冯道死去了,重生的冯道变得圆滑、世故,但终究在心中有着一份坚守,洁身自好,造福百姓。
碰到英明豁达的皇帝如李存勖、郭威,他能直言进谏,提拔贤才;
碰到强敌环伺的君主如石敬唐,他能出使契丹,为国分;
碰到蛮不讲理的胡人如耶律德光,他也能奉承拍马,奴颜婢膝。
冯道一生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合计四朝十帝(注),可以说是妥妥的“四姓家奴”。
那会的出仕绝不是双向选择,跳槽的风险极高,被炒掉的结果,就是被埋在土里。
即明哲保身又兼济天下,真正实践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冯道位列宰相二十余年,正是因为他始终在做宰相应该做的事,问心无愧。
正如冯道在《长乐老自叙》所说“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
是时候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冯道不是一个忠臣,但是一个好官。
注:虽然冯道也向辽太宗称臣,但没做过辽朝的官,故不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