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不改变思路,买一款可以畅玩游戏同时兼顾办公需要的鼠标呢?
在将默认脚垫替换为包装内赠送的PTFE脚垫后,这种轻快的感觉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轻巧的操控感加上顺滑的地面阻尼,每一次因为紧张而出现的手抖都能精准而快速地反馈到游戏里;赠送的3M防滑贴纸贴上之后虽然比较沾指纹和汗渍,但确实可以进一步提供握持手感——这对轻量化鼠标而言还挺重要的。
虽然GPW2用的依然是个人比较讨厌的microUSB接口进行充电,但它的USB无线信号接收器也可以通过包装内置的扩展接收器直接接在microUSB接口上。一方面不用再拿着USB无线信号接收器满机箱找接口,可以直接将接收器摆在桌面上,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把无线信号接收器连同扩展接收器一并拿掉,然后给鼠标充电或有线使用,甚是方便。
最后,罗技GPW2并没有提升我的Apex游戏水平。
谁能想到口罩要带这么久呢?2022年已经过半,原以为「戴几天口罩就能摘了」的我们,已经把口罩当成了和衣服一样的日常用品,随时随地都离不开。正因如此,很多人都会大批量采购口罩,图个便宜省事。
批发来的袋装口罩有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那就是塑料包装比较简陋,抽取口罩有点麻烦;有时候抽出一个口罩来还会带出另一个,再放回去又会产生二次污染。市面上也有盒装口罩,但价格相对袋装更贵,而且都是纸盒,容易扯破。
于是,我就想到买一个专用的盒子来装口罩,一搜还真有,价格也不贵。
这款产品本身其实没啥好讲的,就是一个塑料盒,可以把口罩放在其中;有专门抽拉口罩的开口,外层还有盖子保护,防止落灰。收到盒子之后,可以先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酒精完整擦拭一遍内部,消毒之后再用。毕竟口罩也属于医疗用品,防止外部病毒入侵之前,先得确保收纳环节本身相对无菌才行。
我强烈建议家里大批买口罩的朋友们都搞一个收纳盒,不仅能让口罩抽取起来更方便,还能解决口罩的收纳问题,免得一包口罩天天放在家门口,碍事又难看。
在家办公半个月,家里书房的桌子实在太低,低到了我把人体工学椅降到底都无法配合演出的程度。每天几个小时的久坐,加上桌椅高度不匹配导致的不良坐姿,这一切让本来享受的码字过程变成了一种折磨——但家里的家具动不得,我只能另想办法拯救一下自己日渐酸痛的颈部,直到这时我才想起有一种东西叫做「笔电支架」。
目前主流电商平台上在售的、比较靠谱的笔电支架通常处于一二百元的价位区间,其实此类产品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铰链强度可靠、重心平稳即可。「异能者」是联想投资的外设品牌,产品也在联想旗下销售,两家之间有点像是紫米和小米的关系,联想自家有为拯救者系列游戏本推出配套的散热支架,而异能者的升降支架则更像是为小新和Yoga之类的联想办公本设计的。我选择它的原因也很简单:便宜大牌,售后方便。
这款升降支架采用的是Z形四铰链结构,全铝合金制造,底板算是比较厚实的类型。所谓的「无极升降」倒是感知不强,充其量也就是铰链咬合力度大到离谱,我在初次使用的时候甚至怀疑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徒手打开。使用体验上,这款升降支架的表现四平八稳,平整的金属底板也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桌面空间的利用率,只是我的MacBookPro没法做到与顶部的防滑垫完美贴合,毕竟它也没打着「DesignforApple」的标签,这倒是可以理解。
总的来说,升降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调整坐姿的作用,也的确缓解了我颈部疼痛的状况。99元的价格不亏,由于笔电支架本身的尺寸,就算以后换用电动升降桌,它也可以兼作iPad的桌面支架,实用性还是不错的。
在体会了Alice人体工学配列的好之后,我一直试图尝试一些更独特的方案,看它们能不能帮我的手腕再轻松一点。这次尝试从一把闲鱼淘来的Corne为起始。
Corne是一个开源项目,理应是自己下图纸买原件打板子的,买现成转手的套件算是图方便,上家还送了我一套轴。严格分类的话,这是一把直配列、分体式的40%键盘,每一列按键根据手指长度的差异做了参差。更重要的是,因为支持开源固件,哪怕我用了很久也没有顺手,还是可以改改键值把它当宏键盘什么的来用。
和常见的人体工学配列相比,Corne这种分体键盘的优点在于它给了肩膀足够的舒缓空间,两块电路板通过音频线连接,线有多长它们就能拉多远,手不用像其他键盘一样凑在一起,也可以根据双手的生理角度调整摆放,自由度大大提升。屏幕也很好玩,可以自己编写要显示什么,现在我用的就是默认的显示键盘名字、所在层级和击键情况。
在若饭的代餐产品线中,固体版是形态最不稳定的产品,从药丸、饼干(牛奶味)一路做到蛋白棒(甜味),然后又做回饼干(海苔味)。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固体版是相对最不好做的产品线,很难找到能兼顾营养和口味的形态载体,只能边试边改。
前两个月,若饭又改了一次,发布了固体版1.13LTS,摇身一变做起了威化饼干。所谓LTS,是挪用了软件开发中「长期支持」的概念,号称三年内不会再做形态变化,只会持续优化。
之所以这么安排,除了成本上的考虑,若饭的固体版确实也没那么合我口味。如他们团队自己承认,之前的几次尝试不是太干太硬就是太甜太腻。即使在我这种对于食物持高度功利主义态度的人看来,都在黑暗料理的路上走得有点远了。
这个问题在新一代产品上有所改观。威化饼干可以说是若饭历代产品里最大众和「正常」的形态,咸蛋黄也是一种普通人都能理解的口味。实际吃起来也确实就是相当正常的威化口感,没有发生前代产品第一次入口时被噎到的「惊喜」。即使按照一种普通零食的标准看,若饭威化的口感也算是过关的。
最后说说成本。这一代固体版的正价是3盒139元(合3.9元一根),10盒417元(合3.5元一根)。按照一顿要吃4—5根的官方说法计算,即使买10盒量贩装,一顿的成本也要14—17.5元。但考虑到几乎肯定要搭配饮品来「服用」(官方也建议搭配牛奶),实际的成本还会更高一些,接近于液体版若饭的价格(按箱购买的正价合20元一瓶,热量350卡),更远高于粉末版的价格(按桶购买的正价合13.5元每份,一份按80克、350卡计)。
因此,对于我这样固定吃一定比例代餐的人群,接着把粉末版当作主力还是最经济的(上半年推出的调味粉末也一定程度改善了口味问题)。如果你之前没有尝试过若饭,这个「史上最不黑暗」的版本倒是可以作为一个不容易踩雷的起点。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108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