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是犬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于犬小肠内,而其幼虫可寄生在中间宿主(多种家畜和人)的肝、肺、脑、肌肉、肠黏膜、心、脾、骨及其他组织,作为中间宿主的动物所受到的损害远较成虫宿主严重,当寄生于大脑时则有生命危险。
(一)病原
绦虫种类繁多,感染犬主要有犬复孔绦虫、泡状带绦虫(边缘绦虫)、中线绦虫、多头绦虫、豆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阔节裂头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孟氏裂头绦虫)等,大多虫体特征是一长且扁平条形,形如带状,由头节、颈和若干体节组成。虫体短的仅一个体节,长者可有几十至几百甚至更多的体节,可达数米之长。头节上有吸盘、吸钩,顶突有1圈或2圈小钩,可附着于宿主的肠黏膜,颈连接于头节和体节部分,绦虫为雌雄同体的两性生物,每节都有1套或2套生殖器官,因绦虫无消化器官,仅通过虫体表面的渗透摄取营养。
(二)流行特点
本病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无明显季节性,犬、猫感染率较高,狐和狼等野生动物也可感染。
(三)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时临床症状不显;重度感染时出现腹泻、呕吐、食欲反常、贫血,消瘦,精神沉郁或神经兴奋,肛门、鼻端瘙痒(在地面等处摩擦),有时可见随粪便排出体外的孕节片,如大米粒或黄瓜籽仁,刚排出时有收缩活动。
(四)病理变化
轻度感染一般无明显的病理变化,重度感染表现为肠道炎症。
(五)诊断
除根据临床症状外,检查犬肛门周围被毛有无绦虫节片,还可在粪便中发现绦虫节片或肛门处夹有节片,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可长达9mm左右,也可做虫卵检查进行确诊。
(六)防治
1.预防定期服药驱虫,每季度1次。驱虫后,收集粪便,堆积发酵。平时不喂生肉、病肉,消灭犬体上的蚤虱以及啮齿类动物。
2.治疗用灭绦灵(氯硝柳胺)、吡喹酮、硫双二氯酚(别丁)、丙硫苯咪唑、氢溴酸槟榔素等药,按说明书使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