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超过1/3的手术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或是更严重的医疗事故,而其中许多是由医疗失误造成的医疗伤害。
撰文|燕小六
责编丨汪航
25年前,一份里程碑式报告揭示了全球医疗的系统性缺陷——仅在美国,每年至少有4.4万人因医疗伤害而死,而这些事故本可避免。
时至今日,情况仍未好转。《英国医学杂志》(BMJ)近日刊发研究称,在美国马萨诸塞州10余家机构,不少手术患者会遭遇医疗不良事件,其中近一半属于重大伤害。而且,超80%的不良事件肯定“有办法避免”。
马萨诸塞州是美国乃至全球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州内有哈佛医学院等知名院校和医疗机构。也正因如此,这一研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BMJ原文
每100名住院患者中,就有3.7例医疗伤害
“哈佛医学实践报告”是全球首个探究医疗伤害根源、发生率的开创性实证研究。它分析了1984年美国纽约州51所医疗机构、共30195份病例,发现每100名住院患者中,就有3.7例医疗伤害。
“它得分情况,是病情复杂程度使然,还是术者本身的技术性问题,或是患者本身条件所致。中国人口基数大,相对而言,手术不良事件还是不少的,多表现为并发症。”某三甲医院外科医生陈丹说。
以此为关键词搜索文献,能看到我国有海量分析。2020年6月,1名49岁女性到医院取骨折术后的内固定钢钉。1个月后,她发现有1枚钢钉滞留体内。医院自查称,这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
2017年,江苏省某人民医院报告2例医源性血管异物案例,其中之一是护士不小心切断留置针,导致软管断在患儿体内。无独有偶,今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从一名6岁孩子体内,取出一截18毫米长、牙签粗细的留置针软管。它滞留孩子体内超过5年。
今年6月20日,北京儿童医院从患儿体内,手术取出滞留5年的留置针导管。/《新京报》
供职于北方某综合医院的王强(化名)还听说过科室给错药的事件。结果发现一串问题:住院医师处方时剂量错了,上级医师审核不足,药剂科没及时处理异常,医院信息系统药物最大剂量建档不全……
这印证了那项里程碑式研究的结论: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追责医护个人的意义有限,因为问题更多在于整个医疗系统中。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数据,在5483家医疗机构中,共上报不良事件1483212例,每百名出院人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1.98例。《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提出,各医疗机构需进一步开展系统性改进工作。
“我们想搞清楚,这些年来,医疗质量有没有变得更好?”BMJ一文核心作者、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教授DavidBates告诉CNN。
外科手术最常发生医疗伤害
在BMJ刊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以2018年马萨诸塞州11家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为基准,抽取1009名18岁及以上手术患者信息。入组医院性质各异,有的是床位近千的大型综合医院,有的床位不足百张。
经过一群高年资护士历时1年的审查、筛检,有383名手术患者(38%)被认为至少经历一项不良事件。其中160项(16%)性质严重、危及生命安全。
在能够确认原委的593项不良事件中,60%被认为“存在避免可能”,另有21%属于“肯定或大概率能避免”的医疗事件。
入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严重性和可预防性。图源/BMJ
总体来说,BMJ报告的手术医疗伤害发生率高于“美国外科手术质量改善计划”指标。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源于电子病历不断进步,提高不良事件的可追溯性,以及上报机制不断完善,更多事件被记录下来。
2000年11月6日,Haskell之子、15岁的LewisBlackman因感染性休克离世。事后调查发现,Blackman遵医嘱服用的止痛药是罪魁祸首。它导致消化道穿孔,引发出血、感染。用药期间,父母们多次向医护求助,称孩子很痛苦,但无人响应。
在BMJ一文中,药物不良事件依然是第二大医疗伤害。
LewisBlackman(左)资料图。图源/网络
怎么解决?
老年人,尤其是65-69岁者是受医疗伤害影响最大的群体。可能的原因包括文化轻视、医护人手不足、未能利用现有技术实时检测和预防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也在改进。比如,由分管医疗院长牵头,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和报告系统,主张由追究个人责任转变为明确系统漏洞。西部某医院建立激励机制,表扬积极上报、整改的个人和科室,对于特定上报还有50元/件的单项奖励。这还能与奖金、职称聘任等直接挂钩。
肖萌萌所在医院严抓手术安全。“手术前,如果患者身上没有手术部位标识,外科大夫没有完成病人核对,麻醉医师绝不开始麻醉。手术结束,先核对纱布、器械,如果数量对不上,就不关闭体腔。这些都是硬指标。”
肖萌萌坦言,有些医护可能会吐槽流程冗长、复杂。但大家也都理解,因为每一个规章、制度的背后,都是沉重的代价和教训。“东北某医院曾出现患者核对偏差,结果做错手术,给甲状腺病患者开了胸,给心脏病患者切了甲状腺。”
他指出,医生需要经历“学习曲线”磨炼,从按部就班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到处变不惊,这需要一个过程。医生既要敬畏生命,也要在磨炼中精进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AntoineDuclos,etal.Safetyofinpatientcareinsurgicalsettings:cohortstudy.BMJ.doi.org/10.1136/bmj-2024-080480
2.HelenHaskell.SurgicaladverseeventsintheUS.BMJ.doi.org/10.1136/bmj.q2437
3.Morethan1in3surgicalpatientshascomplications,studyfinds,andmanyaretheresultofmedicalerrors.CNN
4.LinL.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timetrendsinincidenceofadverseeffectsofmedicaltreatment,1990–2019:anage–period–cohortanalysisfromtheGlobalBurdenofDisease2019study.BMJQuality&Safety.doi:10.1136/bmjqs-2023-016971
5.TroyenA.Brennan,etal.IncidenceofAdverseEventsandNegligenceinHospitalizedPatients—ResultsoftheHarvardMedicalPracticeStudyI.NEnglJMed.DOI:10.1056/NEJM199102073240604
6.哈维超,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中国医院管理.2009年第1期20-22
7.何淼,等.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优化及流程再造的应用研究.中国医院管理.第11期(总第508期)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