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E文章药物制剂安全性评价及常见问题分析新浪财经

药物的制剂安全性是指药物经皮肤、腔道、黏膜、血管等非口服途径给药后,对用药局部产生的毒性和/或对全身系统产生的毒性,属于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药物溶血性、过敏性和刺激性试验。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杂质、辅料、溶媒以及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等)均可能引起药物制剂安全性风险,研究制剂在给药部位引起的局部和/或全身毒性,有助于提示其在临床应用时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用样品(处方和工艺均已确定)的药物制剂开展制剂安全性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指导原则情况介绍

1.1国内指导原则情况

1.2欧盟指导原则情况

1.3美国指导原则情况

2015年FDA发布了《NonclinicalSafetyEvaluationofReformulatedDrugProductsandProductsIntendedforAdministrationbyanAlternateRoute》,指出已批准上市的药物改变处方工艺或改变给药途径时,应当采用临床拟用途径开展单次和/或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同时考虑进行全面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给药周期应当遵循ICHM3(R2)或ICHS9的要求,但对于仅改变处方工艺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药物给药周期可适当短于ICHM3(R2)的要求。在该指导原则中,分别对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如口服给药、皮肤给药(包括贴剂)、静脉给药、皮下或肌肉给药、眼部给药、耳部给药、吸入给药、鼻内给药、阴道给药、口腔内(包括颊、舌或牙周)给药、海绵体内或尿道内给药、鞘内或硬膜外给药制剂或缓释制剂等,应开展哪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包括溶血性、过敏性和刺激性试验信息)进行了阐述。

2023年6月美国针对药物免疫毒性发布了《NonclinicalEvaluationoftheImmunotoxicPotentialofPharmaceuticals》,指出局部给药制剂应当对皮肤致敏性进行评估。此外,FDA也接受采用临床拟用制剂开展豚鼠最大化实验对药物皮肤致敏潜力进行评估。

需考虑开展制剂安全性试验的常见情况

非口服途径给药的药物制剂往往需开展符合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制剂安全性试验,包括创新药、改良型药物、仿制药以及药物上市后变更等。由于不同类别的药物自身特点不同,非临床制剂安全性试验应结合受试药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设计,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生物制品开展制剂安全性试验时可参考ICHS6(R1)指导原则。

对于非口服途径给药的创新药物,除需全面评估药物的系统性毒性风险外,还需评估其制剂安全性风险。部分制剂安全性试验可结合在一般毒理学试验中进行,但供试品应能代表临床拟用样品或模拟临床实际用药情况,试验设计应能支持拟定的临床试验方案(包括给药部位、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

对于非口服途径给药的改良型药物,如口服制剂改注射剂、普通注射剂改特殊注射剂(如脂质体、微球、微乳等)等,与原有制剂比较,此类药物处方工艺和/或给药途径可能发生改变,需考虑开展制剂安全性研究。

对于非口服给药途径的仿制药,包括涉及处方工艺变更的已上市仿制药申请一致性评价品种,如注射剂、吸入制剂、滴眼液、阴道给药制剂等,是目前要求开展制剂安全性研究最常见的注册类型。仿制药一般具有与原研药或参比制剂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规格、适应证、给药途径和用法用量等,但两者药学特性、生产工艺、辅料、杂质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确保仿制药与原研药/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应开展与原研药/参比制剂对比的制剂安全性试验,以评估两者制剂安全性风险差异。

对于生物制品的制剂安全性评价思路与化药相似,但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ICHS6(R1),很多治疗用人用生物制品对动物具有免疫原性,因此这类产品应在开展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时检测抗体水平以提示药物的免疫原性并帮助解释研究结果。但在动物中诱导了抗体形成并不能预示在人体可能产生抗体,如重组蛋白在人体中罕见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对蛋白产品呈阳性的豚鼠过敏实验并不能预测人体反应,因此针对此类产品一般不需开展豚鼠过敏实验。此外,对于临床期间或上市后变更的生物制品,根据《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分类属于重大变更的,一般需提供制剂安全性试验数据;对于中等或微小变更的,应基于生物制品药学可比性研究结果综合分析。

对于进口注册产品,如果境外上市时已进行了规范的动物制剂安全性实验和/或在规范的临床试验中对局部耐受性进行了研究,则可根据上述数据进行评价。

此外,部分药物由于药学质控简单,一般不需要提供制剂安全性资料,如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甘露醇注射液等。

3.1刺激性试验

刺激性是指非口服给药制剂给药后对给药部位产生的可逆性炎症反应。刺激性试验是观察动物的血管、肌肉、皮肤、黏膜等部位接触受试物后是否引起红肿、充血、渗出、变性或坏死等局部反应。一般应选择与临床用药相似的部位,与临床用药途径一致,给药浓度应至少包含临床拟用最高浓度,给药频率和周期应结合临床用法用量,给药体积不应过小,同时还应注意给药次数、速度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刺激性试验方法包括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黏膜刺激性试验、眼刺激性试验、滴鼻和吸入刺激性试验、阴道刺激性试验、直肠刺激性试验、口腔用药及滴耳剂等刺激性试验等,常见的试验动物种属包括兔、大鼠、小型猪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药物刺激性试验中需特别重视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结果分析,并提供规范完整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部分特殊的刺激性试验如眼用制剂一般要求开展裂缝灯检查。对于临床可能存在皮损情况的皮肤给药制剂,除完整皮肤外,尚需考察对破损皮肤的刺激性。在药物刺激性试验中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并注意区分药物的刺激性与给药造成的物理反应,如药物注射造成的局部创伤。

3.2过敏性试验

过敏性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同一抗原再刺激后产生的一种表现为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过敏性试验是观察动物接触受试物后的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给药剂量应包括临床拟用最大剂量或浓度。通常局部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药物(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剂等)需考察Ⅰ型过敏反应,如注射剂需进行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皮肤给药制剂需进行豚鼠主动皮肤过敏试验。吸入途径药物应采用豚鼠吸入诱导和刺激试验。黏膜给药应结合受试物的特点参照经皮给药过敏性试验方法进行。Ⅱ和Ⅲ型过敏反应可结合在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观察。经皮给药制剂(包括透皮剂)应进行Ⅳ型过敏反应试验,包括豚鼠最大化试验(GPMT)和豚鼠封闭斑贴试验(BT)或其他合理的试验方法如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等。在药物致敏性试验中应注意区分药物的过敏反应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放大导致的毒性或类过敏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另外设置单独组别动物仅致敏给药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以更好地区分药物的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3.3溶血性试验

制剂安全性试验常见问题探讨

非口服途径给药制剂在开展制剂安全性试验时,存在试验设计等原因导致的申报资料不规范,影响药物研发进程。常见问题梳理如下:

4.1仿制药制剂安全性研究未设置参比制剂对比

研究非口服仿制药非临床制剂安全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察仿制药和参比制剂在制剂安全性方面的一致性。因此,对于仿制药注册申报或者变更处方工艺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均应设置参比制剂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应当确保供试品的制剂安全性风险不高于参比制剂。

案例1

某地佐辛注射制剂仿制药,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但体外溶血性试验中部分浓度下出现溶血,而未设置参比制剂对照组,不能说明与参比制剂的一致性。建议补充与参比制剂对比的溶血试验以提示一致性,并进一步分析出现溶血的可能原因。

4.2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不合理

案例2

4.3黏膜给药或吸入途径药物未开展过敏性试验

4.4处方工艺变更品种未开展制剂安全性试验

对于处方工艺变更品种,如已上市仿制药申请一致性评价,药物辅料、杂质、代谢产物及理化性质均有可能引起刺激性和/或过敏性和/或溶血性的发生。因此,对于此类药物,无论处方工艺与参比制剂是否一致,通常均应开展非临床制剂安全性试验以评估药物的制剂安全性风险。

案例3

4.5实验动物选择及实验结果分析不合理

非临床制剂安全性试验一般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排除非药物性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当阴性对照组也出现阳性结果时,应客观分析原因,若因动物自身健康问题所致,应考虑重新开展规范的动物实验。同时,动物数量的确定应以实验结果可评价为基础,充分考虑“3R”原则,减少不必要的动物资源浪费。

4.6试验质量问题

药物制剂安全性试验应当在经过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机构开展并遵守药物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确保试验质量;申报资料内容应当清晰、准确、完整、前后信息对应,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确保试验资料的可评价性,避免因各种问题通过不同方式反复与申请者沟通确认,以提高药物研发的质量和效率。常见的问题包括实验动物质量差,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报告数据欠完善等。

讨论

参考文献

[2]光红梅,王庆利,王海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修订情况介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06):482-484.

[5]EMA.Conceptpaperontheneedforrevisionoftheguidelineonnon-clinicallocaltolerancetestingofmedicinalproducts[EB/0L].2011-07-21[2023-08-07].htps://www.ema.europa.eu/en/non-clinical-local-tolerance-testing-medicinal-pmducts-scientific-guideline.

[6]FDA.NonclinicalsafetyevaluationofreformulateddrugproductsandproductsintendedforadministrationbyanalternaterouteEB/0L].2015-10-[2023-08-07].htps://www.fda.gov/regulatory-information/search-fda-Gui-dance-documents#fguid.ancesearch.

[8]王海学,王庆利,孙涛,化学药品注射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8基本技术要求[J].中国执业药师,2009,6(5):31-33,53.

[11]宁娜,光红梅,王庆利,仿制药注射剂的非临床研究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1):22-25.

[12]JOCHIMSK,KEMKOWSKIJ,NOLTET,etal.Localtolerancetestingofparenteraldrugs:howtoputintopractice[」].Regu!ToxicolPharmacol,2003,38(2):166-182.

THE END
1.南宁晚报4.心血管系统症状。药物过敏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心慌、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表现为意识丧失、脉搏微弱、血压急剧下降等。 5.全身症状。有些药物过敏反应会引起全身性的症状,如发热、乏力、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通常表明过敏反应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http://www.nnwb.com/nnwb/20240816/mhtml/page_08_content_001.htm
2.药物过敏反应:预防与应对措施1对于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紧急处理。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时,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等。 2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风险可能更高。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https://www.hntv.tv/rhh-1459267584/article/1/1744177254162161666
3.一种抗敏消炎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75.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知道原则[s]:2005-03”进行,找出引起小鼠100%和0死亡的剂量。取12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雌雄各2只,按0.04ml ...http://mip.xjishu.com/zhuanli/05/202210448382.html
4.猫流口水是什么原因?应该如何应对?因为摄入含有刺激性、毒性或过敏性的物质(通常是食物)导致的流口水,应及时找出流口水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是食物中毒或者食物过敏等,在不清楚过敏原和治疗方式的情况下,宠主应及时送诊就医。 4、口腔疾病问题 猫如果出现牙龈炎、口腔肿瘤、牙龈红肿等口腔疾病问题,也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口腔疾病的表征是比较容易判断...https://www.isdpp.com/xq-7668.html
1.抗过敏药物的选择最后,抗过敏药物如何合理选择? 1.急性过敏反应应选择起效时间快的抗过敏药物,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因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则应选择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 2.而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过敏药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即联合用药...https://www.hkdyfy.cn/info/3672/28323.htm
2.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指导原则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是指药物制剂经皮肤、粘膜、腔道、血管等非口服途径给药,对用药局部产生的毒性(如刺激性和局部过敏性等)和/或对全身产生的毒性(如全身过敏性和溶血性等),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组成部分。 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物、辅料、有关物质及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等)均有可能引起刺激性和/或过敏...https://apzx.hmc.edu.cn/art/2021/10/14/art_9935_316.html
3.最容易引起荨麻疹的10大过敏源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MAIGOO...药物性过敏 药物也是荨麻疹常见的过敏源之一,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类为组胺释放剂,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维生素B、奎宁、肼苯达嗪等。maigoo小编提醒,在生活生活中,像阿斯匹林、维他命b等容易引起荨麻疹的常见药品经常被忽略...https://www.maigoo.com/top/422361.html
4.刺激性咳嗽吃什么药好刺激性咳嗽,首先需要明确病因才可以对症用药,首先考虑呼吸系统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可以先进行胸部ct检查。 如果确定有肺部器质性病变,则需要给予对症治疗,如果排除了肺部器质性病变,则考虑过敏性咳嗽的可能性大,这是由于气道的高反应性引起的刺激性干咳,治疗上以口服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苏黄止咳胶囊、右美沙芬、复...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audio/446584/
5.2023年护士n2进n3考试题n3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篇)d、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针头应全部刺入 18、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大多数发生于:(d) a、初次用药 b、过敏体质人 c、身体虚弱时 d、有青毒素接触史 19、皮下注射错误的是:(d) a、药液量少于1ml,须用1ml注射器抽吸 b、注射部位要常规消毒 c、持针时,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d、针头与皮肤呈20°角刺入 20、在常...https://www.chazidian.com/fanwen/456672/
6.注射用胸腺五肽特殊安全性[摘 要] 目的:观察注射用胸腺五肽的过敏性、溶血性和刺激性,为其临床给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方法:对注射用胸腺五肽进行了溶血试验、家兔静脉血管刺激试验、家兔肌肉刺激试验、豚鼠全身过敏试验。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注射用胸腺五肽无溶血和RBC聚集作用。 https://m.wenshubang.com/yaoxuebiyelunwen/416444.html
7.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前冲刺模拟试题...C、强刺激性 D、使牙齿着色 E、频繁或长期应用引起继发的真菌感染 29、应用(伪)麻黄素滴鼻剂的主要适应证是 A、鼻腔干燥 B、过敏性鼻炎 C、萎缩性鼻炎 D、鼻黏膜肿胀 E、药物性鼻炎 30、下列治疗便秘的药物中,属于处方药的是 A、乳果糖 B、硫酸镁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8-9/15374094045909.html
8.皮肤外用药局部不良反应评价专家共识@MedSci通过临床表现,必要时行斑贴试验等实验室检查明确反应的性质。刺激性皮炎在降低药物浓度、减少接触时间的情况下可能能够继续应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则应该停用过敏药物;过敏性的速发型接触性皮炎也不应再继续使用;光接触性皮炎在严格避光的情况下可能能够继续使用,但是由于难以完全避光,建议不再继续使用。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e935e89908b0
9.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的简介,症状,病因,治疗,护理2、抗炎、抗过敏药物在临床上主要作为过敏性哮喘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辅助治疗,尤其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疾病的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三烯调节剂:可减轻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缓解气流受限、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尤其适用于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患者。抗组胺药物: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物对哮喘无明确的疗效,推荐作为...https://disease.91160.com/detail.html?id=7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