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邢台,一个4岁的小男孩,深夜肚痛难忍。父母检查孩子身体时,从肛门处取出了20多只小虫。这虫子便是蛲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屁股虫。
蛲虫是寄生在人体肠道的常见寄生虫,人类是它的唯一宿主。
那为什么在寄生虫感染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蛲虫感染还是频频出现呢?
01传播途径多
蛲虫相较于其它寄生虫(蛔虫、钩虫、绦虫),传播途径更多。
l直接感染
当孩子感染蛲虫之后,虫卵会分布在肛门周围,这时候肛周部分的皮肤会非常痒。
孩子忍不住用手抓挠,虫卵就可能沾染到手指上和指甲里。
如果孩子再用手拿食物吃进嘴里,或者一些孩子还有吃手指和啃指甲的习惯,都会把虫卵摄入消化道,再一次发生感染。
l间接感染
虫卵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散布在不同物体的表面,例如玩具、被褥、衣服和马桶座圈等地方。
其他人用手触碰之后,经口摄入也会感染。
l呼吸道感染
除了散布在物体表面,部分虫卵也可能漂浮在空气尘埃中,从口鼻吸入并咽下后引起感染。
l逆行感染
一般感染之后,虫卵中的幼虫在4—6小时内发育成熟。
少许幼虫可能会从肛门逆行进入肠道而发生感染。或者“迷路”进入尿道、阴道、子宫等部位,引发尿道炎、外阴阴道炎、输卵管炎、腹膜炎等疾病。
严重还可能穿破肠壁,侵入腹腔或者阑尾,造成急性阑尾炎。
02存在人传人
因为这防不胜防的传播途径,导致蛲虫感染还存在着人传人的现象。
特别是集中住宿,公共用品多的地方,比如孩子的幼儿园、托管所!
之前珠海的疾控中心开展了蛲虫普查工作,三家幼儿园就有7个小朋友感染。
而在河南许昌的幼儿园蛲虫普查中,6所幼儿园都有孩子感染蛲虫。
在有孩子感染的情况下,如果幼儿园、托管所消毒措施不到位,卫生条件也比较差,则极易造成聚集性感染和交叉感染。
所以,传播途径广,存在人传人,也就使得蛲虫感染频频出现,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
不过爸爸妈妈们也不用太过恐慌,蛲虫的诊断和治疗,相较于其它寄生虫感染,很容易发现并且确诊,治疗过程也比较简单,100%能够痊愈。
如何诊断
蛲虫感染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肛门周围瘙痒,那是因为雌虫在肛周产卵时,会刺激肛周,产生瘙痒的感觉。
而且瘙痒的感觉最常发生在晚上。因为晚上雌虫才会开始产卵,所以会影响孩子的睡眠,部分严重的蛲虫感染也有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所以,当孩子连续夜间屁股瘙痒难耐,爸爸妈妈们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感染蛲虫。
可以在凌晨或者是早晨刚起床时(排便前),拿一段透明的胶带,按压粘在孩子肛门周围的褶皱皮肤上。
如果感染,虫卵便会粘在胶带上,尽快拿着虫卵去医院,挂消化科,化验室人员会在显微镜下查找虫卵,找到虫卵就可以确诊。
或是在孩子肛周和会阴等部位,看到蛲虫成虫,这样也可以确诊。就像开头的新闻一样。
蛲虫成虫呈灰白色,线状,长度大约在0.6—1.3厘米。
如何治疗
确诊之后,治疗方案也很简单,那就是吃药。但是要注意吃药的频率,一般是第一次吃完,间隔两周需要再次服用,避免再次感染,治愈率接近100%。
常用药有肠虫清(阿苯达唑)——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次400mg(200mg每片,服用2片)。空腹服用。一次即为一疗程。
阿苯达唑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痛,恶心,呕吐,但这些不良反应一般很短暂,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而且治疗蛲虫病时,每个疗程就需服药一次,所以治疗的获益要大于这些不良反应潜在的风险。
安乐士(甲苯咪唑):2岁~4岁儿童,单次服用100mg,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单次服用200mg。两周后,需要再服用一次。
甲苯咪唑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腹痛,腹泻等,均可自行恢复正常。
这两种药物是国内最常用的用于治疗蛲虫病的药,其中阿苯达唑片是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自行购买。甲苯咪唑片是处方药。
药店里也可以买到宝塔糖(磷酸哌嗪),但磷酸哌嗪和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相比,毒性稍大,疗效不好,现在临床已经用的很少了。
除了吃药之外,蛲虫感染的治疗还要做到家人同治和卫生清洁!
因为有的家庭成员虽然没有症状,但也可能感染了蛲虫病,如不同时治疗,还会在家庭中传播蛲虫卵,孩子可能会再次感染。
至于卫生清洁,下面的小贴士要一一照做。
卫生小贴士
洗手:在每次的饭前或便后,督促孩子仔细洗净双手和指甲,因为蛲虫感染是由于吞入蛲虫卵引起的。
指甲:及时剪短指甲,避免蛲虫卵藏匿;帮助孩子改掉吃手指及咬指甲的习惯。
淋浴:每天早晨给孩子洗澡,并冲洗肛门部位,尤其在孩子服用驱蛲虫药后,需要连续3天这样做。
吸尘:每周用吸尘器或湿拖把清洁孩子的卧室一次,因为散落在地上的蛲虫卵1至2周内仍有传染性。
洗衣服:洗衣机的加热洗温度,是可以杀死衣服及被褥上的蛲虫卵。
幼儿园:如果幼儿园有孩子感染蛲虫,需要提示老师,做好孩子们共用物品的清洗消毒。
说在最后,因为很多爸爸妈妈小时候都有吃“宝塔糖”驱虫的经历,所以经常会咨询需不需要给孩子常规驱虫或者预防驱虫?答案是:不需要!
常见寄生虫感染,都是确诊之后再治疗,不需要提前吃药来预防,而且也预防不住。
但是,爸爸妈妈们需要这些知识储备,来应对孩子的突发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记得转发到家族群、朋友圈,让更多人知道蛲虫感染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