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70后、80后朋友都有这样的儿时回忆:
爸爸妈妈某天拿回来几颗长得像奶油花一样的“糖”,还以为是奖励高兴吃下去,结果上厕所愣是吓出了童年阴影——粑粑里竟然有长条状的虫!
后来才知道,当初被哄骗吃下去的那个“糖”,叫宝塔糖,其实是一种非处方打虫药。那些被“打”出来的虫子,是被药麻过去的蛔虫/蛲虫,是活的...
在过去那个年代,环境卫生条件普遍不是很好,大家卫生意识基本也比较差,不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还喝生水,吃农家肥种的菜,一不小心就把寄生虫虫卵吃进肚子里。
据当时的一些调查统计,最严重的时候,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有蛔虫感染,农村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接近100%。蛔虫病不仅可以引发干咳、发热、喘息、腹部不适、厌食、恶心等症状,还可引起肠梗阻、胆绞痛、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集体驱虫开始了,宝塔糖应运而生。
宝塔糖的成分中含有可以麻痹蛔虫、使之无法附着在肠道上的物质,堪称蛔虫克星。用它制成的打虫药宝塔糖,色味俱全,药效喜人,曾一度风靡全国。
不过,后来我们的研究人员又研发出了效果更好的打虫药,宝塔糖逐步被淘汰替代、不再流行了。
到现在,除非卫生习惯和环境实在太差,否则基本已经没什么人感染蛔虫了。
图源:《2019年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分析》
在感染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常规推荐儿童及青少年驱虫显然没有必要,现在的孩子在没有发现蛔虫病的情况下,到了年龄也并不需要特意吃打虫药。
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饭前便后勤洗手,才是保护孩子远离蛔虫等所有寄生虫最好的方法。
虽然孩子感染蛔虫病的可能性不高,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记忆里蛔虫病留下的阴翳还未散去。遇到孩子有什么风吹草动,会忍不住怀疑娃肚子里有蛔虫。这无可厚非,但大多数时候,这些症状和蛔虫病没什么关系。
1、脸上白斑:一度被误以为是“虫斑”,其实只是一种名为“白色糠疹”的良性皮肤病,可能和太阳晒太多或洗澡洗得比较频繁有关,一般做好保湿和防晒便好了。
2、夜里磨牙:目前的研究显示,磨牙与否,孩子的总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异,其具体原因比较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指甲白点:指甲上有小白点,大多和指甲上微小的损伤有关,比如吃手、剪指甲、磕碰等。这些白点对孩子健康没啥影响,等过几周指甲再长长一些,自然也就慢慢消失了。和寄生虫无关,也不用吃打虫药啊喂。
至于肠胃不适、不爱吃饭、恶心、屁股痒、个子瘦小等这些症状,虽然确实可能和寄生虫感染有关,但也并非寄生虫病独有,没办法和其他病做区分。
例如光是一个肚子疼,就可以列出不下,有的如肠套叠还特别危险,真的拖不得;
孩子屁眼痒的原因,并不只有感染蛲虫这一个选项,湿疹、假丝酵母菌感染、粪便污染等都有可能;
孩子个子瘦小,可能有遗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营养吸收不良等多方面的原因...家长又不是学医的,怎么分辨得过来?
所以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让您在意的症状,别瞎猜,也不要直接套个“肚里有虫”的帽子喂打虫药,先带到医院给医生看一看再做决断。总的来说,现在的孩子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还是蛮低的,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
只有当您明确在孩子粪便中发现虫子,或者医生检查确认孩子感染了寄生虫时,才需要把“服用驱虫药”提上日程,而且一定不能自己去买打虫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精准,尽可能减少对孩子身体的伤害,彻底驱虫。
最后做个小调查,有多少人小时候长过蛔虫,吃过宝塔糖呢?
end
参考文献:
[1]朱慧慧,黄继磊,陈颖丹,周长海,诸廷俊,钱门宝,张米禛,李石柱,周晓农.2019年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39(05):666-673.[2]高隆声.农村中小学生蛔虫病流行规律的初步观察[J].衡阳医学院学报,1979(01):38-44.[3]冯一星.关于当今学校肠寄生虫病控制对策的商榷[J].中国公共卫生,1992(02):91-92.[4]UpToDate临床顾问:蛔虫病、肛门瘙痒的概述、蛲虫病