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手机号码找回密码、验证身份。
企业请输入与营业执照完全一致的、准确的单位名称,我们将自动为您查询贵司是否已认证
化学加_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买产品
克难题
找技术
求职招聘
发定制
项目整合
园区推荐
行业资讯
化学加智库
商家
50强中有29个公司销售额取得了增长(含6个新进公司应该有增长才进入榜单),增幅最大的是辉瑞,因其新冠特效药Paxlovid畅销而增长了192.6亿美元;21个公司的销售额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是美国再生元,销售额降低了52.23亿美元,该公司营收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其新冠药物Ronapreve(REGEN-COV)2021年度卖出58.28亿美元,但2022年度没有销售额,是由于对奥密克戎毒株缺乏有效性,美国FDA2022年1月在全美限制了对其新冠抗体药物的使用,故再生元在2022年度没有新冠抗体药物的销量记录。50强中有27个公司的研发投入有增长,15个公司研发投入有降低,2个未有研发投入数据,6个新进入公司未有可比数据。从每个公司的前三畅销药可以推算出有些公司还是比较专注在某个治疗领域,如葛兰素史克和吉利德聚焦在病毒感染,诺和诺德专注在糖尿病,百健重点聚焦在多发性硬化症,澳大利亚CSL重点在人血蛋白,福泰制药专注在囊性纤维化,较多企业如百健、福泰制药和HorizonTherapeutics等在罕见病领域有特长。
大型药企们也在通过研发融资和联合研发的方式扩展自己的产品线。大部分的这类融资协议都采取了back-load的支付方式,即先期仅提供少量的研发费用,如果后期能取得预定的里程碑成果,那么就会给到金额大很多的投资。这类融资方案不仅有助于生物技术公司获得经费,也将帮助大型药企获得更多的技术能力或候选药物,甚至最后实现完整的收购。赛诺菲与ScribeTherapeutics公司达成细胞治疗研发协议,与IGMBiosciences公司和Adagene公司在免疫治疗领域达成两项协议,与Seagen公司进一步达成抗体药物偶联协议,还与InsilicoMedicine实现了人工智能靶标发现的研发合作。默克也签署了多项此类协议,包括与Orion和Kelun公司在癌症治疗、Orna公司在RNA以及Curve公司在“不可药性”靶标方面的研发合作。辉瑞也继续在联合研发方面大举支出,其中包括与VitaDAO在老年病方面的合作。
在仿制药方面,Viatris(晖致)在2023年的榜单中保持了第19位,其销售额下降了8.6%,保住了全球仿制药领头羊的地位。梯瓦2023年销售额反而上升了15.3%,排名上升一位至第21位,两者的销售额差距在拉近。仿制药业务为主的企业爱尔兰的百利高、印度的太阳制药和美国雅培分列在第32位、第33位和第36位,这些企业研发投入率都在6%以下。
2023年,50强门槛有较大幅度下降,第50位的美国Novavax销售额只有15.55亿美元,相比2022年的50强日本协和麒麟销售额的29.59亿美元,下降了14.04亿美元,这个是难以想象的,第49位美国Incyte的销售额还有27.45亿美元,差一名不会下降这么多,估计编辑有意为之将Novavax加入或者2022年后面几名的数据没有公开申报,2022年50强最后几名的印度阿拉宾度、德国Stada(史达德)、爱尔兰EndoInternational(远藤国际制药)和日本协和麒麟2022年销售额都在29亿美元以上,2023年这几家企业的销售也不会下降很多,但此次没有纳入。所以50强门槛的真实数据应该还是在29亿美元以上。
本次排名基于各大药厂2022年度的销售数据,《制药经理人》每年的榜单数据来自全球医药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Pharm,这个榜单专注全球制药企业的处方药销售,销售数据反映的是人用药品制剂和疫苗的全球销售,没有把兽药和消费者保健产品的收入计算在内,OTC药品的销售收入也尽可能地被剔除在外,另外技术转让收入和技术性收入也排除在外。所以一直被企业年度总结及医疗机构所重视。几乎全部的美国和欧洲公司的年报数据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而多数日本公司的财政年度是截止至2023年3月31日。同时各公司本国货币单位以年度平均汇率换算成美元销售额。由于上述原因,报告中的数据在统计口径和结果上,与这50家企业的报告会有些差异。很多企业由于业务难于分清的情况下,会有只进“一年榜单”的经历,如2021年的中国云南白药、2020年的日本明治、2016年的韩国CJ和瑞士雀巢等。
除以上变化外,2023年的排名还有以下的特点:
一、世界制药企业的格局没有改变,但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已连续入围:
50强企业的国家分布是美国17家,日本6家,德国5家,中国4家,法国3家,爱尔兰3家,瑞士2家,英国2家,印度1家,丹麦1家,以色列1家,澳大利亚1家,加拿大1家,比利时1家,意大利1家和西班牙1家。
今年的变化是美国增加1家,日本减少1家,爱尔兰增加1家,印度减少1家。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的企业已连续多年入围。就国内药企入围情况而言,今年较2022年并无变化,仍是江苏恒瑞、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集团、石药集团四家国内药企入围,不过今年排名情况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中国生物制药排名微升一未至第39名,一跃成为中国区第一,江苏恒瑞从2022年的第32名下滑至第43名,上海医药集团则与去年排名持平,仍排在第41名。石药则下滑了5名至第48名。印度太阳制药与去年排名持平,仍排在第33位,去年第46名的印度阿拉宾度则未进今年的榜单。
二、药企新药研发投入总体仍维持高水平:
提高创新能力仍是制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大多数企业维持了相应的研发投入。2022年度,美国FDA批准了36个原创新药(22个新分子实体和14个新生物制品,未包含疫苗),市场还是普遍看好生物制药行业的增长潜力。2023年,全球药企50强在新药研发上共投入1773.1亿美元,与2022年1610.7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相比增加了162.4亿美元。2023年50强企业的研发投入率(其中2家未列出研发费用)平均为19.9%,比2022年(其中4家未列出研发费用)的18.8%提升了1.1个百分点。50强中有33家公司的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5%,由此可见各企业仍对研发创新很重视。
TOP10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在五十强企业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企业的研发占比一直在10%~30%之间徘徊。2012年研发占比最高为罗氏22.5%,最低为阿斯利康15.0%;2013年最高礼来27.4%,最低雅培12.5%;2014年最高礼来26.4%,最低辉瑞13.9%;2015年最高罗氏21.5%,最低吉利德11.2%;2016年最高阿斯利康24.1%,最低为吉利德9.4%;2017年最高默克27.4%,最低为吉利德13.1%;2018年最高赛诺菲24.3%,最低为艾伯维13.7%;2019年最高罗氏22.0%,最低为艾伯维15.9%;2020年最高施贵宝23.1%,最低为武田15.2%;2021年最高辉瑞24.9%,最低为艾伯维13.1%;2022年最高默克28.3%,最低为艾伯维11.8%;2023年最高罗氏30.9%,最低为艾伯维11.5%。
50强中有21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率超过了20%,比2022年的15家增加了6家,主要还是多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其销售额的增长幅度,研发投入率超过20%的公司有排名第3位的强生、第5位的默克、第6位的罗氏、第7位的施贵宝、第8位的阿斯利康、第13位的礼来等,而第1位辉瑞低于15%、第2位艾伯维刚接近12%,第4位诺华低于20%。另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生物医药公司也成为新药研发的主力军,通过投入获得了非常有前景的药品,其中比较亮眼的是再生元、UCB、百健和福泰,其研发投入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2023年投入率分别为55.6%、31.5%、27.9%和24.4%。还有重视研发而趁此新冠疫情脱颖而出的创新公司有BioNTech和Novavax,2023年投入率分别为49.1%和79.4%。日本的三家企业研发投入也普遍提高,大冢、第一三共、卫材的研发投入率分别为29.2%、32.6%和26.7%。
EvaluatePharma数据库显示,2022年度,全球药品研发支出总额约为2300亿美元。而前50强的研发费用总额(其中2家未列出)为1773.1亿美元,占比为77.1%,相比2021年度的1610.7亿美元和76.0%分别增加162.4亿美元和提高1.1个百分点,说明研发投入向50强公司更集中。而前10强和前20强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16.76亿美元和1437.60亿美元,相比2021年度分别增加49.41亿美元和95.56亿美元,分别占前50强的57.3%和81.1%,表明了前20强公司维持了其研发投入。
三、前20强企业药品销售仍占绝对优势:
50强公司2023年的处方药销售收入合计为8931.4亿美元,这一数字较2022年的8560.3亿美元上升了4.3%,这显然是新冠疫苗维持了销售额后新上市的新冠治疗药物销售凸显的“功劳”。在全球药企50强中,2023年前10强药企的销售收入占50强总销售收入的57.4%,前20强药企的销售收入占50强总销售收入的81.5%,而2022年时这两项比值分别也是55.5%和80.7%,前20强处方药销售收入的集中度略有提升,在50强中占绝对优势。
四、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活跃度更高,收购兼并更频繁:
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新药批准由小型临床阶段开发商赞助,其中许多开发商由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提供资金。随着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新药进入研发后期或上市后发展壮大,又会出现多种发展方式,一是与大公司技术合作并借助大公司的营销能力,如与辉瑞合作新冠疫苗的BioNTech、与罗氏合作的日本中外制药和日本盐野义,二是被其他公司收购,原有风险投资股东退出,三是争取上市募集资金后自主发展,发展并购到一定阶段甚至进入50强以后被购并,原股东成为合并公司的股东,如2022年同意被安进收购的新进入50强HorizonTherapeutics、被阿斯利康收购的亚力兄、被艾伯维兼并的艾尔建、被武田吞并的夏尔和被强生并购的爱可泰隆。
2022年度,美国FDA批准了36个原创新药(22个新分子实体和14个新生物制品,未包含疫苗),比2021年度的49个减少了13个。2020年初至今,疫情蔓延世界各地,好多个药物公司都转移精力集中在新冠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上,多个治疗新冠的疫苗、抗体药物和小分子化学特效药等先后上市,可以看出,对于2022年度药品的审批上市有所影响。其中22个新药批准获得“优先审评”地位,占比达到61%;20个是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占比达56%;28%(10个)是“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为某些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也有1个被认定为“罕见儿科疾病用药”和2个被认定为“合格传染病产品(QIDP)”。从治疗领域看,FDA批准的新药仍然以肿瘤居多,为11个,其次中枢神经系统4个,自身免疫疾4个。
表1:2023年全球制药50强排名
化学加APP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266号怡港大厦A栋606-607室、B栋708-7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