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就会增加了我国对于农业的需求,在农业上发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对于农业的生产是起着一定的重要性的作用。开展农作物的专业化的防治,一般就是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性的治理,进而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式。专业性防治是可以更好的适应农业的发展,这也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种创新。
1制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因
1.1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1.2防治设备少,覆盖率低
在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机械设备上看,一般的大型激动担架式的喷雾与背负式的喷雾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农药与病虫害的防治药物药效整体上也是比较低的在,防治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药与跑药的情况。
1.3防治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1.4防治工作不规范
1.5耕作自然条件的限制
有些农作物在耕作上是会受到自然条件等限制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有的时候在同一地点也是没有办法耕种同种品种的,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化的防治工作与推广。
近几年来,我省在农业环境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构上已经进一步的完善,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是有着一定的创新,农业的整体社会化服务也是有着一定的完善,使得农业病虫害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一定的积累,整体的市场上运作机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整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条件已经成熟。
2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的构建
2.1大力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
2.2不断的完善农作物专业化防治工作体系
2.3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队伍的建设
3总结
参考文献
[1]高静静、王双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11月。
[2]黎奇林,r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12月。
[3]郭跃华,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思考,山东农药信息,2012年04月。
[关键词]植物保护粮食安全思考与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西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是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贫困大县,全县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性山地气候特点,海拔1735-463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50d左右,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在625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属一年一熟农作区。全县现辖19个乡、6个镇,219个行政村,2101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6万人;全县耕地37.55万亩,耕地多为山旱地,有效灌溉面积达19.5万亩。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油菜、蔬菜六大类,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5万亩左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万亩。
二、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生产现状
三、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植物保护和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对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防治轻预防的现象。二是植保专业人才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植物保护检测体系不健全,缺乏及时有效的检测和预报。四是植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植保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五是在粮食安全生产中灾害性天气发生比较频繁,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六是粮食安全生产中农资价格上涨过快、长幅较大,导致粮食生产投入高、产出低、加之粮食价格低,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七是近年来,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增长幅度较大,存在一些农民因外出搞劳务而弃耕的现象。
四、思路与对策
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植物保护来促进粮食安全生产,达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为此,今后在植物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国家关于粮食安全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粮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广大种粮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加强管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严格控制化肥、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努力解决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涨幅较大而导致粮食生产中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继续实行国家粮食保护价制度,切实解决部分商贩对粮食实行的低价收购、高价出售和欺行霸市的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加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
引导广大农民合理流转土地,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尽快解决部分农民因外出务工而弃耕的问题。
4.调整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播面积;积极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使良种良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
5.健全和完善植物保护体系
加强植物保护,强化病虫草鼠害对粮食作物等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工作;认真开展人工高炮防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应对工作和抗旱工作,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粮食安全生产。
6.加大投入
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大对植保工作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解决植物保护专项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植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沼肥;植保生态;有机肥;无机肥
一、沼肥在农业植保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沼肥在培肥地力和植保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1供给作物有机和无机营养,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一是给农作物提供有机营养。农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某些有机质,如玉米可以吸收各种氨基酸、酰酸以及核糖核酸等,小麦能吸收赖氨酸及各种磷酸己糖和磷酸甘油酸。沼气肥中都含有此种养分可供给作物吸收利用。此外,施用沼肥后由于促进了微生物活动,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B和沼酸、叶酸以及生长素等,可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健壮、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减轻病虫害。二是给农作物提供无机营养。沼气肥中含植物所需的各种大量微量营养元素。沼肥中的无机养分,有的是呈游离状态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如秸秆中的钾即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其有效性约相当于氯化钾的85%;有的则需经过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来后,才能被农作物所利用。
2.2提高土壤养分积累及供肥能力
一是沼肥养分在土壤中的积储,使土壤形成“养分库”。沼肥施入土壤后矿化速度较慢,可供当季作物利用的养分较低、残留在土壤中的养分较多,据“生态农业”试点可知,农作物的有机氮可为当季作物利用的只有30%,其中60%则残留在土壤中。二是沼肥降低化肥的损失率。施用沼肥能使化肥氮很快转成有机氮,这是因为施用沼气肥后为微生物捉供了丰富的能源,促进微生物对无机游离态氮的同化,从而减少了化肥氮的损失。在红壤田上的试验表明:化肥配合沼肥施用,虽然化肥氮的当季利用率下降,但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显著提高,化肥氮净损失率降低。三是沼肥促进土壤中生物固氮活性。施用沼肥可以促进细菌固氮活性,从而增加生物氮源。沼肥中的某些成分及降解产物也可以通过间接途径,促进蓝藻及其他光合固氮细菌的固氮活动。在试验中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施用沼气肥,一季小麦的固氮效应分别比对照增加80%和70%,土壤生物固氮能力几乎与沼气肥施用成正比。
2.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更新土壤腐殖质组成
2.4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长期施用沼肥对土壤理化性状有良好影响,如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沼肥施入土壤后在腐解过程中能产生羧基一类的配位体与土壤粒状表面或氢氧聚合物表面的多价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通过其表面的有机胶膜使土粒相互结合而形成团聚体,经脱水后逐渐稳定。在沼肥参与下的土粒团聚作用,可以形成疏松多孔的水稳性团聚体。用沼肥培肥红壤土,其中0.5~2.0mm的微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8.5%~20.5%。
2.5改良被污染土壤及植保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
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中的腐殖质与金属离子可形成水溶性或水溶性的络合物及螯合物,从而控制金属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毒害,更重要的是秸秆、家畜人粪尿经过充分的厌氧发酵后变成了无毒、无菌、无污染的优质速效肥料,适宜的pH值有效充分地抑制了各种细菌的繁殖,还直接影响和控制了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降解、生物有效性、流失、挥发等。因此,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填入沼气池,通过发酵产出沼气用于生活,沼气肥施入土壤增加了有机含量及各种微量元素,防止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作物产量。据生态点证明:小麦施沼肥22.5t/hm2,病虫害减少60%,小麦增产1500kg/hm2,玉米增产904.5kg/hm2。
三、沼肥发展的前景
3.1通过沼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增强植保观念
沼肥虽然具有养分齐全、稳肥性好、后效长等优点,但养分浓度低、肥效慢,单独施用不能满足作物迅速生长和当季作物夺高产的需要。而化肥虽具有养分浓度高、肥效快的优点,但稳定性差,易流失,难于满足作物持续需肥的特点。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则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在以低品位有机肥为主的地方,施用有机肥的目的应以培肥地力为主,以化肥促当季高产。应大力发展养分较高的沼气肥,使沼肥能部分代替化肥及农药施用,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农业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目的。:
3.2开辟沼气肥源,培肥地力,增强植保,提高经济效益
农村种植业中生产的秸秆、绿肥等有机物质,虽然可以经堆沤处理直接还田,但效益较低、病菌严重,还浪费了大量宝贵有机肥料使环境恶化。通过沼气厌氧发酵,既解决了生活用能,又增加大量有机质肥源,施入土壤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轮作倒茬;经济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1轮作倒茬的概念
2轮作倒茬的作用
轮作倒茬的作用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田地,防治杂草病虫,改良土壤结构吸收其养分。田地进行轮作倒茬是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下面具体看看轮作倒茬的具体作用。
2.1储存土壤中的养分
2.2改善土壤的结构与物理特性
众所周知,水稻这种作物的生长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大量的灌水使得种植水稻的土壤中的腐殖质容易积聚在一起,从而导致土壤的酸碱性发生变化,土壤酸化变成粘结状,这种土壤结构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烟草的生长就不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把烟草与水稻进行轮作可以有效地调节土壤的结构,改变土壤酸性过强的现象,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得土壤的养分能够更好的得到吸收利用。另外通过轮作倒茬,还能够对田地进行季节性的翻耕,使得土壤的通气性也变得更好,不管是人为的施肥还是土壤自身的养分都能够被作物充分的吸收。除此之外,进行轮作倒茬的种植方式能够合理的使用土壤中的氮肥。比如棉花这一农作物,它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肥,而豆类作物却可以在生长中产生大量的氮元素,增加土壤的氮含量。如果把棉花与豆类作物进行轮作的话就可以充分的吸收氮元素,节省了人为施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
2.3防治病虫和杂草
轮作倒茬制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防治杂草和病虫。通过轮作使得一些寄生性强和寄主单一的病虫在找不到相同寄主的情况下而无法生存。不同农作物所产生的害虫也不同,有的病虫是寄主在土壤中的,一旦有适宜的生存条件就能破坏作物的生长,如果长期重复的种植同一种作物,就会给这些病虫创造生存条件,相反,通过种植不同的作物,破坏病虫的生存条件,抑制他们的繁殖最终可以达到控制病虫对作物的危害。除了病虫还有就是杂草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克星。同样的道理,长期种植一种作物也会给杂草创造一定的生存环境,使得其不断地繁殖,通过农药的喷洒也只是得到表面上的改善而并不能改变土壤的特性,最终杂草还是可以再生。进行作物的轮作就可以从根本上破坏了杂草的生存条件,抑制其繁衍生长,使得农作物有个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推广轮作倒茬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推广轮作倒茬制度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将其进行全面的推广。政府对于轮作倒茬制度要大力的支持,根据生产的需要合理的调配一些资金的投入,做好农作物轮作倒茬的实验工作;在对作物进行轮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不能只局限于一种作物轮作,使得轮作的效果不明显,白白浪费了政府的资金投入,也使得农民对轮作失去了信心,阻碍轮作倒茬技术的推广;轮作倒茬制度的推广还需要进行大力的宣传,任何一个制度的推广都是离不开宣传活动的,充分发挥现达的网络媒体技术大力宣传轮作倒茬制度,使得其能够深入人心,改变人们传统的种植方式,提高种植水平,增强农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目前我国的人口越来越多,而能够耕种的土地面积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而轮作倒茬制度的实施就能够合理的利用土地。作物进行轮作倒茬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方法,也是农作物布局的中心环节,它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和稳产,是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轮作倒茬制度在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
[1]李成兰.试谈农机化发展与耕作制度的关系[J].农机科技推广,2008(06).
[2]朱珏.近十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论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1(02).
[3]黄平.轮作倒茬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基础[J].四川农业科技,2009(09).
一、切实加强对当前农业抗灾复产工作的领导
各镇各部门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当前农业抗灾复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把尽快恢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把农业抗灾复产各项工作抓紧抓落实。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抗灾复产第一线,切实做好抗灾复产的指导协调工作。要迅速组织人员分赴各受灾村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干部要下乡包片分类指导。同时要按照“全力搞好抗灾复产,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要求,引导和帮助受灾农民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抗灾减损夺丰收的信心,以抗灾复产为契机,做到思想、领导、责任、措施、指挥五个到位,指导和督促农民群众把各项抗灾复产措施落到实处,推进农村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认真开展种植业抗灾复产工作
三、努力做好畜牧业灾后复产工作
一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各镇要周密安排,配合区、镇防疫部门做好灾后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指导群众按照无害化的标准处理淹死、病死的动物尸体。加强对畜禽栏舍和周边环境的消毒,防止疫病发生。针对发生洪灾后易发生动物疫病的情况,迅速组织技术力量,突出重点,对存栏畜禽进行一次猪瘟、口蹄疫、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疫病的免疫工作。二是抓好畜禽补栏工作。各镇要及时组织养殖户维修畜禽栏舍和及时指导农户选择优良品种补栏,加大对农民科学养殖的宣传力度,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四、认真做好渔业灾后复产工作
一是修复加固塘基,完善供排水设施,确保水产养殖生产的安全。二是加强鱼塘的消毒处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养殖生产的环境条件。三是加强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引导养殖户饲养当地名优鱼类品种,加强组织鱼苗投放,帮助养殖户尽快恢复养殖生产。
五、切实做好夏收夏种工作
要在做好当前农业救灾复产的前提下,树立全局观念,把当前效益与全年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早做好夏收夏种各项准备工作。要强化季节观念,尽快组织农业机械,深入灾区开展帮扶机耕机收,切实把好季节关。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做好灾后防疫处理和灾后恢复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农(兽)药、化肥、农机具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物资的调动、调剂和供应工作,尽快组织落实晚造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为夺取下半年农业生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做到早造损失晚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