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预防和治疗兽禽疾病的作用,防治畜禽疫病的中兽药和中药处方!

目前我国家禽疾病的防治技术较30年前有了质的提高,但家禽的各种疾病却越来越严重;我们的饲料原料储存技术和饲料脱霉技术在不断提高,而饲料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却并未减轻,甚至变得更加严重。

近年发生的“白羽肉鸡事件”真正的根源是鸡体中的抗病毒药等违禁化药的大量残留。该事件看似对我们整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可以促进整个养殖行业的规范,并逐步走向健康的轨道。

为什么我国动物疾病的防治技术较30年前有了质的提高,但畜禽的疾病却越来越多?下面祺茂堂生物小编就来作具体分析。

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兽药对家禽进行预防保健成为当前养禽行业的一种重要选择

为什么我国的饲料原料储存技术和饲料脱霉技术在不断提高,而饲料霉菌毒素对动物造成的危害却并未减少,还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动物疾病复杂难控现状?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要从我们这些年的动物疾病防控及用药理念来分析。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纠正以往的做法。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兽药对家禽进行预防保健成为当前养禽行业的一种重要选择。

一、当前家禽疾病防治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禽生产国之一。同时,每年家禽的各种疾病也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对我国养禽业有威胁的疾病高达80多种,其中传染性疾病占到了75%而传染病中尤以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病毒性肝炎等)危害最大。

虽然,许多病毒病目前都有疫苗用于免疫保护,但由于鸡体的免疫抑制以及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许多家禽免疫疫苗后,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发病。

另外,为了避免人用药物长期用于畜禽养殖,导致药物通过畜禽产品的食用进入人体产生耐药性。我国从2005年起,抗病毒化药己全面禁止用于食用动物。

二、中西药物的耐药性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十年前还特别有效的抗生素,现在许多病原已对其出现了很强的耐药性。

中药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就很小

为何细菌、病毒等病原对化药如此容易产生耐药性呢?这主要是由现代医学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理念以及化药所追求的成分明确和单一所决定的。现代医学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理念主要是用药物对引发传染性疾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进行抑杀。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已存在几十亿年,其不会轻易被消灭。

正如哲人所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化药的穷追猛杀不但杀不尽这些病原,反而促使细菌、病毒等病原通过不断变异进行逃避。另外,化药所追求的“成分明确和单一”,决定了化药对病原作用靶点的单一性。作用靶点的过于单一,使得病原在逃避药物抑杀作用时变得较为容易。病原的成功逃避,药物便对其失去作用,这就是耐药性的产生。

与之相比,中药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就很小。首先,中药对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而发挥作用。其很少对病原进行直接抑杀,而是将机体调节平衡后,使病原失去生存的环境而“知趣离开”。

比如,藿香正气水用于治疗夏季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较为有效。但试验证明,将大肠杆菌分离后直接泡到藿香正气原液中都抑制不住它的繁殖。这就说明藿香正气水并非通过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而发挥疗效,而是通过调节肠道机能状态来实现的。

另外,有些具有“祛邪”功效的清热类中药,对病原也发挥抑杀作用。但是,一味中药就含有几种有效成分,由多味中药组成的中药组方,作用成分就更加多样复杂,其对病原的抑杀也是多靶点同时作用。比如,由大黄、黄连、黄柏和甘草组成的治疗畜禽葡萄球菌病的中药组方。

方中大黄主要抑制金葡菌的脱氢酶;黄连抑制金葡菌的呼吸和核酸代谢;黄柏抑制金葡菌的核糖核酸合成;甘草抑制其脱氧核糖核酸的代谢。诸药合在一起,多靶点同时作用,病原想逃避也难以成功。

中药黄芪多糖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三、中兽药在兽禽疾病防治中的4类应用

1、用于防治兽禽病毒

中兽药防治病毒一般以“清热败毒、扶正祛邪”为治则,常用含抗病毒活性因子的中兽药如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射干、牛蒡子、黄连、穿心莲、黄芩、黄柏、虎杖,野菊花、青黛、防风、蒲公英、鱼腥草等来清热败毒。

配以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兽药如淫羊藿、党参、黄氏、白术、山药、甘草、当归、刺五加等来扶正补气血。

还有少数中兽药如黄芪多糖既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它是通过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来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的。

中草药是以人或动物的能量理论和中药有效组份的能量为协同机制,指出药物在体内代谢、衍生过程中所涉及的能量是不连续的、特意性的,能选择性的抑制或激活某些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

中草药的有效组分能够满足造成疾病的各个生理微环节中涉及的生化反应的能量,就有可能恢复正常生理活动链中的受损环节,从而恢复机体的正常工作,其独特的抗病毒作用已经被国内外医学界和兽医界所证实和认可,它在防治病毒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农业部废止抗病毒化学之后中兽药的应用更为突出。

鱼腥草、苦参、白头翁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

2、用于防治兽禽细胞性疾病

中兽药的抗菌作用,一方面通过中兽药含有抗菌物质如大蒜素,鱼腥草素植物杀菌作用用于微生物: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机体和免疫系统来杀灭微生物。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中兽药对常见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如高微微等研究表明:连翘、鱼腥草、苦参、白头翁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党参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钩端螺旋体等有明显的抑制杀灭作用;菀丽等(2001)研究中援用了十一种中药,分别对禽大肠杆菌,74、金黄色葡萄球菌,猪大肠杆菌,138、猪链球菌进行体外抑制菌试验,结果显示,十一种中药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黄芩、大黄,蒲公英抗菌活性较强,等等。

3、用于防治兽禽寄生虫病

目前,球虫病与病毒一样,成为养殖业的另一祸患。许多中兽药具有抗寄生虫的作用,人们用中兽药防治球虫病已显示出一定的效果及良好势头。中兽药对球虫病有良好的抵制作用,如杜爱芳等在艾维菌肉仔鸡日粮中长期添加0.1%的中药复方制剂,并与短期添加马杜霉素(5mg/kg)的实验组比较,结果表明,长期添加比短期添加具有更好的抗球虫效果。

从药剂判定标准看,该中兽药有中等抗球虫效果。从药效判定标准看,该中兽药有中等抗球虫效果,因复方制剂中的鸦胆子含有生物碱等成分,对阿米巴、原虫均有杀灭效力,同时对肠道寄生虫如鞭虫、蛔虫、等驱虫作用。

4、用于畜禽的免疫调节、抗应激

现代研究表明,中兽药能对机体的神经、体液和细胞分子水平进行全方面的调节,从而起到免疫调节,抗应激作用。

中兽药有:黄芪多糖、杜仲叶提取物、糖萜素、杨树花提取物

中兽药对畜禽免疫调节作用主要包括:一是激活机体抗体活性;二是促进机体抗体的生成;三是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或增加免疫细胞数量;四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五是促进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等生长发育。

由于许多中药及方剂都含有类、生物碱、多糖、有机糖、挥发油等免疫活性物质,因此它能活化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和日常保健之目的。

据资料查证具有该功能的方药扶正固本类、补阳类、养阴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收敛类、止血类等一些方药。这些方药中,有的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有的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有的能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在抗机体应激方面的研究,如刘风华等将钩藤、黄芩、石膏、生地、炒麦芽、苍术、陈皮等中药配成四种复合添加剂,按照1%的比例混合,在高温(33.7C)、高温(RH82%以上)条件下对肥育猪进行了20d的抗热应激饲养对比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育肥猪的生理代谢;刘强等研究的中药组(山楂20%、当归10%、王不留行30%、通草10%、黄芪12%、党参10%)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比空白对照组提高明显,从而说明中药具有明显的抗热应激的作用。

畜禽常用的中兽药有:黄芪多糖、杜仲叶提取物、糖萜素、杨树花提取物、莽草酸、金银花提取物等,可以提高畜禽的免疫能力,抗菌抗病毒,有效防治畜禽疾病的发生,并有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采食量,提高肉蛋品质等功能,绿色天然无抗。

THE END
1.高邮中等专业学校2024年招生简章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牧业基层企业、牧场、生产指导站、专业户等,从事畜禽及经济动物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饲料配合与粗加工,畜禽产品、饲料和兽药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学习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件需要靠自身努力的事,不论大家在哪里就读,都要自己付出努力,争取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就业生活中处于...http://www.jswsxx.com/zszx/zsjz/14086.html
2.21世纪我国中兽药发展前景行业动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的变化:(1)从大家畜(牛马)为主转向中、小畜禽(猪、羊、禽等)以及鸟兽鱼虫等特种经济动物;(2)从个体治疗为主转向群体或集约化防治;(3)从防治结合为主转向以防为主;(4)从防治疾病为主转向既要防治疾病又要提高生产性能等。随着这些转变和畜禽养殖业的日益兴旺,中兽药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两...http://m.xumurc.com/weixin/newsshow/1708
1.山东蛋鸡养殖用药现状与反思专题专栏“无抗养殖”已成为现代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确保食品安全与公众福祉的关键途径。然而,目前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说实现“无抗养殖”仍然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过去长期依赖这些抗菌药来防治细菌性疾病,同时还受到地理环境、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导致“无抗养殖”效果有所差别。因...https://nyj.nanyang.gov.cn/2024/11-11/800708.html
2.养猪人一定要看!兽药规范使用“二注意三不能”兽药有效期系指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它是控制药品质量的指标之一。因为兽药产品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造成药效降低、毒性增高,过期兽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用户在采购和使用兽药产品时,应当查验兽药标签中的有效期限,超过有效期限的不能使用。 https://www.yangzhu360.com/guanli/20241113/841718.html
3....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中药防病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本文着重介绍了大黄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兽用制剂工艺和临床应用情况。简述主要内容为“中兽药散剂大黄末是《中国兽药典》中少数几个单味制剂,具有健胃消食、泄热通肠、凉血解毒、破积行瘀的功能,广泛用于马、牛、羊、猪等大...http://www.jyebfz.com/news/show-15296.aspx
4.2024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与临床诊疗学分会教学研讨会暨...兽医内科与临床诊疗研究为生物制品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深入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可以开发出更加有效和安全的生物制品,如疫苗、诊断试剂等。 兽药研发: 同时,研究还关注兽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评估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兽药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安全。 https://www.huiyi-123.com/article/3001-179.html
5.兽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合理应用主编出版《兽药手册》、《兽医药理学》等十多部著作,在CN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主持完成省级科技成果鉴定7项,获得多项省级科技奖项,科研成果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什么是兽药? 兽药(含药物饲料添加剂)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也包括用以...https://www.hnr.cn/broadcast/fm1074/lssx/201601/t20160112_2227446.html
6.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精选十篇)最近几年来, 非法使用兽药与违禁药品, 导致动物性食品内的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畜牧业呈现商业化与规模化发展态势, 饲料添加剂与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使用中应用非常广泛, 动物死亡率降低、生长周期变短, 推动了动物性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与动物性集约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然而, 因为非法使用兽药与违禁药品, 导致动物体内...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t5ni4m.html
7.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高校科技基因工程多肽类药物是生物技术产业中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也是新药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α-干扰素系列产品,促进人血小板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TA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干细胞因子(SCF)和人白细胞介素-11、...https://www.edu.cn/ke_yan_yu_fa_zhan/gai_kuang/xin_wen_gong_gao/200603/t20060323_21001.shtml
8.畜禽降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通用14篇)在畜禽的饲养过程中,为满足畜禽生长和健康需求会加入一定的投入品,为保证饲养动物与畜产品的健康、安全,应当使用审批合格的兽药,同样要保证饲料与兽药之中的添加剂和环保型消毒剂同样是合格产品,对于过期、变质的投入品坚决不能应用到畜禽的添加剂投入品中去,同时,应当注意投入品之间的药物成分是否存在不能同服的问题...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qita/646360.html
9.如何正确用中兽医药防治畜禽疾病?猪病防治在滥用抗生素导致畜禽产生抗药性、化学药物残留超标、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人们期待绿色、无公害健康畜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因而科学的运用天然道地的中兽药来防治动物疾病,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而我国是中兽医药的发祥地,中药资源富集,疗效确切安全,只要使用得当,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http://www.pigscience.com/index.php?a=show&catid=39&id=11809
10.畜牧站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通用24篇)年初,组织召开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成立了xx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xx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xx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制定了工作责任,目标责任书,将工作目标细化到每个防检员,签订了责任书,对任务完成情况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实行绩效挂钩,强化责任,细化目标,追求服务。 https://www.77cxw.com/fl/121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