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下列动物全部被列为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附录II。
个人饲养是违法的。
下面我们单纯从用户体验角度告诉你养了是什么感受:
并不是说可以随便养养试试的意思,再次强调——
违法
会飞的
1猫头鹰
这是北京地区能见到最大的猫头鹰—雕鸮
确实很好看,很威风,可你看到它那对那爪子了么?
大的不行,那小的呢?
北京地区能见到最小的猫头鹰,红角鸮,
软萌萌的小团子,我想亲亲你可以么?
向你保证,实物你一定不会想的,先不说你这样巨大的两脚兽能把这小家伙直接吓死,也不细说红角鸮在野外都吃啥,你一定不知道红角鸮能有多臭!
除了所有鸟都有的排泄问题,红角鸮会分泌一种腺体,有点像狗狗的肛门腺,尤其是激动的时候经常来一发:
这手基本上废了
颜色墨绿滑腻,味道怎么形容呢,感觉眼睛被臭到。
大型鹦鹉
大型鹦鹉有一个特点——活得长,俗称“养好了可以送你走”。但这是不是优点真不好说。
鹦鹉大多是群居动物,有强烈社交需求,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催生种种异常行为,比如:大声尖叫,有事儿没事儿来一嗓子对人类耳膜简直灾难,很多鹦鹉因为太爱叫被遗弃。
另外,还有爱咬人被抛弃的,其实小鸟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大型鹦鹉聪明好奇心也强,时不时就会用嘴探索世界,世界包括并不限于家具、玩具、其他伴侣动物、你的手指……寂寞了会咬人,开心了咬人不开心也咬人,大鹦鹉们咬合力惊人可以轻松咬开坚果。
非洲灰鹦鹉相对不吵闹,但人家一样有自己的态度——拔毛(并不是说其他鹦鹉不爱拔毛,非洲灰鹦鹉发病率更高)。
我第一次见到活的非洲灰鹦鹉是在动物医院,就是右边的样子。听说“主人”养秃了觉得“辣眼睛”把鸟扔到医院再也没出现过。
这些异常行为源于TA们的抑郁症,这病和人的一样,不直接致命,但是难治愈、易复发。
非洲喀麦隆:一只被罚没的非洲灰鹦鹉正在打量外面的世界,TA很幸运,还有机会重获新生。
会游的
前不久水獭喜提热搜:
点进去大概这样:
差不多都这个风格:柔软乖巧嘤嘤嘤
水獭是近年来的日本流行起来的网红,被日本人养在家里或咖啡馆的主要是亚洲小爪水獭(他们的法律许可不等于你可以在我国养哈~)
要说这些动物里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养水獭了,明明人家是爱游泳的,你家浴缸泳池能有多大?很多饲养者为了减少水獭体臭,让水獭一辈子不下水,这种行为和养个鸟又不让飞一个思路;此外水獭和人类作息颠倒,和我们根本玩儿不到一起去,白天人家正犯困呢,可不呆呆的么?晚上你睡觉了水獭正是精神的时候。更不要说水獭还咬人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萌物,人家也是吃肉的啊。
另外听说水獭粪便很臭,我没闻过亚洲小爪水獭的,前两年在野外有幸闻过欧亚水獭的便便,不太新鲜已经冻硬了:
能看到细小的骨头估计是蛙之类的,足迹从冰窟窿出来,延伸到这里又消失在下一个冰窟窿前,大家一致推测为欧亚水獭(说水猴子的算你赢哈)。
欧亚水獭:鼬科-水獭亚科-水獭属-水獭
亚洲小爪水獭:鼬科-小爪水獭属-亚洲小爪水獭
其实水獭看照片还是蛮香的,再放两张:
看看照片就好了
会上蹿下跳的
猴子算是异宠界的初代网红了,没意见吧?
今天大多数人都知道了传说中的“日本袖珍猴”“石猴”其实是猕猴的婴儿状态,和人类幼崽一样都是会长大的。
虽然我们和猴子体型悬殊较大,但大多数人类和猴子相比就是个战斗渣: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一不留神就……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被人私自养了一年的幼猴,战斗力远比不上成年猴,而且还是平日里“与家里的小孩同吃同睡同玩耍,不时还投入大人怀抱撒娇”的小猴。①
成年后会长出锋利的獠牙,你以为是这样?
其实是这样的:
成年猕猴头骨,注意犬齿
看这大牙觉得被挠满脸花什么的还都是小事,2017年印度北部发生了一起猴子伤人事件,250人受到严重伤害,1人死亡。
肇事猴子数量:1只
各种野生猫科动物
猫界的四大佬,分别是:狞猫,薮猫,豹猫(已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有猞猁。
左上起顺时针:薮猫、猞猁、狞猫、豹猫
虽然我说了不提违法的事儿,还是忍不住:
优点:1长得好看2我有钱
缺点太多了,除了违法,这些大猫也根本不适合生活在房间里,野生动物几乎都有躲避人类的天性,让你随便摸就不要想了,想训练TA定点大小便???大猫都是食肉动物粪便味道可以参考上面几位,比吃鱼那位可能稍好点,但我们个头更大,拼不过质还可以拼量啊(豹猫多努力)。另外大猫和水獭的尿可不仅仅是排泄,还有圈地盘和社交属性,对我们人类来说就是:到处滋尿、腥、臊、臭。
此外这四位大佬都是捕猎高手,领地意识强、奔跑速度快、跳跃能力好,除了豹猫稍微小点,狞猫薮猫能猎杀小羚羊,猞猁更是能捕食狍子:
某网红和短尾猫,叫猫但是猞猁属:猫科-猫亚科-猞猁属-短尾猫
原产北美,CITES附录II,体重通常是普通家猫两倍,但战斗力是家猫好几倍,被称为“萌兽外表猛兽心”在其原产地有多起攻击人、伤人记录。
养在家里你想想TA整天在琢磨啥?要知道猫科动物狩猎的目的不仅仅是果腹,我们驯化了数千年的家猫都没有被完全磨灭狩猎本能,吃饱了还会溜出去逮鸟玩儿,更何况这些大猫了。如果盯着你看会不会有点头皮发麻?
我养的不是薮猫,是萨凡纳!——请移步第二条推文
TA失去的只是一条命,
而你可能失去一张脸啊
(手动狗头)
对我们来说和这些野生动物共处一室危险无时不在,可能上一秒还依偎在你身边呼噜噜,下一秒就受到惊吓六亲不认,而对这些动物来说你的家也是危机四伏。在2019年破获一起非法贩卖野生动物案显示:2016年至2018年,卖家非法出售猕猴共计36只,其中20只猕猴已在买家饲养过程中死亡。②
即使是被解救的幸运儿,余生也并不会喜乐,2019年北京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猴满为患”,收容的35只猴中有20多只都是被市民弃养的宠物猴,其中猕猴占了绝大多数,还有食蟹猴、平顶猴、藏酋猴。
这些弃养猴中一部分是主人主动联系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送到这里的;一部分是被主人悄悄放到野外,救护中心工作人员给逮回来的。“送过来的还好,现场去逮那真是太费劲了!”
这些顺利抵达救助中心的“幸运”猴子今后的出路也是问题,去动物园?动物园也要不了这么多猴儿啊!不说陌生猴子带来的传染病风险,这些被人养大的猴子在家耀武扬威、出门到处惹事;如果被送入猴山那种等级森严的小社会无异于狼入虎口,能不能活过两集都不好说了。
为了和你那段并不愉快的回忆,TA们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有位网友总结的好——“建议大家不要看了些视频就一时冲动,花几千上万买了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