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的女生愿意花大心思养猫,却不愿意养孩子呀?

堂妹是独生子,从小家境优渥,小时候成绩就很拔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厦门,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收入很可观。后来在本地谈了一个男朋友,两个人都要谈婚论嫁了,就因为她的一个观点两个人又分手了。

原来堂妹坚持丁克,她说自己不生孩子,本来这个观点她男朋友是支持的,但奈何男方也是独生子,一听到娶来的儿媳妇将来不生孩子,男方父母立马坐不住了,本来对表妹很满意,结果就因为这个事两家人闹掰了。

叔叔和婶子也对表妹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年轻人觉得压力大可以理解,生了孩子到时候时候两边老人帮忙带。要是经济困难,两边老人也可以帮衬,为啥就不生孩子呢?

"现在生孩子还不如养个猫和狗,听话还不用操心,多省事,再说生孩子对女人伤害特别大,万一身材走样,事业受挫,感情被背叛了怎么办?"

"你还年轻根本不懂,生孩子后有很多乐趣,不做妈妈你感受不到的。你宁愿养好几个猫猫狗狗,都不愿意要一个孩子?"

"是的,我下定决心了,不要孩子。"

因为堂妹打算做"丁克",不仅谈了5年的男朋友吹了,连叔叔婶子也得罪了。老两口从厦门回来就愁眉不展。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在三线城市可能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在一线一二线城市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做"丁克",取而代之的是养"宠物",而且是养猫的居多。

宠物就是宠物,怎么能跟人相提并论?

有人说宠物就是宠物,无论怎么样也替代不了人。但对于很多养宠物的人来说宠物就是家庭的一份子,是希望也是牵绊,是相互慰藉也是心灵寄托。

而女性在孩子和宠物之中选择后者的原因,看似好笑,却又令人深思。

网友一:

你辅导你们家猫写作业了?成绩怎么样?数学能考多少分?

这一网友简简单单一句话,下面竟然有1.5万赞。是哦,养一个宠物你只需要照顾好它的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操心。

但是养一个孩子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上学后辅导写作业,其他的先不谈,孩子上学你要考虑上哪所学校?是不是学区房?班主任怎么样?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小学幼儿园每天要来回接送,还要每天辅导作业,关心能不能跟得上,成绩怎么样?为什么没考好,帮他分析原因等等。

我们常常看到父母因为给孩子辅导作业而崩溃的画面,是啊,如果只养宠物是不是就没这么多烦恼了?

而我们看到仅仅是辅导孩子的问题,当父母的都知道养育孩子可不像养宠物一样简单,不是吃饱穿暖就行了,他有自我意识,随着年龄增长还会越来越叛逆。

教育孩子也不仅仅是"辅导作业,关心成绩"这一件事。他在学校有没有惹事?有没有被人欺负?跟老师同学的关系怎么样?放学后作业写了没?有没有早恋等等。

可以说从你成为父母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责任,而且是那种长期投资,有时甚至看不到回报。

网友二:

有朋友问我:你为啥不把养猫的钱拿去养孩子?

我很离谱:养孩子一个月500是不是有点离谱。

是啊,养一个宠物可能每个月500左右就够了,但养一个孩子每个月可就不止这个价钱了。孩子1-3岁要买衣服、奶粉、营养品、玩具、上早教班、去游乐场等等,少说每个月就需要2000-2500元。

如果上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就需要支付学费、课本费、餐费、买衣服、零食、兴趣班、课外班等等。

拿我们3线城市普通家庭举例子,我家孩子4岁,有两个兴趣班,再加上每天水果、零食,周末要去游乐场,吃大餐,每个月轻松花掉3000元。

而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把一个孩子从出生养到17岁,平均费用为48.5万元,而抚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的费用约为62.7万元。

是的,也就是说这是保守估计,也只是他大学毕业的支出,如果孩子读个研,还要买房子娶媳妇(嫁人),准备房子车子彩礼(陪嫁),孩子从0-28岁结婚,少说也需要110w,这还是房子、车子不是全款的前提下估算出来。当然这还不是发达地区普通家庭养育孩子的费用。

110w对于普通家庭意味着什么?相当于一个月薪5000元的人的不吃不喝将近19年才可以攒够,也就意味着夫妻都是月薪5000的人,一个人的工资不吃不喝全部攒起来,另一个人的工资要支撑整个家庭的花销才能撑下去,一辈子攒下来的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网友三:

猫不会让我怀孕失去自理能力,不需要我休产假,不会给我带来产后抑郁,不需要我母乳喂养,不需要学区房,不需要中考高考,不需要彩礼嫁妆,不需要我掏空钱包买婚房,就算猫生了7个宝宝我也养得起。

如果不是因为种种压力,又有多少人不想拥有自己的孩子呢。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女性因为生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

可能会因为怀孕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休产假照顾孩子,但职场不讲情面,休产假意味着你的工作可能被别人替代,晋升渠道被堵住,也会面临不公平对待。甚至有些女性因为生孩子患上了产后抑郁,甚至有跳楼自杀的。

也可能因为哺乳而身材走样被嫌弃,又要面临孩子未来的教育,以后的彩礼婚房等等。

而养宠物可能就少了这么多顾虑,我想这种种原因堆加在一起也是压垮年轻人的一根稻草。

网友四:

做人太苦了,如果是一只小猫猫,我有能力让它活得惬意、快乐、无忧无虑。我没把握能给我的孩子同等幸福和快乐。

的确,猫猫狗狗的快乐很简单,吃饱穿暖有主人陪着就很幸福。但孩子呢,他属于社会性动物,必须要适应这个社会才能生存,而很多社会现状是我们改变不了的。

的确,我们普通人可以给宠物带来幸福快乐,却没办法保证孩子一辈子无忧无虑去生活。

我想一部分人不愿意生孩子大概也有这层的思考。可能是还未做好准备,是真正想肩负起责任,反而会更谨慎。

每一种现象存在必定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也许很多老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年轻时条件那么困难都有勇气生孩子,现在的年轻人衣食无忧,住洋楼却宁愿养猫养狗却不愿意生孩子,就像他们也理解不了现在为什么结婚娶媳妇教育孩子这么贵,年轻人背负着多少压力是一样的。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最新人口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为61年来首次负增长。

人口越来越少的背后,跟很多原因有关。是观念的转变,也是无奈的结局。

当然作为过来人,可妈还是想说,不要拿宠物和孩子比,不同的人选择什么样的什么方式是自由,是权利,可以不赞同但要包容。

就像有孩子的女性尽管面临着身材走样、产后抑郁、掉发失眠、经济压力等等困难,但毅然决然选择了孩子一样。

因为他的到来给你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更多的是幸福和感动。是叫你一声"妈妈"后你的奋不顾身,也是叫你一声"妈妈"后你的"勇往直前"。

就像张爱玲"说的:"只有年轻人是自由的。年纪大了,便一寸一寸陷入习惯的泥沼里。不结婚,不生孩子,避免固定的生活,也不中用。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说得好对,生孩子本质上是一种中年行为。也许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也变得更加孤单。

如果你问过很多妈妈,你就会知道:生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或只是想得到孩子的陪伴?

"我生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路。仅仅是这样就会感到很幸福。

THE END
1.我在家养的家猫被抓后要注疫苗吗有问必答病情分析:您好,被猫抓出血了,这是需要打狂犬疫苗的。指导意见:您好,被猫抓出血,或者是被狗咬出血...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16289594.htm
2.全球散养家猫捕食2000多个动物物种最新研究称或影响生态系统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保育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发现,全球散养的家猫会捕食2000多个其他动物物种,包括鸟类、哺乳动物、昆虫和爬行动物,其中近350个物种存在保育危机。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这些散养家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或可帮助建立管理策略。 https://m.gmw.cn/2023-12/13/content_1303599752.htm
3.作文:我想养猫100字左右医疗纠纷你想养猫可以私我诶,我这边有培育基地,所以价格很低~ 养普通的家猫是最理想的。只要你爱护教育的好,肯定带给你很多欢乐。打疫苗联系专业宠物店就可以了。洗澡,洗几次就会很熟练了。一下说不清,反正就是动作轻柔点不要洗到眼睛和耳朵里。水不要太凉,洗好擦开。你没有养过猫的话,只要记住,凡是要对它做的事...http://www.027yaju.cn/yiliaojiufen/274112.html
1.新手保姆级养猫攻略!养猫须知常识!刚养猫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懂...刚养猫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懂,以为买什么用什么都没有太大差距,结果踩了不少雷,浪费了很多,今天就把我这些年的养猫经验做一个总结,希望能帮到每一个新手铲屎官!能省一点是一点,交给你们啦?养猫前期准备 1养猫前做好家里的消du清洁工作,洁净的环境可以减少猫咪生病的概率,同时一定要记住...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52726565
2.在农村家猫怎么喂养养只家猫怎么养.普通的家猫怎么养吃什么 家猫的食物以动物内脏和鱼、虾及杂粮为主。 除了人类的喂食,它们的捕猎范围也相当广泛,主要的猎物包括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鱼类、和一些节肢动物。 家猫无法适应素食,但它们有时也会啃食某些植物的叶子,这只是为了协助吐出梳理毛发时吞咽进去的毛球。 http://m.boqii.com/article/110440.html
3.唐僧取猫还是包公请猫:中国家猫传说溯源私家历史澎湃新闻而唐僧取经的真实时间(629-645),正处于在“《玉篇》成书”与“武后养猫”这两段历史之中。 总之,从家猫传入中国的最可能途径,与家猫传入中国的大概时间这两方面来看,至少可以说,相对于“包公请猫”,与“《诗经》时代就有家猫”而言,“唐僧取猫”要更加接近事实。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35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