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瓷器的国家,并且源源不断地运销海外,对世界文化起到巨大的影响,因而博得了“瓷器之国”的雅称。在清代以前一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名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类瓷器争艳斗妍、灿若群星。而烧造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首当其冲推越窑。
元越窑青釉划花牡丹纹盖盒真品图赏析
越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东汉时,越窑烧造出成熟的青瓷,嗣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隋、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渐趋衰落。
东汉时期:
东汉越窑时期的青瓷,主要器形有碗、盘、钵、盏、瓿等,还有少量的砚、唾壶及五联罐等。因施釉方法简单原始,加之窑温偏低和烧成气氛掌握不好,故器物的釉层单薄,釉色波动很大,很少有纯正的青色。东汉之后,造窑、施釉、烧成技术相对成熟,烧成温度高,器物在氧化气氛中少,所以二次氧化形成的红色淡。并且釉层厚重,施釉一般只在器物朝上的一面,大多集中在上半部分,流釉现象明显。在纹饰上主要常见的是拍印几何纹,并常带有印贴铺首,烧造的除了实用器物之外还烧造了一定数量的明器。最具代表性的是上虞县百官镇出土的水波纹四系罐。东汉时期的青瓷装饰比较简单,多为釉下刻花、印花和贴塑。常见的题材有水波纹、弦纹和贴塑铺首,也有将麻布纹、方格纹、窗棂纹等拍印在器物的外壁作为装饰的。
东汉越窑四系编织纹罐
三国、西晋时期:
三国、西晋时期越窑的主要器形,除东汉时常见的碗、碟、水盂、耳环、香炉等日用器皿外,还出现了狗圈、猪栏、鸡笼等大量殉葬用的明器。三国、两晋时期越窑青瓷的主要装饰,除刻印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外,还创造了贴塑铺首、朱雀、人骑兽和捏塑各类人物、飞禽、走兽等。三国时期的越窑还发明了釉下彩装饰。
三国越窑系镂空双耳罐
东晋时期: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等,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
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为主,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
东晋越窑青釉点彩鸡首壶
南朝时期
到了这个时期越窑青瓷的器形逐渐减少,制造的主要产品有碗、盘、罐、唾壶和虎子等日常用品器皿。瓷器的造型也从东晋时的圆扁、圆形、矮胖转变为挺拔颀长。由于当时盛行佛教,各式各样的莲花纹成为瓷器的主要纹饰,在碗、盏、钵的内心或外壁常常刻有双重形的莲瓣纹,在鸡首壶和莲花樽的外壁还出现凸起的莲瓣纹。
南朝越窑青瓷鸡头壶
唐代
到了唐代,越窑造型又逐渐丰富起来,有墓志罐、执壶、瓷墓志、瓷罂、多角瓶等;在造型风格上,也突破了以往以圆形为主的单一形状,出现了多棱形、仿生形,如蓬花形托碗、青釉八棱瓶等造型。其装饰特点仍以釉色的精美取胜,釉层厚薄均匀、晶莹润泽、如冰似玉。唐代中晚期受同时期银器、漆器和纺织品的影响,出现了少量的划花、印花、刻花和镂雕装饰。釉下褐彩也是唐代越窑时期的装饰之一。釉下褐彩起源于东吴越窑,唐代越窑彩绘技术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尤其是一种被称为“瓯”的小碗,在那一时期备受青睐。
唐代越窑蛙塑罐
宋代
北宋早期,越窑继续繁荣发展,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器物造型精巧秀丽,釉色青绿,纯净而透明;盛行纤细划花装饰,技法娴熟,图样简洁清秀。装饰题材广泛,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北宋越窑牡丹纹盖盒
南宋初期,由于朝廷征烧祭器和生活用瓷,上林湖一带窑场兴旺起来,使濒临消亡的越窑一度起死回生,出现了一个短暂繁荣的时期,但好景不长,随着南宋朝廷在临安设立官窑,专烧宫廷用瓷的同时,越窑终于停烧。
南宋越窑碗
1、竞争对手的崛起
越窑虽然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也有后起新秀不断的挑战,宋朝那会流行斗茶,建窑烧制的黑釉瓷深受宋朝君臣乃至百姓的喜爱。黑瓷茶盏取代了越窑的青瓷茶器,况且黑釉瓷的成本低、销量大,从而导致越窑青瓷不断没落。
2、政治因素
五代时期越窑位于吴越国境内,吴越国王为了获取宋朝皇帝信任,需要不断进贡越窑青瓷。随着宋朝统一天下,进贡的方式发生改变,越窑青瓷也就不再那么受欢迎。而且当时国内的青瓷不仅仅有越窑,越窑的特色秘色瓷其它窑厂比如汝窑、钧窑等都能烧制,在青瓷的改进上一些北方窑厂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越窑青瓷“故步自封”,也就变得不断衰落。
3、战争因素
宋朝是一个对外柔弱的王朝,尤其南宋丢了半壁江山,北方百姓纷纷南下,使得越窑的主要场地绍兴一带地区人口激增,无论种植还是居住导致越窑窑厂的面积越来越小。窑厂减少也就导致烧制产量降低,而且战争因素百姓朝不保夕,使得越窑青瓷在制作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4、环境因素
如果说前面的问题是客观的,那么环境影响可能才是主要的。瓷器的烧制需要最基本的两个点,一是原材料,二是炭火。越窑青瓷对原材料要求极高,普通的黏土根本无法满足,古代没有保护植被这一理念。
在唐代,几乎所有的文人雅士都喜爱饮茶,越窑青瓷的釉质温润如玉,色彩青涩中又带上一点透绿,完美的契合了茶水的颜色。因此越窑青瓷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茶叶是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向外倾销的主要商品,正如上文所说,青瓷正是搭配茶叶的最好的选择。陆羽曾在茶经中这样说到,”类冰似玉“,这是对越窑青瓷的品质的完美描绘,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和“如银似雪”的邢窑白瓷,即“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生产面貌。
越窑青瓷与茶文化的完美结合,是越窑青瓷文化的核心,釉色清润,代表着生命的颜色,代表着自然的颜色,也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懈奋斗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由此来保护越窑青瓷老一辈的中华文化能够永远的传承下去。
古玩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丢一只黄釉盘,错失百万。拍案叫绝,是一段笑谈,挥手抹去,是一曲辛酸。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惊喜与失落,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欢呼与嗟叹。
越窑瓷器维新鉴定交易(ciqi1968阮老师)收藏是心灵的满足因为拥有,所以满足;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和幸福。当我们得到并拥有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艺术品时,我们是很满足的,我想没有几个人是不满足的。拥有带来满足,这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最直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