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由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技术总监黄正勇主编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肉牛养殖百问百答》,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200多个肉牛的饲养管理、良种选择、繁殖育肥、疫病防治、牛场规划等内容,对肉牛的健康养殖做了较全面的总结。
饲养管理篇
如何给牛正确驱虫?
牛的体内大约有29种不同的寄生虫,对牛的危害极大,所以,正确地驱虫非常重要。育肥牛驱虫一般3~4个月做一次;繁殖母牛一般在配种前做一次,妊娠期有寄生虫症状的可在配种1月后至产犊1月前驱虫,但要选用孕畜可用驱虫药,并严格按剂量给药;育成牛可以按照育肥牛方案驱虫;幼畜无症状的断奶后驱虫一次,有症状的针对性驱虫。
驱虫一定要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都驱干净才能长膘。参考驱虫方案:伊维菌素皮下注射,3~4天后阿苯达唑拌料,再3~4天后伊维菌素再皮下注射一次,再3-4天左旋咪唑或芬苯达唑拌料。伊维菌素主要针对体内线虫和体外寄生虫,而阿苯达唑、左旋咪唑和芬苯达唑则主要针对胃肠内寄生虫,体内体外联合驱虫效果比较理想。如有血虫病,用三氮脒注射。不同地区可以针对性地驱虫,如7~8月是牛焦虫病高峰期,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驱虫药物,例如贝尼尔、黄色素、咪唑苯脲等。8月下旬,牛肝片吸虫流行也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潮湿低洼地区放牧的牛,建议使用如氯氰碘柳胺钠、硝氯酚、硫双二氯酚、溴酚磷(蛭得净)等药物。
注意事项有如下几点:
(1)体内驱虫常用口服或注射方法,建议使用2种以上驱虫药,体内体外联合驱虫,7天之后再复驱一次。驱虫期间防止狗或其他家畜进养殖场。
(2)不要等见到虫再驱,要做好预防性驱虫,育肥牛2~3个月就可驱虫一次。
(3)正确投药和注射,选用大厂家药物,精准按照药物说明给药,以免出现驱虫不彻底或药物中毒。
(5)体外驱虫采用涂抹、喷雾驱虫时,应隔离进行,涂药面积最好不超过体躯四分之一。
(6)环境净化:驱虫后粪便要收集无害化处理,养殖场做好消毒工作。
(7)驱虫后要观察:伊维菌素皮下注射48小时达到血药高峰,给药2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阿苯达挫饲喂2~6小时达到血药高峰。在达到血药高峰前和高峰持续阶段都要注意观察。
(8)驱虫后要健胃、健脾并在料中加一些抗应激的添加剂。
(9)幼龄和母畜的驱虫:原则上不对幼龄和孕畜驱虫,但发现有虫,幼龄牛羊40日龄左右、母畜配种前、妊娠母畜产前45-60天左右可以驱虫,一定要避开配种后1个月内和临产前一个月。
正常去情况下犊牛在哺乳期内不建议驱虫,在断奶半个月后进行首次驱虫,因为犊牛免疫系统和肠道消化系统还不完善,驱虫会对犊牛造成较大的应激反应。但是犊牛在哺乳期内如果出现较为明显的寄生虫症状,如被毛杂乱,生长发育迟缓,粪便带有虫卵,出现球虫型血便,需要马上根据症状进行驱虫,并且在首次驱虫7天后进行复驱,驱虫完毕后需进行健胃护肠等措施。
(10)大群驱虫前最好选取几头做驱虫试验,以免全群出现中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