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百令胶囊等16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15年第258号)。公告显示,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规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论证和审定,百令胶囊等16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国药准字H代表化学药品,国药准字Z代表中成药,区分是根据药品品种的首字第一个拼音字母,具体划分类型介绍:
一、H代表化学药品,包括以下类型: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二、Z代表中成药,包括以下类型:
1、两个或两个以上功效相似的中成药同用,以增强药效的用药方法。
2、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够提高主要功效。
3、其中一种药物能够明显抑制或消除另一种中成药的偏性或副作用。
4、也有些中成药的配伍是因为部分疾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三、字母包括H、Z、S、B、T、F、J,分别代表药品不同类别:
1、H代表化学药品,
2、Z代表中成药,
3、S代表生物制品,
4、B代表保健药品,
5、T代表体外化学诊断试剂,
6、F代表药用辅料,
7、J代表进口分包装药品。
扩展资料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三十一条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的,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但是,生产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外。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
第三十二条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中药饮片依照本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检验机构负责标定国家药品标准品、对照品。
-中成药(中草药制品)
-化学药品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非处方药(OTC),是指患者自己根据药品说明书,自选、自购、自用的药物。这类药毒副作用较少、较轻,而且也容易察觉,不会引起耐药性、成瘾性,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也小,在临床上使用多年,疗效肯定。
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病情较轻、稳定、诊断明确的疾病。一句话,非处方药属于可以在药店随意购买的药品。但非处方药是随着社会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而诞生,所以要遵循见病吃药、对症吃药、明白吃药、依法(用法、用量)吃药。
扩展资料:
药物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特殊物品,在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相应法规的严格控制,参与这些环节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都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相应的权限。
对药品的使用者,也就是药品消费者来说,获得和使用某些药品也不是任意的。根据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目前国际均将将药品分成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迄今为止,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
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于1999年6月1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议通过,并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6月18日公布。该管理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英语称PrescriptionDrug,EthicalDrug,非处方药英语称NonprescriptionDrug,在国外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TheCounter),简称OTC,此已成为全球通用的俗称。
-OTC
-rx
如果按照是否需要处方来分,分为处方药、非处方药,处方药分为单轨、双轨,另外还有特殊管理类药品(精麻毒放),这个在药店比较少见;按照药品使用分,分为内服、外用;还有按照药品作用类别分:如胃肠道用药、缓解感冒症状的药品等等;还有:中药材、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