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能的防溺水项圈。
背景技术:
人们在游泳、划船或者进行其他水上运动时,都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特别是儿童和不会游泳的人群,救生圈、救生船虽然能够保障人们安全,但是这些设备体积较大,往往在事故发生时不能够及时救助溺水人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能的防溺水项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能的防溺水项圈,包括项圈,所述项圈内设有电源,所述项圈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铃,所述项圈的中心开设有头戴孔,所述项圈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微型高压充气罐,所述微型高压充气罐贯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气囊,所述导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气囊的上端面与项圈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项圈与气囊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导片,所述位于第一凹槽内的气囊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导片;
所述微型高压充气罐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桶,所述微型高压充气罐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充气罐开关,且充气罐开关位于固定桶内,所述固定桶的内底板铰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挤压杆靠近充气罐开关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桶的内底板上,所述第二凹槽内活动插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另一端活动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微型高压充气罐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杆位于套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筒的内腔底壁上,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细绳,所述细绳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全漂浮物。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大小与固定杆的杆径匹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项圈为圆环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全漂浮物为球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项圈1、头戴孔2、电源3、电铃4、第一电导片5、第二电导片6、气囊7、微型高压充气罐8、导气管9、安全漂浮物10、细绳11、固定桶12、充气罐开关13、第一弹簧14、挤压杆15、固定杆16、第二弹簧17、套筒18、连接杆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能的防溺水项圈,包括项圈1,项圈1为圆环体结构,项圈1内设有电源3,项圈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铃4,项圈1的中心开设有头戴孔2,项圈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微型高压充气罐8,微型高压充气罐8贯通连接有导气管9,导气管9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气囊7,导气管9上设有电磁阀,气囊7的上端面与项圈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项圈1与气囊7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导片5,位于第一凹槽内的气囊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导片6;
微型高压充气罐8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桶12,微型高压充气罐8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充气罐开关13,且充气罐开关13位于固定桶12内,固定桶12的内底板铰接有挤压杆15,挤压杆15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挤压杆15靠近充气罐开关13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桶12的内底板上,第二凹槽内活动插接有固定杆16,第二凹槽的直径大小与固定杆16的杆径匹配设置,固定杆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8,套筒18的另一端活动插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微型高压充气罐8的下端面上,连接杆19位于套筒18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第二弹簧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筒18的内腔底壁上,套筒18的外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细绳11,细绳11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桶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全漂浮物10,安全漂浮物10为球体结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