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猫”后出现怪病,反复高烧不退!这些症状注意→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公布一则案例

深圳一名44岁的男子

经常“撸猫”,结果查出怪病……

究竟怎么回事

赶紧来看看~

深圳44岁男子身上莫名出现肿块

且反复高烧不退

44岁的巫先生(化名),自己一个人住,8个月前,他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圆圆的小脑袋,萌萌的眼神,可可爱爱。

不久后,巫先生洗澡时发现左侧腹股沟处有肿块凸出来,只要一碰到就会感觉到疼痛,但他也没有到医院看看,想着等几天能不能自己好起来。

1月31日,“阳康”后的巫先生又发起了高烧,这一烧烧到了逼近40度。他以为是自己“复阳”了,于是就自己吞了颗布洛芬退烧,在家休息。

可没想到的是,吃过退烧药后只是短暂的降了体温,药效过后,体温又迅速飙高。

反反复复持续烧了五天后,终于扛不住了,巫先生这才去了医院就诊。

这病原来是“撸猫”惹的祸!

巫先生因“发热待查”

住进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住院第一天,感染科医生查体时发现,巫先生左腹股沟肿大淋巴结附近的腹部皮肤多处有抓痕,经追问才知道,原来是被家里的猫抓伤的。

“你有给家里的猫定期驱虫吗?”医生问。“呃……没有。”简单的一个问题,让医生迅速有了初步的判断,很可能是——“猫抓病”。

当天,医生就开出了治疗“猫抓病”的口服药,果不其然,才吃了两天的药,巫先生的体温就恢复正常,淋巴结肿痛有所减轻,后面没有再出现发热情况。

住院期间医生为巫先生完善了肿大淋巴结的穿刺活检协助诊断,送穿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诊断证实了符合“猫抓病”。

很快,巫先生就康复出院了。

“狂犬病”大家听得不少

但这“猫抓病”大家还是比较陌生的……

“猫抓病”严重吗?

你对“猫抓病”了解多吗?

快来看看!

“撸猫”有风险

儿童更容易中招!

什么是“猫抓病”?

“猫抓病”又称猫抓热,是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所致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多在2-3个月内自愈。

汉赛巴尔通体通过跳蚤在猫群之间传播,人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而感染汉赛巴尔通体。

巴尔通体的电镜照片

“猫抓病”会人传人吗?什么人容易“中招”?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猫抓病”不会人传人。相较于成人,儿童更易发生“猫抓病”。

“猫抓病”发病虽然不分年龄段,但多数集中在2~24岁。小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容易“中招”。

从被猫抓伤到发病,潜伏期一般为3~10天,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甚至超过1年,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

得了“猫抓病”的孩子,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

猫抓伤部位3~4天后,出现红斑丘疹疼痛不明显,少数丘疹转为水疱或者脓包,偶尔可见形成小溃疡。2~4周后,该部位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出现肿大,此时猫抓伤口早已愈合,容易被患者忘记,从而少了“猫接触史”这一重要线索。

一般来说,多数患儿会有单侧淋巴结(手肘、腋窝、颈部、腹股沟处常见)肿大,肿胀并有痛感。

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不适、咽喉痛、脾肿大、结膜炎甚至抽搐等。

看到这里,家有喵星人的

一定都在瑟瑟发抖

这么吓人

还能愉快“吸猫”吗?

做好这几件事

才能安心“吸猫”

并不是所有的猫抓伤人就会引起“猫抓病”,猫本身带菌才会把细菌传染给人。

一般情况下,家养的“猫主子”比较干净,带菌的几率比较低。

流浪的喵星人,接触的细菌较多,被感染的几率也大很多。如果被患猫抓伤,才可能引发“猫抓病”。

而且,即使患上“猫抓病”,只要对症下药就可治愈。

“猫抓病”的病程虽然较长,但是个自限病。一些患者不经治疗,也可以自行恢复。

一般来说,症状在2~4个月内会自行消退,少数可能持续数月。

若患者出现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危及患者生命。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能缩短病程,简单说,就是好得更快。

绝大多数“猫抓病”经过治疗后不留后遗症,对生命质量及寿命无影响。

想要避免感染“猫抓病”

这些事情平时就要做好

01.定期为猫驱虫

定期给猫修剪指甲。跳蚤、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是巴尔通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猫驱虫能有效预防“猫抓病”。

02.不要随意与陌生、流浪猫接触

如领养流浪猫,要为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人畜共患病筛查。

03.“撸猫”后洗手

“撸猫”后要用肥皂水洗手,不要让猫舔到你的伤口。特别是家有小孩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应避免接触猫而被抓或者被咬。

04.逗猫别过火

“撸猫”时不要过分亲密接触,尽量不要刺激猫猫,以免被咬伤或抓伤。

万一被野猫抓伤怎么办?

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被猫抓或者被咬的部位!

如果孩子被抓伤、咬伤,还出现前面的一些症状,那就更不可小视了!找专业医生评估和处理。

宝鸡市“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召开

凝心聚力优环境同心同向解难题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THE END
1.猫驱虫多久一次猫咪体外驱虫可一个月或三个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在6月龄前可一个月驱一次,6月龄之后三个月驱一次,成年后半年驱一次。进行体内驱虫时,猫咪最好就医处理,以确保猫咪的身体健康。家养不出门的猫咪确实比流浪猫或者喜欢出门浪的猫要干净很多,长寄生虫的概率也小。但是这不代表没有。因为首先家里是不可能一点细菌也没...http://m.15tqc.com/show427448/
2.第一次给猫咪喂体内驱虫药需要喂多少量有问必答病情分析:猫咪九岁了,体重大概4、5斤,从来没有吃过驱虫药,体内肯定有很多虫了,这可以找宠物医生...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65208860.htm
3.小猫多久打针驱虫呢小猫打针驱虫需要等到猫咪2~3个月大后,才可以给猫咪打针驱虫,驱虫有体外和体内驱虫,驱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量,药量多会伤害猫咪,药量少没有效果,可详细看驱虫产品使用说明。 标签: 猫跳蚤 猫体外寄生虫 相关症状:猫驱虫 小猫驱虫要在2~3个月后 一、小猫驱虫方法 小猫驱虫可以用普拿杜,普拿杜是专门针对小猫...https://www.isdpp.com/xq-147.html
4.猫狗多久驱虫一次比较好呢~猫狗驱虫多久一次比较好 猫狗的驱虫计划应根据它们的年龄、活动水平和所使用的驱虫药物来决定。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 成年猫: 体内驱虫:通常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但如果猫咪几乎不外出,驱虫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体外驱虫:通常每个月进行一次。 成年狗: 体内驱虫:建议每1-3个月进行一次。如果狗狗完全在室内生活且生...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1632195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5.?家养猫咪驱虫多久一次更好?科学养猫,从驱虫开始科学养猫,从驱虫开始 家养猫咪驱虫多久一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411号告示,根据当地流行病学情况,在跳蚤或蜱虫流行季节,治疗、预防跳蚤/蜱虫感染应每月给药1次;治疗虱感染,每月1次;治疗耳螨感染给药1次后,30日后经兽医评估是否需要第二次给药;对心丝虫、蛔虫和钩虫等寄生虫,也有相关规定。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30417/042023_1258191.html
6.猫咪体内驱虫多久一次呢?首先,驱虫的方式分很多种的,比如说有体内驱虫和取体外驱虫,对于小猫来说,如果小猫满了两周岁之后,就需要给他们进行体内驱虫了,体内驱虫针对的就是小猫体内的一些寄生虫,这样的话可以危及到小猫的健康,所以说给小猫进行体内驱虫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是每两周对小猫进行一次,并且持续三到四次,这样的话就可以确保小猫...https://weibo.com/p/2313474286281919122394?luicode=10000011&lfid=1076033817345636
7.眼睛干痒,竟从三根睫毛里揪出17条虫!这些人要注意!一旦患上螨虫型干眼症,需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因蠕形螨由虫卵到成虫的过程需15天左右,但是面部无数个毛囊皮脂腺里寄生着虫卵、幼虫等,因此螨虫彻底灭杀需要3个月的时间。 宠物可传染给主人很多皮肤病 实际上很多宠物(譬如猫、狗等)可携带或者寄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引发皮肤疾病。常见的人畜共患皮肤病有以下...http://wap.guchengnews.com/p/112023.html
8.微博兽医张旭:你猫都好了吗 凤凰涅槃的新家:张旭淘宝店铺搜没有你说的这款硫磺浴啊……是肥皂还是沐浴露呢?正确名字叫啥呢?谢谢 2020-8-17 3 可爱坨小赖毛 刚开始养狗那几年,有被蜱虫爬到身上的经历,因为我们家狗不用体外驱虫药。我们觉得所有驱虫药都对狗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遛狗回家后都要每天检查好...https://m.weibo.cn/status/4538890604518248
1.如果准备好这些东西,你就是养猫的成功人士了!新手养猫——健康篇 1、驱虫药 猫咪两个月大可以进行第一次驱虫,如果是室内喂养3~6个月左右驱一次就可以。如果是喂生肉或者经常外出的,2~3个月驱一次比较好。 2、洗耳液 如果猫咪经常抓挠耳朵,可能是有耳螨。定时清洁猫咪耳朵很重要。 3、氯霉素眼药水 ...https://www.gzstv.com/a/d94b1dbfec4a4d9aae9b896d0e881cd7
2.猫咪体外驱虫(全面篇)夏天建议1-2个月给猫咪做1次外驱! 冬天建议2-3个月给猫咪做1次外驱! 5猫咪多大月龄才可以做驱虫工作 一般来说猫咪要8周大左右,也就是2个月大的时候,给猫做第一次体外驱虫。 如果猫咪很小,特别是遇到那种流浪猫生出来的小猫咪刚好遇到了想领养但是太小了,身上也有寄生虫困扰,这种很多人就不知道该...https://m.douban.com/note/7674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