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学家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核中,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抗虫棉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毒素,杀死害虫。目前我国正大面积的推广种植。科学家还研究了害虫的遗传物质,发现了棉田害虫的不抗毒素基因和抗毒素基因,并且不抗毒素基因对抗毒素基因为显性(不抗毒素基因用B表示,抗毒素基因用b表示)。仔细阅读以上文字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步骤所应用的技术称为_____技术。③④步骤所应用的技术称为_____技术。转入棉花的基因是_____。
(2)“抗虫棉能产生杀死害虫的毒素”这一性状是由_____控制的。
(3)抗虫棉的后代是否具有抗虫性状?_____(填“是”或“否”)
(4)棉田害虫中不抗毒素害虫的基因组成是_____;抗毒素害虫的基因组成是_____。
(5)害虫的抗毒素性状和不抗毒素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
【答案】转基因组织培养抗虫基因基因是BB或Bbbb相对性状
【解析】
由资料可知:抗虫棉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毒素,杀死害虫;害虫体内存在不抗毒素基因和抗毒素基因,并且不抗毒素基因对抗毒素基因为显性。
(1)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科学家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核中,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即图中①②步骤所应用的技术。③④步骤中棉花细胞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这种技术称为组织培养。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因此抗虫棉能产生杀死害虫的毒素这一性状是由导入的抗虫基因控制的。
(3)抗虫棉属于转基因产品,基因发生改变,基因控制性状,因此抗虫棉的后代具有抗虫性状。
(4)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已知不抗毒素基因用B表示,抗毒素基因用b表示,则棉田害虫中不抗毒素害虫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抗毒素害虫的基因组成是bb。
(5)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害虫的抗毒素性状和不抗毒素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题目】一种植物的特征是“无种子,有茎叶,有假根。”你认为该植物属于()
A.裸子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藻类植物
【题目】“基因身份证”是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DNA指纹技术制作的。基因身份证上的信息主要取自
A.细胞核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壁
【题目】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消耗叶片中的水分B.消耗叶片中的叶绿素
C.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D.消耗叶片中的无机盐
【题目】下列除哪一项外,其他均为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
A.动物取食B.静止不动C.动物冬眠D.心脏跳动
【题目】简述鸟的主要特征.________
【题目】如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图表示昆虫的发育过程和家蚕相同
B.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
C.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
D.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题目】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是
A.绿色植物B.细菌C.各种动物D.真菌
【题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根据这一生物学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F的角质鳞片与E的____________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燥的陆生环境;而D必须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因为它靠____________呼吸。
(2)A结构简单,靠___________繁殖,不是真正的陆生植物,需生活在阴湿环境中;而B、C靠___________繁殖,是真正的陆生植物。
(3)桫椤生长在南方阴湿的密林地区,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它与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属于同一植物类群。
(4)D、E因缺乏哪种结构____________,和图中其它动物不同类。
(5)图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有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体温恒定的动物类群还有____________。
(6)请将动物D——H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