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阿维菌素b2a的杀虫组合物,属农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杀虫组合物的研究对于延长新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缓解靶标生物的抗性、扩大防治谱、降低防治成本、提高药效和环境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世界各国对农药混合的研究都极为重视。
阿维菌素b2a是一类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大环内酯双糖类杀虫剂,通过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r-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解除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过去的几十年内,阿维菌素主要研究b1a,然而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b2a也有较大应用价值。目前国内部分厂家已获得阿维菌素b2a的提纯制备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b2a对根结线虫等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啶虫脒(acetamiprid)属硝基亚甲基杂环类化合物,是第2代烟碱类杀虫剂中的代表性品种,因其具有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等特点很快被广泛应用。对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蚜酮(pymetrozine)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
目前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烟碱类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多种害虫。但是随着长期大量使用,烟碱类杀虫剂普遍面临较为严重的抗性压力。为缓解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本公司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将新一代的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等烟碱类杀虫剂混配不仅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农药有效成分的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阿维菌素b2a的复配增效农药混合物,以达到提高防治效果,减缓抗性的产生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阿维菌素b2a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a组分和b组分两种活性成分,a组分是阿维菌素b2a,b组分选自啶虫脒、吡虫啉和吡蚜酮中的一种;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50:1~1:50;有效成分阿维菌素b2a以及b组分(啶虫脒、吡虫啉或吡蚜酮)在农药中的总质量占1~80%。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助剂及赋形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制成乳油、水分散粒剂、微乳剂、可溶性液剂,可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地下害虫。
所述的乳油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阿维菌素b2a0.1~20%,啶虫脒(或吡虫啉、吡蚜酮)0.1~20%,乳化剂5~15%、助溶剂1~10%,溶剂补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溶剂、助溶剂、乳化剂混合,搅拌即得相应质量百分含量的乳油。
所述水分散粒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阿维菌素b2a0.1~20%,啶虫脒(或吡虫啉、吡蚜酮)10~80%。分散剂0.1~15%,润湿剂0.1~10%、崩解剂0.1~30%、粘结剂0.1~15%,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助剂、载体等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制得相应质量百分含量的水分散粒剂。
所述的微乳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阿维菌素b2a0.1~10%,啶虫脒(或吡虫啉、吡蚜酮)0.1~30%、乳化剂5~20%、溶剂5%~40%,水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等混合均匀,待溶解均匀后加水搅拌。制得相应质量百分含量的微乳剂。
所述的可溶性液剂重量百分数组成:阿维菌素b2a0.1~10%,啶虫脒(或吡虫啉、吡蚜酮)0.1~30%、助溶剂1~20%,乳化剂1~20%,溶剂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溶剂、助溶剂、乳化剂混合,搅拌即得相应质量百分含量的可溶性液剂。
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及地下害虫,其使用方法为将组合物拌种、喷雾、抛洒或灌根施用于作物。
附图说明
图1阿维菌素b2a化合物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与其它农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配方产品属于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的农药,符合环境保护和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
2、本发明的配方产品对蚜虫、稻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及韭蛆等地下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效明显。
3、由于组合物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根据害虫抗药性理论和实践,组合物的应用能够延缓阿维菌素b2a及烟碱类农药的抗性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一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12%阿维菌素b2a·啶虫脒乳油
按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质量百分比1:1配制。取阿维菌素b2a原药6%,啶虫脒原药6%,乳化剂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0%,助溶剂乙醇10%,松子油甲酯补至100%,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12%阿维菌素b2a·啶虫脒乳油。经检验阿维菌素b2a含量6.1%,啶虫脒含量6.2%,外观均相透明,与水混合后乳化稳定性好,冷热贮稳定性合格。
可以将啶虫脒替换为吡虫啉、吡蚜酮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2:25%阿维菌素b2a·啶虫脒可溶性液剂
按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质量百分比1:4配制。25%阿维菌素b2a·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取阿维菌素b2a原药5%,啶虫脒原药20%,乳化剂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磷酸酯15%,助溶剂乙醇10%,加溶剂油酸甲酯至100%。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10h,过滤,制得25%阿维菌素b2a·啶虫脒可溶性液剂。经检验阿维菌素b2a含量5.2%,啶虫脒含量20.1%,水分1.4%,外观均相透明,与水互溶性良好,冷热贮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3:20%阿维菌素b2a·啶虫脒微乳剂
按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质量百分比1:7配制。取阿维菌素b2a原药2.5%,啶虫脒原药17.5%,溶剂n-乙基吡咯烷酮20%,加入乳化剂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10%,乳化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混合搅拌均匀,加水补足100%,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20%阿维菌素b2a·啶虫脒微乳剂。经检验阿维菌素b2a含量2.53%,啶虫脒含量17.9%,浊点小于60℃,外观均相透明,与水互溶性良好,冷热贮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4:70%阿维菌素b2a·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按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质量百分比1:9配制。称取阿维菌素b2a原药7%,啶虫脒原药63%,润湿剂烷基磺酸盐3%,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6%,崩解剂硫酸铵25%,粘结剂聚乙二醇2%,玉米淀粉补足100%。将其按一般方法混合,搅拌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得到母粉,然后造粒、烘干,过筛得到70%阿维菌素b2a·啶虫脒水分散粒剂。经检验阿维菌素b2a含量7.1%,啶虫脒含量63.2%,水分2.2%,筛分(通过75μm)98%,悬浮率92%,持续起泡性(1min)10ml,润湿性≤1min,热贮稳定性合格。
二、生物活性测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组合对农作物害虫的毒力,进行了大量的组分比例筛选实验。
实施例5:室内单剂毒力测定
蚜虫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浸渍法进行,以棉蚜为靶标对象,以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为供试药剂,实验设置7个浓度的药剂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供试蚜虫30~35头,48h后观察蚜虫存活数量;
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采用稻茎浸渍法,以褐飞虱3龄若虫为靶标对象,以阿维菌素b2a与吡蚜酮为供试药剂,实验设置7个浓度的药剂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供试褐飞虱30~35头,72h后观察褐飞虱存活数量;
地下害虫室内毒力测定采用胃毒触杀法,以韭蛆4龄幼虫为为靶标对象,以阿维菌素b2a与吡虫啉为供试药剂,实验设置7个浓度的药剂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供试韭蛆4龄幼虫30~35头,48h后观察韭蛆存活数量;
计算出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通过毒力回归方程v=a+bx计算,并进行卡方检验。以机值分析法求出供试药剂的致死中浓lc50及其95%置信限。结果如表1所示。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对棉蚜的lc50分别为1.22mg/l、4.81mg/l;阿维菌素b2a与吡蚜酮对褐飞虱的lc50分别为2.59mg/l、7.41mg/l;阿维菌素b2a与吡虫啉对韭蛆的lc50分别为4.28mg/l、15.10mg/l。以此为基础,采用采用交互测定法对各靶标害虫的最佳配比的筛选。
表1室内单剂毒力测定
。
实施例6:室内配方筛选
本发明中两种农药有效成分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最佳配比的筛选。组合物对蚜虫的最佳配比以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进行筛选,对褐飞虱的最佳配比以阿维菌素b2a与吡蚜酮进行筛选,对韭蛆的最佳配比以阿维菌素b2a与吡虫啉进行筛选。
以单剂a(阿维菌素b2a)、b(啶虫脒、吡蚜酮、吡虫啉中的一种)的初测lc50值为基础,设11个浓度梯度及空白对照共12个处理进行测定,其中各处理两单剂比例见表1(以各自lc50值为100%,然后10等分,分别计算在各比例中的含量)。
测定结果计算公式如下:
预期死亡率=a药剂lc50值的实际死亡率×a药剂所占比例+b药剂lc50值的实际死亡率×b药剂所占比例;
毒效比率=实际死亡率/预期死亡率。毒效比率>1.25,增效作用;毒效比率<0.75,拮抗作用;毒效比率≈1,相加作用。结果见表2、表3及表4所示。
表2不同含量的阿维菌素b2a/啶虫脒混配对蚜虫的杀虫效果
备注:a为阿维菌素b2a,b为啶虫脒
如表2所示,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混配后对蚜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约2:1~1:35质量比的范围内,二者复配后毒效比率均大于1.2,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而在约1:1~1:15质量比的范围内,二者复配后毒效比率均大于1.4,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增效作用。
表3不同含量的阿维菌素b2a/吡蚜酮混配对稻飞虱的杀虫效果
备注:a为阿维菌素b2a,b为吡蚜酮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阿维菌素b2a与吡蚜酮混配后对稻飞虱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约3:1~1:25质量比的范围内,二者复配后毒效比率均大于1.2,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而在约2.5:1~1:11质量比的范围内,二者复配后毒效比率均大于1.4,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增效作用。
表4不同含量的阿维菌素b2a/吡虫啉混配对韭蛆的杀虫效果
备注:a为阿维菌素b2a,b为吡虫啉
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阿维菌素b2a与吡虫啉混配后对韭蛆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约2.55:1~1:32质量比的范围内,二者复配后毒效比率均大于1.2,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而在约1.13:1~1:14质量比的范围内,二者复配后毒效比率均大于1.4,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增效作用。
三、田间药效试验为更好验证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实际应用效果,将本发明的实施例制剂分别进行防治棉蚜蚜虫、稻飞虱、韭蛆的药效试验。虫口减退率剂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根据gowing法对阿维菌素b2a及啶虫脒(或吡蚜酮、吡虫啉)的协同作用进行评价,其公式如下:
eo=x+y-xy/100
式中:式中eo为杀虫剂a、b混用后的理论防效,x为杀虫剂a单用时的百分防效,y为杀虫剂b单用时的百分防效,eo为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或吡蚜酮、吡虫啉)以某种比例混合后对靶标害虫的防治效果的理论值或预期值;e为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或吡蚜酮、吡虫啉)以某种比例混合后对靶标害虫的防治效果的实际值或观测值;评价标准:当e-eo>10%时,表示为协同增效作用;当-10%≤e-eo≤10%时,表现协同相加作用;当e-eo<-10%时,表示为协同拮抗作用。
实施例7:
蚜虫药效试验地点在河北省邯郸邱县北孝固村,作物为棉花,于开花结桃期进行施药,施药方法为叶面均匀喷雾。每试验小区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于药后7天统计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5。
表5阿维菌素b2a·啶虫脒复配制剂对蚜虫的田间药效结果
从表5看出,实施例中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药后7d对棉蚜均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单个实施例药剂与单剂相比,e-eo均超过1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药后7d防治效果均较好,用药范围内无药害产生。表明阿维菌素b2a与啶虫脒复配后可用于刺吸氏口器蚜虫的防治。
实施例8:
褐飞虱药效试验地点在江西省抚州市湖南乡,作物为水稻。施药方法为叶面均匀喷雾。每试验小区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于药后7天统计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6。
表6阿维菌素b2a·吡蚜酮复配制剂对褐飞虱的田间药效结果
从表6看出,实施例中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药后7d对褐飞虱均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单个实施例药剂与单剂相比,e-eo均超过10%,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药后7d防治效果均较好,用药范围内无药害产生。表明阿维菌素b2a与吡蚜酮复配后可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实施例9:
韭蛆药效试验地点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韭菜田,作物为韭菜,施药方法为灌根。药后
20d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统计防效。试验结果见表7。
表7阿维菌素b2a·吡虫啉复配制剂对韭蛆的田间药效结果
从表7看出,实施例中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药后20d对韭蛆均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单个实施例药剂与单剂相比,e-eo均超过10%,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药后20d防治效果均较好,用药范围内无药害产生。表明阿维菌素b2a与吡虫啉复配后可用于韭蛆的防治。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