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农村几乎人人都长虱子,如今为何看不到了?虱子哪去了?
一、虱子的生态习性
虱子的数量很多,全世界总共个有5000多种,在人类社会最常见的就是头虱、体虱、阴虱三种。
虱子没有翅膀,也不会跳跃,靠着腿上的倒刺在人类皮肤上或者动物皮毛中爬行。
虱子主要以人畜等哺乳动物为寄主,靠吸血为生,喜欢寄生在毛发和衣服褶皱等地方。
它们的繁殖速度非常快,1天就能下接近10枚卵,7天后孵化成乳白色的幼虫,就开始吸血。
再经过14天,幼虫完全成熟,颜色也变成了灰白色或灰褐色,并且开始了繁殖下一代。
而虱子能够存活大概40多天,一生可以产100多枚卵,要是全部孵化的话,数量是非常恐怖的。
虱子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人和生有虱子的人畜挨得太近,或者多人共用帽子、毛巾、衣服等物品,都可能被感染,这也是它们在人类社会中传播的主要途径。
在过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虱子的可以说到处都有。
由于生活条件艰苦,缺乏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农村居民往往无法及时清洗身体和衣物,为虱子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0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长头虱,而且学校这种相对封闭集中的环境又加大了虱子传播的途径。
不仅头发里,虱子甚至还会生活在眉毛和睫毛中,孩子们回家又把虱子传染给大人。
数据显示,1985年湖南省农村儿童头虱感染率高达80%以上。
而1986年江苏省农村的头虱感染率也达到了75%。当时农村地区虱子问题的严重性可以说触目惊心。
虱子的存在不仅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传播疾病。
虱子叮咬会导致皮肤瘙痒和炎症,使人忍不住常用手挠,常常因为抓破皮肤带来更严重的感染,甚至发生溃烂,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困扰。
并且还会传播斑疹伤寒、斑疹媒介伤寒等疾病,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虱子在夜间最为活跃,被感染的人在睡梦中常常感到头皮瘙痒难忍,难以入眠,让人心里烦躁不堪。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篦子,一种很像梳子的玩意,但是更加细密,就是用来梳理头发去除里面的虱子。
虱子卵还粘在头发上,得用醋浸泡,再用头巾包上一个小时,最后用清水冲洗,重复好几天,才可能全部清除干净。
生活有虱子的衣服,最好是一把火烧掉。
但很多人没这个条件,只能放在沸水里煮十来分钟,将上面的成虫和卵彻底杀死。
这些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身上的虱子清理干净了,没几天其他地方的虱子又跳上来,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幸而,今天的农村条件大大改善,虱子也减少了很多。
二、农村环境的变化
以前农村人为了改善生活,家里会养一些鸡或者牛羊等家禽家畜。
那时候人居住的条件都很有限,很少有能力再为这些牲畜单独修圈,常常就和人混住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动物身上的虱子很容易就传染到人身上。
而在今天,现代化的大型养殖场都有着严格的消毒杀菌措施,很多病虫害都灭绝了。
就算家里散养一些家禽家畜,都是单独圈养,人畜之间的传播途径被隔绝,虱子也就猖獗不起来了。
再有就是在过去,许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居民用水困难。
人们饮用和灌溉都不够用,洗澡和洗衣服的频率就更低了,加剧了虱子等害虫的传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0年代初期,我国约有2.5亿人口长期用水困难,其中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
随着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打井技术的普及,农村地区的饮水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水库、水渠、引水工程等,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的自来水供应能力。
与此同时,打井技术的普及也为农村地区解决了缺水问题。
据中国水利部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全面用水、用水安全、用水舒适、用水高效的目标,用水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农村居民的卫生习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过去,由于缺乏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农村居民的卫生习惯较差。
人们往往无法及时清洗身体和衣物,导致了污垢的积累,为虱子等害虫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缺水洗澡、穿着脏衣服的情况,那时候几周不洗澡不换衣服是常态。
近年来,随着卫生意识的提高和卫生设施的改善,农村居民的卫生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善。
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注重日常洗浴和衣物清洗。
农村地区的许多家庭现在都配备了洗浴设施,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洗澡,在天气热的时候,基本都是每天洗一次到数次。
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报告,截至2020年,中国农村地区的洗浴设施普及率已达到了80%以上,洗浴频率明显提高。
现在洗衣机也成了每家的标配,夏天每天一换洗,冬天最长也会超过一周。
这时就算有虱子卵,还没来得及孵化就被洗掉了。
除了洗澡洗衣更勤以外,洗涤用品的变化也加快了虱子的灭绝。
三、化学洗涤用品的使用
过去农村用皂角自制洗发水洗头,用油脂和猪胰脏制成的猪胰皂洗澡。
洗不洗得干净先不说,这种纯天然的东西对虱子肯定是没有杀灭作用。
后来,随着化工业的发展,洗发香波、沐浴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中国家庭洗涤剂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0多万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之一。
化学洗涤剂中含有各种活性成分,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和杀菌剂等,对虱子的生存具有致命影响。
表面活性剂能够破坏虱子的细胞组织,导致其水分丧失而死亡。
洗涤剂中的防腐剂和杀菌剂也具有杀灭虱子的作用,使其无法在衣物上生存繁殖。
人们在使用化学洗涤剂清洁衣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虱子,使其数量逐渐减少。
随着洗涤剂的普及和人们对其使用方法的熟悉,农村地区的居民开始大量使用洗涤剂来清洁衣物、家居用品以及身体。
随着化学洗涤剂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价格也逐渐下降,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承担起使用洗涤剂的费用。
农村地区的商业渠道不断完善,洗涤剂的销售范围也逐渐扩大,使得更多的居民能够方便地购买到洗涤剂。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洗涤剂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进而导致了虱子数量的明显减少。
四、社会环境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直接影响着虱子的生存环境和数量。
城市化过程导致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由1980年的20%左右上升至2020年的60%以上。
大量农村居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流动导致了农村地区人口的减少,相应地减少了虱子的寄主数量。
在城市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更加快节奏,对个人卫生和整洁有更高的要求,这也减少了虱子的繁殖和传播。
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也对虱子数量的减少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卫生医疗体系的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提高了农村居民就医的便捷性和质量。
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也得到了加强,提高了居民对疾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卫生条件不好,虱子就多,当环境大大改善以及人人都注重卫生,虱子就难见踪影。
不过虱子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并不逊于打不死的蟑螂。科学家发现,它们出现得比人类早,恐龙时期就有了生活的痕迹。
恐龙灭绝后,虱子又转移到哺乳动物身上,无论是水生动物还是陆生动物,都被寄生过虱子。
因此,想让虱子完全消失也是很困难的事,它们应该还会继续困扰人类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