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羽毛的主成份为蛋白质,所以换羽期间,鹦鹉对蛋白质食物的需求自然增加。除了蛋白质外,钙质,脂肪及一些微量元素的需求也变为增加。
那些情形会影响换羽?
年龄,紧迫,光照长短,荷尔蒙,以及部份药物(例如某些驱虫药)
如何减缓鹦鹉换羽期的不适?
新生羽管流血时该如何处理?
由于羽管生长时,需要血液输送养份,所以万一新生羽管受损,折断,羽管便会出血。这时,必须将整支羽管拔除,再直接压迫皮肤以止血。
什么是紧迫(压力)纹?
所谓的紧迫纹,就是羽毛上,出现一段段横向黑色,深色或透明的线纹。紧迫纹其实并非一定是紧迫所导致。凡是营养不良,环境湿度过低,温度过低等情形,也会导致此症状。
鹦鹉为何会啄羽?
导致鹦鹉啄羽的原因很多,除了疾病外,(如PBFD,弗朗西斯换羽症,梨形鞭毛虫,细菌性或霉菌性毛囊炎,甲状腺机能不足,锌等重金属中毒,外寄生虫等),情绪问题(紧迫,无聊),过敏,环境影响(气候过度干燥,自然光照不足,人工光源光照过长),营养不良,化学药物伤害(杀虫剂,防腐剂,染料)等原因,都可能诱发鹦鹉啄羽的行为。
什么是PBFD?
鹦鹉喙羽病是由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引起的,以患病鹦鹉的羽毛对称性萎缩、脱落或异常生长以及某些鹦鹉喙和爪的异常变形为特征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40多个品种的鹦鹉可感染该病。病毒首先在羽毛和羽毛囊上皮细胞中增殖,形成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导致羽毛的脱落和异常生长。鹦鹉喙羽病属于高传染性病,发病时常见病急或重症,甚至迅速死亡。。
有何症状?
典型的初始症状是羽毛脱落变形、新生毛紊乱残缺、不规则生长、毛糠消失、上下喙过渡生长、免疫力低下、体重下降、呕吐、厌食等。然而临床症状会因鹦鹉种、年龄、发病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
急性与亚急性症状表现
急性与亚急性感染容易发生在30日龄遇换羽的幼鹦鹉,病征为羽毛破烂、出血、弯曲变形,以及过早脱落等。其他症状包含下痢、嗉囊停滞、厌食等。出现症状的患鹦鹉,可能在当天或数周内死亡。较常见于灰鹦及巴丹的幼鹦鹉。
慢性型症状表现
慢性感染Ⅰ型患鹦鹉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者只出现轻微的羽生异常症状,在数年之后免疫力下降或出现并发症时才发病死亡。但是其间仍会不断的排毒,仍具有传染性。
PBFD对于鹦鹉病程就如艾滋病对人类的侵蚀,病鹦鹉最终因免疫系统丧失,继发其他病毒、细菌、霉菌和寄生虫感染问题招致死亡。
传染方式?
如何预防?
在引进新鹦鹉之前,最好都能先做兽医检查。羽毛正常,DNA检验如果呈阳性反应的鹦鹉,应该隔离体最少3个月后再做一次检检验。避免鹦鹉患PBFD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购入新鹦鹉前应小心观察,尽可能减少购入病鹦鹉。2、新鹦鹉必需隔离最少3个月,而在隔离期间,新鹦鹉绝不可与鹦鹉舍原有的鹦鹉有接触的机会,包括流通的空气。更不应将新鹦鹉带去出席有鹦鹉的活动和场合。3、在隔离期间每次接触完新鹦鹉,或到雀街、鹦鹉店后,切记要彻底清洁(虽好洗澡和洗头)后,才接触家中的鹦鹉。4、当发现所饲养的鹦鹉不幸感染PBFD,应立即请教兽医。5、新购回来的鹦鹉,如未经3个月的隔离期,应尽量避免带它出席有鹦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