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80年代,由于我国经济落后,生活环境较差,儿童蛔虫感染率较高,需要定期服用抗寄生虫药物,将蛔虫排出体外。不过,现在很多医生并不建议给孩子做驱虫。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卫生和生活习惯良好,宝宝感染蛔虫的机会也减少了。如果宝宝平时没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就没有必要。给宝宝驱虫要避免使用驱虫药不当,可能对宝宝的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因此,家长不要盲目地认为宝宝肚子里有虫子,盲目地给给宝宝接种虫子疫苗,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接种疫苗。
医生不建议小孩打虫怎么回事
大家常说的虫子就是小孩子肠道里有蛔虫。这是由于饮食不卫生造成的。如果宝宝腹部有蛔虫,可能会出现厌食、腹痛、呕吐、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胆道、肠穿孔等并发症。所以,有必要给孩子应该定期驱虫,但是现在医生不建议孩子驱虫。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具体原因。
生活年代不一样
我们小时候,由于生活条件的原因,很多孩子都喝生水,把各种污垢放进嘴里。这样很容易感染寄生虫,需要驱虫。如今,人们的卫生意识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童。儿童不吃生水和不干净的食物给。现在对儿童的护理越来越精细,儿童感染寄生虫的几率较低,所以医生不建议给儿童进行驱虫。
感染源基本没了
我们小时候,蔬菜都是用天然肥料(比如粪便等)施肥的,饮用水是直接从河里或者井里取来的,里面含有大量的虫卵。小时候,我们都容易患蛔虫病。所以大家都要吃抗虫药。现在的蔬菜使用合成肥料,不会感染虫卵。饮用水经过层层过滤器过滤,不会含有虫卵。因此,没有了传染源,孩子自然不会感染寄生虫,也就不需要服用抗寄生虫药。
预防肠虫感染要讲科学
有的家长因为腹痛、呕吐或者食欲不佳,认为孩子感染了肠道蠕虫,就胡乱给孩子吃驱虫药,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殊不知,有时孩子的这些症状并不是由虫子引起的,而是由其他肠道问题引起的。因此,医生不建议孩子驱虫,以免家长盲目用药给,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损害。
无论宝宝多大,感染寄生虫后,服用驱虫药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家长最应该注意的是预防。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宝宝处于干净卫生的地方,注意自身的个人卫生,隔离寄生虫的侵袭。如果不小心感染了寄生虫,家长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给婴儿害虫防治
什么情况小孩不需要打虫
1、孩子不满2岁
一般情况下,只有2岁以上的孩子才可以驱虫,因为驱虫药中含有的物质会影响宝宝的肝功能发育。2岁以下的婴儿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如果驱虫过早,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肝功能。
2、没有寄生虫感染现象
如果孩子2岁以后没有出现寄生虫感染症状,如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且身体健康,此时无需驱虫。只要保持肛门清洁整洁,勤换内衣,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即可。
3、生活环境良好
在南方,由于环境原因,婴儿的虫感染率相对较高。建议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家长定期给宝宝驱虫。此外,农村地区的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城市。如果宝宝是在农村长大的,建议家长也定期给宝宝接种疫苗;当然,如果您的宝宝不是居住在上述地区,则无需定期接种疫苗。
医生不建议做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常,但医生不建议做,比如让宝宝游泳、使用防溢乳垫、让孩子学滑旱冰、给孩子喝中药等等原因,大多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有的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有的则比较严重,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大家可以看一下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