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是什么?真的会影响胎儿吗?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吗?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弓形虫”的那些事。
弓形虫的感染途径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原虫疾病。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弓形虫,多为隐性感染,甚至可能终生不发病;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病人、器官移植术后病人)感染弓形虫,能侵犯多种脏器器官(如脑、眼、淋巴结等),致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弓形虫病从优生角度应受到重视,因孕妇患弓形虫病能够影响胎儿,先天性弓形虫病已成为人类最严重的先天性感染性疾病之一。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原虫,终末宿主为猫科动物,中间宿主从爬行类、鱼类、昆虫、鸟类到哺乳动物乃至人类,其生活史可呈现不同的形态,即滋养体、包囊(在中间宿主)、裂殖体、配子体和囊合子(在终末宿主)。未成熟的囊合子随猫粪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经2~4天发育成熟,便具有感染力。在特定环境中可存活一年以上。
在各种弓形虫宿主中,只有猫能排出卵包囊而成为传染给人的媒介,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猫时即可被感染;其他感染途径包括吃生的或未煮熟透的肉等。
人类对弓形虫有一定的先天免疫性,故感染弓形虫后不一定出现急性症状,只形成包囊而呈长期隐性感染。母体感染弓形虫后,弓形虫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先天性弓形虫病。
弓形虫造成的伤害
弓形虫经口或经血进入人体后,在局部繁殖,并侵入局部淋巴结,继而血行播散至全身。速殖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型,在细胞内寄生并迅速繁殖,直至细胞被破坏。速殖子散出后又侵犯邻近细胞,如此反复破坏,引起眼、肝、淋巴结、肺、心、脑等组织的炎性反应:水肿以及单核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一般人感染弓形虫病通常无症状,或有轻微不适、疲乏无力、低烧、肌肉痛、头痛,有时有淋巴结肿大。孕妇感染弓形虫病通常病情也轻微,不显症状者居多。
局限型者以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触之较硬、无粘连和有压痛,常伴有疲倦无力、长期低热、咽喉肿痛等,在肿大的淋巴结中能找到弓形虫。
全身感染型多见于免疫缺陷者。全身症状较严重者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关节痛、皮肤一过性斑疹等,部分孕妇有一过性脾肿大。若弓形虫侵犯其他器官,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肺炎、心肌炎、肝炎、脑膜脑炎、脉络膜视网膜炎。
弓形虫病对孕妇的影响
孕妇感染弓形虫病,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病、胎膜早破、宫缩乏力、死胎、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病率均会增高。
弓形虫病对胎儿的影响
弓形虫病对新生儿的影响
可以发生先天性弓形虫病感染,主要由血行播散所致。在临床上先天性弓形虫病分为两型。
隐性型:也称无症状型、潜伏型,这种类型临床上最常见。出生的新生儿在第1个月是健康的,第2~7个月后显现脉络膜视网膜炎者居多,眼及神经系统症状可延迟至数年后,甚至直到成年时始发病。
显性型:也称激症型,是典型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典型表现是Subin四联症,包括脑积水或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惊厥和钙化。显性型又分为全身感染型和中枢神经症状型两型。
预防措施
弓形虫病的预防措施有:将肉类烹调至安全的温度;水果和蔬菜要削皮或彻底洗干净;及时清洁烹饪设备和加工肉类的炊具;避免直接与猫接触,避免让猫停留室内,整理猫舍及其废弃物时戴上手套,避免用生肉或未煮熟的肉饲养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