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与大趋势,社交APP必须顺应的人性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90后的你看不懂”成了很多社交APP的遮羞布、万金油,明明产品漏洞一大堆,却能从一些“钱多”的投资人那忽悠到一大笔钱:“你看不懂对吧?看不懂就对了!”就是这么任性。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作为一个长期和90后、00后厮混在一起的80后大叔,产品菜狗也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从不解,到排斥,到偏见,到沟通,到理解,到渐渐打成一片。在此,我有两大结论:

人性的本质是共通的,不因代际、地域而改变。

人的需求结构是变化的,一定时空内某种需求凸显,某种需求钝化。

基于这两个结论,菜狗认为:与其贴个90后、00后标签,倒不如深入研究社会的趋势和人性的变化,从新一代人与我们的差异细节中,恰恰可以窥见人类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

而下一代社交网络的雏形,正在这趋势中一点点现行。

一、偏见的由来

其实对90后所有的偏见和误解无非源自以下三个原因:

信息不对称、性格不对付导致的代沟。

对90后优越成长环境的眼红,对比自己曾经苦逼的童年和青年,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和不平衡。

习惯于以道德的眼光,去框定很多本属人性的东西。阻碍我们去客观分析的,恰恰是一本正经的道德评价。

所以,如果我们可以放弃所有道德预判、不再羡慕嫉妒恨,而是试着去理解,就会发现90后的变化再自然不过。不仅如此是,整个社会都在急剧地变化,你敢说自己和十年前比没什么变化?其实每个试图融入社会节奏的人都会多多少少开始“90后化”。

世界在变,人性结构不可不变。野路子产品菜狗在这里斗胆尝试梳理一下这种“变”。

二、世界的变化

曾几何时,信息时代还是一个高逼格的词汇,而今天人们都开始神秘兮兮地讲互联网思维,其实压根没那么神秘,信息时代首先带来的是信息的爆发,五年之内我们的认知模式翻天剧变。

1、信息碎片化

信息时代带来了巨量的信息,加快了每一个领域的节奏,同时又提供各种移动终端让我们随时随地连接网络、接收信息。于是,一夜之间我们的生活变成了这样:

一切都在碎片化,文字、图片、视频、商品,甚至人本身……于是,从Facebook到推特,从Insta到Vine,从WhatsApp到Snapchat,从小说领域的“轻小说”到产品领域的ProductHunt,甚至一个该死的叫“Yo”的奇葩APP的出现,西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就是一次次将信息切碎重组的过程,而这个趋势也在中国同步发生。

所以,不要在说人们肤浅、无法深入思考,追求简单直接,这是时代病,你也无法幸免。

2、信息选择压力激增

信息爆炸,不仅把信息炸成了碎片,还在人们的脑海中炸出了一个个问号。由于信息变得如此之多,人们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压力大大增加,现代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容易陷入“选择障碍”中。

“考研还是工作呢?好像都有道理。”“打工还是创业呢?好像都对。”“买这个牌子还是那个牌子呢?选不过来啦!”“靠,这个APP打开又是密密麻麻的选项,给我死!”

试想,在PC时代,我们仍然可以静下心来去了解Office的每一个按钮、每一个微操作,面对各种复杂的设计也毫不畏惧,并称之为“会电脑”。但是今天呢,会有人把手机APP上复杂的界面当做“会手机”的试金石吗?

由于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做选择题,都在烧脑,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大脑的内存往往有越用越不够的感觉,于是手机的交互设计第一次成了一种“成本”,认知和选择成本越高,人们的体验期望也就越高,否则离“被抛弃”也就越近,“闹了半天就给我看这货!”。

所以,一个APP不管后台怎样复杂,都应该简化到不需要去教就明白的逻辑。同时,如果能够帮助用户消灭各个领域的选择成本,则将遭到“幸福的依赖”。于是垂直导购平台开始流行,于是连咨询的阅读也可以根据兴趣和个性去定制整合。我们要做的不是让用户惦记着“对了还有这APP没看”,因为惦记本身就是一种成本,唯有成为自然而然地选择、选了你不用惦记其他APP,才能荣登正室。

这是一件讽刺的事情,选择分明带来了更多的自由,但人们却因为与此相伴的“更多压力”放弃自由、重回枷锁。

3、信息的激增使世界进一步赤裸和真实

遗憾的是,社会的公正、公开、公平尽管不断改进,却远远赶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于是一夜之间,一个赤裸而真实的社会忽然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很多人开始面对认知的矛盾,亦或是意义的虚空。有些人感叹社会变了,其实很多时候恰恰是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你不知道罢了,信息的传递为你终于开了一双眼。

于是,互联网时代诞生了史上最早熟的一代,对各种道理说教呵呵,对各种人情世故捻熟,却时而面对内心的纠结,成为史上最孤独的一代。原有的集体正在瓦解,在高度碎片化和差异化中,人们的自我和个性正在复活。原有的道理和说教开始失效,人们更愿意相信看到的现实。

4、信息刺激的方式更丰富

在信息碎片化的同时,信息呈现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从抽象的文字到有温度的声音,从美丽的图片到动态的视频。而不论是看画书长大的一代,还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还是在网络中长大的一代,骨子里都更喜欢这种丰富、直观的“刺激”。

三、内心的矛盾

于是,90后们面对着内心深处的矛盾,而90前们也必将开始面对这种矛盾。

1、内驱与外驱

伴随着信息的普及,越来越“精明”的人们越来越难以“被管束”,外在的压力不再有效,要想让他们认认真真、用心干一件事情,只有来自内心的驱动。

权力的威慑,道理的说教,道德精神的要求,集体的压力……这些东西越来越被人们所厌弃,要想唤起人们的动力,唯有兴趣、利益这些更加发自内心的东西。

2、自我与集体

传统的“集体”正在人们心中瓦解,大家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空间和自我的个性,于是越来越“自我”成为一种共性,“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但是,在社会高度碎片化的同时,人们对于“集体生活”、“广场体验”的需要从来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烈。于是各种结社、各种社群组织风声渐起。不同的是,这样的组织更多基于兴趣和价值,而非权力或地缘。

还记得吗?小的时候一起在楼下捉虫子、跳房子、打雪仗。钢筋水泥的丛林下,现在的孩子缺少了这种集体生活的体验,但这又带来了新的渴望。小时候,我们看着军旅片中怒吼的教官、虐待狂式的训练会热血沸腾,今天的孩子们要看有没有颜值高的男神。

3、单一与多元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历史上包容性最强的时代,我们对各种亚文化、非主流的接受和容忍程度大大提升。在所有可以多元化的领域,现代人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和新鲜已经替代质量和性价比,成为首要的选择。

但是,在另一些信息还不那么丰富、讨论不那么充分的领域,比如人生道路的选择、职业的规划等等,人们更容易表现出人云亦云的特征,从小习惯了标准答案、人生被安排的孩子们,在这些本该最个性的领域,却一点都“个性”不起来。

“考研吧?反正都在考研。不考研找不到工作……”

4、自傲与自卑

在很多人的眼中,现在的孩子更加“目无尊长”,他们肆意妄为、尽一切可能凸显自己的个性,个个都是传说中的“熊孩子”。

但是心理学又告诉我们,自傲背后往往是深深的自卑。意义和信仰的缺位,社会阶层的裂变,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自卑和不安。于是我们可以推论,越是不断凸显引起注意、越是内心深处空虚难安无法平静。

而利用人们这种心理的消费品开始横行,特点是除了产品本身,更多是赠送一种附加值:即以相对低的成本放大逼格,获得某种身份认同。比如,很多面向大众的高端品牌看起来贵,其实都是高性价比的“逼格放大器”。苹果表比普通电子表贵得多,但你无须年薪百万、就能成为最潮的一族;电动牙刷比一般牙刷贵的多,但你无须支付巨款,就可以拥有贵族一样的健康范儿。站在对逼格的购买上,这哪里是贵?分明是便宜太多!

5、战略与战术

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们在“战术”上更加聪明,为人处世更有技巧,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巧妙的“抄捷径”,动不动就站台“借势”,迅速地“成功”。

然而可惜的是,战术的勤奋从来都无法掩盖战略的懒惰,人生的格局、赛道的选择等等真正的战略大智慧,往往来自于“自由而无用的刨根究底”。

所以,心灵鸡汤和“XX速成的八大要点”迅速传播,而真正赤裸裸的探讨问题却乏人问津。不过,切勿愤世嫉俗,作为一个商人应该懂得,这意味着机会。

6、严肃与娱乐

上一个时代是一个标榜深度与厚重的“严肃时代”,然而在消费主义的今天,一切的严肃都可以“被解构”,说一些正儿八经的道理成了件颇具喜感的事情。

善于自我解嘲的新一代,用各种创意全面解构旧时代的大道理们,“掉节操、吐槽、呵呵、黑”成为万能良药。让一切曾经的高大上成为逗比,成为新时代“智慧”的某种体现。

7、热血与脆弱

这个时代时刻在煽动我们的热血,但是每每冲动的我们,经历来自现实的一次次风霜打击,渐渐在真正面对利益取舍的时候,又会变得“谨慎而求稳”,于是犬儒主义开始横行。

这是一个女生纷纷变成女汉子、男生却莫名其妙地女性化的时代。内心各种情绪和想法的骚动,撞上了冷冰冰的世界,产生的是“回避现实的冲动”。

于是二次元开始出现,这是植根在现实中的另一种现实,动漫中更加分明的善恶、更加简单的性格、更加率性的沟通、更多的励志与热血,成了现实不安的归宿。

四、社交APP的选择

理解了本文列出的改变和纠结,你就不会再说“只有90后才懂90后需要什么”,很多时候事情不是你能不能去理解,而是你愿不愿意去花心思。90后或许更懂90后需要什么,但这不代表90后更懂得如何“用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去满足这种需求”,所以不要怕老、你还有机会。

在社交领域,理解人们身上或多或少的“90后化”,做一个更适应人性变化趋势的APP,你就有更多的机会。

信息简单碎片、呈现形式丰富,交互一看就懂、没有选择困境和“信息噪音”,更标新立异有参与感、符合人们的兴趣“小趣怪”,更低成本地逼格化或者逗比化、带来某种身份认同,更能给面对理想与现实沟壑失落不安的人们以精神归宿,更能带给孤独个体“对味群体的归属”,更直面人们内心深处的现实欲望和渴求……

THE END
1.猫咪外驱和内驱要间隔多久猫咪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可以同时做。猫咪体内驱虫主要是驱杀蛔虫、钩虫以及绦虫等;体外驱虫主要是驱杀跳蚤、虱子等。一般幼年时期的猫咪建议体内体外驱虫每个月进行一次。成年猫咪可以考虑两到三个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每一到两个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泪...https://edu.iask.sina.com.cn/jy/2LbDeVDnGcR.html
2.内驱和外驱间隔多久养宠俱乐部内驱和外驱间隔多久 【导读】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不需要间隔,可以同时进行体内外驱虫。 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不需要间隔,可以同时进行体内外驱虫。 体内外驱虫可以同时进行,没有时间间隔的限制,但主人可以根据季节和猫咪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驱虫。一般来说,体内驱虫3月一次,体外驱虫1月一次,如果猫咪不外出且家里卫生条件较好...http://www.rp-pet.com/ycylb/gou/quchong/2139.html
3.《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四)团队建设通常向上沟通、员工激励和团队凝聚力的建设是管理者心中最有挑战性的三个管理主题。通过总结可以得出3个常见的激励问题: 激励认知不系统 激励手段匮乏 激励不得要领 接下来就对关于员工激励的话题主要围绕激励手段的系统性、丰富性和操作性展开。这里我们要先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外驱,以及什么是内驱。 https://www.jianshu.com/p/ace9645f24d9
1.猫咪外驱和内驱要间隔多久一般可当天同时使用内驱外驱。但是如果猫的肠胃和体质不好的话,可以先外驱,再隔两三天后内驱。一般外驱每月一次,内驱每三个月一次即可。其他内外驱药物,使用量和周期可根据说明书使用。 0人点赞 分享 收藏 感谢 举报 猫咪外驱和内驱要间隔多久 猫咪内外驱分开驱虫好还是同驱好 跟猫咪内驱和外驱需要隔多长...https://www.heidongpet.com/article/MjQxMzI1
2.驱虫药真的需要1月1次吗?驱虫药完全攻略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疑问:到底什么是内驱外驱?各种不同品牌的驱虫药到底有什么不同?驱虫药到底多久用一次?驱虫药为什么这么贵?可以自己在家里给猫驱虫吗?…… 这篇文章就给大家对驱虫这件事情进行一个全面、详细的分析和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到底什么是内驱外驱? https://www.douban.com/note/769773638/
3.体外驱虫多久可以和其他狗玩如果经常在外活动的狗狗,也建议每3个月驱次虫。没什么不良反应,不要给狗狗禁食。但是请到正规渠道购买药物,很多地方假货比较多。在选择驱虫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有的驱虫药分成犬和幼犬,有的会按照体型和体重,所以一定要看清楚说明再给狗狗服用。体外驱虫:幼犬第一次驱虫一般在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可以和疫苗同时...http://m.boqii.com/article/373312.html
4.金融数据治理实践与思考CDO研习社金融行业在整个数据治理领域里,跟政企一样,其数据治理比较领先。原因在于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外驱和内驱。 1. 外驱 第一个因素就是外驱,外部是如何要求的。 首先在国家层面:涉及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除此之外,整个国家把它提升到数据安全和数据流动的高度,包括现在的数据交易所,我们可以看到越来...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034776.html
5.猫狗体内外兼驱的驱虫药(例如大宠爱)可以代替体内驱虫药吗?1. 大宠爱(外驱)搭配海乐妙(内驱) 2. 爱沃克(外驱)搭配拜耳(内驱) 3. 福来恩(外驱)搭配海乐妙(内驱) 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驱虫,先使用体外驱虫药,三天后再使用体内驱虫药。同时,我会根据猫咪的年龄和体重调整用药剂量,确保安全有效。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养猫省钱的好方法。在特定的购物群内,除了可以领取优惠...https://www.yoojia.com/ask/17-14427447640413490009.html
6.怎样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这篇文章全说清楚了外驱力和内驱力孰优孰劣? 实际上很难分一个高下,但外驱力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往往是不确定的,甚至是不稳定的。 如果你把你的事业,或者说你「喜欢」的事情,建立在外驱力上面,那么它的根基是非常不牢靠的,你随时有可能失去对它的控制。 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偏见: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36407506&efid=xyHfHEvFpfjh8KhbcMJhNA
7.组织振兴工作总结12篇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内驱不足外驱乏力 (一)社会组织“内驱”不足 1.结构不健全不合理。长寿区社会组织的总体结构失衡,依法登记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基金类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养老照护类、农业农村类的社区社会组织数量稀少,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一支独大。 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32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