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鱼最初为一类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小型灯科鱼类,主要为小型加拉辛鱼,近年由于模拟“热带雨林”的水草造景缸而从西欧的荷兰一直热到大陆,作为水草缸和水陆缸的重要主角。
头尾灯
头尾灯,学名眼点半线脂鲤(Hemigrammusocellifer),又称电灯鱼、车顶鱼、灯笼鱼,为脂鲤目,脂鲤亚目,脂鲤科,半线脂鲤属一种淡水鱼类。头尾灯分布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和亚马逊河流域,外观美丽,可作为观赏鱼类。
中文学名:眼点半线脂鲤
拉丁学名:Hemigrammusocellifer
别称:电灯鱼,提灯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脂鲤目
亚目:脂鲤亚目
科:脂鲤科
属:半线脂鲤属
种:眼点半线脂鲤
英文名称:Head&taillighttetra
种群分布:南美洲的圭亚那和亚马逊河流域。
形态特征
头尾灯鱼体型呈侧扁,头钝圆,呈纺锤形,仔细观察头尾灯的各个鳍都是透明的。臀鳍相对较长,前段三角形,然后向后变短。身体两侧中部各有一条钴蓝色的条纹,非常好看,当然,最显著的看点还是在眼缘处和尾柄部位有一大块金色的斑点,尾柄处的金色斑点下方是一个深黑色的色斑,将金色的斑点衬托的更加显著,如果配上灯光的折射,可以看到金属的光亮。游动时由于光线和视角的原因,头部和尾部的两个斑点时隐时现,在草缸中犹如密林之中的萤火虫,又如汽车首尾的灯光。
头尾灯体长4至6厘米,侧扁呈宽纺锤形,体色银灰至棕灰色,眼轮上半部红色,尾柄末端有一大黑斑,其上有一亮黄色斑点,似与头部红眼圈相呼应,故曰头尾灯。鳃盖后方有两道不甚明显的粗短横纹排列在一起,分别呈黄色及黑色。各鱼鳍透明,背鳍、臀鳍及腹鳍鳍尖呈银白色。
生活习性
性情温和,身体娇小,喜群聚游动。可饲养,对水质要求不严。饵料以小型活食为主。喜在水族箱中层活动、觅食。
头尾灯鱼性情温和,并且年龄越长越为胆大,活动方式十分稳重,常活动于水族箱中层,有时甚至静止不动。其体质强健,适应力较好,对水质要求不严,尤其伴养在水草缸中非常适宜。饲养水温20~26℃;最适水温25℃左右;pH7.0;硬度9°dGH,本身为杂食性鱼类,接受各种虫饵及人工饲料。头尾灯鱼对小型鱼类的追逐不甚明显,是很好的混养鱼类。
火焰铅笔
火焰铅笔,学名红带铅笔鱼(Nannostomusmortenthaleri),为脂鲤目,脂鲤亚目,短嘴脂鲤科(鳉脂鲤科),翘嘴脂鲤亚科,铅笔鱼属一种淡水鱼类。火焰铅笔分布于亚马逊河上游秘鲁境内淡水溪流,色彩美丽,可作为观赏鱼类。
中文学名:红带铅笔鱼
拉丁学名:Nannostomusmortenthaleri
别称:火焰铅笔
科:短嘴脂鲤科(鳉脂鲤科)
亚科:翘嘴脂鲤亚科
属:铅笔鱼属
种:红带铅笔鱼
英文名称:RedArcPencilfish
英文名:Coral-reddwarfpencilfish
学名:Nannostomusmortenthaleri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秘鲁
成鱼体长:2.0-3.0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4.0-26.0℃酸碱度:PH6.4-7.0硬度(dGH):4.0-14.0°N
活动水层:顶层
繁殖方式:卵生
特征
火焰铅笔鱼臀鳍没有黑色的前缘,但臀鳍的最后一个鳍条与臀鳍的后缘则都是黑色。背鳍黑色,末端红色,雄鱼背鳍的前缘是白色。腹鳍也均为黑色,造成这些地方看起来比较暗。
如何分辨雌雄
火焰铅笔鱼雄鱼与雌鱼相比,雄鱼颜色鲜艳,特别是发情期全身呈现出火红色,雌鱼则特色暗淡,一般并不呈现出红色。另外雄鱼背鳍的前缘可见明显的白色,雌鱼则没有此特征。这也是分辨雌雄的最简单的办法。
外貌简介
火焰铅笔体长约4厘米,曾经被作为“小型红铅笔”的地域亚种,现已独立成种。火焰铅笔的识别特征为体侧的三条黑色纵纹,分别在脊背顶端、体轴略下方及腹部,中央一条最为宽阔明显。火焰铅笔雌雄稍有差异,背鳍上有白斑的为雄鱼,发色后体侧中央会有一条超红的色带,故名“火焰”;雌鱼背鳍上无白斑,体色较淡。
饲养方法
火焰铅笔鱼虽然体型较小,但领地意识颇强,喜欢独居,是一种勇猛好斗的鱼类。如果有其他鱼类闯入它的领地,必然会展开追逐。火焰铅笔鱼喜欢活动自水草茂密的鱼缸底层,需要清澈的水流及充沛的含氧量,适宜pH5.8-7.5,硬度dH5-10,水温24°C-28°C的水环境。本种天然环境中是觅食水底有机碎屑的杂食鱼类,人工饲养下投喂细碎的人工饲料及虫饵均可接受,如果饲料含有虾青素,会帮助雄鱼发色。
红十字鱼
名称:红十字鱼、十字鱼
分类:脂鲤科
该科鱼有二个特点:在背鳍与尾鳍之间有一个小脂鳍,口中具有牙齿。该鱼的鳍呈红色,尾鳍的基部有一红色十字花疑义,故得名红十字鱼。
原产地:阿根廷BuenosAireo周围地区。
习性:有攻击小鱼的习性,不可与小型鱼混养。
水质:pH6.8-7.0,硬度5-8°dH。可耐10度以上水温,在南方室内冬天不用加温,最适水温为25℃。
体长:约10cm。
饲料:对干饵及活饵均喜食,食量大,应增大投喂量。
繁殖:雌鱼个体大,腹部隆起。雄鱼相对细小。在水族箱中繁殖,水温保持在23-28℃,pH6.0-6.8,硬度2-6°dH。产粘性卵,水中须多种植水草。光线保持柔和,受精卵在强光照射下死亡率很高。产卵后,应将亲鱼移出繁殖箱,它们有吞食受精卵的恶习,经过20-30小时的胚胎发育,仔鱼破膜而出,再经过3-5天的发育,仔鱼即能平游,开始向外界摄食。最好的开口饵料为轮虫。煮透的蛋黄竟60目筛绢搓滤后的蛋黄也可投喂,每次量不宜太多以免败坏水质。随着幼鱼的长大,应逐渐提高水的硬度。
黑裙鱼
属脂鲤科,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及阿根廷等地。黑裙鱼在自然界中长约6-8厘米,水族箱养殖的一般长约3-6厘米,体高,侧扁,近似菱形。臀鳍宽大,脂鳍较小,胸鳍、腹鳍、尾鳍均为白色。
中文学名:黑裙鱼
拉丁学名:Gephyrocharaxmelanocheir
别称:黑牡丹、黑衬裙、黑扯旗鱼、丧服鱼、半身鱼、黑扯旗、黑掌扇鱼
亚纲:辐鳍鱼亚纲
亚科:Stevardiinae
属:裙鱼属
分布区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阿根廷
次亚纲:新鳍次亚纲
黑裙鱼体型与同属其他品种相似。
黑裙鱼最大特点是:从背鳍起到尾部后缘,包括背鳍、臀鳍、脂鳍,后半身均为黑色,而前半身均为银白色,上面还有黑色纵纹。黑裙鱼受惊恐时体色会变淡,随着鱼龄的增长,身上的黑色也会逐渐变淡。
体高、侧扁,最长可达8厘米。前半身银灰色,有2条黑长斑,后半身黑色,背鳍高而短在背鳍上中部。背鳍、脂鳍、臀鳍均黑色,尾鳍深叉形透明无色。臀部与腹部一样宽大,臀鳍也特别宽大延长直至尾柄,构成了奇特的形体,游动犹如摇滚舞。
繁殖特点
黑裙鱼属卵生鱼类,8-10月龄进入性成熟。黑裙鱼繁殖并不难,繁殖用水一般要求水温26-28℃,pH6.8-7.0,硬度为4,放入鱼巢后,可见雄鱼追逐雌鱼,反复多次后,完成产卵排精,捞出亲鱼,以免亲鱼吞卵。繁殖缸内应放置一些水草,作为卵附着物,缸底不必铺沙。将发情的雌雄鱼按2:1或3:1的比例放入繁殖缸。黑裙鱼有食其卵的习性,故产卵后应及时将雌雄鱼捞出另养,受精卵不畏光,一天后可以孵出鱼苗,2-3天即会游动觅食,初喂时须投喂“洄水”喂养,逐步改喂其它鱼虫。
繁殖要诀
1、黑裙鱼属于卵生鱼类,幼鱼经8个月生长性腺开始成熟。
2、繁殖时水温宜保持在27~28℃,水质为微酸性软水,水体四角密植茂盛水草。
3、于傍晚时分将一对亲鱼放入繁殖水体中,一般翌日黎明亲鱼就会产卵。受精卵经24~36小时孵出仔鱼,刚出壳的仔鱼常常拖着小尾巴浮在水面,3~4天后仔鱼开始游水觅食。
繁殖用水
(1)活性碳过滤水:将活性碳装入塑料或搪瓷圆桶中,让自来水从底部的进水口流入,从顶部的出水口流出。过滤后的水贮存在水族箱或其他容器中,既可作日常饲养用水,又可作普通热带鱼的繁殖用水。
(2)离子交换树脂过滤水:将离子交换树脂作过滤材料,借助于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可将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亚硝酸盐吸附,过滤后的水质是中性软水,适合作拟鲤科、鲤科、慈蜩科的鱼类繁殖用水。
(3)去离子水:又名蒸馏水。一般采用电渗析和电解法来获得,水质非常纯净。去离子水的水质极软,水中含氧量极低,不适宜作饲养用水。使用时,常采用与清洁水兑掺的方法,来获得不同硬度和酸碱度的水质,满足不同品种繁殖用水。
雌雄鉴别
雄鱼腹部扁平,色略深。雌鱼腹部圆胖。
饲养特定
性情温和,喜群聚,可与其他小型灯类鱼混合饲养。饲养水温22~28℃,喜弱酸性的软水,耐低温。水族箱宜多种水草,水色要求澄清透明。由于鱼体小巧,采食量小,要求饵料颗粒细小,以活食为主。极适合没有养殖经验的热带鱼爱好者饲养。
注意事项
初喂时须投喂“洄水”喂养,逐步改喂其它鱼虫。1、黑裙鱼容易饲养,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2、饲养水温20~30℃,水质为微酸性软水。3、各种饵料均可投喂,食量大,生长快。黑裙鱼身体强壮,性情活泼而温柔,但胆小,喜在水族箱中上层水域游动觅食。极少吃浮在水面或者沉在缸底的饵料。
种群分布
野生黑裙鱼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阿根廷。栖息于亚热带(20~26摄氏度;南纬11度~南纬30度,西经64度~西经48度)淡水河流中水层。
斑马鱼
斑马鱼身体延长而略呈纺锤形,头小而稍尖,吻较短,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纵纹似斑马,与银白色或金黄色纵纹相间排列。在水族箱内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于非洲草原的斑马群,故此得斑马鱼之美称。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着87%的高度同源性,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很突出,这意味着其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人体。常可用于水质环境的监测。斑马鱼也是比较好养的一种鱼。
斑马鱼体长4~6厘米。体呈纺锤形。背部橄榄色,体侧从鳃盖后直伸到尾未有数条银蓝色纵纹,臀鳍部也有与体色相似的纵纹,尾鳍长而呈叉形。雄鱼柠檬色纵纹;雌鱼的蓝色纵纹加银灰色纵纹。
分布于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尼泊尔的溪流。被引进美国、斯里兰卡、菲律宾、模里西斯等地。
环境特征
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饲养,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日常饲养时,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使水质清澈。
雄性体型细长,颜色略深,条纹较为显著,为深蓝色条纹间柠檬色条纹;雌鱼身体肥胖,颜色稍淡,为蓝色条纹间银灰色条纹,在性成熟后腹部肥大。
生长繁殖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喜在水族箱底部产卵,斑马鱼最喜欢自食其卵,一般可选6月龄的亲鱼,在25厘米×25厘米×25厘米的方形缸底铺一层尼龙网板,或铺些鹅卵石,繁殖时产出后即落入网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选取2~3对亲鱼,同时放入繁殖缸中,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将亲鱼捞出。其卵无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时左右,没有受精的鱼卵发白,可用吸管吸出。繁殖水温24℃时,受精卵经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时,受精卵经36小时孵出仔鱼。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最多可达上千枚。水温25℃时,7~8天的仔鱼开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其繁殖力很强,是初学饲养热带鱼的首选品种。
刚出生两天的斑马鱼
发育阶段
斑马鱼的发育分为6个阶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分裂期、成形期和孵化期。
科学利用
斑马鱼由于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体透明,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宠。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500个斑马鱼实验室。利用斑马鱼,可以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问题,揭示胚胎和组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可以构建人类的各种疾病和肿瘤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和治疗的研究平台;可以建立毒理学和水产育种学模型,研究和解决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的重大问题。
斑马鱼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内从一个透明的胚胎变成水中的条纹“小斑马”
钻石灯
钻石灯鱼,学名闪光直线脂鲤(Moenkhausiapittieri),为脂鲤目,脂鲤亚目,脂鲤科,直线脂鲤属一种淡水鱼类。钻石灯鱼分布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巴伦西亚湖,色彩美丽,可作为观赏鱼类。
中文学名:闪光直线脂鲤
拉丁学名:Moenkhausiapittieri
别称:钻石灯鱼
属:脂鲤科
种:闪光直线脂鲤
英文名称:Diamondtetra
基本资料
英文名:Diamondtetra
体长:7cm
简介:钻石灯鱼的体侧中央有一条不明显的黑色横向带,夹着点点的银色鳞片,眼眶上缘呈现红色,背鳍会因性别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现,通常雄性较大较高。群游予水草茂密的水族箱里最好看。活泼,爱游动,需要大空间,成熟很慢。
饲养要点
水质需求:pH6.0~7.5
温度:23-28°C
KH值:5
饲养环境:一度水族提示,本种性情温顺、活泼,能与其他小型鱼混养,可投喂一般小型灯科饲料。散发出迷人的光彩,非常漂亮,常常吸引很多人的注目.
钻石灯鱼体长约6厘米,侧扁呈菱形,雄鱼有一个极大的镰刀状的背鳍。钻石灯鱼通体呈银白色,肌肉略透明,体表分布有细密的闪光鳞碎点,在幼年时鱼的背鳍不夸张,体侧碎鳞分布也不是很多,体轴处有一条湖蓝色的色带,随成长碎鳞的分布愈加饱满,逐渐掩盖了蓝色色带,同时腹鳍变长,背鳍、臀鳍变得格外宽大。钻石灯鱼的眼圈上半部为鲜红色,在银色鱼身的衬托下格外突出。
钻石灯鱼性情活泼,多活动于水层的中层及上层,它们虽然有着“宽袍大袖”的鱼鳍,但却极善游泳,野生环境下甚至可以逆流而上,所以这种鱼是有跳缸的风险的,要注意加盖防护。钻石灯鱼体质强健,需要含氧量丰富、清澈的水环境,适宜温度23~28℃,pH5.0~7.5,硬度4~8°dGH。这种鱼为杂食性鱼类,接受各种虫饵及人工饲料,同时它们并不爱打架,可以和其他小型鱼类混养。
红衣梦幻旗
适宜于弱酸性的水质生长,个性温驯,杂食性,以吃蠕虫,小的昆虫与甲壳类为食,易于饲养。乍看之下,有点类似红旗。是一种小型的加拉辛科,体色呈现红色,目前多由东南亚以人工繁殖方式进口。雄鱼背鳍上有深斑,雌鱼则无。
中文学名:衣梦幻旗灯鱼
拉丁学名:Megalamphodussweglesivar.
分布区域:秘鲁、哥伦比亚南美洲奥里诺科河(Orinoco)流域
基本信息
学名:Megalamphodussweglesivar.
英文名:Redphantomtetra
别名:红旗鱼,红幻象,史氏魮脂鲤,斯氏多齿脂鲤
分布:秘鲁、哥伦比亚南美洲奥里诺科河(Orinoco)流域
成鱼体长:3.0-4.0cm
温度:26—28度
酸碱值:pH5.5—6
硬度:KH10
特性
红衣梦幻旗灯鱼为梦幻旗灯鱼的变异种,称为红衣梦幻旗灯鱼,体色更加鲜红,宽大的背鳍是显眼的黑色,体侧另有一略长的黑色条纹,与梦幻旗灯鱼圆形斑点有点不同。整体黑与红的完美搭配引人入胜。性情温和,适合大群混养。
白云金丝(白云山鱼)
白云山鱼的体形细小,长而侧扁,体高约等于头长,腹部圆吻钝而短,口上位。口裂向下倾斜,几乎与体铀垂直。上颌长于下颌,前端无突起。口无须,眼大,侧上位。背鳍短,起点显著在腹鳍起点之后,胸缩短,末端不达腹部起点,腹缩末端可达肛门,肛门紧靠臀鳍起点。臀鳍较长,约与背鳍相对。尾鳍叉形,末端尖,上下叶约等长。体被中等大小圆鳞,体侧鳞片上无侧线。体侧颜色鲜艳,体侧从鳃孔上角至尾柄基部有一条金黄色的条纹.条纹上下各有几条黑色线条。尾柄基部有一红色大圆斑,背鳍和尾鳍基部有许多红色小班点。背鳍和臀鳍呈黄绿色边缘透明。
中文学名:白云山鱼
拉丁学名:Tanichthysalbonubes
别称:红尾鱼
简介
白云山鱼又名红白云金丝鱼、邓鱼、唐鱼、彩金线鱼。
英文名:Whitecloudmountainminnow。濒危等级:绝迹(野生)。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观赏鱼界常称之为金丝鱼、莺鱼。属鲤形目,鲤科,(左边“鱼”,右边“月”)亚科,唐鱼属。唐鱼属的鱼类,该属也只有唐鱼这一种。它分布于广州市附近的小山溪中,为广东省特产鱼类。
早在上世纪初的三十年代就被发现,当时称它为“唐鱼”,又因为当时中国的贫穷落后,它也因此有了一个具有侮辱性的名称——“贫民灯管”。当唐鱼作为热带观赏鱼被推广饲养时,可以说举世皆惊!这是鲤科热带鱼中最具亚洲代表性的种类,小巧而活泼,虽然在小型鱼类中算不上格外艳丽,但是清丽淡雅的色彩以及犹如灯鱼般的荧光带,外加饲养简单、容易繁殖的习性,直至今日深到人的喜爱。
生物学特性
多栖息在山区清澈的溪流流水的环境中。性活泼、温和。虽分布于亚热带,尚能耐寒,当水温至5℃时,仍能正常生活。为杂食性小型鱼类,以食浮游动物和腐植质为主。亲鱼在春夏季可以繁殖2次以上。雌亲鱼一次只产数十枚卵。
分布
发现于广州白云山;现已知的分布有广东北江流域的清远市、东江的宝安县龙岗以及香港新界等,为中国岭南地区特产鱼种。由于本种繁殖力不强,种群小,个体数量原属稀少。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严重破坏其生态环境,导致唐鱼在自然界中已经很难发现其踪迹。唐鱼是一种著名的观赏鱼类,在东南亚、香港等地人工饲养较为普通,并外销世界各地。
饲养
作为热带观赏鱼被推广饲养时,适合水温:15~25℃。水质要求:总硬度(gH):6~8dGH,酸碱度(pH):6.5~7.5。白云山鱼性温和,对水质要求也不苛刻,宜与其他小型鱼类混养。喜欢在鱼缸的上层游动。游速较快,喜新水,对水质要求不严,单养混养都可。由于产自亚热带的广东省,所以,该鱼对水温要求也不高,甚至在只有3℃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存活,它是热带鱼中耐寒性教强的种类。这也意味着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的室内,不需要恒温设备就可以饲养,因而饲养是十分简单的。食性以蛋黄、原生动物、轮虫、红虫、水蚤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繁殖
培育
保护
上世纪80年代已“绝迹”,1998年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标明该鱼属于濒危等级为绝迹。至2004年7月9日在广州从化重新发现其野生群体。2002年8月初,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先在白云区流溪河放养了10万尾,经过跟踪抽样,证实可以野外生存。据介绍,救护中心将对放养的唐鱼进行跟踪监测,并准备连续三年在白云山定期放养,每次约1万尾。
薄唇虹银汉鱼(电光美人)
电光美人鱼体周边镶着红边,在光线照射下犹如一个泛着红光的蓝色幽灵,非常美丽。鱼市上老管澳洲彩虹鱼叫“美人”,所以叫电光美人。
中文学名:薄唇虹银汉鱼
拉丁学名:Melanotaeniatrifasciata
别称:小彩虹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亚纲: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目:银汉鱼目Atheriniformes
分布区域:澳洲
硬度:硬水
水温:饲养水温22-26℃
中文名:电光美人
体长:5-6cm
Ph值:弱碱性
繁殖方式:繁殖水温27-28摄氏度,雌鱼每次产卵200-300粒,须延续一周才能产卵完毕。
体形特征
电光美人呈纺锥形。背鳍分为前后两个,背鳍、臀鳍上下对称,鳍条低矮等宽似带状。体色淡黄绿色,体侧有数条点状粉红色纵线。鳃盖上有一个红色圆斑,背鳍、臀鳍鲜红色,尾鳍淡红色。鱼体周边镶着红边,在光线照射下犹如一个泛着红光的蓝色幽灵,非常美丽。
营造一种硬度稍高的水质。在水体中放少许海水晶。海水晶能增大硬度值?海水晶中有钙镁离子,当然可以增加硬度值了。汽水域中水体翻腾,含氧量很高,因此采用潜水泵冲击造成强劲的水流。然后在水体中放一块沉木,沉木上绑有茂盛的铁皇冠,铁皇冠根部则长有茂盛的莫丝。
放于缸中一角。两雌一雄。雌鱼生殖孔位于肛门后,比较显眼。轻压腹部,可见卵粒者即用于繁殖。雄鱼生殖孔也位于肛门后,但非常细小,轻易不可见。轻压腹部,不易见精液。亲鱼入缸后,就不用做别的事情。待三天后轻托沉木。在水中检查铁皇冠根部。往往能够发现鱼卵。
鱼卵坚硬有弹性,不易压破。卵有粘丝。但是不知道是粘丝本身有粘性还是粘丝上有钩。粘丝粘性极强。鱼卵三五十颗集中一起,但不成堆,而是零星分散于同一区域。亲鱼不食鱼。
卵受精后两三天即可见到清晰地小鱼轮廓,但是孵化期需要一个星期。亲鱼不食卵。鱼卵及出膜小鱼比鲤科鱼要大,比慈鲷科要小。刚出膜小鱼喂蛋黄。三天后可以喂小水蚤。鱼卵在见到眼点后,改潜水泵为水妖精,防止刚出膜小鱼被吸进泵体。亲鱼为多次少量繁殖类型。每次产卵数量均不多,但是休息两三天后就又可以繁殖。
出膜小鱼相对于石美人来说显得偏黄一点。
雌雄分辨
雄鱼相对来说稍大,各鳍边缘是红色的,而雌鱼则是橙色的。
尾、背、腹愈红代表公鱼,呈橘或黄色表母鱼(尤其是尾部更明显)。公鱼的背鳍和臀鳍的末端是尖的,母鱼的背鳍和臀鳍的末端是圆的。另外公鱼的颜色比母鱼还鲜艳且公鱼体型会比母鱼大。
繁殖特点:繁殖水温27-28摄氏度,雌鱼每次产卵200-300粒,须延续一周才能产卵完毕。
水质要求
电光美人可以接受的水温从22℃到26℃,如果低于22℃比较容易发生一些状况,例如:食欲不振、精神痿糜、也容易感染水霉等疾病,所以可视个人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加温器。
至于夏天室温常常高于30℃以上,加上天气热,饲主通常会较懒得换水,因此水中饲料残存、排泄物、亚硝酸等浓度皆会快速提高,到达威胁电光美人生存的地步。而且高温伴随而来的是电光美人的代谢速率过快,造成体内钙质的大量流失,因此大型的老母鱼很容易出现脊椎弯曲的情形,弯曲越大,越容易压迫内脏威胁电光美人的生存。要解决这个问题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降低温度,降低温度的手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家里开冷气,缺点就是要负担较多的电费,另一种方法较为经济,但是比较辛苦,就是常换水,如果可以每天换水,多少可以降低几度,而且更可以让电光美人成长快速、鱼体健康,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PH值
最适合电光美人的PH值是在PH6.5~PH7.5之间,水中的酸碱值对电光美人的影响相当大,酸碱值是对数的形态,所以PH5的水就是PH6的十倍也是PH7的一百倍,因此对于人类只是小小的1的差距,对电光美人而言恐怕已经被折磨的快要死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饲养者换水次数少,久而久之,水质早已因为各种因素转变为酸性,此时如果突然大量换水,势必会造成电光美人相当大的冲击。
硬度
电光美人喜欢偏硬的水,硬度要10~15度左右
亚硝酸浓度
要解决亚硝酸浓度过高的问题,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立即换入新鲜且除过氯气的水,不过长期亚硝酸浓度过高,就必须考虑是否过滤器的效果太差或是鱼只饲养密度过高。
银屏灯/球形银屏灯/皮球灯
银屏灯,学名moenkhausiasanctaefilomenae。又名银屏鱼,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圭亚那等地,属拟鲤科。体长5-7cm,纺锥形。银灰色,鳞片边缘黑色,眼上部有鲜红色斑,虹膜上生有红色反光点,尾鳍基部有一黑色宽横带纹。饲养水温22-25℃,喜弱酸性软水,常在水族箱中上层活动。繁殖水温26-28℃,亲鱼性成熟年龄6个月,雌雄较难区分,雄鱼瘦小,雌鱼略丰满,属水草卵石生鱼类,雌鱼每次产卵300-500粒。
中文学名:银屏灯
拉丁学名:moenkhausiasanctaefilomenae
别称:银屏鱼
科:鲤科
分布区域:南美洲亚马逊河、圭亚那等地
习性:常在水族箱中上层活动
饲养特点
银屏灯鱼容易饲养,喜欢在弱酸性老水中生活,饲养水温20℃~25℃,但能耐15℃的低温。常在水体中上层游动,不择食,一般动物性饵料均可,喜欢活食,卵生,适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适合于小型鱼混养。此鱼在脂理科中属于叫凶猛鱼类,食量较大、不挑食。袭击其他鱼类较凶暴,啃咬水草嫩芽,会袭击虾类。建议单独饲养,群游性中等。
饲养知识
1、如何选购健康的银屏灯
选购新鱼时先问清楚何时进的鱼,水族馆刚进的鱼有时状况不是很好,最好多等几天再买,颜色鲜艳饱满,当有人或是手伸到鱼缸上方或是前面,银屏灯会集体群聚跟你要吃的,那表示鱼只状况良好,再来检查整缸鱼的身上各鳍是否有白雾状或是身上有没有异状(例如:长白点、胡椒病、灯科病),再来买鱼回去最好有检疫缸可以进行隔离观察,等鱼只没有问题再放入鱼缸中。
2、如何把银屏灯放入鱼缸
可以的话放鱼前先换水1/4-1/5,如果没空也无彷(不可以两、三个月没有换过水),把买回来的鱼放入水桶中(脸盆太浅有些鱼会跳出来),利用风管加上调节阀,把鱼缸的水以滴流的速度慢慢加入水桶中,等水桶水满再把水桶中的水舀入鱼缸中,反复1-2次即可,下缸的鱼12-24小时内不要喂食。
3、银屏灯的饲养温度
银屏灯饲养水温20℃-25℃,但能耐15℃的低温。常在水体中上层游动。
4、银屏灯的饲料
不择食,一般动物性饵料均可。喜欢活食。
5、该多久换一次水
换水每1-2周换1/3-1/4缸的水,加入的水最好是先养过的水,如果空间不允许可以利用水桶加入水质稳定剂,静待30分钟-1个小时,再把水缓缓的加入鱼缸里,千万不要加太快,还要注意水温变化。
6、观察刚买回来的银屏灯
开始先少量为食,尽量不要让饲料沉到下面,有吃完再喂食没有吃的话要把剩余的饲料捞出来,刚下缸的银屏灯要注意是否有连续死鱼,每天死一两只,如果有的话必须要赶紧下药医治,否则容易传染给其它银屏灯,导致全缸鱼死亡,一般都是同时使用细菌性和霉菌的药一起下,下药期间关灯并且禁食,直到鱼只不再死亡稳定后才开始喂食。
青眼灯
杂食性鱼类。经过光的反射,眼球下部分会发出蓝光。活泼、喜好和平,是没什么特别要求的鱼种,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适合群养。
习性:活泼、喜好和平,是滑什么特别要求的鱼种,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
食性:属于杂食性鱼类。
中文名:青眼灯
别名:眼斑波鱼
拉丁学名:Rasboradorsiocellata
命名人:Duncker,1904
英文名:Hi-SpotRasbora
产地:产在东南亚停滞及流动的水域中,如马来西亚及印尼境内
原产地/分布:东南亚马来西亚及印尼境内
体长:6.5cm
适宜温度:25-27℃
酸碱度:PH6.0-6.5
活动水层:中层
柠檬灯鱼
柠檬灯鱼,学名为丽鳍望脂鲤(Hyphessobryconpulchripinnis),又称美鳍脂鲤,分类上隶属于脂鲤科(Characidae)。此鱼全身呈柠檬色,背鳍透明,前端为鲜亮的柠檬黄色,边缘有黑色的密条纹,臀鳍亦透明,边缘深黑色,其中前面的几根鳍条组成一小片明显的柠檬黄色线条,与背鳍前上方色彩遥遥相对,因而获得柠檬灯鱼或柠檬翅鱼的美称。
中文学名:柠檬灯鱼
拉丁学名:Hyphessobryconpulchripinnis
别称:美鳍脂鲤
分布区域:南非的亚马逊河、巴西境内
外形特征
5厘米,长梭形,侧偏,眼大。体色浅绿色略微透明,闪银光体两侧中部有一条光亮耀眼的,黄色条纹。
说到柠檬灯鱼的特色,大家一定对它们小巧、闪闪发亮的身体印象深刻吧?除此之外,它们因为体型小,为了抵御其他鱼种的攻击造就成群游的特性,成百上千的壮观画面,游在鱼缸中煞是美观!有人认为群游的原因乃是为了使群体看起来庞大,让其他鱼种不敢贸然入侵;也有人认为群游乃是保持群体的警觉度,只要一只柠檬灯鱼发觉情况有异,其他的柠檬灯鱼就会立即察觉而游开,颇有守望相助的感觉。群游的柠檬灯鱼如果能与茂盛的水草、明亮的灯光搭配,则更突显柠檬灯鱼异於其他鱼种的美感。
拥有以上的特点,柠檬灯鱼往往是让许多人第一次饲养的鱼种。如果单纯只养柠檬灯鱼,一般建议三尺缸最多只养八十只左右,二尺缸则在三十只以下,会比较好。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饲养过多的柠檬灯鱼,或缸中太过〝和平〞没有其他体型稍大的鱼种造成适当的威胁,则会造成柠檬灯鱼逛大街的情况,很难欣赏到群游之美。也许很多人会问,为何柠檬灯鱼会闪闪发亮,事实上那是色素沉淀,学术上称〝鸟粪嘌昤晶体〞,这些晶体累积在柠檬灯鱼的真皮层,藉由灯光的照射而反射,所以看起来柠檬灯鱼总是亮亮的,且由不同的角度观看,因为光线折射的不同会有些许的变化。
另有一说认为是表皮寄生细菌所造成的反光,这比种情形比较常出现在深海鱼类,至于柠檬灯鱼是否如此,笔者认为应该是否定的,不过在实际的状况下却有一个很特别的例子,就是黄金灯(Hemigrammusrodwayi),黄金灯体表底色偏金,身上带有一点点的银色小斑点,已经可以人工繁殖,不过听闻繁殖出来的品种身上只有带点黄金色,长大后甚至完全消失,整条鱼就有点像是透明的样子。
所以有学者认为,黄金灯身上的〝黄金〞是所谓的发光细菌所附著,跟一般柠檬灯鱼发亮的原因来自於皮下的〝鸟粪嘌昤晶体〞不太一样。在人工饲养的环境因为没有办法提供在原产地的水质,所以这些发光细菌会逐渐消失,在柠檬灯鱼中这是相当特别的现象。
养殖要点
柠檬灯鱼多栖息在小河川、小湖泊、沼泽、潮湿草地带。亚马孙河流水缓慢,水草茂盛,河底积满了腐败的枯枝,烂叶,水质的PH值在6。2以下。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生长的灯鱼,其颜色鲜艳无比,比在水族箱里饲养的要漂亮的多。与野生灯鱼相比,感到水族箱里的灯鱼逊色不少。如何使我们饲养的灯鱼,也能变得如此令人神往?有人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天然环境中灯鱼受阳光照射,而鱼缸里的灯鱼多用灯光照明。
亚马孙河的水呈红褐色或白浊色,而水族箱多无色透明。
亚马孙河水的PH值比较低。
食物的差异。
柠檬灯鱼鱼体长4厘米性成熟。选择4厘米以上的做亲鱼。雌雄鱼没有明显的区别,雌鱼腹部比较宽大,雄鱼窄长而显得小于雌鱼;雄鱼体色比雌鱼明亮浓重。对繁殖条件尤其对水质的要求较严,必须弱酸性软水,氢离子浓度PH6.6~6.8硬度2~3度,水温25~27。产卵箱较大,长不小与40厘米。用狐尾藻或金丝草附卵,雌鱼产卵结束后捞出亲鱼,轻轻充气后用黑布或黑纸将水族箱围住挡光。一尾雌鱼可产卵100~200粒,受精卵在24小时后孵出仔鱼,第二天仔鱼开始自由游动时,逐渐取走挡光物体。
此鱼与其它生活在南美洲的灯鱼类热带鱼一样,喜栖息于既有水草又较宽敞的环境,水质为pH6.4~6.8,硬度小于8的弱酸性的软水。这种热带鱼在21~30℃水温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水温为23~26℃。爱吃小型活饵料,如红鱼虫,线虫应选细小喂之。
柠檬灯鱼为卵生鱼,繁殖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对繁殖水质要求较高,水的硬度、酸碱度、含菌量都要求控制在一定范围。
选择
柠檬灯鱼6月龄性成熟,选择体长4cm以上、体态健壮的作为亲鱼。曾经繁殖过一次的雌雄鱼应该单独设置一水族箱来饲养,每天喂给足量的活水蚤,以便下次繁殖使用。
准备
配置一个长30cm×30cm×30cm非常洁净的繁殖水族箱,要放在光线柔和的地方。繁殖箱底不要铺放沙,但可铺比较大的卵石,放人几束水草(狐尾草或金丝草),用细线固定在一根玻璃棒上,沉人水底作受精卵附着物。这种卵子附着物还有隔离亲鱼,不吞食受精卵的作用。繁殖水族箱中注人1:1的蒸馏水和洁净的冷开水,将水质调整到pH6.6~6.8,硬度3~6的弱酸性软水,水温保持在25~27℃。
产卵
繁殖时最好按2尾雄鱼和1尾雌鱼的比例配对,这样鱼卵受精率高,成活率也高。傍晚时将亲鱼置人繁殖箱中,通常情况下翌日凌晨产卵结束。为了防止雌鱼在惊慌中吞食鱼卵造成损失,产卵结束后应将雌雄亲鱼捞出,分别饲养于不同水族箱内。雌鱼产卵量一般为100~300粒,10天后开始第2次产卵。受精卵很小,呈无色透明;未受精的卵子在数小时后会变为乳白色,这时应用长玻璃吸管将其吸出,以免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孵化。同时可用微量甲基蓝或钱磷酸溶解于水中,以防止水生细菌的发生,并用充气机轻轻充气,使水流通。
育苗
受精卵对光线十分敏感,不采取遮光措施,孵化率和幼鱼成活率会很低,因此可用黑布或黑纸将水族箱围住以挡光,让受精卵在黑暗中孵化。受精卵在36小时左右即可孵化出仔鱼。仔鱼极小,如针尖一般附在水草上或水族箱底。这时仍应注意遮光,观察时要小心,因为这时仔鱼不会吃食,身体很虚弱,只要一见强光,窜几下即告死亡。遮光的仔鱼经过3~4天后囊黄消失,即发育成极小的幼鱼,开始作自由水平流动,觅食生长。此时应及时投饵,饲料可用蛋黄水,或倒人少量有绿藻的绿水,让其摄食水中的浮游植物。过几天后,可以投喂小型鱼虫、草履虫,绝不可投喂大型的如剑水蚤等,否则会伤鱼。喂养刚开食的幼鱼,只能允许有较弱的散射光,其强度只要让幼鱼看清食饵即可。
6~8月饲养可达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
霓虹燕子
霓虹燕子具有一对散发金属蓝色的眼睛,其鱼体色呈淡青色半透明状,属于小型彩虹鱼类,与其他同类,如:蓝眼燕子(Pseudomugilsignifer)、珍珠燕子(Pseudomugilgertrudae)、甜心燕子(Pseudomugilmellis)以及燕子美人(Iriatherinawerneri)等等比较起来,售价比较高昂。目前,水族市场上出售的霓虹燕子大多数都是国内繁殖,但也有进口的个体。两者比较而言,国内繁殖的个体体色呈现较淡的黄色,远不如进口的霓虹燕子个体鲜黄的体色耀眼。
中文学名:霓虹燕子
拉丁学名:Pseudomugilfurcatus
别称:RainbowFish
科:鲻银汉鱼科
原产地: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水质要求:(PH)6.5-7.5
生活习性:集群生活在水域中、上层
主食:动物性生饵
霓虹燕子的性格十分温和,适合与其他习性温和的中、小型热带鱼类混合饲养。它们喜欢集群生活,时常集结于水域中、上层空间,以动物性生饵为主食,对人工饵料也较易接受。
饲养的霓虹燕子,最佳水质要求为弱碱性的老水环境。健康的霓虹燕子在水族箱中相当活跃,若是发现其行动迟缓或行为呆滞,那就表示水质环境不适或已经感染得病。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跳跃能力,一不留神,它们就会跃出水族箱外。所以,最好在饲养它们的水族箱上安装顶盖。
霓虹燕子通过5个月生长即可发育成熟,雄鱼下腹部位会泛现出鲜黄色,其背鳍、尾鳍以及其他附鳍也均为鲜艳的黄色或桔黄色,同时,背鳍的上下部边缘位置则有一道黑色镶边;雌鱼在外形上与雄鱼极其相似,唯鱼体色彩不若雄鱼鲜黄,较为黯淡。
原产地
新几内亚岛东南部是狭长的热带海岛地带。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堂一样的热带雨林地带,不幸是二战环太平洋战役的主要战场之一。
一九四二年,日、美、澳大利亚三军曾经在此血腥厮杀。在持续数月的猛烈炮火的洗礼下,日寇区域司令被最终俘虏,日军投降。可是不少当地物种未能躲避,不幸灭绝。
十一年后在一次对该地区挽救性的科学考察中,一种才两英寸长的明黄色艳丽小鱼被第一次收集到。一经发现就引起轰动,并于1955年由尼古拉斯氏鉴别定名为叉尾鲻银汉鱼。它们在原产地是栖息在水体清澈,流速较快的小溪流这样的环境里。据文献记载,这些小溪中长有大量特别茂密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其水温终年24到27摄氏度,其pH值偏碱性为7.0到8.0。然后,尤其是八十年代,霓虹燕子的科属划分又是反复改变。从虹银汉鱼科,变成现在的鲻银汉鱼科。
霓虹燕子体态娇小,成体仅两英寸长,即六厘米。因此只要有传统的圆形玻璃金鱼缸就完全可以养它们了。当然,如果另置宽敞鱼缸,安排水草沙石,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它们黑色和明黄色的身姿。
霓虹燕子两性鱼体基色都是是黄绿色,雄鱼下腹部位会泛现出鲜艳美丽的黄色。另外雄鱼背鳍和臀鳍透明,并且带有狭窄黄色边沿。胸鳍和腹鳍通常略带橙红色。尾鳍稍显暗色并带有明显的上下宽大的黄色和较窄的黑色边缘。
雌鱼尾鳍稍显黄色;其胸鳍和腹鳍是透明的。另外,雌性的第二背鳍外缘也略显黄色。
这样鲜黄色的体色,配上大大的蓝眼睛,游动起来很美丽。
玻璃猫鱼
中文学名:玻璃猫鱼
拉丁学名:Kryptopterusbicirrhis
纲:鱼纲
分布区域:亚洲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英文名:GlassCatfish
命名人:Valenciennes
食性:喜欢活饵
饲养难度:较易
水质硬度要求:gH3-6dGH
水质酸碱度:pH6.3~7.0
适合水温:20~25℃
体长:9~18cm
玻璃猫鱼身长9-18厘米,形似一片柳叶。头吻尖,口上有长触须2根,常前伸或自由转动,探测水流、敌情、障碍和协助觅食。胸腹极短,头胸腹部只占全长的1/4。尾柄极短,尾鳍叉形。背鳍退化,臀部和臀鳍基很长,前后鳍条等宽。通体透明,脊骨、刺、鳍条和内脏等清晰可见。色泽淡青如玉,活像一件高档玉雕工艺品。
玻璃猫鱼性情温和,喜欢同种相聚,害怕孤独,独处时容易死亡。宜同种群养,如同种数很少,可与性情温、习性缓慢的小鱼混养。玻璃猫鱼喜欢弱酸性软水、老水,最适水温22-28℃。它对水质、水温的要求严格,饲养中注意加入的水质要适合要求,采用经晾处理11-15天的老水,不用化学试剂等解氯1次少量兑换,兑换水的水温一致。它常活动于水的中层,游泳时常尾部下垂。不择食,爱吃活食,如鱼虫、线虫等。在自然水域生长可长达18cm。
玻璃猫鱼很容易饲养,只要注意平时保持亚硝酸盐浓度的水质,并且提供营养丰富的饵料就可以,当然,其他的水质和水温要求也是不可疏忽的。
活性碳过滤水:将活性碳装入塑料或搪瓷圆桶中,让自来水从底部的进水口流入,从顶部的出水口流出。过滤后的水贮存在水族箱或其他容器中,既可作日常饲养用水,又可作普通热带鱼的繁殖用水。
离子交换树脂过滤水:将离子交换树脂作过滤材料,借助于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可将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亚硝酸盐吸附。
去离子水:又名蒸馏水。一般采用电渗析和电解法来获得,水质非常纯净。去离子水的水质极软,水中含氧量极低,不适宜作饲养用水。使用时,常采用与清洁水兑掺的方法,来获得不同硬度和酸碱度的水质,满足不同品种繁殖用水的需要。
雨水:水质较软,金属离子含量很少,一般可选市郊地区空气清新的地方,用容器盛装雨落水,再经过滤后即可使用。
饲喂亲鱼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受精卵。饲喂亲鱼用的饲料有活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种,所饲配合饲料蛋白质应大于40%,粗脂肪大于3.5%,水分低于4%,钙0.9%~1.6%,磷0.8%~1.4%,并添加适量对性腺发育有作用的物质,如ve、va、vd、微量元素锌等,每天饲喂1~2次。繁殖季节,每周可增加投喂2~3次枝角类、桡足类,丰年虫或开水烫过并研碎的小鱼、小虾等鲜活饲料。
在饲喂时应注意:
自来水预先存放2~3天。
水质ph调到6.5~7.5。
水的ph7~8。
亚洲红鼻灯(6块左右)又叫女王两点红,模样很高贵,气场大。发色好的话,全身蓝紫色,头部和尾巴红斑艳红,群游起来很帅。亚洲红鼻灯和红鼻剪刀,区别还是蛮大的,轻易不会弄混。
金线小丑灯鱼(8~10块)在小丑灯里算好看的,个体很小(2CM),从印尼引进不久。相信以后随着国内繁殖的成熟,价格会有回落的。
血红露比灯(10块左右)野生状态下很艳,半透明状橙红色,各鳍有白色荧光点,野生状态下很艳,但在水族箱内发色一般不佳。这也是楼主个人喜欢的一个品种。
火翅金钻灯(10~14块)分布在缅甸的丹伦江流域,分布很狭窄,原产地数量都不多,由于繁殖不算太难,价格不算太高。饲养容易,长得很精致,满身星点状斑点。是个人大爱的一个品种啊。不过,也是很难寻觅呢。
红衣梦幻旗(价格12~15块)全身深橘色的南美小型灯鱼。体色随不同产地有差别。
红尾幽灵灯(30块左右)有点像帝王灯,比帝王灯长得灵异,这个名字和长相蛮贴切的,尾巴血红色,更增添了一丝神秘。
珍珠燕子灯鱼(20-40)生性活泼的珍珠燕子灯鱼,金黄透明的体色上带有数量颇丰的黑色斑点,头部具有一道鲜红条纹,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鱼种。适合饲养在小型水族箱内,可喂予红虫、赤虫等活饵,体长约2.5cm。非常美丽的鱼。爱啊~
大帆血心灯(35~40块)这货楼主没见过实物,也没图片,据说观赏性还算行,但是价格坑爹,缸里想要成一小群,怎么也要几千银子吧。
神风灯(40-60)英文名:BitingTetra学名:Gnathocharaxsteindachneri在小型加拉辛灯科中算大的,可以长到7公分。不过水族迷们可别真的误会了,虽然一副勇猛顽强的模样,但神风灯的个性可是相当的温和,群居性强,可以很容易地和其他温驯的加拉辛鱼在一起饲养,也可以的鼠鱼及慈鲷鱼混养在一起。
绿晶灯(10元)学名:Microrasborakubotai也叫绿晶灯、绿精灵、蓝色霓虹、翡翠灯以及久保田氏小波鱼。状态最佳时,通体碧绿,背会有有一色金属兰色的反光带.不过既便有也要靠得近才能看清楚。体型娇小,一般体长也就2cm左右,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和印度尼西亚诸岛屿的河流中。
其中除了绿色型外,还有蓝色、红色等地域变种。有说法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的全是绿色型,
而蓝色型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Banka岛;红色型是印度尼西亚婆罗岛的Kalimantan西部。
印度大帆鲫(价格不明,欢迎补充)别名:霓虹蓝臀帆船鲫,印度大帆鲫,黄帆灯,山魮英文名:indianhigh-finbarb学名:Oreichthyscosuatis(Hamilton,1822)原产地/分布:亚洲印度,孟加拉国,泰国与缅甸成鱼体长:8cm性格:温和适宜温度:25-27℃酸碱度:PH6.5-7.0活动水层
拟鲤科(CHARACINIDAE)又称脂鲤或加拉辛。主要产于南美,非洲,北美和中美也有分布。种类繁多,其中的小型者,多被称为“灯鱼”。这类鱼的特征是第二背鳍为脂鳍,另一特征为口内有赤,从外边就能看见。灯鱼只要“养住了”就不会死的.但是,如果是你新买进的鱼很可能会死。因为可能在你买的时候就买到了卖主新上的鱼,它们还没适应环境就又被带到新环境(你家里)这样的鱼很容易“伤“然后死掉。
如果你想买鱼,我建议多看几家再决定最好不要在卖主进鱼时去买,最好能等一两天这样伤的鱼就死差不多了再去买。鱼乐观赏鱼论是大型鱼友养鱼技术交流社区。
选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鱼的游姿是否平稳。如果是近水面头偏上很可能是没适应过水质。这种鱼绝对不要买。
2:鱼的色彩是否全身均一。如果色彩暗淡可能是鱼没适应水质或是得病了不过如果鱼受了惊吓也会有这问题的。
3:要选身体均匀的鱼,注意鱼的背不能“踏”,如果踏了可能是老鱼,而且具我发现灯鱼会得一种病先是背部踏下然后是肚子变细慢慢死掉没的救,所以这方面你在买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身体不好的鱼买到家里。
有朋友说灯鱼死是换水的问题,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不绝对,要看你是如何养法。根本我的经验只要在灯鱼刚进你家时把它的水适应调过来,以后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要根据你的情况定换水的次数。过分的老水也会让灯鱼生病,或死亡。所以新买来鱼给它“倒水”.
鱼产于亚马孙河流域。它们在亚马孙河的鱼类中属于体形最小者,但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却令人吃惊。水族,观赏鱼,它们多栖息在小河川、小湖泊,沼泽,潮湿草地带。亚马孙河流水缓慢,水草茂盛,河底积满了腐败的枯枝,烂叶,水质的PH值在6。2以下。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生长的灯鱼,其颜色鲜艳无比,比在水族箱里饲养的要漂亮的多。与野生灯鱼相比,感到水族箱里的灯鱼逊色不少。如何使我们饲养的灯鱼,也能变得如此令人神往?有人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1,天然环境中灯鱼受阳光照射,而鱼缸里的灯鱼多用灯光照明。
2,亚马孙河的水呈红褐色或白浊色,而水族箱多无色透明。
3,亚马孙河水的PH值比较低。
4,食物的差异。
常见品种有:黑裙,头尾灯,红尾玻璃,宝莲灯,红绿灯,黑莲灯,柠檬翅灯,玫瑰扯旗,绿灯,金尾灯,红鼻鱼,盲鱼,拐棍鱼等.是热带观赏鱼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体型娇小,色彩丰富,性情温顺是它们的特点.大多数有脂鳍,只有很少数品种没有脂鳍.口部都有牙齿.
1.鱼体各鳍是否完整.
2.鱼鳃是否外翻,发红
3.缸里是否有奄奄一息的灯,如果有全缸鱼都不可以买!
根据广大鱼友的实现,灯鱼对饵料要求不十分严格,一般情况下,喂人工饲料和活饵即可。要使灯鱼色彩鲜艳,就须经常更换饲料,以丰年虾为饵,效果较好,如喂人工饲料,则几种交叉投喂。(接下)
一般人认知灯科鱼的范围在学理的分类上跨越了相当大的范围,这个集合名词俨然取代了学名。一般而言包括脂鲤目的其中几科与鲤形目鲤科中的部分鱼种。
脂鲤目(Characiformes),之所以被分类出来是因为背鳍、尾鳍之间有一个小小的脂鳍,学者目前还不知道这个脂鳍的功用为何。当然,脂鲤目下也有不少科,目前分有共有十四科,但并不表示这十四科全都是大家印象中所认定的灯鱼。常见的红莲灯(Paracheirodonaxelrodi)属于脂鲤科(Characidae),同时此科也是灯鱼的主干,所以我们也会听到有人称灯鱼为〝加拉辛〞。另外银燕子(Gasteropelecussternicla)属胸斧鱼科(Gasteropelecidae)、尖嘴铅笔(Nannobryconeques)属窄口鱼科(Lebiasinidae)、珍珠灯(Poecilocharaxweitzmani)属锯唇脂鲤科(Crenuchipae)、九间跳鲈(Characidiumfasciatum)属枪头脂鲤科(Characidiidae),以上这些属于灯鱼范畴的脂鲤目下的部分鱼种,在国外也通称之为〝Tetra〞,而国内则称为〝美洲灯鱼〞,因为它们的原产地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中。至于不是灯鱼的有食人鱼(Serrasalmusnattereri)的锯脂鲤科(Serrasalmidae)、六间小丑(Distichodussexfasciatus)的琴脂鲤科(Citharinidae)…等,因为它们的外型硕大、性情凶恶,跟大家心目中的灯鱼不同。
鲤形目(Cypriniformes)下的鲤科(Cyprinidae)也属于灯鱼的范围,不过鲤科范围很大,其中体型较小的被认为是灯鱼,最常见的莫过于斑马(Brachydaniorerio)、三角灯(Rasboraheteromorpha)、白云山(Tanichthysalbonubes)这些鱼了,由于鲤科的故乡在东南亚,所以有人又称这些为〝亚洲灯鱼〞。大型的鲤科又包含了哪些鱼呢?当然,大家最熟的是锦鲤(Cyprinuscarpio)。在此强调一点,常见的红尾黑鲨(Labeobicolor)是鲤科,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灯鱼,因为体型稍大,且身上并没有泛着光芒,而三间鼠(Botiamacracantha)是鲤形目的鳅科,也不属于灯鱼的范围。
另外常被大家认为是灯科鱼的蓝眼灯(Aplocheilichthysnormani),事实上是将目中的单指将科(Aplocheilidae),与我们认定的灯科范围有别。而部分玩家认为〝澳洲灯鱼〞的彩虹鱼,则是属于银汉鱼目的黑线鱼科(Melanotaeniidae),以其相当特殊的生活方式及不同的身体构造(两个背鳍、上扬胸鳍)在澳洲生存,和灯鱼的关系又更远了。不过认为这些鱼是灯鱼的人大有人在,事实上也无须强制区分灯鱼的范围,毕竟〝灯科〞这个名词并非学术分类,乃是大家心目中想象上的分类,既然是想象上,就跟生物学没有很大的关系,长久以来,大家已经认定只要合乎〝小型〞、〝发光〞的鱼,就是灯鱼了。
灯鱼原产地
由于灯鱼跨科的特性,造成灯鱼的分布十分广泛,当然,最主要的脂鲤科还是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但是也有在非洲刚果河流域的灯鱼。至于鲤科的故乡则是在东南亚,湄公河、昭披揶河及其支流可以发现其小巧可爱的踪迹。
灯鱼的特色
温度
一般灯科鱼所适合的水温在摄氏二十二度至二十八度之间都可以饲养,不用刻意像有些书上所说的非要摄氏几度才行,其实只要把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要养好灯科鱼并不难了。温度的调整除了冬天须使用加温棒外,换水时也须将备换的水加温至等同于水族箱内的温度。至于夏天可使用冷却机、冷却扇、投入冰块来调整,甚至不用特别降温,灯鱼也是会好好的活在您的鱼缸之中的。水温高时溶氧量会大幅降低,若饲养密度较高则须密切注意灯鱼是否有集体浮头的现象,这种情形尤其常见于春末夏初的五月,天气容易突然变热,饲主须多加留意。必要时须辅以打气帮浦增加溶氧量。至于秋季转冬季的十一月,日夜温差大,灯鱼最常见的疾病就是白点病了。
水质
灯鱼喜好的水质是微酸的软水,pH值约六至七之间都可以饲养的不错。如果能将水质控制到其适合生长的范围并稳定下来,则灯鱼就会完整的呈现它们特有的美。事实上目前已有很多灯鱼不是从原产地捕捞的,例如:日光灯(Paracheirodoninnesi)的繁殖在香港已经有大量人工繁殖的品种;火焰灯(Hyphessobryconflammeus)、黑白企鹅(Thayeriaboehlkei)…等灯鱼在台湾也有人工繁殖场,所以用自来水曝气且经活性碳过滤后,就算水质偏碱、偏硬,其实也可以养的活,但是否能展现其特有的美那就不一定了。
疾病
希望大家都可以把灯鱼这便宜的鱼种认为也是一条生命,就算药钱比一条鱼的价钱贵,但是生命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