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体内驱虫。幼猫需要在第六、第八和第十二周各做一次体内驱虫,以后就每三个月一次就可以了。当然,如果猫咪怀孕了,最好停止驱虫,如果一定要做,一定要先去正规宠物医院咨询医生哦。驱虫之后猫咪心大的猫咪没啥事,但是比较柔弱的猫咪可能会有不良反应,不过如果过一两天还没有好转,可就要去咨询一下医生了。
体外驱虫一年两次到四次都可以,根据所买药品上的说明使用就可以。而且针对猫咪舔毛的习惯,体外驱虫药是可以被舔食的。但是,体外驱虫最好跟体内驱虫分开来做。另外,疫苗跟驱虫也要分开来做,前后最少要间隔十天。还有,驱虫一定要在猫咪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猫咪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可以暂缓驱虫,等猫咪“龙体安康”之后再准备驱虫。
虽然说为了猫咪和人的健康安全,无论猫咪是否有虫,都要定期预防性驱虫。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一些照顾猫咪的习惯上来避免猫咪长寄生虫。一般生肉、生水容易有寄生虫,所以最好别直接喂猫咪生肉生水。特别是水,如果猫咪不能及时喝完,也要按时换掉,而不能一直等到猫咪喝完才换新水。
此外,还有些人发现猫咪身上有跳蚤之后,会直接向猫咪身上喷杀虫剂。这种做法大错特错。杀虫剂是有毒的,而猫咪会舔猫,即使不舔毛,由于猫咪皮肤的特殊性,杀虫剂也会随着皮肤进入体内的。不过,多说一句,如果跳蚤已经到了肉眼可见的地步,那家里也干净不到哪去,还是先把家里好好打扫一下吧。
一般在幼犬断奶后就应首次驱虫,6月龄以下幼犬最好每月驱虫1次,成年犬每季度驱虫1次,种母犬在配种前驱虫1次,哺乳母犬可与仔犬同时驱虫。驱虫药的使用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否则可能引起狗狗致命的过敏或中毒。
寄生虫的症状与危害:
1、大部分幼犬都有肠道寄生虫,由妈妈经胎盘或乳汁感染。由于幼犬的肠腔细,寄生虫相对数量多、个体大,造成幼犬食欲不振,消瘦,发育迟缓;便秘或腹泻,腹痛,呕吐,腹围增大。个别幼犬可引发小肠套叠,或者脱肛。严重感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2、成犬的寄生虫感染一般呈隐形,所以即使没有在粪便中发现虫体,也应该按时驱虫。
3、绦虫呈带状,多出现在狗儿的粪便上或在肛门附近爬行。当暴露于空气后,便缩小变干,粪便中和小狗的肛门周围可发现米粒一样的虫卵。还可能发现小狗吐出4到10公分长的蛔虫。
体外寄生虫常见位置:
对于宠物猫狗而言,体外寄生虫主要包括虱子、跳蚤和蜱虫。眼下就是虱子、跳蚤繁殖的季节,它们喜欢藏身于皮肤表面,而蜱虫通常会寄生在狗狗猫猫的耳廓周围,耳道里,眼睛周围、脖子周围以及脚趾缝里。
体外寄生虫叮咬狗狗猫猫的毛发、皮肤会引起瘙痒、脱毛、皮肤炎症等。某些寄生虫在叮咬健康的狗狗猫猫时,可将携带的病原体和血液寄生虫注入到宠物体内,甚至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保障猫咪的健康,猫咪是需要定期进行驱虫的,最好是三个月进行一次驱虫。但是宠主在给猫咪驱虫之前,还要关系一下猫咪近期的身体状况,再进行驱虫的工作的。下面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吧。
1、检查身体情况
猫咪在驱虫的时候,主人先要检查猫咪的身体情况,如果猫咪近期有生病的,不建议驱虫,另外猫咪刚打完疫苗或者是刚换新的环境,处于应激反应的猫咪也建议进行驱虫。这样只会给猫咪的身体带来负担。
2、选择合适的驱虫药
驱虫药的选择主人也不要马虎,要选择正确的驱虫药和剂量,建议主人给猫咪选择宠物专用的驱虫药。如喵汪清宠。在喂食前主人要称好猫咪的提供,按照说明书根据猫咪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用量。
3、驱虫的应激反应
猫咪在驱虫过程中,当药物对身体产生反应使,猫咪可能会有呕吐、腹泻的情况。这时候主人不用过于担心,期间为了能够减少猫咪的应激,也可以给猫咪适当的补充喵常益这类的有益菌,帮助猫咪肠道的菌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